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_第1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_第2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_第3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_第4页
历史:二轮复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页(共11页)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科技文化综合测试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1·汕头1模)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ﻩB。郡县制C.宗法制ﻩD.分封制[答案]C[解析]家庙的布局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宗法制的特点.2.(2011·南昌)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ﻩD.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可知郡国并行制符合题意。3.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ﻩ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ﻩ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答案]C[解析]由“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到“分封的王国”再到“统一的大帝国”,这反映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过程.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是在秦朝,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不符合史实,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是表面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4.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A.分封制度ﻩB.察举制度C。监察制度ﻩD.科举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只有科举制实行分科考试的办法选举官员,打破了世家大族对统治权的垄断。5。(2011·淄博1模)《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时期()A.政治民主化出现 B。三省体制存有弊端C。皇帝大权已旁落ﻩ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答案]B[解析]“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体现了各部门之间过度牵制导致效率低下,B项符合题意;政治民主化出现于近代,排除A项;三省的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C项;题干是三省议事,不能体现社会纷争,排除D项。6.(2011·福建·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ﻩ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ﻩ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治国,由此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但在中国历朝实际采用的是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由题干材料也反映出该特点。因此正确的答案是D项.7.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A.局限于文字记载 B.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C.局限于考古研究 D。局限于权威观点[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文献记载,从实际情况看,东周以前确实没有可靠的文献记载.但是研究历史依靠的材料不仅有文献资料,还有考古资料,如在殷墟发掘的甲骨文就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可靠资料。8.西汉的“代田”,即是尽量以农田田间管理,精细地规划垄沟间距,并不断以沟土填垄,以收培护作物的功效,并可有良好的通风与灌溉。下一次作业,则以沟为垄,以垄为沟,垄沟易位,又不啻就地轮作,可不断改良土壤肥力。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B.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C。农具的进步和水利设施的发展D.生产规模狭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A、C、D三项从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材料强调西汉细致地管理农业生产,这体现了我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9.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地区ﻩ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洋船曾到",乾隆年间我国实行“海禁闭关”政策,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故该情景应出现在珠三角地区。10.(2011·广东·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ﻩ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仁政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由仁政,必……分田”可看出仁政与土地分配存在着前提关系.因此可确定选C项。A、B、D各项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1.(2011·上海·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ﻩ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ﻩ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国威,不计较经济效益,而对民间推行严格限制的海禁政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12.(2011·浙江·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史料与史论。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观点的运用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和史料运用的相关知识,可知单纯从材料一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而材料二又否定了材料一,因此需要多方论证才行。由此可知正确的答案是B项。13.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答案]C[解析]晋代时历史上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的,也不能体现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故B、D两项错误.14.(2011·枣庄文综)读《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可得到的信息有()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③ﻩB.①②③④C.②③④ﻩD.①②④[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存在雇佣关系,而材料体现不出雇佣关系,故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结论,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确定A项正确。15。我国历史上采用多种纪年法。《兰亭序》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文中“永和九年"属于()A.公元纪年ﻩB.年号纪年C.干支纪年 D.朝代纪年[答案]B[解析]“永和九年”属于年号纪年。汉武帝起中国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16.(2011·上海·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ﻩ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17。(2011·广东·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家出现融合的趋势ﻩ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演变。隋唐时,儒、道、佛三教走向融合,诗歌绘画作品因而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反映。因此选A项.B项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的,C、D各项不能反映题干信息的主旨。18.(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天赋人权ﻩ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这明显是臣下装神弄鬼,造假讨好皇帝。山鸣谷应,天子万年,形象化地演绎了专制君主无限膨胀的自我尊崇心态,其实质是宣扬君权神授。19.(2011·沈阳四校测试)“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ﻩ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ﻩD.致良知[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特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真知和未尝真知在于是否通过实践得到,故应该是朱熹理学的方法论强调通过实践获得感悟的格物致知。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20。孔子在当时那个迷信严重、恐惧超自然物的时代里,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全球通史》)下列材料能与这一观点相互印证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ﻩB.克己复礼C.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ﻩD.敬鬼神而远之[答案]D[解析]题干评论的是孔子对超自然物的态度.在当时那个鬼神思想盛行的时代,孔子能做到敬鬼神而远之,不愧是一个“理性主义者”.21。(2011·安徽·13)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ú,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ﻩ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ﻩ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宋代理学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更加强调意境,在绘画中体现作者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怀。因此符合题意的是A项。22.(2011·沈阳联考)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ﻩ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观点;“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23。(2011·福建质检)湖南耒阳高铁车站的屋顶造型像一张飘逸的纸,其设计用意是为了纪念()A.屈原ﻩB。蔡伦C.王羲之ﻩD.毕升[答案]B[解析]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符合题干所指。24.(2011·沈阳联考)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这是()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B。王充反对“天人感应"的论据C.张仲景注重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D.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月食现象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和所学史实,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25.(2011·江西联考)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①② B.②③C。①④ﻩD.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曲及小说并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市民文学的主流,专制皇权的加强是八股取士制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材料四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号召,要不是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即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军阀割据在这段时期内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3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分)(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4)材料四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4分)(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军阀割据.(5)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川、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畜之生长。"-—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材料二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之变化,指出中国16世纪后半叶趋于寒冷,至17世纪最冷。自天启六年(1626)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气候益转严厉,自然灾害频繁。材料三下面是明末各地灾情选登崇祯元年(1628年)自四月至七月不雨,八月恒雨,霜杀稼,冬大雨雪、木冰,岁大饥。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崇祯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崇祯十三年(1640年)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浙江、三吴皆饥.徐、德数千里,白骨纵横,民父子相食——据《明史》等资料汇编材料四丁未,味爽,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明史》卷二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史学观点?(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明朝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崇祯皇帝认为明朝灭亡与“天咎”有关,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政治观?(2分)(4)自然灾害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试结合明朝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说明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关系。(4分)[答案](1)肯定了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气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2)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3)天人感应,君权神授。(4)君主专制统治,政治黑暗腐朽,不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小农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因此,自然灾害导致了明朝社会矛盾激化,政局动荡.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后汉书·杜诗传》材料三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三辅黄图》卷二(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汉书·食货志》材料四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3分)两者之间有何关系?(2分)(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3分)(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4分)[答案](1)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手工业:冶铁业发达,冶铁技术高超。关系:农业发展与手工业进步相互促进。(2)涌现出众多的商业都市;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或政府设置市场开展商业活动);官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评价: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亦给分);另一方面阻碍了商业的进步。29。(1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