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事故的关系一个实验研究_第1页
性格与事故的关系一个实验研究_第2页
性格与事故的关系一个实验研究_第3页
性格与事故的关系一个实验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性格与事故的关系一个实验研究

交通事故、人格与事故近年来,发生了几次重大刑事案件,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伤亡数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各种工伤事故,特别是交通事故,它已成为世界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1986年9月于卢森堡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道路安全和事故预防大会公布,目前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达四十多万,受伤人数逾两千万,超过因疾病和其它灾害事故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在我国,1986年有4223人死于交通事故,仅经济补偿费就高达12.4亿多万。另据公安部有关部门统计,1988年4月份,全国城乡道路就共发生交通事故22245起,死亡4373人,伤13472人,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8.54%、13.15%、3.06%和4.13%。如何预防并减少事故,把事故及其损失控制在尽可能少的程度,已成了当今世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表明,事故主要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就交通事故而言,由驾驶员和行人引起的就约占事故总数的95%。人格因素同事故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为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所关注。早在1919年,GreenWood等三位统计学家就发现,许多事故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NewBold于1926年根据9000人的调查资料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后来,Farmer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事故倾向者”理论,把一部分较易发生事故者称为“常肇事者”或“事故多发者”,并进行了各种测验,发现这些人具有攻击性、好表现自己、爱动、爱冒险这样一些个性特征。而最先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则要推加拿大精神病学家Tillman,他得出危险行车及高事故率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并发现事故率较高的驾驶员常表现出攻击性、情绪也不稳定。此后,Mcgine、Conger等人在Tillman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也得出了一致而更为详尽的结果。上述研究都说明外向性格者容易肇事,但也有异议,有的研究者认为性格与事故无直接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事故与内外向性格的关系,为安全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一、男女年龄、年龄分布共619名。事故组353人,其中男238人,女115人;非事故组266人,男女分别为171人和95人。年龄25~35周岁,工龄三年以上。上述被试分别来自上钢三厂、上钢五厂、上海柴油机厂、上海机床厂、上海重型汽车厂、中国轴承厂、上海市公交公司电车二场;分属汽车驾驶员、车床工人和行车驾驶员三种不同职业。二、方法结果与分析一、不同组中的不同性格1、事故组与非事故组、性别被试、转向性分数的比较事故组与非事故组、不同工种、性别被试向性分数的变差分析见表1。表1结果说明,除事故组与非事故组被试的向性分数有显著差异外,其余组别,不同工种、性别被试的向性分数无显著差异;这三个因子间也无相互作用。这就表明,事故组被试的向性分数显著高于非事故组被试。2、被试性格类型分布对被试的向性分数进行分组处理,得男女被试及事故组与非事故组被试的向性等级分布如表2、表3。表2中,每一等级的上限与下限之差就是该组被试向性分数分布的标准差(取整数值),其中,标准组是以均数()±0.5个标准差(s)为定,其上、下限分别为+0.5s和X-0.5s;标准组的上限则是外向Ⅰ的下限,外向Ⅰ的上限则在此基础上再加1s;内向Ⅰ的上限则是标准组的下限,其下限则还要减1s,余类推。而表3中事故组与非事故组波试的向性等级位置则是根据表2中被试的向性等级确定的。将各种性格类型归组处理,以标准为0,外向为正,内向为负,外Ⅰ、内Ⅰ分别为+1、一1,外Ⅱ、内Ⅱ分别为+2、-2,余类推。不同组别被试各种性格类型分布的变差分析如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事故组与非事故组内外向性格人数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而性别、工种这两因子中的分布则无差异,三个因子间没有相互作用。