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五代史伶官传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五代史伶官传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五代史伶官传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五代史伶官传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欧阳修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唐末五代和北宋的历史背景;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各种文言现象,疏通文言大意。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观点及论证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培养忧患意识。学习目标2023/10/30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52023/10/30五代历史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62023/10/30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视频:200秒看懂中国古代最乱的时代:五代十国82023/10/30题解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古代的“序”文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诗文序

和现代的序文差不多,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是对某部著作或某一诗文进行说明的文字。《五代史伶官传序》属于这一类。诗序

: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文序: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欧阳修《伶官传序》。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主要是围绕着他们夫妇一生的遭际,写北宋末年的荒乱,写他们所保存的文物在乱离中散失的经过。二是赠别序

古人在亲朋师友离别的时候,有写文章相送的习惯,这些留念性质的诗歌散文的前边常会有序文来说明写作的背景,这就是赠别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三是宴集序古代的士大夫在闲暇时常常设宴集会,一起饮酒赋诗,在酒宴上诗人们写的诗又常常会编成一本诗集,于是就得有人在诗集的前面写一篇序言作为对这本诗集的简介,这种文章就是宴集序。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生死观,并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极写山水之美,宴会之乐。由宁宙之大想到人生渺小,由群贤毕至到自伤身世。《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言”简称“序”,也叫引言、前言“叙”或称“引”,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后序)。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作者情况、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分类:①书序,为书做的序言,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②诗序,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如《孔雀东南飞》;③赠序,古人在亲朋师友离别之际,有临别赠文以示推重赞许、劝勉嘱托的习俗。如《送东阳马生序》④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是为《兰亭集序》。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文体知识112023/10/30

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122023/10/30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古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以史为鉴。写作意图盛衰之理(shèng)盛以锦囊(chéng)以三矢赐庄宗(shǐ)系燕父子以组(xì)仇雠(chóu)燕王,吾所立(yān)岂独伶人也哉(líng)初读正音14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合作探究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15分析课文

1、找出观点句(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依据(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合作探究16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1.从第二段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因是什么?答: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答:3.写受箭时,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庄宗对父亲遗命的态度是:4.第一、二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答:“忧劳可以兴国”。告知三件憾事,劝勉庄宗完成遗愿。第二段

问题探究描绘了庄宗忠实执行父命的恭敬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第二段

问题探究5.试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6.晋王赐给庄宗的三支箭有什么含义?①内容: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②作用:承上叙事,为第三段的议论做铺垫。代指晋王的三个遗憾,分别代指对梁、燕王和契丹的仇恨,并借此来激励庄宗要励精图强。19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20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忧劳可以兴国”“……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时刻恭敬地面对父亲的遗愿,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仇的决心和意志。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1、思考:后唐庄宗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建立后唐?用原文的话来回答。第三段

问题探究“逸豫可以亡身”

后唐庄宗获得成功之后,没有了奋斗的方向,于是贪图安逸,亲近伶官,导致身死国灭。2.思考:试着分析唐庄宗为什么短短三年就失去天下的原因。用原文的话来回答。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得天下908年23岁受命继志913年28岁系燕父子以组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失天下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15年3年3.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盛衰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24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本来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思考:

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用:引出教训,借古讽今经验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总结全文,强调中心主旨,引人深思。强调“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微小的事情也可以导致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使本文论述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不仅就伶人谈伶人,由此及彼,加强文章针对性,引发后人的思考。文本分析1、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推广一层,为后世戒——岂独伶人也哉

27第一部分:(1)提出盛衰于人的论点第二部分:(2-3)叙述庄宗得天下,失天下过程,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第三部分:(4)通过“其盛”“其衰”的对比,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推论(经验教训)。282023/10/30伶官传序论点论证结论推论盛衰之理,岂非人事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事理得失盛衰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总起:提出论题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分说:正面叙说后唐庄宗得天下忧劳可以兴国分说:反面叙说后唐庄宗失天下逸豫可以亡身总结:得出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启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论证结构庄宗:秦:六国:项羽:北宋:学生:忧劳则兴,逸豫则亡仁政则兴,暴政则亡抗秦则兴,赂秦则亡重贤则兴,寡谋则亡勤奋则兴,懒惰则亡《兴亡论》思危则兴,苟安则亡拓展:“兴亡规律”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小结从欧阳修的这些名言警句中你们得到什么启发?明确:(1)学习中要戒骄戒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他人学习。(2)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大的进步。(3)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能一步登天,“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拓展延伸

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