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专业调研报告_第1页
工业机器人专业调研报告_第2页
工业机器人专业调研报告_第3页
工业机器人专业调研报告_第4页
工业机器人专业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机器人专业调研报告一、行业背景、企业岗位调研(一)调研工作的安排情况1、调研的企业与部门主要就业单位: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机械加工型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电子加工企业等具有自动生产线的企业。主要就业部门:生产车间、技术部。2、调研对应的岗位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工业机器人工作岗位包括: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生产线操作工、维修工、编程调试工、系统集成、销售与售后服务等。3、调研方案的制定根据工业机器人专业需要,本次专业调研由机电工程系邹振兴副主任和工业机器人专业负责人王立钢带队,由机电专业全体教师进行调研。拟定调研方案,获得就业岗位信息,细化工作岗位项目,征询企业相关人员意见。首先拟定调研方案,选定样本:企业经理、一线的维修工、车间和部门领导毕业生等,采取访谈和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拟定调研方案之后,调研与工业机器人技术有关岗位,包括岗位名称、级别、人数、岗位职责(不同企业的岗位名称可能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岗位设置在不同企业是有区别的,因此,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分类进行规范),然后了解所有这些岗位毕业生是如何在岗位之间变迁的,什么时候到了什么样的岗位,以此获得毕业生岗位升迁的一般路线图。获得具体岗位之后,确定毕业生在这个岗位上从事的具体工作项目,在此基础上,再一次向企业和毕业生征询意见,重点了解对学生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了解毕业生对拟开设课程知识学习的具体建议。主要形成四项调研成果: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典型就业岗位、专业培养目标,企业要求,岗位工作项目。制定工业机器人专业调研表,见附件1。(1)行业调查表(2)企业调研表(3)学校调研表4、调研工作的实施为培养“高素质、复合技能型”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确定主要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项目组依据企业规模、企业类型和企业档次来选择合适企业进行调查,通过设计专业调研表格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现场调查以及毕业生反馈开展专业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分析归纳其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得出典型工作过程与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企业岗位任务调研具体流程如下:(见图1所示)图1企业岗位任务调研流程图(1)调研目的:高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调研收集和分析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岗位人才需求、能力要求以及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情况以及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以期提高我系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2)调研的主要内容:机器人的种类、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企业对机器人的应用要求、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产业政策、技术研发和应用方向、技术发展趋势。(3)调研方法:查阅资料、网上调研、实地走访、企业座谈(4)调研时间:2019-4-1至2019-6-1(5)调研对象:合作企业、兄弟院校(二)行业背景、区域需求情况调研分析1.工业机器人行业总量与地位1)国家政策扶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2012年4月,科技部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培育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其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2012年8月,财政部公示2012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共有64个项目入围,其中机器人相关的上市公司项目达到9个,显示将大力扶持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列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2015年11月公布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她被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行动纲领提出: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对于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工业4.0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与全球化融合、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生活等等新技术和理念的涌现,都给现代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挑战。这就是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要培养出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2)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工业4.0的推进,预计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近几年,珠三角经济带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智能机器人,工业机械手已经走入了工厂。目前,我省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虽然目前广东83所高职院校中有13所学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但随着珠三角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将会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性人才。在未来的三年,需要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这个需求的缺口会越来越大。那么就会出现一人难求的局面,这个岗位的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也将是水涨船高。(1)人才需求量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96924台,2013年中国机器人保有量约为13万台,2014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20万台,2016年预计新增20万台,后期并呈150%速度增长。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中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连国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根据国家工信部发展规划与预测,到2020年国家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员工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为100台以上,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到2020年,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4万名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图2世界每万名制造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数据(2)人才需求结构中低、中、高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高科技集成装备,对专业人才有着多层次的需求,主要分为研发工程师、系统设计与应用工程师、调试工程师和操作及维护人员四个层次。