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1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2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3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4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知识目的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二、能力目的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三、情感目的

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发和批判。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略小说的思想意义。教学办法

1.诵读法

重复诵读,认真琢磨鲁迅小说含蓄、富有体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学时安排

2学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教学要点]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构造。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教学环节]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画像

二、资料助读

投影:

《孔乙己》写于19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用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呈现了20数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1)注音:阔绰(chuò)

羼(chàn)

绽出(zhàn)

拭(shì)

(2)释义:格局:布置的格式。阔绰:阔气。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间或:偶然,有时候。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营生:谋生,策划如何生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琢磨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同样;“穿长衫”表明他不肯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种取笑的对象。阐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概孔乙己确实死了。”“大概”表达是“我”的猜想,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数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必定是活不下去的,因此用“确实”表达“我”猜想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构造,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六个生活片断是:(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耻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体现。

投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己是极力求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然盗窃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穿长衫

好喝懒做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偶有盗窃

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

想和人交流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进一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体现的思想因素和社会因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孔乙己“站着喝酒”是由于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孔乙己“穿长衫”是由于他追求功名,不肯与“短衣帮”为伍。孔乙己“极力求辩维护清白”是由于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孔乙己“盗窃”是由于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由于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肯劳动。孔乙己“好喝懒做”是由于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阐明他质朴、忠厚。孔乙己“以读书为傲”阐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肯理睬他。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耻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琢磨核心语句,理解人物刻画办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足阐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性。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阐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阐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成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盗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纪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数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阐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性。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并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阐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种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阐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阐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阐明他死要面子,怕人耻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阐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阐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某些不懂了。阐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体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体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阐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边的一名同窗。最佳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窗,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学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

[教学环节]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诵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状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乡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体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种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氛围,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能够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见解。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惯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提示:(1)文中到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在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种不幸者不仅没有同情与协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谋求半晌的愉快。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达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干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谋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必定和承认,以安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体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谋求人们对他品行的承认;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规定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承认;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耻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干谋求到一点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谋求一种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种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边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种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阐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助于体现一种悲喜交融的氛围。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体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四、课堂练习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乐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某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某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某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标语,某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到处为自己考虑,不肯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种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仍旧我行我素。沉醉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考一下周边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