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练习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练习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练习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练习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练习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如表所示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的构成情况。这反映出当时()党派代表165人军队代表71人人民团体代表235人区域代表116人特别邀请代表75人A.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彰显 B.民主党派参政地位凸显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民主政治制度走向完善2.1949年9月3日,毛泽东在给华东局的指示中提出,有些国民党军政人员“现在无事做,也应给以饭吃。维持他们,使他们活下去,否则政治上对我们极为不利。就全局来说,全国养九百万至一千万人是完全有办法的”。这一指示()A.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路线 B.强化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群众基础C.有助于中共建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D.使中共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3.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利 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 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奖励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奖励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这些规定()A.构建起较系统的科教文化蓝图B.为中国科技文化事业指明方向C.推动中西科技文化建设的交流D.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建设色彩5.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是个体经济、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个体劳动者走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B.为推行联产承包制创造条件C.完成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6.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情况。这反映出()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83年中共党员55%57%55%75%74%68%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45%43%45%10%12%20%A.民主集中制成为主要原则 B.政协与人大具有互补性C.人大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 D.民主政治发展过程曲折7.1956年,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地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当时我国()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 B.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建设的中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8.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民族联邦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构建了“单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由此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C.继承发展了民族联邦理论 D.保障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9.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A.确立了新型的政治根本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 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0.为改变税法中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我国逐步推进“一税一法”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所得税、工商税“分类定法”。1984年9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和改革工商税制的过程中有拟定相关税收条例的权力。这一举措()A.强化了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 B.旨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C.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集中制的发展 D.表明法制建设是经济改革的重要保障11.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情况表,这说明()时间阶段主要法律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世纪90年代初期互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1997年至今证券法、合同法、反垄断法、保险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监督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民法典A.确定了依法治国理念的框架 B.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C.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D.确立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架构12.有学者曾指出:“其(香港问题)难点不在于中国能否收回香港,而在于用什么方式确保收回一个繁荣的香港。中国不仅要击败对手,更要争取与对手合作。”为了突破该“难点”,中国()A.否认涉港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 B.坚决主张对香港的主权立场C.力促中英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协商 D.接受英国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之短寿使得匈奴一时坐大,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再次侵占河南地,成为新统一中国的汉朝的一大威胁。故此刘邦欲趁统一江山的战胜之锐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亲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交战,但却由于轻敌导致自己反被匈奴包围,遗下汉之国耻。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采取和亲之计,但匈奴并不因此而满足,反而时常入侵汉边郡掠夺人民财物。汉初经过秦末大乱之后,名都空城,人口锐减。汉文帝开籍田以劝导天下,景帝时又将田租确立为三十而税一,故而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到顶峰,诸侯势力也遭到打击,也就放开了手脚去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到元狩四年时,汉发动漠北之战取胜之后,国家已无力颁赐厚赏,就连战士的俸禄也因为财匮而发不出去,因而在西域实行屯田就理所当然了。——摘编自张建文《汉代屯田研究》材料二: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兵团作为一支生产队,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奋斗,新疆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工矿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疆也是多民族聚集区,兵团重视少数民族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兵团就注意培养和使用本地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农业资料上实行优惠价格,同时积极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自组建时起,兵团就以形势发展为依据,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西北边疆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摘编自李东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演进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代在西域实行屯田制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的区别中国人大代表西方国家议员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某党某派的代表,而且往往集中在少数党派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有切身体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丰富而深入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作为“职业议员”,往往结成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个人不能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直接去处理问题,而是通过会议等方式依法集体行使职权竞选的时候向选民点头哈腰、好话说尽,而竞选成功之后则官气十足——整理自张文显《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材料从宏观角度对比了现代中国和西方权力机关人员构成的差别,蕴含着有关现代民主制度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启示提炼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的构成情况体现了民主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