图3工业机器人人才层次对应于专业人才层次分布,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就业方向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和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掌握技术核心知识的研发工程师主要分布在工业机器人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研发部门,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这部分人才是由本科培养;而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则需要大量调试工程师和操作及维护人员,工作在生产一线,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简单细微的调整,同时工业机器人研发与生产企业也需要大量的培训技师及懂一定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这些主要是高职院校培养。图4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就业方向在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基础的操作及维护人员以及掌握基本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的调试工程师和更高层次的应用工程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当前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20万,并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持续递增。因此,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更加着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专业人才缺口已经是阻碍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已经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的企业,机器人后期维护运行成本及技术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各大汽车制造企业,也面临着没有充足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的后勤服务保障,使得在车型更新换代时,不是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而是重新投资建设新线,造成资金浪费,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再看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换人”计划已经开始,大量一线操作工将被工业机器人代替,但工业机器人的专业人才却无处寻找,这也是富士康一再推迟机器换人计划的原因之一。本省、珠三角经济带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我省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随着珠三角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将会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性人才。2.工业机器人企业结构工业机器人行业目前主要分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以及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本体制造商主要为外资企业,因其发展时间悠久,技术成熟。目前世界十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公布的排名顺序依次是:Fanuc发那科机器人公司、ABB机器人公司、Yaskawa安川机器人公司、KUKA库卡机器人公司、Kawasaki川崎重工业公司、Epson爱普生机器人公司、Stäubli史陶比尔机器人、NachiFujikoshi那智机器人、Comau柯马机器人公司、Adept爱德普机器人公司。国内近十年也产生不少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如华数、埃夫特、新松、广数、汇川等但因技术实力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销量并不理想。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中大部分企业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其中大部分国内机器人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大多为中型企业,这也是目前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就业企业的主要类型。下图为国内机器人企业排行榜。图5国内机器人企业排行榜(三)企业岗位调研分析1.企业问卷调研分析本次调研,一共调研相关企业20家,均与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调研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而这部分企业也是本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类型。具体调研企业统计情况如下图所示。图6调研企业性质图7调研企业规模图8调研企业类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1)随着制造型企业信息化进度的加快,对于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而该方面的人才培养较之滞后。虽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机电专业知识,不过由于未经过专门针对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以及故障诊断和维护的训练,学生往往上手比较困难,特别是高职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建议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应该开设专门针对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自动化生产线课程,保持与企业的同步,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岗位。(2)要求学生对常用的自动化生产线或柔性加工中心设备具有操作、维护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不需要企业过多的技术培训即可上岗。(3)从事工业机器人及生产线安装和调试人员要具备各种常用工具和专用工具使用的技能。要求对学生在这一方面加强培养。能够使用常见的故障检测仪器,分析专用维修检测仪器测量的数据,能够运用数据流分析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应的维修措施,对故障诊断和维护形成记录,能够向领导汇报情况,此项能力是学生在从事故障诊断和维修类岗位未来发展成为技术总监的关键条件。(4)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因为这个世界发展很快。要求老师和学生的知识要紧跟市场不断拓展。建议学校给学生讲授有关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沿技术知识动态。(5)工业机器人种类太多了,不同的公司开发软件平台完全不同,柔性生产线样式各异,难度不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团结合作。与之相关的岗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种危险不仅仅是对操作和维护人员而言,同样对于机器本身也具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务必具有安全生产意识,掌握规范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和具备一定的工业机器人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知识。(6)我们企业主要是工业机器人工装系统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故对毕业生的要求是要具备一定的机构设计能力、掌握伺服电机的控制或熟悉满足任务要求的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能力,具体岗位有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结构设计师、电气设计员、工业机器人软件设计工程师、项目经理和具备一定该领域知识的销售人员等;而对于应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来说,他们在机构上无需设计太多(可能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末端执行器之类的机构),除非他们为了省钱,一般安装和调试都会包含在售后服务中,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会操作和保养,了解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整体和各模块的工作原理,了解各个模块间的通讯,能够对常见的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能够具备根据任务的简单变化修改程序的能力。因此,典型的工作岗位有工业机器人及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工、维修工、编程调试工程师或管理层(自动化生产线班组长、车间主任或项目经理)等。你们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做好该专业的定位。