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辛亥革命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辛亥革命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当时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深刻体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正确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及其教训,深入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的历史经验。【重点和难点】1、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革命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辛亥革命的意义。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一、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辛亥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产物,是十分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1)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半殖民统治)。(2)社会矛盾激化(清王朝的腐朽没落)。(3)清政府的“新政”与“预备立宪”(清政府把自己推到了社会所有阶层的对立面,加速了清政府灭亡的进程)。民族危机的加深1901年签订的《辛丑各国和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此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张在华经济势力。清政府派全权代表庆亲王奕匡力、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同时,它们之间争夺控制中国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
日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满清的“龙兴之地”发生战争。清政府居然宣布“局外中立”,中国领土成为列强厮杀之地。日俄战争中的一处俄军阵地社会矛盾的激化由于赔款和新政费用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普通民众的不满增加,同时也由于政府权威和控制力的削弱,各地抗捐、抗税等民变蜂起,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据当时的报道,捐税之多,连“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凡民间所用,几乎无物不捐”。捐税名称多达六十来种,居然还有“粪捐”。1913年《东方杂志·论近日民变之多》据统计,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地此伏彼起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清政府的“新政”与“预备立宪”
清政府自己推到了社会所有阶层的对立面,加速了清政府灭亡的进程:(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新政”所提供的有限的合法条件,增长经济实力,壮大政治队伍,同时无情揭露“新政”的欺骗性,使清政府的反动性彻底曝光。(二)清政府为推行“新政”而不得不向下层人民加重摊派,更使民变纷起,人民最终成了20世纪初中国政治选择的决定性力量。(三)“新政”中抬出的“皇族内阁”使立宪派君宪幻梦终于泡灭,而清政府“铁路国有”的骗局则使立宪派与政府之间完全决裂。(四)君主立宪的专制实质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冲突,地方主义日益尾大不掉,朝廷权威再难树立。(五)“皇族内阁”同时扩大了满汉两族统治者之间的夺权斗争,清政府的权力体系彻底瓦解。。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不是一场真改革:“新政”不是为了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而是为了对抗资产阶级革命;“新政”不是主动的改革,而是被动的调适;清政府对立宪缺乏诚意,“新政”说到底是一个骗局。为什么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清末统治者的立宪这些自上而下的改良没有成功?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土耳其19世纪末的维新为什么失败?第一,土耳其的国王,如我国的满清一样,并无改革的诚意。第二,因为官场的腐败,创造新事业的经费都被官僚侵吞了、浪费了。国家没有受到新事业的益处,人民已加了许多的苛捐杂税,似乎国家愈改革就愈弱愈穷。关于这一点,土耳其的近代史也很像中国的近代史。第三,社会的守旧势力太大,以至有一个人提倡维新,就有十个人反对。总而言之,土耳其在19世纪末年的维新是三心二意的,不彻底的,无整个计划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阅读材料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一,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我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第二,我国文化是士大夫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我们一实行新政,科举出身的先生们就有失业的危险,难怪他们要反对。第三,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如:两个林则徐)两个林则徐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的指摘,不敢公开的提倡。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首先,暴力革命与和平改良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各有利弊:前者时间短,但代价高;后者时间长,但代价低)。在古今中外社会发展历史上,既有通过暴力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如美国等),也有通过和平改良实现社会发展的(如日本等),同时更有通过两种手段交替使用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如英法等国)。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变革,究竟采取哪种方式,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应该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就是说,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其次,从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暴力革命更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理由是:从必要性看,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太坚固,非暴力革命难以冲垮;从可能性看,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中国缺乏和平改良的必要条件和土壤(统治者的开明与宽容;民众的主动参与),但由于长期遭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却有着强烈的革命要求与激情。
最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利用和平改良手段的推动。
革命派与改良派关于革命的论战:革命是“杀人流血”
“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革命之时,杀人流血于双方争斗见之。若夫不革命之杀人流血,则一方鼓刀而屠,一方觳觫而就死耳。为国而死,则吝惜之;为野蛮异族政府所蹂躏而死字则忍受之,何死之不择也。”(精卫:《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民报)第9号。)他们还指出:革命可以“救人救世”,“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思黄:《中国革命史论》,《民报》第1号。)革命战争杀人流血是不可避免的。革命正是要以流血换来不流血,换来广大人民群众免受反动统治阶级的蹂躏、屠杀,免受帝国主义的蹂躏
、屠杀。
“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它破坏了一种政治框架之后,并没有提供新的政治框架”
革命无疑要有破坏,但不是“破坏一切”、“只是破坏”。革命虽然会有所破坏.但它不是革命的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对于革命来说,破坏和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密切不可分割。不破坏旧的政权和阻碍社会发展的事物,就不可能建设新的政权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孙中山对革命的破坏和建设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阐释,他说:“革命之有破坏,与革命之有建设,固相因而至,相辅而行者也”;“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相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也”。
“建设为革命之唯一目的”。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第一,它有一个完整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第二,它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第三,它有一个明确的民族民主革命目标:中华民国。三民主义同盟会的纲领是经多次阐发而逐步趋于完善的。最早是同盟会章程规定的十六字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并对其内容又作了进一步说明。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括反满和独立两层意思,即推翻清朝统治,在国内各民族平等基础上建立对外独立、对内统一的民族国家,实现民族革命。
①抛弃了带有封建色彩的种族复仇主义,并把民族主义与夺取政权结合起来。②满清专制统治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开拓了道路,且它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工具,因此,国内民族压迫的消除是国际民族压迫消除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孙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朝统治,而避免列强瓜分的意思。“五族共和”:中国境内各族人民,首先是汉满蒙回蔵五个主要民族的人民,“各于政治上有发言权”,并且“立于平等地位”。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是同盟会纲领的核心内容。