反映出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彰显,故A项正确;B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材料不能说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C项;当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建立,不能说民主政治制度走向完善,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乡(村)、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些举措保障了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了解放区民主政权,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设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积累了经验,C项正确:解放区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是具体政策的调整而非民主革命纲领的改变,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代表会议有利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非此时才建立,也并非仅仅靠某一项制度或措施就能马上建立起来,排除B项;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毛泽东鼓励民主人士了解土改情况,并将民主人士代表参观土改作为典型事例教育干部,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了典型,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人大代表的权利问题,排除A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时间为1956年,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便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普及科学知识”“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可知,国家鼓励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为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故选B项:材料只是强调国家重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无法体现出“系统的科教文化蓝图”,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秉持敌视和孤立政策,“推动中西科技文化建设的交流”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国仍旧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些规定带有新民主主义色彩,故排除D项。5.答案:D解析:A.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就已经完成了。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70年代开始的。C.八大二次会议是1958年召开的。D.1954年制定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从材料可以看出他是要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故选:D。6.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从1954年到1983年经历了“文革”、改革开放等时期,全国人大代表中中共党员的数量有增加也有减少,同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数量也伴随着增加或者减少,说明民主政治的发展伴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而呈现曲折性,故选D项;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人大的构成情况,无法得知政协的概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国情无关,排除C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D正确;1956年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尚未凸显,排除A;1956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着重点仍为工业建设,但同时主张农、轻、重三者协调发展,而并非转向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中心,排除B、C。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并未照搬民族联邦理论,而是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未具体说明中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情方面的原因,未提及中国的多元一体特点,排除A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与民族联邦模式不同,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非论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由材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并结合材料时间1982年可知该宪法的颁布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C项正确;1954年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拨乱反正工作已经展开,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也是为了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归国家所有,国家既是税收的主体,又是税收的客体,因此当时现行的税收制度无法适应改革开放中企业改制的需要。实行“一税一法”以及授权国务院,使其能依据国营企业改革的具体情况对税收立法进行适当调整,使税收立法建设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项正确;根据材料“为改变税法中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可知,这一举措并非强化政府职能,排除A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民主集中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制定或者修订一系列法律看,改革开放以来,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不断发展,依法治国不断规范,这种规范,是对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A项发生在1997年以后,排除A项;依法治国意识强调的是公民对法律的自觉意识,与法律的制定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在建国之初,就确立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架构,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其(香港问题)难点不在于中国能否收回香港,而在于用什么方式确保收回一个繁荣的香港。中国不仅要击败对手,更要争取与对手合作”信息可以得出,中国不仅要在坚持主权的前提下同英国政治协商,还要确保解决好香港问题,也就是力促中英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C项正确;新中国一贯不承认涉港不平等条约,但是无法体现材料中的“繁荣”、“合作伙伴”等要求,排除A项;新中国一直坚决主张对香港的主权立场,但这与题干材料中的“繁荣”、“合作伙伴”等信息无关,排除B项;“英国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实质上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利益,中国肯定是无法接受的,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1)背景:北方匈奴的威胁;汉初“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趋于强盛;汉武帝时期战争频繁,出现财政危机。(2)主要原因:维护新中国统一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导;历史传统的影响;开展工业化建设的需求;人们建设边疆,振兴祖国的热情高涨。历史作用: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发展;利于增强各民族团结;利于维护新疆的稳定;利于保卫边疆、巩固祖国统一。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秦之短寿使得匈奴一时坐大,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再次侵占河南地,成为新统一中国的汉朝的一大威胁。”可知,北方匈奴的威胁;根据材料“汉初经过秦末大乱之后,名都空城,人口锐减。汉文帝开籍田以劝导天下,景帝时又将田租确立为三十而税一,故而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到顶峰”可知,汉初“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趋于强盛;根据材料“到元狩四年时,汉发动漠北之战取胜之后,国家已无力颁赐厚赏,就连战士的俸禄也因为财匮而发不出去,因而在西域实行屯田就理所当然了。”可知,汉武帝时期战争频繁,出现财政危机。(2)主要原因:根据材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可知,维护新中国统一的需要;根据材料“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可知,国家政策的指导;根据材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可知,历史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兵团作为一支生产队,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奋斗,新疆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工矿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可知,开展工业化建设的需求;根据材料“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农业资料上实行优惠价格,同时积极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自组建时起,兵团就以形势发展为依据,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西北边疆起到了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