(注:佛山沃顿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交流要点总结)企业对应届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要求总结本次调研20家企业,均设置了针对应届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要求的问题。具体调研结果如下图9、图10所示。图9企业技术类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统计图10企业技术类岗位职业素质需求统计(1)培养较强的基本技能和与安装调试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包括: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工业机器人及与之配套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维修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2)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包括:热爱工业机器人安调和维修相关岗位工作、不断钻研提高技能、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安全生产规定、诚实、守信、热情等优秀个人品质。总之,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从业人员的期望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具备各种常用工具和专用工具使用的技能;具备一定的电工知识,熟识常见的电气线路图;能够掌握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沿技术知识动态;对设备具有保养、操作、维护能力;对专用维修检测仪器的数据能够分析,能够运用数据流分析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能够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并实施,能够向领导汇报情况;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组织协调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了解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整体和各模块的工作原理,了解各个模块间的通讯,能够具备根据任务的简单变化修改相应控制程序的能力。2.工业机器人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通过调研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我们了解到目前针对高职院校学历层次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推广应用企业以及机器人使用企业。而需求量大的岗位主要包括:机器人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系统电气设计等;其次是机器人系统方案设计、机器人销售与售后服务、机器人系统机构设计等;需求量最少的是机器人本体开发,因为该岗位学历层次、能力要求较高。具体如下图11所示。图11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人才需求比例除实际企业调研,团队还通过网络查询到的机器人行业岗位需求以及预测统计,显示了各种岗位目前的需求比例量以及预测的未来增长比例。与本专业调研的数据结果基本吻合,具体如下表1所示。表1工业机器人岗位人才需求现状及预测统计表序号岗位现需求比例未来三年增长预测1专用系统开发4%0%-10%2应用项目经理6%0%-10%3工业机器人销售9%20%以上4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装配与调试21%20%以上5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35%20%以上6工业机器人售后技术支持12%20%以上7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5%10%-20%8工业机器人维修8%10%-20%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岗位需求量占总需求量90%的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装配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售后技术支持、工业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以及工业机器人维修未来增长量较大。而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占35%,其次是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装配与调试,占21%。二、同类院校专业分析截止到目前,国内已有250所院校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针对这种现象,目前广东已有学院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开始年限已有1至2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6年计划投资600万开办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表2、3、4所示为机电近三年招生就业情况。表4为广东省2016年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表2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招生就业情况年份实际招生人数报到率(%)毕业人数初次就业率(%)2016年8190.002015年7291.254787.312014年6085.72786.25表3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招生就业情况年份实际招生人数报到率(%)毕业人数初次就业率(%)2016年1061002015年100100281002014年2997无表42016年广东新增工业机器人专业院校及招生计划序号学校招生计划开设年份16020162502016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好,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人才需求量将会有较大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机遇,及时增设工业机器人专业,并开展相应的专业建设工作,以适应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需要。三、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分析(一)毕业生就业现状略,因本专业2016年新设立,目前还未有毕业生,因此无法获得相关数据,后续补充。(二)毕业生求职经历根据同类院校调研以及网络调研,本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主要岗位是工业机器人及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操作、定期维护和保养、故障诊断和维修等。经2-5年的经验积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的岗位分配比如下图12所示。图12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岗位分配比(三)毕业生对专业教学的反馈经过专业调研,确定了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以及毕业生对于高职专业教学课程的需求情况,如下图13所示。图13工业机器人行业对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需求表对于高职生,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和应用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夹具设计能力,需要加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等基础能力的培养;还要求毕业生具有电气设计能力,要加强“PLC应用技术”、“电气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训练;此外,机器人控制系统排除故障的能力也不可或缺,因此要加强“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的训练;企业在变更产品后要编程,需要对“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和现场编程”等训练进行加强;最后不同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对于不同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各有要求,因此需要设置“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码垛、打磨、喷涂、上下料等应用)”类课程。四、现有师资、实训等现状分析(一)专任教师情况分析本专业建立了一支“名师领衔、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目前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共用教学团队,共有专职教师9人,专职实训教师1人。80%的专职教师均符合双师型教师素质,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教师9人,占总数的90%,具体情况见下表所示。