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学专业_第1页
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学专业_第2页
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学专业_第3页
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学专业_第4页
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标准研究目录摘要 前言克咳片为止咳药。克咳片的功效作用为止咳,平喘,祛痰,其中,克咳片的组成成分是麻黄、罂粟壳、甘草、莱菔子、苦杏仁、桔梗以及石膏等中药材从中提取而成。可用于各种急性咳嗽、慢性咳嗽、风寒咳嗽,并且还可以针对风寒夹痰湿咳嗽或者郁热咳嗽等症状进行治疗。咳嗽是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尤其是在流感高发期的春天以及人们防御能力减弱的冬天,这时候为感冒高发期,伴随着咳嗽的症状也相应的出现。虽然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作用,但是对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若咳嗽不停止,并且由急性转为了慢性,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扰,比如会出现胸闷、咽痒、喘气等症状;且为了减少传染性,人们要随时戴着口罩,可通常情况下,人们会不习惯戴口罩,特别是小孩子,不仅仅是容易受到传染,也更加容易增加传染性。为了病情的好转,人们会开始选购止咳药。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的增强,不仅关注药物的疗效,也开始注重药物的毒副作用。该实验的开展,为克咳片的疗效、安全提供了依据,更加方便的指导合理的用药。从古至今,治疗咳嗽的中药有很多,麻黄是经常使用的其中一种。克咳片中麻黄为主药。据调查可得知其来源为麻黄科植物中的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其中主要药用的部位为干燥草质茎。其中秋季采割的麻黄含有生物碱的含量最多,质量最佳[1]。晒干后,将麻黄的草质茎做为中药材。因麻黄其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研究还发现有活血化瘀的功效[2],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湿痹痛、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风寒表实证[3]。其中,克咳片中搭配了苦杏仁和石膏,研究表明,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的功效会更为显著[4];麻黄和石膏搭配,则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而且还有提高临床疗效,调和药物之间的偏性,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5]。麻黄的发寒之力较强,一般用量为2至10g,体虚自汗者,阴虚盗汗者,肾不纳气虚喘者,阴虚阳亢者则在服用麻黄的时候应当谨慎小心,而且麻黄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对于多汗者、失眠者也需要谨慎使用。因此,建立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标准为患者的临床使用提供了依据,既保证患者用药时的疗效,又保证用药时的安全。麻黄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如麻黄碱(左旋麻黄素)、伪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素)、麻黄次碱等,此外还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因生物碱的含量最为丰富,因此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来源。迄今为止,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麻黄的主要代表性有效成分[6],因此,该实验对麻黄的质量标准研究也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中展开研究。麻黄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在治疗习惯性支气管哮喘以及预防哮喘发作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效果显著[7]。麻黄碱常用于其盐酸盐形式,即盐酸麻黄碱。盐酸麻黄碱是一种白色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为麻黄碱的盐酸盐形式,无臭、味苦。在水中溶解度大,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大,不溶于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百日咳,此外,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药理作用[8]。伪麻黄碱为白色的无味晶体,具有吸湿性,遇光会变暗,能溶于乙醇和乙醚[9]。伪麻黄碱可以通过并不是很复杂的化学转化,制成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碱),即我们俗称的“冰毒”,“冰毒”比海洛因刺激性更强[10],根据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与《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伪麻黄碱是受公安部门的管制的[11]。从感冒药中提取出冰毒的案列比比皆是,如,2011年,青岛有男子购买了上千箱的感冒药提炼出冰毒200余克,因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影响,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济南一夫妻从感冒药中提取出冰毒自己吸食并贩卖;2012年,山东省某男子在家自制出冰毒并贩卖,法院经审理查明,该男子行为已构成贩卖、制造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进行处罚等等。因此,建立克咳片中对麻黄的质量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对其进行控制,保证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目前对盐酸麻黄碱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是HPLC法,本实验也采取较为成熟的HPLC法进行麻黄的含量测定。按照原标准方法进行测定,因有离心、过柱等实验过程的步骤,使实验时间花费长,使用的材料需求多,使成本增加,而且效率低。经过本实验的改良后,大大地减少了花费的时间,并且耗材减少,使成本降低,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不仅方便、快捷地测定出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而且测定出的含量因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的损耗而更加接近真实值,使测定出的结果更加可靠,更加有利于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有利于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用药。