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与北京的交通与防御_第1页
京西古道与北京的交通与防御_第2页
京西古道与北京的交通与防御_第3页
京西古道与北京的交通与防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西古道与北京的交通与防御

遗产是1994年《全球战略》(1)和2005年《实施指南》(2)中提出的一种新遗产。事实上,它包括遗产、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2008年颁布了《文化线路(CulturalRoute)宪章》(3)后,文化遗产线路即简称为“文化线路”,截至2011年5月24日,据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题名”检索,无“遗产线路”专文,“文化线路”专文40篇,涉及“文化线路”的概念介绍和内涵探讨、具体案例有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崤函古道、剑门蜀道、川盐古道、贵州驿道、城市文化线路等。北京“城西三十里曰西山,总名也”,西山即今门头沟区境域的山地,京西古道概念源自于此,主要有以芦潭古道、玉河古道和西山大道3条主道及其支(附)线所形成的古道网络。按其功能,可分为商旅古道、军事古道和进香古道,沿途分布有诸多的古村落、古寺庙、古关城等历史遗存。自秦以降,北京地区的交通地位随着北京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而提升,辽以后成为全国性的交通中心,对外联系通衢包括平原古道与山地古道。平原古道(京石、京榆、京承与京津线)的历史遗存,已被近现代的公路铁路建设所覆盖,但山地古道(京张线)因地处中国第二、第三阶梯地形的过渡地带,其遗产资源则保存比较丰富,尤以北京西北门头沟区的京张古道分支为最。有关京西古道的研究,除文史资料的初步整理外,尚无从文化线路视野探讨其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的专文,本文即以此为专题。1元明清三朝先代官山道路的布局京西古道所处的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地占全区面积的98.5%,永定河自西北向东南斜穿过境。约2500万年前的第3纪晚期中新世构造运动,形成了京西古道所在的官厅山峡,并在今三家店附近形成山前冲积扇平原。官厅山峡河谷的形成,为人类最早进入西山提供了天然通道。河谷天然通道及山间人行小径,是京西古道之始。历史时期京西古道的修筑工程,始于南北朝以前,有民修,也有官修,如辽圣宗于统合七年(989年)开奇峰路与金世宗于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修治怀来以南道路。牛角岭《重修西山大路碑记》:“盖闻造桥梁以济人渡,修道路以便人行,务民之意,次善举之第一也。况西山一带,仰赖乌金以资生理,而京师炊爨之用,尤不可缺。道路忽而梗塞,各行生计攸关。”自元代起,因京城用煤(即所谓乌金)量大增,至明代“京城军民百万之家,皆以石煤代薪”。清代“燕南赵北土坑居多,所者西山煤炭耳”。随着京城煤量需求的增加,清康熙三十二年又增修香山道:“京城炊爨,均赖西山之煤,将于公寺(今香山碧云寺)前山岭修平,于众甚有益”。因“西山一带所产烟煤,专备京城炊爨之用,向用驼运费重价昂”,故“又谕胡燏棻奏请造京西运煤铁路一折”。经元明清三朝屡次整修,京西古道逐渐成为颇具规模的官山大道。京西古道与地形紧密结合,由北京向西,越大岭、顺沟谷,向西及西北,以芦潭古道(南道)、玉河古道(中道)、西山大道(北道)3条主路及其支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内连各村镇及山谷、古刹、长城,外通房山、涞水、逐鹿、怀来、昌平,东过永定河、石景山、海淀等区,抵达京城,构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道路交通体系。京西古道现存的历史遗存如图1所示,其各段功能见表1。2北京京西妇人地区interblot国际合作概况京西古道,作为文化遗产线路,其分析要素包括:背景(context)、内容(content)、作为整体的跨文化意义(cross-culturalsignificanceasawhole)、动态性(dynamiccharacter)与环境(setting)(1)。1)背景。包括自然与文化2个方面。2)内容。包括功能、线路及其物质与非物质遗存(表2)。3)作为整体的跨文化意义。包括区域内外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多样性,是北京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3)。4)动态性。自公元前2世纪以来,京西古道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表现出丰富的动态性(表4)。5)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内外自然与文化景观、历史传统与现实环境(表5)。京西古道文化线路的延伸距离虽然较短(约200km),但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性和战略位置,在以往的2000多年间,始终作为今北京连接山西、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通道,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其历史影响延续至今。