表5实训基地实训指导教师情况教师类型姓名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证书所教课程专职硕士正高机械工程高级工程师机械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职学士副高电气自动化高级工程师PLC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职硕士副高高级维修电工PLC应用技术专职硕士副高自动化高级实验师电机拖动、电工基础专职硕士中级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机械设计专职硕士中级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职硕士中级电气工程师PLC应用技术、电工基础专职硕士中级讲师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课专职硕士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表6实训基地实训管理人员情况管理人员类型姓名学位专业技术职称专职本科实验师兼职硕士工程师兼职硕士工程师(二)校内实训室建设情况分析1.实训场所本实训基地的实训场所按照课程模块划分,按照从基础课程到高级应用课程的划分方式布局,包括电工技术与电机拖动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PLC技术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室五大实训室。各实训室建设均按照国家及学校实训室建设规范建设,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均达标,无安全隐患,同时参考企业真实生产场景,还原真实的工业场景。实训基地总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实训基地总工位数216个。具体实训场地情况见下表7所示。表7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实训场所基本情况实训室名称占地面积工位数电工技术与电机拖动实训室15056电子技术实训室15050PLC技术实训室15030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20030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室10050合计7502162.实训设备本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按照从基础课程到高级应用课程的方式配置,每门专业课程都有与之对应的实训设备以及仿真软件,实训设备数量充足,真实做到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从2015年度开始,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改造更新,目前所有实训室的设备均为近三年采购设备,设备技术水平与目前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一致,并有一定的超前性。实训基地除满足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等需求外,同时每年都会开展针对技能认证的职业培训,以及学生技能竞赛的培训。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对外的社会培训服务、科研服务。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达500万左右,生均设备值达24866元/生。具体实训设备情况见下表8所示。表8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基本情况实训室名称对应课程设备值总值生均值电工技术与电机拖动实训室电工基础、电机拖动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基础PLC技术实训室传感器技术、PLC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室各类专业课程的仿真实训3.经费投入本实训基地所在机电工程系每年固定划拨一定的经费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设备维护、材料损耗经费,每年度在耗材方面的经费支出为4万元左右,生均实(验)训耗材支出200元/生。具体每年度各实训室经费支出如下表9所示表9年度实训室耗材、低值品经费支出实训室名称年均经费支出用途合计学生人数生均实(验)训耗材支出电工技术与电机拖动实训室购买实训使用线材、工具以及电机、低压电器等设备维护电子技术实训室购买电子元器件、以及万用表等检测设备维护PLC技术实训室购买各类机构易损件,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室购买产线装配物料零配件,机器人等外部设备维护保养等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室软件升级、电脑日常维修五、对专业建设的建议经过充分的调研,认为“工业机器人技术”新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属于社会人才急需领域,预期就业形势良好,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意义。1、建设计划专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作,就人才培养的途径看,其主要涉及到教学、科研以及教师进修等方面,下面就这几方面初步构思本专业的建设计划。(1)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团队内部教师在专业上充分合作交流机制,利用各种信息平台,促进教师个人能力与团队能力双增长,继续发挥以老带新,利益捆绑,崇尚业绩、推出新人的管理思路。(2)科研方面制定团队专题研讨计划,定期举行团队学术沙龙,团队教师轮流做主题报告,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带动年轻成员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3)教师进修方面为了使教师系统把握本专业最新发展进展和动向,制定青年教师的进修培养计划,为其外出攻读研究生、访问学者、企业访问工程师提供方便。(4)人才培养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学内容与企业产品结合,教学、育人、就业“三位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科教融合,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将创新项目作为学生分类分层培养的载体,构建高职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2、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加强名专业、名课程、名课堂(教师)“三名”项目建设,建成一个品牌专业或重点专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驱动和创业引导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加快信息化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动互联网+课堂教学,加强信息化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努力创建优良教风学风,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不断增强课堂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校企合作有效化的综合性跨界机构建设,通过政校企多方合作共同建设卓越技师学院、创业学院、教师培训学院、援外培训学院等跨界管理机构,整合校内外资源,为专业发展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探索校企业合作新模式,共同打造理实一体化实时数字教学平台—未来教室,实现将企业生产过程传递到教学现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一、专业调研目标、基本思路与方法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厘清机电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企业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和有关典型工作任务,反映出对技术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学校调研,了解专业教学情况、目前试行的专业教学标准使用情况、学生就业现状和毕业后跟踪反映出的教学方面问题,以及对专业建设意见建议等,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专业整改等工作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此次调研的目标是为了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深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适合本专业本层次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为区域经济发展及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合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做储备。此次调研通过参观交流、座谈会、电话访谈、调查问卷、网络搜索等形式,分批分阶段进行调查。首先通过系部多年建立的学生就业的企业资源库,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机电行业制造类企业,了解企业用人情况及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情况,了解企业的产品结构、生产岗位、人才需求、人才结构等;第二是调研历年各届毕业生的就业及发展情况,了解他们对在校所学的及当前实际应用的差距有多大,如何改进。