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solo分类评价法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_第1页
应用solo分类评价法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_第2页
应用solo分类评价法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_第3页
应用solo分类评价法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solo分类评价法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

1引导学生正确的化学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育评估强调对学生的定量评估方法,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SOLO分类评价法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方法能够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特点、思维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以及检测教学效果,对化学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是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起着基础作用,但是其微观抽象性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障碍。从多重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本文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例,进行了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四重表征”教学研究,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借鉴。2个别分类理论与四重表现理论的关系2.1生活质量的结构层次理论。基于价“SOLO”是英文“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分类理论是在皮亚杰发展阶段学说的基础上,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约翰·比格斯(JohnBiggs)首先提出,是一种反映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评价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在对具体知识认知的过程中具有阶段性,而且这种阶段性是可以观察到的。它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维方式以及所能处理的相关线索的复杂程度。SOLO理论基于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反应的分析,对学生的思维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以下五个基本结构层次:(1)前结构水平,学生被无关信息和已有经验误导,无法理解和解决问题;(2)单一结构水平,通过一个与问题相关的线索来建立问题和答案之间的联系;(3)多元结构水平,利用多个相互独立的线索和信息来连接问题与答案;(4)关联水平,学生能够将问题情境下各个线索之间建立本质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5)拓展抽象水平,能够超越问题本身,归纳各种信息并进行更抽象的概括,使结构更加完整。SOLO分类的本质具有层次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历每一个水平,前一种水平的发展是后一种水平发展的基础。依次递增的五级结构水平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实现不同水平的再认知,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2.2宏观和曲线表征“四重表征”教学指的是对物理或化学变化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角度进行表征与表征间相互转换的教学模式。宏观表征是指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可观察的宏观现象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微观表征是指微粒组成结构、相互作用及变化等微观属性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符号表征是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符号形式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曲线表征是指将化学反应中的数据变化以定量的曲线的形式在坐标轴中记录下来,其中曲线的起点、拐点和终点反映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趋势,是将宏观表征和微观表征联系起来的桥梁。四重表征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认识和理解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定量图像信息处理的能力。3宏观观察实验教师:展示一支盛有0.1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的试管,依次向其中滴加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溶液颜色变化为:橙红色→黄色→橙红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宏观实验现象,学生只需获取单一信息:溶液颜色变化。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表明学生思维达到单一结构水平。滴加浓硫酸溶液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颜色变化,溶液中的微粒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播放Flash动画模拟这一反应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描述反应过程中各种微粒数量的变化。学生1: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H+的数量急剧减少;学生2: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Cr2O72-数量逐渐减少;学生3: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有大量CrO42-离子生成;学生4:滴加浓硫酸溶液后,溶液中H+的数量迅速增多;学生5:滴加浓硫酸溶液后,观察到有大量Cr2O72-离子生成;......设计意图:该环节问题涉及溶液中多种微粒的数量变化,学生需要从flash动画中尽可能多地搜集微粒数量变化的信息,各种信息相互独立。能描述微粒的数量变化说明学生思维处于多元结构水平。请结合实验现象、flash动画分析这一过程的反应原理。学生: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导致H+数量减少,引起平衡正向移动,Cr2O72-减少,CrO42-增多,所以溶液变黄;继续滴加浓硫酸导致H+数量增加,引起平衡逆向移动,CrO42-减少,Cr2O72-增多,所以溶液变橙红色。设计意图:正确地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将前两个环节收集到的信息串联起来,把宏观实验现象、微观微粒变化和化学方程式三重表征结合起来,思维水平需要达到关联水平。浓度对透光率曲线的影响教师:如果我们用一个物理量——“透光率”表示溶液颜色的深浅程度,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低;颜色越浅,透光率越高。那么以上实验过程中透光率随时间会怎样变化呢?学生:预测并画出透光率曲线变化草图。教师:运用手持技术中的色度计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采集向重铬酸钾溶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过程中透光率的变化数据,在大屏幕呈现透光率曲线图。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每一阶段曲线变化的原因。AB段:未发生反应,溶液中以Cr2O72-为主,呈现橙红色,透光率较低,呈一直线;BC段: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H+浓度降低,平衡被打破,向生成铬酸根离子的方向移动,溶液逐渐变黄,透光率曲线上升;CD段:反应结束,平衡建立起来,溶液中以铬酸根离子为主,呈现黄色,透光率呈现一段较高的直线;DE段:向溶液中滴加浓硫酸,H+浓度增加,平衡再次被打破,向生成重铬酸根离子的方向移动,溶液再次变橙红,透光率曲线开始下降;EF段:第二个平衡建立起来,溶液中以重铬酸根离子为主,呈现橙红色,对比透光率数值可以发现EF段相对AB段透光率更低。教师:通过以上分析,如何从生成物浓度变化的角度解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设计意图:解答这一阶段的问题学生需要将H+数量的变化迁移到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将颜色的变化迁移到透光率的变化,将平衡的移动迁移到曲线的变化趋势上,从而抓住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加深对平衡移动连续性、完整性和动态性的认识。4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四重表征”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教学及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把SOLO分类理论的几个发展水平与“四重表征”相结合,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个角度逐级递进,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结合本节内容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4.1透光率曲线变化的原因SOLO分类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认知发展的层次和规律。在本节内容教学中,从观察实验现象到分析透光率曲线变化,从单一结构水平到拓展抽象水平,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逐级递进的过程。结合SOLO理论既可以帮助教师更有层次地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完成上一水平任务的经验,从一种思维水平过渡到另一种思维水平,从而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理论上的指导。4.2建立学生表征间的内在联系新课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并建立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一种表征的薄弱都会引起不同表征间转换的困难,并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四重表征的水平和能力。将“四重表征”与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深入挖掘化学知识的内涵,也让学生明白同一个化学知识点在宏观、微观、符号和曲线四个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从而能够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着学生的理解力,深化学生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能促进“微粒观”、“平衡观”等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4.3学平衡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意识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以其实时、定量、连续、精确和便捷等特点,近年来引起了中学化学教学手段的革新。手持技术呈现出的透光率曲线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完整性、连续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同时也能使知识的生成过程情景化、问题化、活动化和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只有知识概念而没有多样化的实验活动形式,学生将难以将事实、概念和原理转化为方法、思想和观念;如果没有知识概念,只有实验活动形式,学生就只能关注实验本身,没有超越自己所做具体实验本身的意义。因而,“四重表征”教学与手持技术实验结合能够达到更高层次教学与认知的整合。4.4整体观的教育观本节内容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例进行了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四重表征”教学实践。对于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也是类似的,教师可以从整体出发,结合SOLO分类理论的几个发展水平,从宏观性质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