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依据】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学生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到。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教学方式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教学过程课时可根据课堂推进状态自我调节。一、诗句导入,激发兴趣。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其他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学生选背精彩片断,展开竞背,师生共评。【教学实录】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生: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生: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生:(小声嘀咕)怎么都有出师一表?师:(笑着问)可不是吗?都有出师一表,而且都是在赞诵出师一表。这出师一表是什么呢?我们的历史小博士能不能帮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啊?〖点评以古代诗句对作品的评价引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添学生人文素养。生:可能是说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吧。师: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生: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留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师:真不愧为我们的历史小博士。难得你用这样整齐的句式向我们概括了诸葛亮辉煌而又多彩的一生。谢谢,请坐下。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点评由人所共知的智慧自然过渡到学生不太熟悉的忠诚,为全文的理解和阅读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请做好记号,一会儿我们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疑难之处)生:开张是什么意思?生:痛恨是什么意思?生:感激是什么意思?生:谨慎是什么意思?师:看来大家还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大家解决一下呢?(生紧皱眉头,若有所思)生:老师,我知道,可当我将自己的理解放到原文中后,就讲不通了。(其他同学表赞同的点点头)师:这是因为大家提出的这些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演变发生了变化。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同时,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单音词也是古今异义。如:先、崩、弊、诚、愚等,大家在学习时应加以分辨。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句话该怎样断句呢?生:应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断句吗?生:根据课文注释,这句话是讲:如果有违反法令的或者是品行良好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用这来表明帝王的治理是公平英明的,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让宫内和朝廷行赏之法不同。师:讲得不错,看来,大家通过三年的学习积累已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语感。我为大家感到高兴和自豪。下面,这样,大家还可以从文章中找找这样的长句,读读看。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点评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互质疑难,合作解答,体现自主和合作的学习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把握本文长句较多的特点给予重点引导,体现教师在关键处参与的重要性。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师:大家都读得不错。对句子的朗读节奏把握的很好。下面,我把全文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在对照我和大家朗读异同的时候,请重点关注: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教师范读)师:你了解到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生:写向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师:哦,一系列建议。哪些建议呢?在课文哪些段落写的呢?生:在课文1-5段写了这些建议。一共三条:一是开张圣听;二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三是亲贤臣,远小人。师:你对这三条建议是如何理解,有何看法呢?生:开张圣听,就是要广开言路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听到真话,从而更好的治理国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就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样人们遵规守法,国家才不至于一片混乱;至于亲贤臣,远小人,就是保证国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不被奸臣所害。师:恩,解答得真不错,还使用了我们现在的惯用语。看来,对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已经深有体会了啊。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我觉得这是诸葛亮在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得出的结论。因为,在三国鼎立的时候,只有蜀国是最弱小的,如果不发展,必遭灭亡。而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帝王是贤君、明君,而要想成为贤君、明君,就应按诸葛亮提的三条建议去做。所以,诸葛亮提出了这些建议。生:诸葛亮重点提出的建议是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而且这一条建议十分具体,把自己举荐的人具体特点和优势都一一讲明了。师:大家读到了吗?有哪些人,又各有怎样的特点?生:文官有郭攸之、费羿、董允等人,他们的特点是良实忠纯;武将是向宠,他的特点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师:举贤荐能,可谓用心良苦;坦诚进言,可谓竭尽忠诚。除此提出建议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呢?生:诸葛亮还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在课文的第6-7段。师:我们一起朗读这两段,一边读,一边和诸葛亮一起回顾他过去的岁月,看看他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生齐读6-7两段)生:老师,第7段并不都是在回顾过去。师:哦。很有发现的眼光。不是在回顾过去,那是在写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一会来探讨。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回顾了过去哪些事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这些事情大致上都应该了解的,我们一起结合原文来明确一下。生:有隐居隆中的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生:有三顾茅庐的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生:有襄阳兵败的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生:有白帝城托孤的事──临崩寄臣以大事。生:有南征孟获的.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师: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生:他内心充满着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与报答之情。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是出于感激,也就是被刘备不因为他身份低微,礼贤下士,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教而感动才出山相助;后来刘备又在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再次托付给他,他感到莫大的信任和感动,当然想要报答这种知遇之恩。师:诸葛亮对刘备的情感真的有这么深厚吗?有一句古语描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这类问题的人格特点,它是最好的注解。大家知道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生:(很多同学齐声回答)士为知己者死!师:是啊。因为刘备就是诸葛亮毕生才干的欣赏者,诸葛亮甘愿受他驱驰,唯恐自己不力,不能报答恩遇。这种竭心尽力的忠诚在刘备离开人世后就转移到他的后代身上。现在我们来看刚才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第7段究竟还写了些什么呢?(师朗读今南方已定之任也。)生:这是写诸葛亮出师伐魏的有利条件和迫切愿望。师:诸葛亮伐魏兴汉的愿望有多迫切?你能结合第7段的原文来体会吗?生: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一连串的语句写出了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兴奋心情。可见愿望之强烈。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把伐魏兴汉视为自己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生:后面的文章中还有。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感激的原因,其中也有刘禅委托他以讨贼兴复大任的原因。