第三是对同类院校本专业开展的情况调研,通过比较其它院校的专业建设情况,可以找到专业建设的差距和诊改的方向。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始终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2013年4月,德国开启了“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是基于对制造业前景的预测而制订的前瞻性计划,试图呈现以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CPS被译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核心,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生产体系。“工业4.0”主要包括两个主题,即“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智能生产”的基本设想是制造的产品集成有动态数字存储器、感知和通信能力,承载着在其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种必需的信息;整个生产价值链中所集成的生产设施能够实现重组与自配置,能够根据当前的状况灵活地决定生产过程。智能生产目标是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实现智能生产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采用“智能技术系统”。我国机电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机电一体化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发展并不完善,现阶段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机电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高。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该纲领将制造业定位成“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并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5~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2025~2035年,达到制造强国中等水平;第三步,2035~2049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业体系。我们应该借鉴工业4.0“智能技术系统”的理念、方案和路线图,一步一步地推进制造强国的建设。(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系统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它包括知识表示、知识利用和知识获取三个基本问题,其最终的目标是模拟人的问题求解、推理、学习。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中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目前,专家系统、模糊系统、神经网络以及遗传算法,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实现智能化的4种主要技术,它们各自独立发展又彼此相互渗透。随着制造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出现智能制造系统控制器来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制造活动,并会对制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2、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有了这些标准单元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于各部件、单元的匹配。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出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3、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人们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样也给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了重大影响,例如通过网络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4、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近十余年来,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System,MEMS),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尖端分支而倍受重视,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发展难点在于微机械并不是简单地将大尺寸的机械按比例缩小,由于结构的微型化,在材料、机构设计、摩擦特性、加工方法、测试与定位及驱动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一些特殊问题。5、绿色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6、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等智能化通信接口。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综上所述,我省高职院校要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机电一体化品牌专业是当务之急,必须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跟高端制造产业发展趋势,面向“互联网+”、“工业4.0”领域,加快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光电一体化技术、“工业4.0”应用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三)广东制造产业升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领域发展热点,作为制造大省的广东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也不遗余力,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广东大力推进智能制造,2015年先后出台《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和《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在逐步的和智能制造技术进行结合,用以满足多样化的工业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也为两者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逐步应用必然会应用到一些核心的技术,主要如下:1、工业智能化机器人工业智能化机器人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工业生产依靠人力为主、机械设备为辅的生产模式,逐步将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控制、科学化信息统计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此项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业生产水平,充分满足了经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使工业生产实现了飞跃性的进步。2、智能传感器智能化机械生产对于传感器有着严格的行业要求,在日常工业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传感器设备相对迟缓、落后的现象,与预期的生产效果差距甚大。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工业生产环节逐步强化传感器设备的网络传输系统,使传感器设备所传导的信息数据得以有效的对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信息数据进行统计与分类,以此为前提保障信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增强对工业生产的智能化管控能力。3、工业软件智能工厂将是工业软件产品创新的主线。机器层面,提高设备智能水平,改善性能和生产效率;车间层面,加强机器间通信协作,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水平;工厂层面,优化和调度多车间、多生产线等生产资源,实现生产能力、供应链及市场需求的动态匹配。(四)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行业人才结构现状:1)学历结构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见表1所示,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岗位就业人员中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中职(高中)学历占了相当的比例,调查中企业对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及能力现状均表示不满意。