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州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开州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开州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开州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开州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开州区2024届九上化学期中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A物质的鉴别B物质的制备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②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①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②选择合理催化剂将水变成油(油含碳元素)C物质的应用D物质的提纯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②红磷用于制造照明弹①用明矾除去水中的不溶物②用加热煮沸方法除去汽水中的碳酸A.A B.B C.C D.D2.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B.由“”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C.该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3.我国为航天大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世界领先。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2O4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C.乙中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D.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4.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为A.Ag2S B.AgS C.Ag2O2 D.Ag2O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A.HeB.HC.N2D.2H6.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7.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金 B.铝 C.铜 D.铁8.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汞 C.氮气 D.氯化钠9.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容积为30mL,内盛15mL液体的试管加热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1—2mL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D.试管、坩埚、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加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名称)。(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__(填标号)。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禁止燃烧秸秆,将秸秆转化为生物燃料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D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加热29克氯酸钾和1.5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为20.9克,求:剩余固体质量分别为多少克?_____(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小明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装置如下:(1)对比描述B、C的实验现象_____;(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14.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食醋有酸味,因为食醋中含有_____(填化学式)。(2)浓硫酸具有_____作用能夺取纸张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3)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4)汽车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的化学式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根据下列三种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有很多,上述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3)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白磷在热水加热的条件下会着火燃烧,实验开始时,活塞向__移.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______处。若不充分冷却,活塞停留的刻度可能在_____之间,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16.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有关氧气的系列探究实验。以下是该小组探究影响H2O2溶液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实验序号H2O2溶液浓度%温度/°CMnO2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L反应所需的时间/s①5200.1416.75②15200.146.04③30350249.21④30550210.76(1)写出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2)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3)通过上述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使用MnO2可以加快H2O2溶液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题分析】

A、根据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白酒与白开水的气味差异进行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②;C、根据液氮汽化吸热、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一种白色固体进行分析;D、根据明矾溶于水形成的物质具有吸附性以及碳酸受热易分解进行分析。【题目详解】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现象不同,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可以鉴别;白酒具有醇香气味,而水没有,因此可以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二者,故选项符合题意;B、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水中不含碳元素,不可能变成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液氮能够起到冷冻的效果,可用于医疗手术,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可用于制造烟雾弹,不能用于制造照明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明矾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加热煮沸方法除去汽水中的碳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常见气体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D【解题分析】

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知:有1个“”没有参加反应,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题目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故A错误;B、由“”构成的物质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为纯净物,故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故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D。3、B【解题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N2O4,故A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B不正确;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乙中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C正确;D、丙为氮气,相对分子质量为28,故D正确。故选B。4、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4Ag+2H2S+O2=2X+2H2O,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为AgS,故选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5、A【解题分析】

A、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B、H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符号可表示2个氢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解题分析】A、取用药品不能用手拿,否则会腐蚀手,故A错;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会发生火灾,故B错;C、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故C错;D、倾倒液体的方法是: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口,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7、B【解题分析】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所以选项给出的金属中,铝的活动性最强,故选B。8、B【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汞由汞原子构成,此选项符合题意;C.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的研究领域。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考虑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所以A、C、D都是化学研究的领域,而B是与物理科学有关的。故选B10、D【解题分析】

A、试管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沸腾后液体飞溅,选项错误;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应取不超过试管容积的,选项错误;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量取不超过,防止药品的浪费,选项错误;D、试管、坩埚、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加热,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混合物2NC木条火焰熄灭液氧BCD【解题分析】

(1)从分类角度:空气含有氮气和氧气,属于混合物。(2)①“○○”可表示的微粒是2个氮原子,表示为:2N。②空气作用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故微观模型的是C。(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氧气液化,氮气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火焰熄灭。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4)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没有减少污染物的量,仍会污染环境,故A不正确;B、禁止燃烧秸秆,将秸秆转化为生物燃料,有利于保护空气,故B正确;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有利于保护空气,故C正确;D、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空气,故D正确。故选BCD。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剩余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5g,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解题分析】

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9g+1.5g-20.9g=9.6g,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分别为x、y解得x=24.5g,y=14.9g故剩余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9g-24.5g=4.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5g,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答:剩余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5g,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中液体比B中液体先变红分子在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水分子【解题分析】

(1)对比描述B、C的实验现象是:C和B中的酚酞试液先后变红色,这是因为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当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形成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C中液体比B中液体先变红。(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故填:分子在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题目点拨】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一定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14、CH3COOH脱水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易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H2SO4【解题分析】

(1)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故填:CH3COOH。(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夺取纸张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故浓硫酸会使纸变黑。故填:脱水。(3)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易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故填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易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4)硫酸是铅蓄电池中含有的一种酸,其化学式为:H2SO4。故填:H2SO4。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碳粉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环境无污染,无空气逸出,测量更准确右44-5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