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重点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重点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重点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重点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重点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重点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据考古发掘,洛阳东周王城,东西长约2890米,南北长约3200米;曲阜鲁国故都城址,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长约2500米;新郑郑韩故都城址,东西最长5000米,南北最长4500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8000米,南北宽约4000米。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宗法礼制遭到僭越 B.专制王权遭到冲击 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D.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学者巩绍英曾这样描述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这样一层一层地像剥笋一样,无非是‘人主之狎近幸而憎尊望者逼己’……尽量把权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关于这一制度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B.东汉尚书台被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内阁逐渐掌握了政府决策权 D.唐中后期在一些战略要地设节度使3.清代,督抚正式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大吏,但朝廷仍以中央官员差遣形式委派督抚任职,同时督抚之间职责又有交叠,互为监督。这反映了()A.清代地方官制冗杂 B.中央权力下移 C.地方治理效力提高 D.监察制度发展4.有学者指出,直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上还保留着旧氏族部落时代简政的特点,没有一套复杂的官僚机构,没有很多公务人员。但是国家机器依旧运转,而且能发展壮大。以下表述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罗马帝国的简政具有统治传统 B.只有少数公民有资格参政议政

C.罗马共和国具有民主政治的特征 D.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5.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场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A.受到宗教改革的推动 B.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C.意图抗衡教会的权威 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形成6.1713年,内阁会议通过的一项法案要求获得枢密院通过,枢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贵的枢密院)则说需要讨论再决定,结果女王要求立即批准,枢密院院长向女王强调枢密院的独立性,结果导致其失去职位。材料说明了()A.内阁权力受到女王制约 B.内阁集体负责制形成

C.女王是英国的权力中心 D.内阁独立性有所增强7.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绝大多数官职都不是通过选民投票而是抽签产生,上至执政官、议事会议员,下至基层单位德莫的长官,概莫能外。这一现象()A.说明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 B.是雅典民主程序不完善的写照

C.表明雅典民主改革极不彻底 D.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平等8.1942年,胶东根据地领导指示:“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此时中国共产党()A.调整政策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

C.实行减租减息,以“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

D.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9.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正式提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概念。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总要求。这些做法()A.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意在缓和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C.基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0.下表可用来说明,王安石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实行“均输法”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实行“青苗法”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实行“保甲法”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实行“市易法”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等A.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 B.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C.重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D.重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11.1896年,梁启超认为文化发达科学普及,“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多为歌谣”,“多为俗语”。他主张要用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还可以用民间俗语介绍西方科学,学习先进文化。梁启超旨在()A.宣传科学知识 B.推动戊戌维新运动 C.倡导文学革命 D.开启民智救亡图存12.1978年底,广州市政府针对市民吃鱼难的问题,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据此可知广州()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B.政府彻底打破了指令性定价格局

C.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从流通领域打开传统体制的缺口13.东魏、北齐时期,吏部铨选除看重门第外,还开启了考试取人之法,虽然录取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这反映出当时()A.选官权力逐步下移 B.门阀势力呈现颓势 C.按才选官成为趋势 D.各个政权统治稳定14.洪武五年(1372)六月,朱元璋下令划分六部职能,其中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法、封勋、考课之政。其属有三:一曰总部,掌文选;二曰司勋部,掌官制;三曰考功部,掌考核”。由此可知,明初吏部职能划分的原则是()A.分权制衡 B.功能庞杂 C.职责明确 D.机构简化15.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颁布的《醒贪简要录》里详细地计算了正一品官员的年俸禄折算成稻谷是2620石,生产这些稻谷要用田873亩,耕牛17头,农夫57人。如果农夫从田里把稻禾挑到打谷场是一里路,就得走13100里路。其意在()A.加强廉政教育 B.保护小农经济 C.宣扬以民为本 D.严惩贪腐官员16.19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方国家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成熟,政府职能从以前的以统治性、保卫性功能为主,发展到以建设性、管理性、服务性为主,导致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应运而生。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重要背景是()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 B.国家管理职能的完善