表1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学历情况学历初中以下中职(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百分比15.3045.4122.0616.232)岗位职业技能等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取得的对应岗位职业技能等级主要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共五个等级,各等级所占比例见表2所示。表2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岗位人员职业技能等级统计级别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百分比15.9636.1626.3816.944.56调查结果显示,中级工比例最高,达到36.16%,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装配;高级工比例为26.38%,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技师比例为16.94%,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计、安装调试和生产技术管理。3)年龄结构从事机电类职业岗位的人员在年龄结构上跨度较大,从20岁到50岁以上均有分布,各年龄段的分布比例见表3。表3职业岗位人员年龄统计年龄段<20岁20~2930~3940~4950以上百分比22.0445.3922.76.583.29企业近三年人才招聘情况:根据此次调研情况结果反映,在2015年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之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当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招聘需求是逐年递增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是供不应求的,当然前提是对真正有技术技能的技术人才。(五)人才需求情况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科技在现实生产当中的使用,制造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由此对我们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要求。从一些单位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2.珠三角经济区需要大量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珠三角经济区经济高速发展,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近几年各大型企业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一体化高级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省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一体化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珠三角经济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性人才。3.佛山市制造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的需求装备制造业是佛山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佛山认真贯彻《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以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为抓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佛山完成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1426亿元,增长6.4%,约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1%,约占珠西装备产业带的50%。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佛山工信局表示,佛山将按照规划纲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动珠西产业带发展,打造世界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装备制造、家居2个超万亿元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是资金、技术及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型产业,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佛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预测到2020年,佛山市工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总需求量约为78.38万人,其中先进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8.65万人。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对产业人才尤其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从2018年1月的《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透露,从现实情况看,全市技能人才总量65多万,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9%,难以满足佛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必须加紧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可见,由于佛山市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因此对于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供不应求。(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本次调研通过访谈、调查问卷、实地参观、电话、网络等的形式广泛调研了珠三角有代表性的各类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的制造业企业,企业的规模从几十人到上千人不等(图一),企业的类型以高新技术企业居多(图二),根据对各类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调研情况来看,例如设计岗,生产管理岗,设备维修岗,设备安装调试岗等等,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最为旺盛,通常都排在需求的前几位,可见各类型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需求宽广及多样化(图三、图四、图五)。图一企业员工数图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3%)图三企业生产管理岗位需要的专业大学生图四企业设计岗位需要的专业大学生图五企业设备维修岗位需要的专业大学生根据调研用人企业的岗位要求,在设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如下所示:图六企业设计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在机电设备维修岗位的工作任务如下图所示:图七企业设备维修人员工作内容企业各技术岗位主要需要的专业技能如下:综合上述调查结果的显示,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特别是在现今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当中,懂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3D设计软件使用的技术技能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如下:任务、技能岗位岗位工作任务技能要求机电装备设计1、机械结构设计,2、加工工艺设计,3、材料选择,4、电气设计1、3D设计软件使用,2、机械力学,3、电气控制设备维护维修1、故障诊断,2、故障排除,3、部件选型1、机械维修,2、电气维修,3、读图绘图能力生产线安装、调试1、机械部件安装、调正,2、电气安装与接线,3、自动运行与调试1、PLC编程能力2、变频器调试设置能力3、触摸屏应用能力4、分析和解决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机电设备安装1、机械部件安装、调正,2、电气安装与接线1、读图绘图能力,2、零部件安装,3、电气布线接线,4、编程调试机电设备售后技术服务1、故障检测与排除,2、选型替代,3、部件安装调试1、与客户沟通的能力;2、对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按照安装技术文件要求进行现场安装,调试的能力改造与新建设备的方案设计1、机械设计,2、电控设计,3、现场布局1、3D设计软件使用,2、机械力学,3、电气控制,4、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机电设备操作1、设备启动、停止与复位,2、设备保养1、读图绘图能力,2、安全操作规程,3、安全事故处理能力(七)调研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建议本次调研过程也收到了很多用人企业对我们人才培养的中肯意见和建议,主要反映为以下几点:1、希望多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有待提高2、对于技能的基本要求同时,还需要对职场的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精神等进行加强学习。