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_第1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_第2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_第3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_第4页
《传播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第一章传播概述1.“传播〃概念(单项选择)★“传播〃一词至少在1400年前就已出现,最早出现在(北史•突厥传)中2.“传播〃的特性(单项选择、多项选择)★★[1)形态多样性: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一依据符号不同[2)时空遍及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3)行为伴随性:有意、无意[4)极端重要性:人类一切行为离不开传播3.“传播〃的定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共享〃说:传者和受者对信息的分享;“影响〃说: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的过程;“仪式〃说: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符号〃说:符号的流动。4.”信息〃与“传播〃〔单项选择)★[1)“传播〃二”信息〃的运动;“信息、〃二“传播〃的材料;[2)信息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法运动状态及对这种方法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3)信息传受的第一个层次是感知,第二个层次是表述[4)信息与物质和育维并列,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侧重说明信息的意义和地位5.“传播〃的分类(单项选择、多项选择)★(1)二分法: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中介或媒体,以言语为主要手段,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法)、群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群众媒介如报刊、播送电视为手段的传播方法)一一按传播的技术、手段[2)四分法:自我传播(规模最小的传播类型,是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传播,构成一切外向型传播的前提和根底);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但上限模糊);组织(团体)传播和群众传播〔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群众媒介如报刊、播送电视、网络为手段的传播方法)6.各类传播差异(单项选择)★[1)周期而言:人际传播最偶发、最没有规律;群众传播最有规律[2)角色而言:人际传播传受时机均等[3)反应向百:人际传播最简单[4)信息而言:人际传播信息表达最不标准,群众传播最为标准7.“传播〃三要素〔单项选择)★传者、信息、受者〔亚里士多德(修辞学))8.传播模式〔单项选择、多项选择)★⑴线性模式、操纵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2〕作用:简洁地表达和表述各种理传播论,使人们不陷入纷繁的细力,而能快捷、清楚地观察到传播现象的本质和深层局部9,线性模式〔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论述)三功能说的5W模式[1)内容:谁[Who)一说什么[sayWhat)•—渠道(inwhatChannel)一对谁(toWhom)一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2)地位/意义:确立传播学框架的开山之作;第一次较为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研究领域:操纵〔传者)分析、内容(讯息)分析、媒介(渠道)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13)奉献:一是将“信息〃(内容)改为“讯息〃,二是增加了“媒介”和"效果"[4)问题:把传播过程视为一种圜包传送信息的过程,无视了反应;无视了传播过程与社会的联系;没有指出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没有指出传播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5)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根底上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动机(why),二是情景(where〕申农一韦弗的通信模式[1)噪音环节注意到了传播与环境的关系;[2)该模式的缺陷:没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依旧无视反应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10.操纵论模式〔单项选择)★(1)德弗勒的操纵论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参加并突出“反应〃的功能;12)德弗勒模式属于传播过程的操纵论模式。操纵论模式的缺少:首先,简单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各个“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时机均等;其次,循环性的表述,也简单引起误解,以为传播经过一个完全的循环,不折不扣地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最后,未清楚地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操纵论模式:任何传播活动的参加者,无论个人或团体,都可视作“传播单位〃,兼启两重身份“传者〃和“受者〃。具有传送、接受、编码、译码的功能日本学者竹内郁郎“传播单位”模式:传播结构中6个要素包含发信方、符号化方、受信方、符号读解方、讯息(或信息)、媒介(或渠道)、反应(包含效果)丹斯“螺旋式上升”模式:传播未必会经历一个完全的循环1L社会系统模式(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社会系统模式:研究传播外部结构即处理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关系的传播模式,主要包含: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和马莱茨克的群众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此模式中,有四个重要的概念。一是“根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体〃“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热伙伴等;二是“更大的社会结构〃,指关系比拟松散的“次属群体〃,如工作单位、学校、社团等;三是“社会总系统〃,指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等“隶属群体〃;四是“参照群体〃,指的是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12)马莱茨克群众传播过程模式:马莱茨克是提出者,其模式不仅深化了对“社会过程〃的认识,还深化了对“心理过程〃的认识。他提出的群众传播模式中后两个“压力〃,一是“讯息的压力",二是"媒介的压力”.“传播〃的功能