通过对原标准方法的改进,不仅完善了对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标准的研究,而且对克咳片的质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本实验通过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以及改良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来评价克咳片中麻黄的质量,建立其质量评价标准。通过评价和控制麻黄的质量,为保证克咳片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奠定了基础。2材料与仪器2.1材料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磷酸,浓氨试液,三氯甲烷,甲醇,醋酸,正丁醇均为化学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盐酸麻黄碱对照品(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71241-201508纯度:99.8%),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71237-201510纯度:99.8%),克咳片(中山市恒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71001、20171101、20171201、20180101、20180201)。2.2仪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AY120型,日本岛津公司);十万分之一天平(BP211D型,德国赛多利斯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HH-S4型,江苏金怡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Q-500D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123A,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Genius16K型台式高速离心机(北京时代北利离心机有限公司);GoodLook-2000型薄层色谱成像系统(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显微镜(CX31型,OLYMPUS)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色谱柱(极性乙醚连接苯基键合硅胶柱)。3方法及结果3.1显微鉴别3.1.1药材粉末特征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保卫细胞侧面呈哑铃状。(见图1)图1保卫细胞显微图(麻黄) 3.2薄层色谱鉴别3.2.1盐酸麻黄碱薄层鉴别 薄层鉴别:取克咳片6片,将其研细成粉末状,加氨试液2ml,拌匀,加三氯甲烷20ml,冷浸过夜,滤过,加20ml盐酸溶液(3→10)于滤液中,振摇,静置使分层,分液漏斗取酸水层,蒸干,残渣加10ml甲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领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制成每1ml甲醇含有1mg盐酸麻黄碱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分别吸取上述的对照品溶液2μl,供试品溶液5~10μl,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板薄层板上,展开剂为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10∶2∶0.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3%茚三酮正丁醇溶液-醋酸(19∶1)混合溶液,在105摄氏度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于日光下检视,在供试品色谱中,与盐酸麻黄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示出相同颜色的斑点。结果:克咳片提取物盐酸麻黄碱在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后,与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的红色斑点。(见图2)1234567注:1-6为克咳片盐酸麻黄碱样品7为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图2盐酸麻黄碱薄层色谱图3.3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3.3.1色谱条件填充剂为极性乙醚连接苯基键合硅胶;流动相为甲醇-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正丁胺)(1.5∶98.5);210nm为检测的波长。理论塔板数按照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等于或大于3000。3.3.2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和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含有5%浓氨溶液的甲醇溶液,分别制成每1ml含有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各含有10μg,得到混合溶液。3.3.3供试品溶液制备按原标准的操作方法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ml的1.5%磷酸溶液,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45分钟,放冷后,再称定重量,减失的重量用1.5%磷酸溶液补足,摇匀,离心(离心转速为6000转每分钟)5分钟,精密吸取2ml上清液,通过固相萃取柱(以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反相吸附剂为填充剂的固相萃取商品柱60mg,3ml,用10ml水冲洗,再用10ml甲醇冲洗,最后用20ml0.1mol/L盐酸冲洗),用5ml甲醇洗脱,洗脱液弃去,再用5ml新鲜配置的含有5%浓氨试液的甲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于5ml的量瓶中,并加入含有5%浓氨试液的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后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改良后的操作方法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精密加入50ml1.5%磷酸甲醇溶液,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减失的重量用1.5%磷酸甲醇溶液补足,摇匀后滤过,取续滤液,即得。