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石阡县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①②⑤③2.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硫B.氧气C.氮气D.氦气3.下列实验方法可以用来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的是A.观察颜色 B.用燃着的木条 C.闻气味 D.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4.下列物质在一瓶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立即盖上玻璃片等冷却后最难打开的是()A.碳在空气中燃烧 B.硫在空气中燃烧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D.磷在空气中燃烧5.不合格家用花岗岩石材中常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50B.136C.86D.2226.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浑浊的河水变成清水.其中细沙的作用是()A.沉淀B.吸附C.过滤D.消毒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8.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絮凝剂是为了消毒杀菌B.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D.配水泵出来的水是纯净物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红纸剪成窗花B.棉线织成衣服C.钢丝制成鱼钩D.玉米酿成白酒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C.纸张燃烧D.花香四溢1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12.科研人员发现维生素P能封住病毒的侵占途径。已知维生素P的化学式为C27H30O16,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P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B.维生素P是一种氧化物C.维生素P相对分子质量为610gD.维生素P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13.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A.氧分子的体积B.氧分子的间隔C.氧气的化学性质D.构成氧分子的原子14.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波及手机芯片。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B.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D.硅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1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15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用化学符号表示)(1)铝离子________;(2)2个钠原子_______;(3)氩气_______;(4)铵根离子_______;(5)两个氮原子_______;(6)四个水分子_______;(7)两个亚铁离子_______;(8)氧化镁中镁显+2价_______;(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10)金刚石_____;(11)一个氯离子_______;(12)三个碳酸根离子______;(13)人体缺少_____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1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15)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没有_______;(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国际卫生组织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苯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8.(8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是铁和铁的合金,图甲是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并回答:(1)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的是铁,人体缺铁容易患贫血病,口中符号________;这里的“铁”是指___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2)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图乙中X的值为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下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的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欣和小芳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1)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____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2)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填字母代号)。A酸B碱C盐(收集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溶解度/g361092159.6(得出结论)(3)小欣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_。(设计实验)(4)①小芳用胶头滴管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②小欣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她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___猜想②正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5)请你选择与小欣不同类别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_______溶液。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时的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熄灭酒精灯考点: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时的操作步骤2、A【解题分析】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故选C。点睛: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3、D【解题分析】
A、不可以用观察颜色来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无色气体,故错误;B、不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故错误;C、不可以用闻气味来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故错误;D、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红的是氮气,故正确。故选:D。4、D【解题分析】
A、碳在集气瓶中与空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不难打开;故选项错误。B、硫在集气瓶中与空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不难打开;故选项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集气瓶内的压强基本不变,不难打开;故选项错误。D、磷在集气瓶中与空气反应,产生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明显变小,冷却后很难打开;故选项正确。故选D。5、C【解题分析】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故选C。【题目点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C【解题分析】
小卵石、细沙和膨松棉可以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故选C。7、B【解题分析】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故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C【解题分析】
A、加絮凝剂是为了将水中的悬浮杂质吸附使之加速沉降,而不是消毒杀菌,故错误;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并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D、图示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所以配水泵出来的水是混合物,故错误。故选C。9、D【解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A、红纸剪成窗花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棉线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钢丝制成鱼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玉米酿成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10、C【解题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题目详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石蜡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瓷碗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花香四溢是分子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11、C【解题分析】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故C选项符合题意。12、D【解题分析】A、维生素P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B、维生素P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是指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符号不是“g”是“1”,常省略不写,错误;D、维生素P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0):(16×16)=162:15:128,可见维生素P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故选D。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3、B【解题分析】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物理变化,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分子的种类不变。因此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分子的体积、构成氧分子的原子都不改变。故选B。【题目点拨】14、B【解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5、C【解题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10+10+10)﹣(6+9+10)=15,故说法正确;B、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故说法正确;C、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0﹣6)g:(10﹣9)g=4:1,故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Al3+2NaArNH4+2N4H2O2Fe2+AlCCl-3CO32-CaCO2O2Al2O3【解题分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铝离子表示为:Al3+;(2)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原子为:2Na;(3)氩气属于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为:Ar;(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铵根离子:NH4+;(5)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2N;(6)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水分子:4H2O;(7)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亚铁离子:2Fe2+;(8)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镁中镁显+2价:;(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10)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1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一个氯离子:Cl-;(1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13)老年人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故填:Ca;(14)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CO2;(15)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没有氧气,氧气的化学式为:O2;(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铝元素通常显+3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为:Al2O3。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一定条件下,(2)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要会正确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考点:物质的性质18、元素12防止灼热的生成物落入集气瓶底,受热不均,炸裂集气瓶(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解题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语阅读教程》课件-11汉语阅读教程2上课件L11
- 2025年商品房预售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判断
- 2025员工是否需要签署竞业禁止合同
- 激光除腋臭的临床护理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和设计《背影》
- 2025年关于金融消费者合同格式条款的探讨:对云南金融机构的调研分析
- 2025国际油轮租赁合同
- 2025年技术转让与贸易合作生产合同范本
- 《古文观止》教学课件
- 2025桥梁加固施工合同范本
- 车辆行驶安全培训模板
- 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活动方案(样式)
- 油漆涂料行业市场分析
- 呼吸道合胞病毒知识科普
- 跨境数据流动与治理
-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 幼儿园副园长聘任园长合同(36篇)
- 30道中国石油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高级焊工实操
-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