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承志《北方的河》的理想人格与时代理想_第1页
论张承志《北方的河》的理想人格与时代理想_第2页
论张承志《北方的河》的理想人格与时代理想_第3页
论张承志《北方的河》的理想人格与时代理想_第4页
论张承志《北方的河》的理想人格与时代理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张承志《北方的河》的理想人格与时代理想

张成志的《北方河》获得了1984年小说选集优秀一部作品的奖励。在新时期文坛曾享有很高的声誉,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张承志的代表作,并且至今读来仍不乏激励作用,其中所抒写张扬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一种别致的人文意识,它尤其具有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点:个人奋斗,勇于前行,考学考研,实现个人价值,融入时代前列。流泻的是一种狂热的不顾一切为目标奋斗的精神,一种青春勃发、只争朝夕、自由奔放的气度。一种火热的阳刚之气,对美女佳人,表现的是中国传统豪杰的决然和西方英雄的钟情的融和———“爱江山”也“爱美人”的情绪。尽管张承志最后皈依了宗教,似乎归于宁静,但在《北方的河》里所显出的血气方刚、英雄豪迈、高蹈理想,却是他文学创作中的一条深深的印痕。这种对传统的几已消失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颂赞自有其永久的价值。虽时已逝矣,英雄的豪言壮举已被高楼大厦、滚滚红尘所渐次消解,但消解中又有凝聚,凝聚成了一种民族的或个人的品格。这也导致张承志最终那种特立独行的民间文化之旅,以使他自己的作品所表现的理想人格独立于群体之外,甚至后来他许多文章那些激烈而夸张的话语,也无非是借以维护这种人格独立的一种手段。因为20世纪90年代后他所传承的那种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就有点儿堂·吉诃德的意味,手拿长矛之类的兵器在繁华的现代都市啸傲。一理想而热的英雄张承志生长在一个富有理想和英雄色彩的年代。作为红卫兵,他曾经也有过“英雄”言行的体验,他的出生和所受的教育使他具有狂热的政治热情。学英雄、赞英雄、当好革命的接班人,沿着伟大舵手的指引前进,是他生长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少年的精神趋向,而那时的文学艺术创作主调也是英雄赞歌,几乎响彻每一个角落,有名的与无名的,坚强活着的与英勇就义的英雄气息无处不在。《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红岩》、《红日》等小说,《青春之歌》、《英雄儿女》、《奇袭白虎团》、《两个小八路》等电影,还有课文,乃至无时不唱的革命歌曲,整个社会无不在张扬这种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旋律,成长于那个时代的一代人言行都被无形地规范化了。英雄的形象成了行动的高标,英雄的价值取向自然被作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英雄乃至社会图景均被赋予了极大的理想色彩。学英雄、见行动,张承志这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青少年,所受的影响无疑是根深蒂固的。其实这种被精心培育起来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已没有供他们驰骋的环境,于是“文化大革命”让如童子军一般的红卫兵有了用武之地,玩了一把打砸抢的“英雄壮举”。那段历史显得那样富有理想和价值,整个社会也在借助一切可能的形式宣传这种价值对于现在和未来的意义。在狂热的鼓动和倡导下,年轻的一代将“英雄”作为自己的价值高标,将自己的行为定在“英雄”的范畴中。张承志是最早的最原初的红卫兵,这种思想个性成熟期的经历于张承志恐怕也有着不能忘怀的骄傲心理,加之久远的传统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滋养,铸造了他的个性,成就了他的作品。在《北方的河》里他就不只一次想到自己辉煌的革命串联史,这对于他乃至整个一代人有着深深的影响,红卫兵运动对于他们毕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青春的表演,充满着理想精神和英雄情怀。其实红卫兵的“造反”,“毋宁说是因虔信,因过分忠实而在维护一种已经确立的秩序、价值原则时,由于误导而走向了极端。”事实上红卫兵运动曾经触痛了整个社会神经,给这个社会留下过太多的创伤,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张承志却执意地说:“但是我们为未来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底色……他们也一样在我们的熏陶下生长。