3.3.4麻黄水相的制备及测定法克咳片麻黄水相制备:量取磷酸0.92ml,加入三乙胺0.4ml和二正丁胺0.2ml,再加水稀释至1000ml,搅拌均匀,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即得。3.3.5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0.0111mg/ml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和0.01056mg/ml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混合溶液1,5,10,15,20,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和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溶液进样量分别为横坐标作回归方程。得盐酸麻黄碱标准曲线为y=17072x+2582.8,R2=0.9999(n=6)盐酸麻黄碱标准曲线为y=19543x+5872.4,R2=0.9996(n=6)。表明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和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溶液进样量在1-25μ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见表1、2图3、表1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线性考察结果编号进样量(μl)峰面积(mv/s)11215032586564310172300415258401520344148625430016图3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标准曲线表2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线性考察结果编号进样量(μl)峰面积(mv/s)112067225107234310205283415296635520397748625492938图4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标准曲线3.3.6稳定性试验按照“”下制作供试品,按照“3.3.1”液相色谱条件,分别在0、2、4、8、12小时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进样,测定并记录峰面积。结果盐酸麻黄碱RSD为0.71%(n=5),盐酸伪麻黄碱RSD为1.06%(n=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小时内稳定。(见表3、4)表3盐酸麻黄碱稳定性试验结果进样时间(h)峰面积(mv/s)平均值(mv/s)RSD(%)013156221304094129456130115.60.71812987212129279表4盐酸伪麻黄碱稳定性试验结果进样时间(h)峰面积(mv/s)平均值(mv/s)RSD(%)010831021078414106349106927.81.068105541121065983.3.7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3.3.2”的对照品溶液5μL,按“3.3.1”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盐酸麻黄碱的RSD为0.39%(n=6),盐酸伪麻黄碱RSD为0.76%(n=6)表明仪器有良好的精密度。表5盐酸麻黄碱精密度试验编号峰面积(mv/s)平均值(mv/s)RSD(%)112963221298413130349129869.20.39412954151305986129254表6盐酸伪麻黄碱精密度试验编号峰面积(mv/s)平均值(mv/s)RSD(%)1103485210498431039631045440.764105458510526261041123.3.8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克咳片粉末样品6份,按照“”下制作供试品溶液6份,按“3.3.1”色谱条件分别进样5μL,测定峰面积。结果盐酸麻黄碱RSD为0.44%(n=6),盐酸伪麻黄碱RSD为0.63%(n=6),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表7盐酸麻黄碱重复性试验结果编号峰面积(mv/s)平均值(mv/s)RSD(%)113035621295693130204129801.50.44412968751301696128824表8盐酸伪麻黄碱重复性试验结果编号峰面积(mv/s)平均值(mv/s)RSD(%)1996412100916399349100560.63499578510059861002543.3.9加样回收试验取已知盐酸麻黄碱含量为4.15mg/g,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4.11mg/g的同一批克咳片粉末6份,每份约0.1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盐酸麻黄碱对照溶液(浓度为0.01110mg/ml)和盐酸伪麻黄碱对照溶液(浓度为0.01056mg/ml)40ml。按照“”制备供试品溶液,按“3.3.1”色谱条件进行含量测定,分别按上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操作,记录并且测定峰面积,计算加样回收率。(见表9、10)表9盐酸麻黄碱加样回收试验结果编号取样量(g)样品含量(mg)加入量(mg)测得量(mg)回收率(%)均值(%)RSD(%)10.10120.42000.44400.850897.0320.10130.42040.44400.862699.5930.10080.41830.44400.8648100.5699.61.5440.10110.41960.44400.8701101.4650.10090.41870.44400.862199.8660.10040.41670.44400.855398.78表10盐酸伪麻黄碱加样回收试验结果编号取样量(g)样品含量(mg)加入量(mg)测得量(mg)回收率(%)均值(%)RSD(%)10.10120.41590.42240.836499.5520.10130.41630.42240.8460101.7330.10080.41430.42240.826797.63100.02.3640.10110.41550.42240.8502102.9150.10090.41470.42240.8429101.3760.10040.41260.42240.822697.063.3.10样品含量测定取不同批次的克咳片粉末,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处理,依法测定五个不同批次的克咳片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说明方法的可行性。