C.“政党分肥制”的严重弊端 D.科举选才思想的传入17.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任职令》,实行新的文官制度,取消了散官、勋官等虚官,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官等、俸禄与其职务不再脱节,而是相互对应。这一改革()A.顺应了民主、平等的时代潮流 B.保证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连续性

C.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基础 D.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18.201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颁布,其中的第四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于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这法案的推行()A.标志着公务员考试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 B.确保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

C.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制度设置不科学问题 D.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19.如图所示为清嘉庆帝为表彰徽商鲍氏家族济困扶贫、广行善举而立的乐善好施坊。这一个案从侧面反映了()A.国家对社会教化的重视

B.政府是社会救济的主体

C.“无徽不成镇”的现象

D.君主对重农抑商的摒弃

20.荀子说:德行必须与职位相称,职位必须与俸禄相称,俸禄必须与作用相称。从士以上就必须以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对百姓就必须用法度去统制他们。这表明荀子()A.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B.要求重构社会秩序 C.注重维护伦理纲常 D.主张实行礼法并施21.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的是()A.遵循先例,创立先例 B.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D.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22.“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 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2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民法典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基础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D.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24.1959年春天,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南屏镇的容国团在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夺得新中国在世界体育比赛中第一个世界冠军,其照片登上《人民画报》封面(如图)。周总理将容国团夺冠和十年国庆视为1959年两件大喜事,将中国首次生产的乒乓球命名为“红双喜”,乒乓球热随之迅速风靡全国。容国团夺冠()A.反映群众性体育运动水平提高 B.使乒乓球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项目

C.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展现了新中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关于雍正皇帝继位有种种猜测,有人认为他是篡夺皇位,也有人认为他是合法继位。民间流传雍正串通当时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指使人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把“传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于”字,得以篡位。

根据材料,指出研究雍正继位问题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运用史料的原则。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汉是儒法融合的重要时期。汉初从秦暴虐酷刑、二世而亡的教训中,得出“刑罚积而民怨背,礼文积而民和亲”的悲剧总结。在沿用秦所建立的法律制度框架基础上,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引入法律,改变了秦律的残忍冷酷。董仲舒是西汉中期以后礼法融合的重要理论奠基人物,他构建了一套融合礼与法的天人感应宇宙论哲学基础,从理论上解决了礼法融合的障碍。董仲舒的学说为经义决狱开启理论合理性,并为后世统治阶层构建更为完整的德主刑辅法制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董仲舒大力倡导的“春秋决狱”有力地促进了法律伦理化的司法审判实践。开始了后世引礼入法、引经决狱的潮流,启动了法律儒家化过程。——摘编自寇纪元《从儒法论争到儒法融合:我国儒家法传统的形成既现代思考》材料二:罗马法学家们在古希腊自然法理念的感召下,诠释法律法规,解答司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他们的解答常常被审判者所接受,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这大大推动了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加之罗马版图的日益扩大,对外交往日愈频繁,国内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法律的确认和处理已是罗马国家不可替代的必然手段。

——摘编自张蓉蓉等《罗马私法-自然法的法律的表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原因,并做简要的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古罗马与汉代法治观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法治观念不同的影响因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折冲府是唐朝士兵管理的基层机构,主要职责是统率和训练府兵。折冲府在全国各主要州设置,数量较多时达六百三十四府,均有名号。

从如图中提取三个有关唐朝折冲府分布的有效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述准确,逻辑清晰)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年,袁世凯等人向清政府上《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称“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奏折获光绪帝诏准。

请你推测当时民众获知科举制废除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洛阳东周王城,东西长约2890米,南北长约3200米;曲阜鲁国故都城址,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长约2500米;新郑郑韩故都城址,东西最长5000米,南北最长4500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8000米,南北宽约4000米。”可知,诸侯国的都城比洛阳东周王城大,说明东周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天子权威受到挑战,宗法礼制遭到僭越,故A项正确;