在这个意义上,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也可见出张承志性格里独有的坚执,虽然认识上有偏差,但孕育的精神气度是他做人作文的向度,在《北方的河》里鼓荡着的正是这种精神气度。作为一名“地道的红卫兵”,张承志亲历了那场狂热的红卫兵运动。《北方的河》里写道他每每回忆起红卫兵岁月,就使他砰然“心跳”。觉得“有种苍老的,他觉得不是自己该有的慨叹般的情绪堵着胸膛”。这种为“理想”而狂热的“小英雄”运动对张承志显然是一个难以忘怀又难以化解的“情结”。它内化为作家性格构成的一部分,时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透射出来。红卫兵式的情怀也成为他知青时期乃至以后隐伏的一种人生背景,而构成这种情怀的就是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但社会提供给他释放这种“情怀”的具体场所,已不可能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也不是他们曾经叱咤风云的城市,而是他们“上山下乡”的质朴、奔腾、厚实的北方的山河、草原及“民间”。张承志有几年的知青经历,是在狂热的政治热情的鼓舞下,毅然告别城市舞台,走向农村的“广阔天地”。“许多人在响应伟大领袖号召的时候是那样的虔诚……有的知青还以为他们像当年的革命家一样,到农村去撒播造反的火种,‘组织起千千万万的工农大军’……”知青的原初身份与鲜明的政治属性,都决定了他们蓄聚了足够的政治热情和高远的理想目标,然而自然和社会,改变了他们的群体理想,消解了他们的集体英雄激情。这仅仅意味着这种政治信仰的动摇与政治理想的幻灭。知青的经历使张承志生发的是《黑骏马》、《阿勒克足球》、《金牧场》等体现的民间理想和民间“英雄”。他被民间呈现的坚定质朴所感动,认识到他所置身的牧民群体是“那么豪爽剽悍又老实巴交,那么光彩夺目又平淡无奇,那么浪漫又那么实际,那么周而复始地打发生涯又那么活得惊心动魄。”传统小说中所源远流长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被“新时期”的文字消解殆尽的时候,张承志作品独标这些光彩融入了民族传统性。知青插队表明着个体的出现,其功能在于“消解形成于群体中的观念和习惯,有助于插队者走出红卫兵状态,重造‘个人’,以个体形式面对世界,鼓舞更为个人化的认知要求”。张承志从群情激昂中出来即刻便怀抱个人理想并有种为此理想豪情万丈的行动追求。《北方的河》表达的就是他勃发的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并依然是那么火热和执着坚定。他不辞劳苦地去考察北方的河,这些北方的自然山水对张承志来说充当的角色既非背景又非陪衬,它是给张承志以生命的启示和感悟的哲人,一度充当了他暂住的精神寓所,有着理想精神和英雄情怀的价值取向,具象的大自然,不仅仅是他畅游心灵、放逐思想、释放情感的场所与对象,更重要的是自然以它的独特方式影响甚至改变着这个不顾一切进入它的人,最终以特殊的助力帮助他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二理想与英雄主义的冲突《北方的河》曾被王蒙誉为“大地和青春的礼赞”,“青年奋击者的壮美诗篇”,它“不但写了北方的几道河,而且写了生活的河,生命和青春的河,这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河”。北方的河流作为作者描写的客体,它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北方的河作为一个个自然景观给人以视觉美的感受;作者又把整个对河的描写作为一种象征和隐喻,处处将其与人物的经历和心灵世界的变化轨迹相契合对应,乃至把河的描写抽象成一种内在的气质和精神,给人以一种形而上的知觉美的感受,从而达到其英雄浪漫主义的抒情目的和对理想主义的弘扬。这部充满激情与诗意的作品,也写出了张承志和自己同时代人上述的精神历程。小说中的主人公是第三人称的“他”,在作品中,“他”没有确切的名字,“他”是一个当过红卫兵,曾经为崇高的革命理想激动而徒步奔行于黄土高原并横渡黄河的少年;是一个在新疆额尔齐斯河的雪水中与牧人共饮烈酒,酒后也开始像他们“那样威风地摇晃”的“变野了”的知青;是一个宁愿冒着失去北京户口的危险,放弃稳妥却无聊的职业而全力为成为一名“人文地理”研究生而拼搏的汉语专业毕业生。小说描述他为了理想跋涉几千里考察北方的几大河流,这实际上是对过往青春的追忆及对当下青春、生命的挑战与求证。同时“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主人公“他”作为一个伟岸的充满着青春活力英雄气概的人物,在“他”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中,凭着一颗赤子之心,拼命地追回被历史耽误而流逝的青春,以英雄的气概和热情加倍的努力工作着。相信未来,执着地追求理想,成为“他”生活准则和生命的全部意义。在面对自然、社会、历史时“他”保持着自觉的、能动的思考,并与所处的逆境做着顽强的抗争。