(单项选择、多项

选择、名词解释、

简答)★★.“传播〃的相对

性和双向性〔单项

选择)★11)二功能说:工具性传播(有用性传播,E.托尔曼为代表,传播的个人功能有很多是属于工具性的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传播〃的功能

(单项选择、多项

选择、名词解释、

简答)★★.“传播〃的相对

性和双向性〔单项

选择)★(娱乐性传播,W.斯蒂芬森为代表)[2)三功能(层次)说:个人层次(工具性上看,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知识;消遣性传播看,调节身心);组织层次〔工具性上看,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思想和行动;消遣性上看,调节成员情绪);社会层次(工具性上看,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局部关系,传承社会文化遗产;消遣性上看,娱乐或者调节群众情绪)(3)四功能说:监测环境(新闻)、协调社会各个局部(宣传)、传承社会遗产(教育)、调节身心(娱乐)。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到前三种,赖特加上最后一种。[1)相对性:传播的功能与内容是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消息有劝服功能,言论有新闻功能,知识有娱乐功能,文艺有教育功能[2)双向性:传播是双向的14.“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论述)★★★[1)负功能。群众传播有以下三种功能,授予地位(无论个人、组织、事件,旦被传媒报道,即名扬天下)、促进社会标准的实行(凡违背社会标准,且坚持不改的“越轨〃行为,一旦被媒介曝光,则可望迅速有效得到制止)和麻醉精神(与群众媒介接触,消耗了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疏于行动,却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其中,前两种是正功能,后一种是负功能“两个环境〃理论。把握李普曼“公众舆论〃核心思想的重要概念是拟态环境、我们头脑中的世界。李普曼认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虚拟环境,指被人意识的主观世界,是被人意识和体验的主观世界。群众传播在人类认识和体验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产生的问题:随着群众传播的普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开展,现代人的认识能力使“虚拟环境〃大大扩张,但与此同时,现代人对这种“虚拟环境〃的验证能力则相对大大缩小了。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当媒介有意无意地歪曲环境时,人们往往无法或者难以验证;不仅如此,人们还将之视为“现实环境〃而展开现实的行动。“托马斯公理"。美国社会学家W.托马斯认为,“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自我达成的预言〃。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认为,如果个人依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错误理解成为现实⑸充分发挥群众传播的正功能并克服其负功能的手段:首先,从受者的角度来说,一是不可轻信群众媒介的信息,要认识到它是一种“虚拟环境〃,二是应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媒介〔包含人际信息来源),在比拟、鉴别、思考中,接近事实的真相。其次,从传者的角度来说,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担负着引导社会、书写历史的重大责任,要慎之又慎地预防对环境作歪曲的反映。最后,从学者的角度来说,应进一步强化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并以此奉献于社会,切实地援助群众传播媒介改进实际工作第二章传播学简史15.传播学欧洲起源

[单项选择、简答)★★[1)威尔伯•施拉姆担任艾奥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的博士课程;之后前往伊15.传播学欧洲起源