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王权加强,故B项错误;

C.材料中没有体现华夏认同观念形成的信息,故C项错误;

D.材料中没有体现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礼乐制度,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礼乐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答案】B【解析】题干“这样一层一层地像剥笋一样,无非是‘人主之狎近幸而憎尊望者逼己’……尽量把权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涉及的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演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尚书台是当时的中央行政中枢,B项正确;

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不属于中央行政制度,排除A项;

内阁是侍从顾问机构,不是决策机构,排除C项;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不是中央行政制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答案】C【解析】A.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存在分权,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A错误,排除;

B.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不是中央权力下移,排除;

C.根据材料“但朝廷仍以中央官员差遣形式委派督抚任职,同时督抚之间职责又有交叠,互为监督”分析可知,材料措施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地方的治理效力,C正确;

D.督抚不是监察制度,排除,排除。

故选:C。

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解题关键信息是“但朝廷仍以中央官员差遣形式委派督抚任职,同时督抚之间职责又有交叠,互为监督”。

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国家保留着旧氏族部落时代简政的特点,但是国家机器依1日运转,而且能发展壮大,说明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

根据材料“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上还保留着旧氏族部落时代简政的特点”可知,罗马帝国的简政具有统治传统,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但末体现只有少数公民有资格参政议政,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未涉及民主政治,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场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可知,法国统治者在城市空间中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力,并将改造后的都城作为自己的象征,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其自身的权威,抗衡教会的权威,巩固王朝的统治,C项正确;

宗教改革是16世纪开始的,排除A项;

材料无法体现进一步强化王权,排除B项;

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要结合中世纪欧洲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A【解析】“枢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贵的枢密院)则说需要讨论再决定,结果女王要求立即批准,枢密院院长向女王强调枢密院的独立性,结果导致其失去职位”表明内阁权力受到女王制约,故A正确;

B.内阁集体负责制形成是在18世纪中期,排除;

C.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权力的中心,排除;

D.与题意相悖,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枢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贵的枢密院)则说需要讨论再决定,结果女王要求立即批准,枢密院院长向女王强调枢密院的独立性,结果导致其失去职位”。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雅典绝大多数官职都不是通过选民投票而是抽签产生”可知,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某些有财有势者操纵选举,长期垄断官职。抽签选举时,名声大、财产多的公民与名声较小、财薄势孤的公民完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取决于运气,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平等,D项正确;

雅典民主范围有限,妇女、奴隶等被排除在外,排除A项;

民主程序体现的是一种流程问题,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

材料体现不出雅典民主改革彻底与否的问题,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8.【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42年”可知,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依据材料“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可知,中共在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减租减息,以“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

A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措施,排除;

B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措施,排除;

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措施,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的主旨,结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进行的根据地建设措施解答。

本题考查抗战时期中共的经济政治措施,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正式提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概念。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总要求”及所学知识,可得知这些做法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缓和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排除C项;

D是在建国初期,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我国现代民主政治,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我国现代民主政治,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领域密集的推行了有关农业、商业领域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说明了国家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无法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格信息无法说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需要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梁启超主张通过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文化普及的门槛,促进文化的普及,从而起到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作用,D项正确;

梁启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而非宣传科学知识,排除A项;

1896年戊戌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排除B项;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内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需要结合梁启超的思想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D【解析】A.根据材料“1978年……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分析可知,广州放开市场,从流通领域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D正确;

B.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排除;

B.“彻底”说法错误,排除;

C.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

故选:D。

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关键信息是“1978年……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

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东魏、北齐时期虽然“依然看重门第”,但是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考试,反映了寒人地位的上升和门阀势力呈现颓势,B项正确;

AD在材料未体现,排除;