体现着闪光的生命力量和英雄主义精神;作品能够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震动和精神升华。这个永不放弃与生命的搏斗的好汉子,他的身上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随时决心与命运“斗一场”。作品中主人公是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北方的河的。在作家张承志的红卫兵情结里,本就有着理想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征服”和“战胜”在他那里已不仅仅表现为种种语言气势,它是化作人物无畏的行动,甚至在小说里主人公对同龄女记者的态度,也可以见出在古典文学中侠义好汉对女性的姿态,当然也不无些许的缠绵情愫。《北方的河》中男大学生和女记者之间的长旅友情,在显示了男子汉气质之后便告结束,女记者只是一个很好的旅伴与男主人公表演过程中的配角,她作为目击者证明男主人公那种豪迈的人生追求与理想表白,当男主人公表演结束时,她得到的只是一张扑向黄河的英雄照片,这与许多当代有青年男女出场的作品迥异。这种理想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怀若隐若现的延存在张承志很长时间的文字里。这些文字在他强烈的主观情绪中体现出一种凛然的硬气与英雄气概。没有英雄的时代他塑造英雄,“英雄无用武之地”时,张承志也没有陡然世俗化、大众化、“英雄”气短,而是抒写着“英雄”展示理想和豪迈的心境。年轻的大学生不顾女记者的劝阻而扑向黄河,一种英雄式的行动,意欲证明自己和显示自己气概,当然张承志不是把俗人装扮成英雄,而是把潜存在人心里的英雄和理想呈现出来。北方的河是英雄的河、民族精神的河,也体现了它的价值暗示,它以独特的品格和魅力无言地折服了那个桀骜不驯的征服者,并让他那颗满怀激情、热情、理想、追求的心灵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宁静和谐的生命启示。“我感谢你,北方的河,”他说道,“你用你粗放的水土把我哺育成人,你在不觉之间把勇敢和深沉、粗野和温柔、传统和文明同时注入我的血液。你用你刚强的浪头,剥着我昔日的躯壳,在你的世界里我一定会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和战士”。张承志对北方的河的情感精神指向也会让人想到过去侠士英雄啸傲山林、飘舟水上的精神气度。当然在自然中追求心灵自由也是中国士大夫的传统。自然作为人的情感“隐含体”被赋予了太多的理想的意义,人在现实社会中理想受挫,自然便成为精神归宿,使人能放逐理想、展现心境。作品中“北方的河”是一个宏大的气势磅礴的物象组合,涵盖着整个北方广袤的大地,这是一个阔大的自然界域,是张承志为他的人物设定的活动范围,人行走在其间,人的思想也象奔腾不息的河水畅游在北方的宏阔之中。这种人与自然的图景寓含着英雄的气度。河水的桀骜不驯,不屈的精神能量,不仅是它个性的表现,它还以无忌的自由、战斗的姿态消除着可能遇到的障碍。对“北方的河”的追逐、亲近、征服,是在寻求一种精神力量,年轻的大学生因了“北方的河”而有了与现实抗争的勇气。《北方的河》因了这种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吟诵,体现了张承志创作的价值,也体现了在当代的文学史上的价值,他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一代人的理性思考和不屈的精神激情,这在当代文学诸如以后几年的“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等里是难以找到的。而文学,又无疑应该有一些思考、有一些沉重、有一些真正的精神的。三张承志:行业的势力与理想的下一步事实上在张承志的内心中,一直隐藏着一种对失败的英雄祟尚,隐藏着对现实的某种超时间的思考。张承志说他最喜欢一个荷戟战士的形象,这个形象富有战斗意义。虽然他做不了一个英雄,或者说这个时代已不是行侠仗义的英雄时代。当中国文学在20世纪末已日益商品化,文学创作失去了原有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取向时,张承志表现了自己的痛心和愤怒。他特别抨击了当时少有理想精神的文坛,“一个像母亲一样的文明发展了几千年,最后竟让这样一批人充当文化主体……他们本质上都不过是一些名利之徒。他们抗拒不了金钱和名声的诱惑,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抗拒的愿望和要求……就这样一批无原则,无操守的文化人,居然不但占据了文坛,还利用各种关系联络了电视台、报刊,形成了一种称霸文化领域的‘势力’,控制了这个12亿人口的大国的文化空气,还有比这个更荒唐可怕的吗?这也是对中国多年教条政治教育的极大讽刺”。一个时期张承志显然凭借自己的理想,不齿于媚俗、媚权、媚洋文化,以一种凛然的英雄姿态捍卫一种知识分子的艺术追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