师: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师发起,全班齐读)生:这里诸葛亮在表明自己的讨贼兴复愿望和决心的同时,也明确了治国职责,同时对刘禅委婉地提出了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的谏言,为自己离朝远征做好了妥善安排。生:这两段文章同时还表达了报答刘备,尽忠刘禅的情感。师:你从哪些体会到的?生: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就是报答刘备;立下这样的军令状来表明自己的全力以赴,就是尽忠于刘禅。师:全文从提出建议到回顾历史再到表达伐魏兴汉的决心,应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情感。所以,后人说《出师表》中有6个字是文脉所在。大家看,是哪6个字呢?生:亲贤臣,远小人。生:不对,应该是报先帝,忠陛下。师:为什么?生: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向刘禅建议的关键所在;而文章中所说的一切,诸葛亮在实际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王朝。〖点评阅读和理解紧密结合,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使文言解读轻松自然。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师:阅读了《出师表》,你对文章有怎样的感受,你对诸葛亮做何评价?下面请大家利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围绕这两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以就学习本文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点评围绕作品开放课堂,为学生的自由思索和学习创设空间与平台。生:我谈谈对《出师表》的一些看法。《出师表》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例行公文,其之所以能流传久远是因为它文中的报国的至诚,情意的真切,对后世影响的深远。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对其作出了高度评价。如:陆游在《书愤》中写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等。生:我提一个问题请大家帮我解答:本文是诸葛亮向帝王刘禅的上书,可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这是为何?生:我觉得这是为了让刘禅牢记父亲的遗志。生:我认为这是为了让刘禅学习父亲的用人之术。生:我觉得这是诸葛亮为了表明自己对蜀国的忠心。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从此,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这篇表文声情并茂的特点。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课文,仔细品一品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生:我根据本文对刘备的死的称崩,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古代对死的一些表达。一般帝王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之死称死。生:学习本文中我学会了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应条理清晰,思路清晰。生:我们觉得还应注意加进自己的情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到言之有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更有说服力。生:我谈谈对诸葛亮的看法。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政治上赏罚严明,恩威并重。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其突出的历史价值。同时,他的散文独具特色:语言恳切,感情诚挚,论事透辟,推理严密,文风平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他的文章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师:这位同学结合自己课外了解到的历史资料来评价人物,值得肯定。有没有同学能够谈谈阅读《出师表》后对诸葛亮的感受?生: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我觉得太压抑。以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禅实在是亏了。(众笑)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语:扶不起的阿斗。这个阿斗就是刘禅。他后来听信宦官,朝政荒废,无所作为,蜀国终于被人家灭亡。实在是让诸葛亮一世英名和心血付之东流了。坚持对这样无用的人尽忠,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生:可见诸葛亮有先见之明。在本文中,他不是力陈亲贤臣远小人吗?师:这位同学的感受很值得探讨,很多史学家也在这样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有人摇头感叹诸葛亮的尽忠是愚忠,有人又对他的忠诚品格推崇备至。我想,准确评价一个人不能离开他具体所处的时代,而用现代的观点来思考又能使我们得到很好的经验和教训。对这个问题同学,请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我们再做专题交流,好吗?(生赞同)〖点评表面上虽然对课堂上产生的观点不置褒贬,但却从多个角度引导思考方向,并激发学生将学习由课堂发展到课外,推动学习成为不终止于课堂的自主历程。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师:大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很出色,相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前面提到的三副对联对本文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想,但凡好的文章,看到了是一种幸福,若能诵记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了。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文章中自己最欣赏的一段,读熟并背诵下来,看谁选得好,背得快。(学生读背,学生竞背,师生共评。)〖点评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古典文化积累,帮助学生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教学反思】一、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二、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倡多角度、有个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多种见解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这样在解读中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师生都能从此环节中收获意外的惊喜。三、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2、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教学设想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三、解题。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五、讲读第1段。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宜:应该。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2学生讲述大意。3讨论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__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4分析本段的层次。板书:六、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第1段。2预习25段。课后记:第二课时一、检查第1段背诵情况。二、讲读第2段。1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2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板书:三、讲读第35段。1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板书:四、讨论问题。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五、布置作业。1、熟读25段。2、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后记第三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5段。二、自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练习。1选择题。(1)卑鄙的意思是()A(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B见识浅陋。C地位低下。D低微而鄙俗。(2)尔来的意思是()A从那时以来B你来C算来D从来(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C将军宜往驾顾之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以蒋氏观之E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F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A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B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C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D不想与诸侯商量大事(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A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B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原因C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D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评后主不器重自己2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3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合成词:成语:4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参考答案:1(1)D(2)A(3)A、C(4)A、F(5)B(6)B2又3咨询三顾茅庐4(略)三、指名学生说说第7段的大意。