[单项选择、简答)★★[2)传播学源于欧洲,诞生在美国[3)19世纪的进化论、精神分析论和马克思主义等,影响了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14)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表达)是开创了非百语传播研究领域的著作〔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而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之中寻觅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弗洛伊德影响了学习理论,而后些传播学理论,正是从学习理论开展而来;弗洛伊德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制造了批判的传播理论[6)塔尔德(模仿的法则)提出模仿理论〔7〕西梅尔著作(陌生人)提出“社会距离〃的概念,(团队分支机构之网)中,把社会传播网络形容为“舆论厨房〃16.传播学美国实践(单项选择、简答)★〔1)传播学学科背景是新闻学的开展,媒介背景(一战后,美国经济与科技突飞猛进,媒介技术也日新月异,建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群众传播事业;美国电视、报纸等媒介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政治集团和财团一再试图利用媒体。媒介竞争日益剧烈,电视暴力、X信息开始成为社会问题;学界和业界越来越认识到,应该掌握媒介的开展趋势、不同媒介的传播效果、媒介的市场价值、社会对媒体的操纵等,而新闻学又无法给出令人中意的答案,传播学应运而生)。新闻学早于传播学40年〔2〕传播学萌芽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得到开展,至40年代成形。具体来讲,“传播学〃这一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前,尚未有人提及,20世纪人年代后,随着社会科学的开展以及学科之间的知识互融,传播学奠基人对该学科的建设而被提出。[3)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视开始摆脱娱乐媒介的局限性,染指政治〔4〕传播学在欧洲起源时深受两门学科的影响,这两门学科是社会学和心理学17.传播学的奠基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1〕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李普曼⑵拉斯韦尔(宣传、传播和舆论)第一次明确使用“群众传播燮〃这个概念,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5W模式〃,被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称为“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学科空隙填补人〃,宣传主要是战挣宣传[3)勒温提出了“把关人”理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有无效果,能否被受众接受,既取决于传者,更取决于处于两者之间的守门人,如报社把关的编辑;此外还创立了场论、群体动力论(4)霍夫兰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奉献,在于把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研究领域,侧重于研究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劝服研究〔5〕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奉献是提出了“两级传搔〃,即群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产生影响;因为不断改进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被传播学者称为“工a制造者(6)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思想,即议程设置是一个过程,通过它,某个新闻论题被群众传媒、公众和政治精英给予优先的关注;还提出“虚拟环境〃和“刻板印象”两个概念〔7〕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新闻系主任布莱尔认为,新闻系学生上的新闻学课程,应占其全部课程的遛,新闻系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课程,应占其全部课程的遛。18.传播学的创立者(单项选择、多项选择)★U)施拉姆被称为传播学领域的创始人〔2〕著作有(群众传播学)(传播过程和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3〕施拉姆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群众传播的功能进行了总结。施拉姆的主要奉献在于明确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群众传播通过信息的搜集、提供和解释,能开创经济行为。19.传播学经验学派(多项选择、名词解释、论述〕★★★[1)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派,他们多米纳经验的、以定量和统计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传播学的问题,该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2)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存在的缺陷: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和个体行为,可供观察、测量的经验性材料有限;经验学派的数据、资料搜集,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操纵实验。前者缺少自然科学的准确、严谨,后者无法再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有些经验性研究主要依赖于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只适用于研究社会微观现象,难以有效地把握宏观社会问题;更关注媒体对于受众成员的影响和效果,无视和回避了传播学研究的许多重大课题;经验性研究方法标榜的“纯客观〃态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做到〔3〕传播学经验学派的思想发立杆20世纪初期,其代表是芝加哥学派,重要成员有杜威、库利、帕克和米德〔4]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研究做出的奉献:一是最早开始了微观层面的、实证主义的、改进性质的社会研究,并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二是构建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理论概念体系,认为社会的存在、人类的存在,都离不开传播,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符号互动论〃的观点;三是构筑了以媒介效果为重点的群众传播研究模型20.传播学批判学派(多项选择、名词解释、论述)★★★[1)法兰克福学派:1923年,欧洲一局部知识分子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性研究,核心人物后阿多诺、霍克海默、马库斯,学派名称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批判学派的名称整理霍克海默的文章(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2)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的特点:首先,他们都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持批判和否认的态度;其次,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最后,方法论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3)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探讨媒介结构及其操纵问题,认为垄断资本支配和操纵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流通,群众传播媒介最终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总揽权力而存在;把研究重点从“文化工业〃转向“文化产业〃。代表人物有默多克和戈尔丁〔4〕文化研究学派:也称伯明翰学派,霍尔被称为“当代文化研究之父〃。他把受众的解码(解读〕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解读,即完全按照媒介给予的意义解读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局部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局部基于自身社会背景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作完全相反的理解。在1980年的(电视话语的制码解码)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制码/解码〃或称“编码/译码〃模式;在此模式中,霍尔把电视话语与意义的流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