3京西麻黄一带地域遗产的保护与保护资源的整合保护意义虽然京西古道文化遗产线路的保护级别,尚属北京市级或门头沟区级,但其遗产价值的分析判断依据,仍可采用世界文化遗产的6项标准进行一一判断(1)(表6):京西古道的遗产价值符合(i)(iii)(v)(vi)4条标准,集中体现了北京西部郊区对北京中心城区的发展所作的历史贡献,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1)军事方面:作为北京的西部屏障,抵御西北方向的外敌入侵;2)商贸方面:为北京中心城区供应区域独特的物产,如煤炭、石灰、石料、琉璃等;3)宗教方面:山区的古刹庙宇作为宗教圣地,成为市民前来朝拜的对象。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地区的补给和支持,对京西古道的保护,就是对北京西部郊区这种历史价值的肯定。就遗产的完整性而言,京西古道所呈现的网状形态,不具有文化线路的典型线状特性。京西古道沿线的不同遗存实体(如古村落、关城、摩崖石刻等)属于不同的保护单位和产权所有人,有的尚未被列入任何级别的遗产保护名录。因此,各遗产实体保护程度均不相同,不利于遗产完整性的保护。就遗产的真实性而言,京西古道沿线的遗产实体几乎都具有真实性。但在某些古建筑、古遗址的修缮过程中,未严格按照遗产建筑维修原则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遗产真实性的损失。4保护规划建议门头沟区内的三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包括国家级的[1)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爨底下村,灵水村和琉璃渠村。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戒台寺、潭柘寺、爨底下村古建筑群]、北京市级的[1)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2处:爨底下村和三家店村。2)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与门头沟区级的[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80处。包括3条京西古道:西山大路北道、庞潭古道(苛罗坨村—戒台寺段)和芦潭古道(石佛村—戒台寺段)]。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京西古道作为文化遗产线路,反映了北京城市发展历史上重要的对外交通联系功能,是“市域历史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因此,将京西古道及其所连接的古村落、风景名胜区作为文化遗产线路,进行整体性保护规划,可以突出北京西部山区在北京城市发展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升北京西部山区的整体遗产价值,并有利于古道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利用。虽然门头沟区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京西古道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开发价值,推出了《门头沟新城规划2005—2020》,但这份规划没有涉及京西古道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规划。因此,京西古道目前存在一些具体的保护问题:1)古道的道路结构部分受损,道路隔断,道路风貌损害严重,有些路段难以辨认;2)驿道节点城镇关口的历史风貌受到现代建设的严重破坏;3)古道文化形象单薄,非物质遗产资源发掘不够,研究不足。有鉴于此,本文建议保护规划将京西古道分为如下片区。1)宗教片区,包括区东南以潭柘寺和戒台寺为中心的芦潭、庞潭、辛潭几条古道区域和区东北以白瀑寺为中心的芹峪古道。主要节点为潭柘寺、戒台寺、白瀑寺和妙峰山娘娘庙。在这个区域,以庙会、花会为代表的民间宗教活动兴盛,道路的建设与这些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具有商品交换的重要功能。2)商贸片区,包括从中心城向西辐射的西山大路、玉河大道。主要节点为三家店村、琉璃渠村、王平口、十字道、峰口庵关城等处。这个区域,是煤炭、琉璃、石灰等商品交易最集中的区域,分布有较集中的“过街楼”这种具有特色的商贸区建筑形式。峰口庵关城附近的古道具有明显的蹄窝痕迹,见证了这一重要商道的历史过程。3)军事片区,包括西山大道从王平口向西道千军台、军响至斋堂、沿河城的支线。主要节点为千军台、大寒岭一线附近。在这个区域,分布有众多的军事防御遗迹,如关城遗址、城墙、烽火台、兵营等。4)村落片区,包括斋堂向西的西山大路分支,并包括天津关古道支线。主要节点为爨底下村至柏峪村一带。在这个区域,山地村落作为最具保护价值的遗产保护对象,古道的地位作为串联各个村庄的线路展现。每个片区内部分布有1~2处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的选取依据是现有的古道资源分布集中且具有保护价值的地段。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