3、动手能力与学习能力很重要4、需要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人才,着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责任感强(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一、国内标准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法律法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规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2、国家职业资格资格证书等级1)高级技师(一级/高级职称):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术和特殊能力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难题;在技术攻关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活动;能组织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技术管理能力。2)技师(二级/中级职称):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术和专门能力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人员。3)高级(三级/助理职称):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术和特殊能力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难题;在技术方面有创新;能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工作;能培训一般人员;具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4)中级(四级):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在特定情况下,能运用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5)初级(五级):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分析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三种:国家认证、行业认证和原厂认证,还有一些地方或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其权威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可从事的国家职业资格,常见的有Auto-CAD机械制图员(中级、高级)、加工中心操作工、组合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维修电工、车工、铣工、钳工、铆工、焊工、镗工、磨工等。在行业认证方面,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但由于考试要求较高,所以一般不适合高职学生参加。在原厂认证方面,高职学生可以考取的三维建模师证书,常用的有PRO/E,UG等,这类证书考取后,可以作为学生上岗的一个基础条件,利用某一种软件,以后从事这方面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等工作。二、国外标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性和国际性,可以来自某个国家,如德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来自某个组织或机构,如美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也可以来自某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如世界50强中的西门子等。1、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德国工商业联合会(DeutscherIndustrie-undHandelskammertag,简称DIHK),所涉及的职业资格鉴定领域涵盖范围最广,集中了德国制造业、信息产业、交通产业、商业与服务业、物流、旅游、金融等主流产业。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需求,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职业资格标准,并推出了数百种职业资格证书(称作“IHK职业资格证书”。此证书在所有德国境内和海外的德国企业,都具有通用性,也被几乎全部欧美国家和企业所认可和接受。由于这一证书体系具有很高的教育培训标准和严格的过程管理及评价体系,可以培养出训练有素,综合能力和实用性强,直接为企业所用的职业人才,也得到了我国企业的认可和关注,成为国内企业聘用高级技术人才的主要依据证书。机电一体化专业可以考的AHK证书有:工业技师—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师;电气技术员—设备及系统;工业机械师;技术制图师;切削机械师等。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上涌现出了一些IHK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两种形式:(1)德国一些地方的IHK直接在中国开展教育培训项目。如,莱比锡IHK联合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为8所北京高职院校以及宁波、余姚、东莞等地的职业院校引进IHK职业资格证书。(2)IHK下属的国际商会AHK(DieDeutschenAuslandshandel-skammern)在中国开展项目。如,AHK在太仓、上海、黑龙江和湖北等地职业院校引进AHK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建立培训中心和考点。2、英国IMI职业资格证书1986年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国家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制定及考核工作的行政机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TheNationalCouncilforVocationalQualifications简称NCVQ),成为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规化的标志。英国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机构是英国汽车工业学会,简称IMI(InstituteoftheMotorIndustry),IMI直接由NCVQ管辖和指导。2015年,杭州技师学院与英国诺丁汉中央学院合作,引进英国IMI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评体系,派遣4名教师去英国诺丁汉学习英国汽车维修国际职业资格的考评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并取得了考评员证书。同年9月,学院成立首个中英合IMI班,吸收和转化英国先进考评理念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经过2年半时间的实践和探索,首批29名考生获得英国IMI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九)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本次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调研通过访谈、调查问卷、实地参观、电话、网络等形式展开,调研内容包括毕业生从事的岗位、薪酬、提升空间,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专业发展等方面。(1)毕业生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比较广泛,主要就业岗位有:机电产品研发设计类、生产现场管理类、机电设备操作维修类、机电设备销售与技术支持类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别分类图被调查毕业生现所从事的主要岗位以及未来3-5年预计从事的岗位,占全部调查毕业生岗位的比例分析如下: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占全部调查毕业生岗位的比例主要岗位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售后服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其他岗位现从事岗位的比例28%11%29%0%13%13%6%预计3-5年从事岗位的比例18%8%34%4%13%17%6%由上表可得,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岗位比例下降明显,工程师岗位显著上升,出现高级工程师岗位,管理层人员比例有所上升,故以从事岗位的角度来看,毕业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毕业生薪酬毕业生平均工资毕业年份(年)平均月工资(元)涨幅201532252016368914%201739457%2018438411%由上表纵向来看,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平均工资近四年来每年有所上涨,并且上涨幅度明显。