教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四、讨论问题。1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板书:六、布置作业。背诵第三部分,预习第四部分。课后记:第四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二、讲读8、9段。1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2教师重点点拨: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3分析结构层次。板书:三、归纳中心思想。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四、归纳写作特点。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五、布置作业。1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参考答案:同义合成词: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2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3填表(括号中为答案)4背诵全文。课后记:附:《出师表》难句例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亦即抑存抑亡,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急。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下文的亲贤臣,远小人等一系列建议就无从解释。文言并列中具有选择关系的词儿之间不用或字。又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愚智是愚或智,贤不肖是贤或不肖。有时候选择关系里的两个词儿之间用与字连接,例如:遇与不遇,命也。(《后汉书·傅燮传》)因此存和亡之间也能加上与字;这只是从语法角度说,修辞上却是不能加的。秋,《说文》:禾穀孰(熟)也。古代一年以秋天为收获期,引申为关键的时刻。一说,秋,愁也。(《广雅·释诂》)《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秋之为言犹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引喻失义引喻实在是两个词,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尔雅序疏》: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经据以证成之。喻是晓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性行淑均性是性情,行是行为。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衢,引申为所作所为。《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而且,这句里有合叙(参阅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诂》:苟,且也。或作只讲,扬雄《法言》:非苟知之。或作诚讲,《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广雅·释诂》同。三说可以共解本句。闻,本义是知声,《大学》有听而不闻。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闻犹达也。实在也是被闻的意思。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先闻(名)而后达;《论语·颜渊》有一段警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闻与达: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了。语言愈发达,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猥,《说文》:犬吠声也。王筠《说文句读》:《广韵》:猥,鄙也。别义。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就是鄙,自谦之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人。猥自枉屈,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就。猥自,使自猥,猥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或说:猥,顿也。《广雅·释言》王念孙疏证:顿犹突也。马融《长笛赋》:山水猥至。猥,突然。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分,枉驾相顾。深入不毛毛就是苗。毛今读开口呼;苗今读齐齿呼,是来自开口呼,古音中随处可见。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苗者,毛也。《周礼·地官·载师》:凡宅有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即连生长桑、麻之苗的可能也没有。又,《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李注:发,犹毛也。司马注: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穷发就是不毛,亦即不苗,不生五谷的地方,并非一定不生长草木。一说不毛就是现在缅甸北部离开我国国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城,当地少数民族至今还供有诸葛亮像。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不效则治臣之罪有人注效为生效、成功,欠妥。效当是尽力,《汉书·韩信传》:顾效愚忠。《韩非子·三守》: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谓明劫。不效,不尽力,上文有恐托付不效。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察纳雅言一些注家都注雅言为正言。此说不误。但雅言为什么会是正言?雅,本来是乌雅,鸟名,跟正没有联系,这里是夏的借字。夏,《说文》:中国之人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由中国之人又转移为正为中。因此雅有大、有正、有中的意思。雅在疑纽鱼部,夏在晓纽鱼部,疑、晓旁纽双声,参见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夏夏犹衙衙吾吾雅雅也。《荀子·儒效》居夏而夏,又《荣辱》君子安雅,夏就是雅。雅言就是大(可贵的)言、正言、中(适当的)言。又,《荀子·儒效》: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雅儒就是正派的的儒生。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庶竭弩钝庶,有的注家说是庶几,不确。《经传释词》引《尔雅·释言》:庶,幸也。郝懿行《义疏》:庶又为幸者,犹觊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庶无悔罪言幸无也,庶见素冠兮言幸见也。觊音义同希同幸。肖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希、庶是互文。为什么庶作希、作幸讲?这是假借,今吴语区常州一带猪读jū,书读xū,储读qǔ。庶在书(审三)纽鱼部,希在晓纽微部;幸在匣纽耕部。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指出审三跟晓、匣相通。鱼、阳对转,耕、阳旁转。王力《同源字典》:鱼,元通转,微、元旁对转。王、黄二位先生书中都有很多实例。译文:希望使我尽点儿笨力。3、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想】《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3、正音: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臧否(zhìzāngpǐ)费棉(yī)郭攸(yōu)之性行淑均(xìngxíngshūjūn)行阵(háng)以遗陛下(wèi)裨(bì)补阙(quē)漏夙(sù)苟全(gǒu)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猥(wěi)斟酌(zhēnzhuó)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遗诏(yízhào)倾颓(qīngtuí)4、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方法: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大意。5、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四、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明确:1、宜开张圣听。2、昭平明之理。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5、亲贤臣,远小人。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五、请把这六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明确:四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4、励精图治。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签定禁业协议书
- 烟台大学法学院协议书
- 退赔谅解协议书
- 荒地合作协议书
- 男人分工协议书
- 聘用副总协议书
- 苏联撤军协议书
- 租船佣金协议书
- 菜品保密协议书
- 材料员劳务聘用协议书
- 关爱父母健康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哈尔滨商业大学
- 陕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大纲及模拟题库
- 1KV送配电调试报告
- GB/T 5801-2020滚动轴承机制套圈滚针轴承外形尺寸、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和公差值
- FZ/T 93029-2016塑料粗纱筒管
- 2022年12月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C(答题卡)
- 塑胶原料来料检验指导书
-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 共点力平衡的应用-完整版PPT
- 系杆拱桥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