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C.食物腐败D.用电热壶烧开水2.下列有关资源、能源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地球上的咸水都存在海洋中,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6.5%D.可利用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总水量的2.53%3.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已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原子构成B.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C.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D.西达本胺中C、H、F、N、O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1:4:24.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 B.核内有115个质子C.元素符号是MC D.该元素为金属元素5.下列从物质构成或者组成的角度对物质的分类错误的一项是()A.由分子构成:O2、CO2、H2OB.由原子构成:铁、铜、金C.由离子构成:NaCl、CuSO4D.含有氧元素:水、空气、氯化氢6.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了添加二氧化锰,则会使氧气的产量减少;⑥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A.①③ B.②④⑤⑥ C.②④ D.②③⑤7.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8.我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9.2018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3月28日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B.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其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治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D.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中,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C.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示。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丁物质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2)甲、乙对应的物质都是由构成的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3)一个甲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个;(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乙是氧化物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其化学式为C6H8O6,请计算。(1)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含有_____个原子。(2)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精确至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1)①中所得气体是______,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经“捕捉”的CO2可用于生产甲醇等产品。(1)大量排放CO2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经除尘后的烟道气中含有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用“捕提”的CO2生产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②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亮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58元素,判断的依据是59;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60,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1。(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62,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6316.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查阅资料)(1)酒精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实验设计)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的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_____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_____部位加热。铜片变黑推知_____(填“小明”、“小玲”或“小亮”)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有关。实验二:取一支20mL的试管,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①取下胶塞前的现象:_____②取下胶塞后的现象:_____小亮的猜想正确(反思拓展)(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的干扰。(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3)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你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题分析】

A、冬天水蒸气凝结成窗花,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自行车轮胎爆裂是气体受热膨胀所致,只是气体的体积和轮胎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食物腐败,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选项正确;D、电热壶烧开水没有生产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2、B【解题分析】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正确;C、地球上的海洋水,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6.5%,故错误;D、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0.3%,故错误。故选B。3、C【解题分析】A、西达本胺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错误;C、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C22H19FN4O2可知,它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正确;D、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9):19:(14×4):(16×2)=264:19:19:56:32,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4、C【解题分析】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A正确;B.核内有115个质子,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B正确;C.元素符号是Mc,应是前大后小,故C错误;.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故D正确。点睛∶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元素符号若是两个字母应是前大后小。5、D【解题分析】

A、O2、CO2、H2O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B、铁、铜、金都是金属,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C、NaCl、CuSO4都是由金属元素和废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氧气,而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氯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氧元素,故符合题意。6、C【解题分析】

根据催化剂的性质进行解答。【题目详解】催化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质和作用: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2、反应前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3、不能改变反应的产量;4、同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唯一;5、一种催化剂不可能催化所有反应。②④说法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催化剂的认识,易错点在于催化剂是改变化学速率,不是加快。反应前后是化学性质不变,很多同学记为性质不变。7、D【解题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题目详解】A、甲物质是NH3,其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

B、乙物质是O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B正确;C、由图可知,两种生成物是NO和H2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均为化合物,故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错误。故选D。8、D【解题分析】

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保护空气,选项正确;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能节约纸张,可减少对森林的砍伐,选项正确;D.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但现阶段并不能禁止使用化肥,选项错误,故选D。9、B【解题分析】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选项正确;B、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其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选项错误;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治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选项正确;D、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中,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选项正确。故本题选B。10、A【解题分析】

A、氧气用于潜水、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水H2+CO2CH3OH+H2O分子2AC【解题分析】

由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符号表达式为:H2+CO2CH3OH+H2O。【题目详解】(1)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物质是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CO2CH3OH+H2O。

(2)甲、乙对应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3)甲丙的化学式是:H2,一个甲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2=2;

(4)A、由上述反应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正确;

B、由上述反应可知,反应物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故正确。故选AC。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03:440.9%。【解题分析】

(1)根据维生素C化学式的含义,1个维生素C分子中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题目详解】(1)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共有20个原子;(2)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O21∶2【解题分析】

(1)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分析解答;(2)根据微观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1)由图可知,①中产生的气体比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要小,故①中所得气体是氧气,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2)由图可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方框内的微粒应为1个氧分子,如图。14、温室效应CO2+Ca(OH)2==CaCO3↓+H2O乙1:3【解题分析】

(1)大量排放CO2会造成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2)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3)①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乙由氢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填:乙;②由微观粒子的反应过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故填:1:3。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问题解决】氮元素;质量守恒定律;Mg3N2;Mg3N2+6H2O=3Mg(OH)2↓+2NH3↑【相关结论】4:1;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在烧杯中产生Mg(OH)2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NH3产生。生成的气体为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得到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氮元素;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因为金属镁元素显+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其化学式为Mg3N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4:1;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考点:物质成分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