(见表11、12)表11原方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样品批号平均片重(g/片)盐酸麻黄碱含量(mg/g)盐酸伪麻黄碱含量(mg/g)总含量(mg/片)20171001-10.54444.0682.9893.84220171001-20.54444.0792.9873.84720171101-10.55174.1364.1154.55220171101-20.55174.0984.1034.52420171201-10.54295.4964.2485.29020171201-20.54295.3764.3245.26620180101-10.54394.3413.0864.04020180101-20.54394.3213.0153.99020180201-10.54414.2143.1193.99020180201-20.54414.2293.0893.982表12改良方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样品批号平均片重(g/片)盐酸麻黄碱含量(mg/g)盐酸伪麻黄碱含量(mg/g)总含量(mg/片)20171001-10.54444.1453.0893.93820171001-20.54444.1943.0263.93120171101-10.55174.1584.1124.56320171101-20.55174.1374.1054.54720171201-10.54295.5034.2645.30220171201-20.54295.3844.3815.30120180101-10.54394.3733.1014.06520180101-20.54394.3533.0514.02720180201-10.54414.2363.1454.01620180201-20.54414.2543.1264.015原方法及改良后方法含量RSD结果均在2%以内,符合偏差标准要求,原方法及改良后方法均对结果无影响,每片含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计均大于2.8mg。(见表13图5、6、7)表13克咳片原方法与改良后方法含量测定数据对比批号原方法含量(mg/片)改良后方法含量(mg/片)两种方法含量RSD(%)201710013.8453.9351.64201711014.5384.5550.26201712015.2785.3020.32201801014.0154.0460.54201802013.9864.0160.53图5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和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HPLC色谱图图6原方法测克咳片样品HPLC色谱图图7改良后方法测克咳片样品HPLC色谱图4讨论4.1关于显微鉴别方法讨论麻黄的药材粉末显微鉴别特征有表皮细胞及气孔,角质层凸起部分,嵌晶纤维,皮层薄壁细胞,棕色块,导管和石细胞。其中表皮细胞碎片甚多,断面观细胞呈类方形,外壁布满细小的砂晶,表面观细胞呈多角形,内含有颗粒状砂晶。嵌晶纤维较多,呈细长形,常成束,壁极厚,胞腔呈线形,壁上布满了细小的砂晶,形成嵌晶纤维。导管大多数成束,为具缘纹孔或网纹导管,导管分子端壁为麻黄式穿板孔。石细胞则较少见。因气孔易见,且为特异的内陷气孔,呈长圆形,保卫细胞侧面观呈电话听筒状,两端壁厚,木化,表面观呈哑铃形[12-13]。克咳片中除了含有麻黄外,还含有罂粟壳、苦杏仁、桔梗、甘草、莱菔子、石膏等多种成分,能特异性地鉴别麻黄成分的而且含量较多的细胞为保卫细胞,因此在克咳片的显微鉴别中能够有效地鉴别麻黄成分的为保卫细胞。4.2关于薄层色谱鉴定方法讨论用盐酸麻黄碱为目标成分,对克咳片中的麻黄做定性鉴别,其方法简便、可靠。用三氯甲烷冷浸,过滤,取滤液,滤液再加盐酸溶液(3→10)提取,盐酸麻黄碱溶于酸水溶液中,与三氯甲烷振摇,静置使分层,分离净化,除去杂质,其提取率高,杂质较少,经济实惠,展开后喷以0.3%茚三酮正丁醇溶液∶醋酸(19∶1)混合溶液,在105摄氏度加热,即显红色的斑点,斑点显色清晰,方法简单可靠。采用直接加盐酸溶液(3→10)超声处理的方法提取得到克咳片中的盐酸麻黄碱,超声提取的成分杂质较多,净化分离的步骤较繁琐。因此,提取克咳片中盐酸麻黄碱成分时,依旧采用三氯甲烷冷浸后盐酸溶液(3→10)提取分离净化的方法,虽然耗时长,但杂质较少,并被盐酸溶液(3→10)提取。用盐酸溶液(3→10)提取分离净化盐酸麻黄碱做定性鉴定,操作方便,提取液杂质含量低。经实验,用盐酸甲醇溶液(3→10)同样能提取克咳片中的盐酸麻黄碱,但盐酸溶液(3→10)较盐酸甲醇溶液(3→10)毒性更低,而且更加经济实惠易得,提取效率与盐酸溶液(3→10)的差异不大,因此,采用盐酸溶液(3→10)作为提取溶剂。存在问题为需冷浸过夜,耗时较长。4.3关于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讨论麻黄是克咳片中的主药,有研究表明,麻黄具有平喘与止咳,抗菌与抗病毒作用,而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为主要功能成分,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等功效,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咳喘[14]。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对克咳片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作为评价克咳片质量的指标。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HPLC测定方法有较多报道,也较成熟。本实验采用HPLC测定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该法简单快速,稳定准确,盐酸麻黄碱峰和盐酸伪麻黄碱峰与相邻峰分离较好,方便可靠,可以作为克咳片中的含量测定方法,有效地对克咳片的质量进行控制。原方法采用1.5%磷酸溶液作为溶剂超声提取,经过离心以及萃取等实验步骤后作为供试品溶液,实验时间花费长,而且实验耗材较多,使得实验效率较低而且检验成本增多。而采用改进的方法只需用1.5%磷酸甲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即可以作为供试品溶液,无需再进行离心和萃取等步骤,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减少了耗材而降低了检验成本。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对实验的含量结果无影响,而且色谱峰分离度、理论塔板数均达到标准要求。在实验期间的主要问题是杂质较多。由于没有经过离心、萃取等步骤,样品中的杂质没有经过被洗脱过程,使得样品中的杂质较多,检验出的杂质峰峰面积较大,但由于杂质峰与被测峰的波长不相同,且分离度大,所以并不影响检验结果。同时,因为减少了离心、萃取等步骤,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减少了在移液过程中的损耗,测得的峰面积比原方法测得的峰面积大,含量更多,测定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含量。参考文献马勇,徐暾海,徐海燕,等.麻黄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08,28(10):777-779.许士骠.巧用麻黄治顽疾[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07):8-9.陈晓城.麻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58-59.宋帅.基于效/毒成分体内过程的麻黄—附子和麻黄—杏仁药对配伍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刘静,傅杰,丁舸.试论麻黄、石膏核心药组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J].中医研究,2013,26(10):50-51.李俐,陈坚.麻黄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26(6):606-608.景红娟,汪长东,宋苏,等.