这表明,事故组中外向性格者比非事故组为多,而非事故组中则内向者较多,更显内向。二、事故频率与性别类型的关系网络1、事故频发者阀事故组中,有两次事故记录者33人,三次者7人,统称为事故多发者,他们性格类型的分布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事故多发者中大多数人为外向性格者,内向者极少。而从表6对事故多发者性格类型的变差分析可以看出,事故多发者中,事故频次与性别无关,两次事故者与三次事故者性格类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2、责任性格类型与事故频发者的关系根据事故频次将全体被试分组,各组的性格类型分布的变差分析如表7所示。表7说明,各组间性格类型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对此进一步作逐对差异检验,得各组间t值如表8所示。从表8的t值可以看出,各组间除事故多发者中的两次与三次事故被试的性格类型分布没有差异外,其它各组间都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性格类型同事故多发者的具体事故次数无关;事故多发者、一次事故组及非事故组间性格类型的分布均有显著差异,三者依次表现为较高外向、稍偏外向和稍偏内向。再看表9和下面的直方图,这一特征就更为清晰明了。三、不同性别被试间的不安全行为差异各组间不安全行为的变差分析如表10所示。表10结果说明,各组间被试因性格的内外向程度不同,其不安全行为数有显著差异,而男女被试间无差异,性别与内外向程度这两因子间在不安全行为方面也无相互影响。进一步对四个内外向组作逐对t检验,通过计算得各组间最小显著平均差L.S.D为3.214(P=.01)。表11是各组间不安全行为之均数差。从表11中可见,四组间不安全行为数都有显著差异,随着性格外向程度的增加,被试不安全行为显著增多;越显内向,其不安全行为则显著下降。反向性格的特征一、本研究所得向性等级分布同日本淡路、户川得出的日本人向性等级分布的常模大体一致。两个分布中,向性指数分布的标准差很接近,特别是女性的分布,平均向性指数更是相差甚微,一为10463,一为104.80。我们所取样本中,男性被试的平均向性指数虽比日本人的稍低,但经统计t检验,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就本研究结果看,我国公民同日本人的性格类型分布基本一致。二、从表1可以看出,事故组被试比非事故组被试显著外向,而非事故组被试则趋于内向;表3结果则说明事故组中外向性格者居多,非事故组则正好相反;再从表7~9和直方图可以得出,事故频次同性格类型有密切关系,随着被试性格外向程度的升高,出事故的次数也多。这些都表明外向性格者容易肇事,这一结果同TillanMcgineConger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他们研究得出事故率较高的人具有攻击性、情绪不稳定,缺乏自制、冲动好斗等这样一些个性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外向性格的典型表现。三、从本研究对40事故多发者的研究得出,事故多发者具有典型的外向性格,这同Farmer等人的“事故倾向者”理论基本一致。这表明那些事故频发者确实具有某些显著的个性特征。如运用于安全生产和管理部门,在控制其它因素的同时,对那些具有典型外向性格的操作人员加以控制和关照,就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收到更好的效果。1、在预试和个别交谈基础上,应用淡路向性测验问卷量表对被试的性格类型进行测定。2.在向性测验基础上,根据过去的事故记录编制出不安全行为细则表,对内外向性格与引发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现场调查。以车工为观测对象,其中选取高外向组、外向组、内向组和高内向组四种性格类型的被试各16名,男女各半,计64人。观测3天,每天10次,计30次,记录每一被试不安全行为的次数。四、为什么外向性格者容易肇事呢?根据大量研究,性格外向者易激动,行动常碰运气,凭一时行动而不加思索,易惹麻烦,富有冲动性,往往粗心大意,随便而不拘小节,爱动,且具有攻击性,情感不易控制,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表现得不象一个可靠之人。而内向者则好静,常三思而后行,有周密的计划,极少冒失妄动,循规蹈矩,不易激动,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很少以攻击性行事,办事可靠。我们对不同性格类型者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得出,随着外向程度的增加,被试出现引发事故的不安全行为数急剧增多;越显内向,则不安全行为减少。我们这一研究则从行为表现方面揭示了外向性格者易肇事的实质。此外,本研究涉及的三个工种,车床工人、行车工和汽车驾驶员这三种工作,对操作人员在注意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操作者自始至终需保持高度敏感性;工作连续而单调。而有关视觉、听觉、视后象,动觉后效及疲劳等方面大量的实验研究都表明,前述任务要求对外向性格者相当艰难,而内向性格者相对来说则较易做到。许多研究得出,长时,单调连续的任务,要求保持高度敏感性的任务,对性格内向者较为合适;而工作艰苦,对注意力要求较低,变动性较大的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