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大附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大附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大附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大附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大附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大附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2.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B.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C.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D.空气是混合物,因为空气中含有多种原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可以在自行车链条上喷漆B.将牵牛花等有色花瓣在研钵中捣烂,加入无水乙醇浸泡,浸出液即酸碱指示剂C.若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后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D.人体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4.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A.用蓝色石蕊试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B.用水鉴别NaOH固体和CaCO3固体C.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D.用Na2CO3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A.O2、N2、CO2 B.N2、CO、H2OC.O2、CO2、SO2 D.SO2、CO、NO26.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B.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的多C.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D.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7.关于化学反应的理解错误的是A.这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B.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C.每1mol碳和1molO2点然后反应生成1molCO2D.每1g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CO28.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的质量很小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D.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下图所示)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10.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的是()A. B. C. D.11.下列关于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和操作分析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红磷燃烧铁丝燃烧蜡烛燃烧现象和分析①蓝紫色火焰②放出大量热③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①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②放出大量热未见火星四射,可能是氧气浓度不足检验蜡烛燃烧产物是水A.A B.B C.C D.D1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并运用于医学治疗,为人类医学作出重大贡献,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青蒿素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C.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3.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14.下列除去粗盐中泥沙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取样 B.溶解C.过滤 D.蒸发15.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4种元素B.反应微观模型中只有3种单质分子C.反应过程中,金原子对H2O起吸附催化作用D.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有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在试管中滤纸条上的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向试管口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可以观察到A、B、C三处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顺序是_____,由此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1)已知:X、Y、Z、W四种粒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外各电子层电子排布情况如下表.XYZW对应元素名称氧镁铝氯核电荷数8121317电子层第一层2222第二层a888第三层38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若X表示原子,a=___.单质X2与单质Z的反应中,X原子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②Y、W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用元素符号表示).(2)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①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___种元素,有___种单质分子②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金原子对____(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18.(8分)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1)北方的菜窖能使蔬菜保鲜,人们进去菜窖前,一般都会_____.(2)工业上可用氯气(Cl2)制取自来水消毒剂X,该方法所涉及某反应的原理如下:Cl2+2NaClO2=2X+2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X的化学式为ClO2B一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CNaCl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3)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在苯的基础上人类合成的有机物有几百万几千万种.如图是苯分子的结构,苯具有可燃性,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4)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点赞城市治理新路子,昔日“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①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铝已经超过了铜,居于第二位.铝比铁活泼,但是铁比铝容易生锈,是因为_____.②已知铝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有足量的两份铝,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另一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3+3H2↑),若要制取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两份铝的质量比为_____.③在实验室周老师用下面这个实验证明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将收集满一氧化碳的锥形瓶用橡皮塞塞紧,如图一根下端绕成螺旋状的稍粗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放入锥形瓶内,在空气中加热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在锥形瓶内反应时固体减少的质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气体的中氧元素质量.从实验的安全环保成功的角度考虑,实验刚刚结束时立即打开橡皮塞,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书写化学方程式)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为了探究分子是否运动,张亮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1)一段时间后,可见图1中酚酞的液点由下往上依次变红色,他得出了结论_____,但陈红觉得张亮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她又补充了实验,你觉得没有必要的是_____(填序号)。A用酒精灯对U型管加热B向少量浓氨水中滴加酚酞试液C取少量浓氨水放在空气中看是否变色D在U型管外放一条相同的酚酞试液纸条酚酞变色,而棉球没有变色,说明浓氨水和酚酞两种物质中_____具有挥发性。(2)陈红还想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她说:“我们已经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_____,但“可能还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画线部分的话语属于陈红在_____(填序号)。A设计实验B提出假设C描述现象D分析结论她查找了资料: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浓氨水易挥发出NH1.HCl和NH1会反应产生白烟(白烟成分为NH4Cl),然后按图2所示固定装置,在U型管管口分别塞上脱脂棉,各滴加一定量浓盐酸、浓氨水,用橡皮塞塞紧,几分钟后,观察到U型管_____(“左侧”、“中间”或“右侧”)出现较多白烟,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1)生成的白烟NH4Cl可以作为一种氮肥,质量为多少千克的NH4NO1中氮元素质量与10.7千克的NH4Cl中氮元素质量是相等的?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题分析】