这证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在社会市场上的需求可观,并且人才层次也在逐年提升。其中被调查毕业生目前月薪与未来3-5年预计的月薪,占全部调查毕业生薪酬的比例分析如下:毕业生就业薪酬占全部调查毕业生薪酬的比例月薪(元)3000~50005000~80008000~100010000以上目前薪酬比例31%39%22%8%预计3-5年薪酬比例0%45%13%42%由上表可得,经过3-5年,毕业生月薪没有在3000~5000区间,5000~8000区间有所上升,10000以上上升比例显著,故以薪酬的角度来看,毕业生待遇预计有大幅提升。(3)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反馈的主要问题有如下:①课程体系设置有些重要的专业课没涉及到,如前沿技术的人工智能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②专业实训条件、实训设备有待改善;③实训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贴合不够等。综上,今后应着重加强实训室建设,加大对实训设备投资力度,改善实训环境。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处理好传统设备和先进设备的关系,加大课程与实训场所的匹配性,为人才培养提供基础的保障。其次,人才培养方案应强化与就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技能培养,重视实训和理实一体化课程。学生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夯实基础,熟练掌握技能。也可以将相关实训课程安排在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熟悉岗位职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4)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毕业生对课程结构方面反馈的主要问题有如下:本专业课程结构中实训课程较少、理论课程过多,此种课程结构同时也不符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故在今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有所改善,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公共课过多、专业课比例偏低,基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所以,在满足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开展公共课。(5)毕业生对本专业发展的建议专业课程要与行业企业需求结合,实时更新;专业课多让学生动手实操;改善实训室条件,提供更多的实训设备;实训课考虑去真实的就业岗位实习,从而增加就业知识、认识自身专业知识不足之处;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综上分析,对专业发展总结提出以下建议:①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应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允许用人单位的技术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的开展,邀请他们为学生授课,缩小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学校老师也应积极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从而在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更具前瞻性。②专业课多让学生动手实操: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特点,他们需要更加丰富的教育形式来刺激学习。而培养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进入社会生存的专业技能。③改善实训室条件,提供更多的实训设备:建议今后加强实训室建设,改善实训室环境,增强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也可通过校企合作,弥补实训教学资源短缺的难题。通过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等方式,引企业进校园,既为企业培养更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也一定程度解决了学校实训教学资源有限的难题。④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要认识到课程内容是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而选择的,最终是为学生所应用的。所以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还有助于他们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三、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状调查本次调研通过对广东省内18所、省外32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做出如下统计和分析:(一)国内高职院校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情况。通过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得知,2017年有813所高职院校备案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8年有811所高职院校备案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9年有822所高职院校备案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其中,2017、2018、2019年开设3年制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别为803所、812所、810所;2017、2018、2019年开设2年制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别为86所、119所、141所;2017、2018、2019年开设5年制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别为97所、132所、138所。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被确定为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全国开设的规模很大并继续扩大。随着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制、五年一贯制的高职院校规模逐渐扩大。(二)学校教学基本情况。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在8—15名左右,不同学校职称比例有所不同,其中平均职称比例为:高级职称占比约为40%,中级职称占比约为50%,初级职称占比约为10%,基本由副高以上职称的任专业带头人。建有专业实训室8-10个左右,主要有:电工电子实训室、液压气动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PLC可编程实训室、电机运动控制实训室、触摸屏和变频器实训室、自动控制实训室、数控实训室等。有些学校根据专业特色,还建有:机器人实训中心、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等。各院校还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习实训要求。(三)招生就业情况专业招生的渠道不断拓展,有普通高考、春季高考、3+X证书、自主招生、中高职三二分段制、五年一贯制等。招生规模逐渐增大,属于普遍开设的专业,专业招生人数基本都在100人以上。招中职生的比例逐年上升,以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的占比为主。图1专业招生规模图2中职生招生比例调研院校机电技术一体化专业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大部分院校在80%以上,新生报到率主要在80%-90%区间。本校机电技术一体化专业2018级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为110%,报到率96%,要高于调研院校的平均水平,生源质量良好。图3第一志愿报考率图4新生报到率调研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平均薪水集中在3000-4000届的区间,对口率大部分在80%以上。本校机电技术一体化专业2017毕业生就业率为98.54%,平均薪水3371元,对口率86.86%。图5毕业生平均薪水图6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四)人才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大部分的院校培养目标都定位于:立足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满足智能制造岗位技能要求的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业创新精神,全面掌握融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机电应用技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高素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