建国三时期理论:孙中山将民主革命完成的全部过程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军政时期,以武力扫除一切障碍。而奠定民国基础;训政时期,以文明法理督率国民建设地方自治;宪政时期,候地方自治完备之后,由国民选举代表组织宪法委员会创制宪法。“宪法颁布之日,即为革命成功之时”。“五权宪法”:民国政府必须设立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实现“五院互相制约、主权在于人民、职能在于政府”。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或“土地国有”,完成社会革命。通过核定全国地价,涨价归公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贫富悬殊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有明确的章程、纲领;有公举的领袖;入会者要履行一定的组织手续,入会后要遵守规定的组织纪律;整个同盟会从本部到支部再到分会,是一个统一的组织,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的习惯。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革命政权:首先,革命党人掌握临时政府大部分实权。(临时大总统、内阁、参议院)其次,它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推行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国方针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发布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法令和措施;)第三,《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向前跨出了重大一步;打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作为一次政治革命和民族觉醒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导;※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仍依据于事实(仅于事实上驱除暴君污吏而已),而非根本于原理。盖事实问题者,以利害为标准;原理问题者,依是非而判别。而吾国民对于共和政体之观念,乃歆于事实上所谓利,而非动于原理上之所谓是也。”(伧父:《共和政体与国民心理》,《东方杂志》第9卷第5号)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第3卷第3号。)
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作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国民进行民主教育;更在于建立民主制度,赋予和保障民众享有民主权利,保障民众参与政治实践。革命派认为,我国国民素质较低,所以才更需要一个更真实地体现民意,更能激发民众参政意识的民主制度。这样,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才能加快,国民的民主素质才能较快地提高。——民主共和比君主立宪更适合中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辛亥革命创建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之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拥有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和选举权。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1912年全国大选中,登记选民近42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而1908年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有选举权者仅占总人口的0.4%,覆盖面极窄。清末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选出之机构的职权也极有限,实际上只是一个点缀门面的咨询机构。民初,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认可方能产生,各项法律法令和重大行政事务亦需由批准方可实施。民初,“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民初出现的政党与政党性组织共312个。
民初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1份报纸。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辛亥革命的主要成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辛亥革命的失败,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辛亥革命的阶级局限性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辛亥革命的时代局限性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导延伸阅读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9日):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1.11)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他生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在他身后,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继续前进,付出巨大牺牲,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67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辛亥革命到20年代初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与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辛亥革命空前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第一次参与国家政权,通过立法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东方杂志》从1915年1月开设“法令”栏到1921年此栏结束止,共公布法令、章程、条例、规则、细则391件,这些法律条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司法、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法律条文不仅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法律保障,而且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经济立法看,仅1912—1916年,即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从各个角度鼓励民族资本的发展。如:取消清政府对开采矿产方面的若干限制,鼓励商人和吸引外资开矿、探矿(1914年3月《矿业条例》
规定,地下矿产皆为国有,除地面盖屋应偿地价外,地主不得任意索价;减轻矿产税;外资所占股份不得逾全股份十分之五等);奖励发明创造,取消封建性的专利垄断(1912年底《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把专利权明确限于工艺品发明者和改良者,取消了建厂专办之权);等等。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严中平等人统计,1912—1919年,新建厂矿600多家,到1920年,新增资本总额1.6万亿元,这8年的投资,相当于1912年以前50年间投资额的总和。1913年,中国使用蒸汽动力为4.3万马力,1918年增加1倍,为8.2万马力,同时期全部机械动力也增加31倍多。民族资本占工农业总值,1913年为11%,1918年为18%,这一水平一直维持到1949年。四、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孙中山由最初主张武力讨袁、武力统一到对北方妥协的原因:外部原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实力。内部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部问题多多、矛盾重重(如:财政问题、外交危机、军事压力、革命党内部不统一、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等)。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反帝不彻底——从未提出过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拿出具体行动,反而企图以妥协退让换取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援助、中立、承认;反封建不彻底——只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缺乏群众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质量审计业务合同3篇
- 旅游产品经理助理简易劳动合同3篇
- 教育科研机构建设用地买卖合同3篇
- 教育机构教师聘用合同3篇
- 旅游清关服务劳动合同模板
- 新员工般入职多久签合同3篇
- 文艺演出导演编剧合同3篇
- 常用办公用品采购合同3篇
- 支模工程协议书范本3篇
- 教育培训行业讲师劳动合同3篇
- 学校最小应急单元应急预案
- 一年级第一学期口算题(20以内口算天天练-15份各100题精确排版)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 《乡土中国》第12-14章
- 轨道交通先张法预应力U型梁预制施工工法
- 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3-My-friends》单元教学课件
- 工程变更矩阵图
- 农村土地买卖合同协议书范本
- GB/T 42828.2-2023盐碱地改良通用技术第2部分:稻田池塘渔农改良
- 急性肾衰竭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国开2023春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咖啡店无线上网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