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具有可燃性,选A项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如果丁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应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选项B不正确;C、从丁烷的化学式看,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选项C正确;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选项D正确。故选B。2、A【解题分析】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和过氧化氢均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C、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放出的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空气是混合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3、D【解题分析】

A、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用黄油涂在自行车链条上,在自行车链条上喷漆,漆膜很容易磨损,选项A错误;B、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需要显示不同的颜色,牵牛花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但其他的花不一定能显示不同的颜色,选项B错误;C、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而不是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选项C错误;D、人体血浆的pH正常范围是7.35~7.45,选项D正确。故选D。4、B【解题分析】

A、蓝色石蕊试纸是检验酸性物质的,遇酸变红,则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分别和蓝色石蕊试纸反应,试纸颜色不变,无法鉴别;B、氢氧化钠固体易溶于水,碳酸钙固体难溶于水,可以鉴别;C、稀盐酸和氯化钠都不会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无法鉴别。故选B。【题目点拨】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5、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考点:空气的污染物6、D【解题分析】

A、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则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选项错误;B、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选项错误;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后得到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D、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原子核不变,所以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选项正确,故选D。7、D【解题分析】

A、碳与氧气的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符合“多变一”,化合反应的原则,因此,这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故不符合题意;C、由题干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前的化学计量系数都是1,即每1mol碳和1molO2点然后反应生成1molCO2,故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的量的意义可知,每12g碳与3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44g二氧化碳,而每1g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碳过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小于2g,故符合题意。8、B【解题分析】

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水果香味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能闻到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与分子体积、质量的大小,分子间的间隔等无关。故选B。9、D【解题分析】

A、小刀很容易切下了蜡烛,说明蜡烛的硬度小,正确;B、石蜡放在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正确;C、能够点燃,说明能够燃烧,不能点燃则不能燃烧,正确;D、该步骤是为了探究火焰的内焰、外焰、焰心的温度高低,错误。故选D。10、A【解题分析】

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当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少2时,该微粒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阴离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题目详解】A.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所以该微粒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A符合题意;B.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解题分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是结论,不是现象,故B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未见火星四射,可能是氧气浓度不足,故C正确;D、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水雾。蜡烛燃烧时,用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产物有水,故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12、D【解题分析】

A、青蒿素是有机物,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不能带g,故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故质量比不可能是15:22:5,故错误;D、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22:16×5)=180:22:80,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故选D。13、C【解题分析】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

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14、C【解题分析】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溶解时,应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15、A【解题分析】

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题目详解】A、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金、碳、氢、氧4种元素,故A正确;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微观模型中只有1种单质分子,故B错误;C、从图可以看出,该反应中金原子对CO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故C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变化,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B、A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题分析】

因为浓氨水易挥发出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当遇到无色酚酞试液时,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由图是可知,观察到A、B、C三处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由先到后的顺序是C、B、A.

故答案为C、B、A;

分子在不断运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6得到MgCl241没有COCO+H2OCO2+H2【解题分析】

(1)①若X表示原子时,a=6;氧气和铝反应时,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②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化学式可以表示为MgCl2。

(2)①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金、碳、氧、氢4种元素,有氢气1种单质分子;

②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催化剂本身不变,所以原子本身更不会有变化,所以没有变化。

从图可以看出金原子对CO起吸催化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答案:

(1)①6;得到。②MgCl2。

(2)①4;1;

②没有;CO;CO+H2OCO2+H2。18、先点燃蜡烛放进去,进行“灯火实验”ABD2C6H6+15O212CO2+6H2O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1:1红色的铜丝表面变成黑色小于2Cu+O22CuO【解题分析】

解:(1)北方的菜窖能使蔬菜保鲜,人们进去菜窖前,一般都会先点燃蜡烛放进去,进行“灯火实验”;(2)A、由Cl2+2NaClO2=2X+2NaCl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氯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为ClO2,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氯气(Cl2)可知,一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C、NaClO2中,钠元素相对质量是23,氯元素相对质量是35.5,氧元素相对质量是32,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因此NaClO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Cl2属于单质,因此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该选项说法正确;(3)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6H6+15O212CO2+6H2O;(4)①由于铝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保护膜,从而阻止了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