C项与材料“依然看重门第”不符,排除C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4.【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吏部下属的总部、勋部、考功部三个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C项正确;

根据题干只能看到吏部下属的三个部门有分工、分权,看不到相互之间的制约平衡,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吏部下属的三个部门分工细致,职责明确,“庞杂”之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吏部之下又增加了三个下属机构,这不是机构简化,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5.【答案】A【解析】材料“朱元璋颁布的《醒贪简要录》里详细地计算了正一品官员的年俸禄折算成稻谷是2620石,生产这些稻谷要用田873亩,耕牛17头,农夫57人。如果农夫从田里把稻禾挑到打谷场是一里路,就得走13100里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农民的辛苦,提醒官员的俸禄来之不易,是加强廉政教育的表现,故A正确;

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题干没有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故排除C;

题干强调的是官员的正当收入,没有体现“严惩贪腐官员”的信息,故排除D。1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上半叶”、“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成熟”、“政府职能从以前的统治性、保卫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西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政府职能不断完善,促进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政府职能完善促进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没有涉及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故A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政党分肥制”的弊端,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度的影响,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上半叶”、“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成熟”、“政府职能从以前的统治性、保卫性”,结合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经济和政治背景分析。

本题考查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7.【答案】A【解析】根据“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可知,这一改革使官名不再是身份和特权的象征,这就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时代潮流,A项正确;

改革官制并不一定能保证中央行政体制的连续性,排除B项;

“消除了”和“践行了”的说法都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选官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8.【答案】C【解析】“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制度设置不科学问题,C项正确;

AD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排除;

B项“确保”的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嘉庆帝通过建立牌坊表彰徽商“济困扶贫、广行善举”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教化的重视,A项正确;

题干不能反映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排除B项;

题干涉及对徽商的表彰,但不能体现徽商在工商业发展中的作用,即不能体现“无徽不成镇”,排除C项;

摒弃重农抑商政策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管理,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清时期社会教化的重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管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士以上就必须以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对百姓就必须用法度去统制他们”可知荀子主张实行礼法并施,故D项正确;

ABC都与材料“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法度去统制他们”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百家争鸣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2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有: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因此BCD三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2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可知,宗教改革后的禁欲主义鼓励消费,但又反对奢侈消费,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消费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主要是消费,而且新教促进了对人性的解放,排除A项;

材料并未提到旧贵族势力受到打击,排除C项;

禁欲主义并不否定传统宗教伦理观念,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教改革,可结合宗教改革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教改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C正确;

1954年宪法就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基础,排除A;

我国早在2010年就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正确;

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容国团夺冠体现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展现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D项正确;

容国团夺冠体现竞技体育而非群众性体育运动水平提高,排除A项;

容国团夺冠前就已经有世乒赛,也即乒乓球很早就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项目,排除B项;

容国团夺冠和新中国体育事业成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但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国家实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容国团夺冠“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5.【答案】类型:雍正继位诏书(局部)为文献史料(或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民间流传为口述史料。

原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或“用辩证、发展眼光看史料,注意史料时代性”)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尽量选取一手史料;多源互证,多种史料综合分析,以得出更加接近史实的结论。孤证不立原则(任选两点)【解析】类型:根据材料“雍正继位诏书(局部)”及所学知识可知,雍正继位诏书(局部)为文献史料(或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根据材料“民间流传雍正串通当时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指使人基改了康熙的遗诏,把‘传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于’字,得以篡位”及所学知识可知,民间流传为口述史料。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或“用辩证、发展眼光看史料,注意史料时代性”)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尽量选取一手史料;多源互证,多种史料综合分析,以得出更加接近史实的结论;孤证不立原则等方面考虑。

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研读,要求学生结合史料研读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史料研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6.【答案】【小题1】原因:反思秦朝“一断于法”的教训;吸收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所蕴含的社会治理价值;董仲舒的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董仲舒和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