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08,25(3):27-29.IdentificationD.ephedrinehydrochloride[J].AnalyticalProfilesofDrugSubstances,2002:233–281.BenezraSA,McraeJW.PseudoephedrineHydrochloride[J].AnalyticalProfilesofDrugSubstances,1979,8:489-507.张霄岳,常树春,毕研更.中药麻黄宜加强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6).UHPLC/MS鉴定违禁药品混合物中的伪麻黄碱[J].环境化学,2009(2):260-260.梁新松.麻黄的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8).葛亮,施洋,田树革.中麻黄的生药学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4,27(2):11-13.董爱国,高木珍,王磊,等.一种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平喘止咳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CN101361820[P].2009.

综述麻黄的研究进展麻黄中有生物碱、挥发油、黄酮、多糖、有机酸、氨基酸、鞣质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具有发汗、平喘、利尿、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抗凝血、免疫抑制、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活性。目前对生产麻黄碱的方法有有机合成法、植物提取法、组织培养法以及微生物发酵半合成法等生产麻黄碱方法[1],但这些方法存在提取率低、有机溶剂用量大、工艺复杂、不能大规模生产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从离体培养和分子生物学中进行开展,从麻黄离体培养的器官再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细胞悬浮培养、麻黄雌配子体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建立、麻黄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发育解剖学、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碱含量的变化等方面阐述了麻黄组织培养和麻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认为应在扩大麻黄繁殖系数研究的同时,注重对从试管苗到大田移栽的中间环节研究,进而实现麻黄工厂化育苗,达到解决大规模人工栽培种源匮乏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麻黄的优良基因导入、表达及高产与高含碱量新种质的选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麻黄碱的生产利用减轻了压力[2]。1麻黄碱的提取方法研究麻黄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目前主要对麻黄碱的利用较多,提取方法也较多。有研究表明,微波技术对麻黄中麻黄碱浸出量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药材粒径、浸出时间及微波输出功率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出麻黄中麻黄碱最佳浸出方案,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麻黄浸出液中麻黄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波技术对麻黄中麻黄碱的浸出量明显优于常规煎煮方法,微波技术应用于药材浸出是一种省时便捷,值得推广普及的中药浸出新方法,半量麻黄粗粉的浸出量优于全量麻黄饮片的浸出量,与中医药理论“煮散减半”相符[3]。有外国学者发明了麻黄萃取物萃取皂甙生物碱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从麻黄碱生物碱中提取出麻黄提取物的方法,即从其中去除了麻黄素生物碱的麻黄提取物的方法,以及一种生产麻黄碱生物碱的麻黄提取物的方法,这提供了以麻黄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抗转移剂,止痛剂和抗流感病毒的药物[4]。对于分离提取总生物碱,外国学者发明公开了一种从中药中分离总生物碱的方法,尤其是一种从中药提取液即麻黄提取总生物碱的方法,该方法以中药麻黄提取液为主;调节提取溶液的pH值至1和7之间;过滤提取溶液;取滤液并将其加入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冲洗滤液并去除杂质;用0.5至15%酸液洗脱滤液;收集洗脱液;向洗脱液中加入碱以中和;对混合液进行脱盐处理;并得到麻黄总生物碱。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提取率低、有机溶剂用量大、工艺复杂、不能大规模生产等缺点,能有效地从麻黄提取液中分离得到高纯度的麻黄总生物碱[5]。2麻黄的药理研究随着现代中药化学研究以及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作为一种著名的中药药材,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酚酸类以及多糖类物质,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种生物碱和少量挥发油及鞣质。生物碱中主要为左旋麻黄碱(L-ephedrine),其次为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以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L-N-methyl)[6],具有活血降压、利尿消肿、发汗平喘、促进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病毒的作用[7]。有学者从麻黄中的不同分离成份中筛选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接触性超敏反应、胸腺和脾脏的脏器系数、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为主要观察指标,研究麻黄的不同提取物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结果得出所分离的麻黄-9905能减轻二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使胸腺萎缩,调整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血液中CD4/CD8的失调。麻黄-9905对小鼠的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有望开发成为新的中药免疫抑制剂[8]。还有学者研究出麻黄中挥发油的抗真菌作用,并对麻黄油的抑菌活性作了较细致的研究,研究出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9]。由桑实杯盘菌(Ciboriashiraiana)侵染引发的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是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生产的危害极大,从植物中寻找有抑菌活性的物质用于病害防治,对保障桑果丰产和食用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分别用17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桑实杯盘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最好的为麻黄。进一步通过有机溶剂萃取、色谱层析等方法,从麻黄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主要的抑菌活性化合物,鉴定该化合物为肉桂酸(cinnamicacid,C9H8O2)。用0.30mg/mL肉桂酸处理桑实杯盘菌,60h以内对病菌的平均抑制率保持在80%以上,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18mg/mL。从麻黄中分离鉴定的肉桂酸具有开发成为新型、安全的桑椹肥大性菌核病防治药剂的潜力[10]。近年来,又发现麻黄具有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促进脂肪细胞脂肪合成、影响细胞免疫、清除氧自由基和对抗急性血淤症形成等作用[11]。3麻黄的质量研究有相关研究检测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采收的麻黄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分别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麻黄中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麻黄样品的红外光谱,对不同品种产地麻黄进行快速鉴别[12-15]。王丽琼[16]等采用HPLC-UV测定不同的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应用化学计量学进行图谱预处理和数据预处理,建立并验证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摘时间的麻黄药材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artificialneuralnetwork,BP-ANN)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analysis,DA)判别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所建BP-ANN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3.3%~94.4%、DA模型的性能指标为82.8%~88.5%,可见所建方法能有效判别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摘时间的麻黄药材。该方法基于麻黄药材物质基础的整体性质,判断客观,为其他药材的分析提供了参考。有外国学者用漫反射近红外光谱和多元分析对麻黄植物进行鉴别。不同麻黄属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不同的。因此,不同麻黄植物的鉴别意义重大。基于漫反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S)测量和多变量分析,提出了一种客观、易于使用,快速和无污染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物种,栖息地和采摘时间的麻黄植物。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DRS)是从放置在玻璃瓶中的37个粉碎样品在近红外(NIR)区域1002000和400002cm611之间获得的,平均每个光谱64次扫描,分辨率为402cm611。在光谱处理和数据预处理之后,分别使用判别分析(DA),自组织映射(SO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三种多变量分析技术来分析光谱数据。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区分三种物种和两种生境的麻黄植物,而且还可以在不需要特殊样品处理和使用化学试剂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采摘植物。DA模型的性能指标为84.2-91.9%,SOM和BP-ANN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达到93.3-100.0%[17]。季一兵[18]利用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法对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中各组份含量差异。方法上采用50mmol/L醋酸铵的甲醇溶液,未加入任何其他添加剂,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各组份在8min内达基线分离。伪麻黄碱在9.8~147.0μg/mL,去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麻黄碱在9.4~141.0μg/mL,去甲基伪麻黄碱在4.8~72.0μg/mL,甲基麻黄碱在6.8~102.0μg/mL分别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麻黄碱类回收率在95.0%~100.4%。为麻黄中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和灵敏的测定方法。4小结麻黄的药用范围广,来源充足,随着对麻黄药理研究的逐步深入,麻黄将被广泛用于各种中药制剂及保健品中,对麻黄的质量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四种鉴定方法,基本能有效地对麻黄生药及其饮片进行真伪鉴别,以保证用药安全。各中药药理学研究显示,麻黄的主要作用成分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因此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进行定量检测有助于控制麻黄药材的质量,保证其疗效。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的各种方法中,又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最为成熟,方法更为可靠。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条件。随着麻黄的药理研究发展,各种有效成分相继被发现,为麻黄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明了方向。参考文献[1]查丽杭,苏志国,张国政,欧阳藩.麻黄资源的利用与研究开发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2(04):396-405.[2]毋玲玲.麻黄离体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97-99.[3]范志刚,张玉萍,孙燕,等.微波技术对麻黄中麻黄碱浸出量影响[J].中成药,2000,22(7):520-521.[4]HanawaT,HyugaS,GodaY,etal.EPHEDRAEXTRA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