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与施工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1.gif)
![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与施工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2.gif)
![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与施工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3.gif)
![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与施工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4.gif)
![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与施工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94c8d0b45682e05639d7d0a2b4d4416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建筑砖石墙体的构造性保护与施工古建筑砖石墙体的构造性保护与施工
张卓远李世晓邱熹峰
我国古代建筑以木构造为主,砖石构造在古建筑中重要起围护分割空间、保暖等的作用。作为独立的建筑构造使用,我国砖石砌体除应用于某些小体量的功效性建筑物(如照壁、围墙等)外,还应用于礼制建筑、宗教建筑,以及某些攻防工程(城墙、城门等)等。明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砖石砌体在我国古代建筑体系中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砖石建筑类型增加,工艺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砖石墙体应用广泛,造型多样,在建筑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传统建筑一种重要的构成部分。
长久以来,由于环境变迁、风雨剥蚀及多个社会因素干扰等因素,我国大部分古建筑中的砌体都程度不同地伴生有倾斜、裂缝、酥碱、空鼓等病害,严重威胁着古建筑的长久安全。对于古建筑砖石砌体构造的保护和施工,现在的做法重要有两种状况,一种是保守保护,或采用某些必要的辅助方法使其维持现状;另一种就是干脆拆除重砌。前一种做法只是一种临时的抢险应对方法,没有解决砌体本身的危险状态,也没有对这种危险的产生因素进行干预;后一种做法即使彻底解除了眼前的危险,但也从根本上损毁了古建筑本身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其作为文物建筑的价值大打折扣。近年来,已有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分别从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面就作者的感受谈一下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对的认识古建筑墙体价值的重要意义
我国早期的古建筑以木构造为重要构架体系,墙体在古建筑的综合价值体系中不占重要地位。两汉至五代时期,民居、衙署等建筑极少使用砖来(外包)砌筑墙体。明至清早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砖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砖石砌体除重要用作围护构造外,也用于小体量的功效性建筑,在建筑群中,重要起各单元的引导(图一)、过渡、分隔等作用。既确保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又体现了建筑本身的功效规定和设计理念,是古代建筑组群布局的重要构成部分。
图一清河南淅川荆紫关关门
在有些地区,重要的建筑物不仅修建高大的墙体作为建筑立面,还用砖雕刻多个造型来营造建筑局部氛围(图二、图三);建筑的照壁、墀头等部位做出多个图案和砖雕,文化内涵丰富(图四),形象生动。清后期以来,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墙体逐步从围护构造,向承重、造型功效方面过渡。部分墙体更多地吸取了西方建筑的元素符号,在门窗洞口、立面檐头、山花及分层分间体系等方面携带大量的异域建筑文化信息。这些建筑形式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传统建筑逐步向近代建筑形式转变的历史进程。
图二清河南淅川荆紫关禹王宫
图三清河南南阳武侯祠野云庵
图四明河南南阳府文庙照壁
另外,为了弘扬某一主旨或烘托局部空间环境的需要,部分公共或礼制建筑的墙体还用壁画来渲染氛围,墙体成为壁画的重要载体。因此,墙体在我国古代建筑构造体系构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位置,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要素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
文物建筑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建筑本体的存在,还要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风貌;不仅要保护单体建筑的健康状态,更要保护整个组群建筑的布局完整。文物建筑的价值重要体现在其本身所携带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重要体现在文物建筑本体存在的原真性。一座文物建筑一旦遭到了构造性的消亡,依附于其身之上的历史信息将焉何存在?
二、古建筑墙体构造、倾斜因素分析
我国历史上的墙体,按砌筑材料分重要有砖墙、石墙、土坯墙、板筑土墙及砖石、砖土坯混合构造等墙体。明清以来以砖墙、砖石墙占多数,部分级别较低的建筑使用砖、坯混合构造的墙体也较普遍。就砖墙而言,由于主人身份、财力、建筑等级规定等的不同,墙身也存在多个的砌筑工艺,如干摆墙、丝缝墙、糙砌墙、碎砖墙等。不同的工艺,不仅体现了主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并且也体现了时人的审美水准和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古代两宋以前多夯土成墙,墙体多不承重,上部构造荷载由埋于墙体中的柱子来承当。由于夯土构造的特点,加上风化因素的考虑,多数墙体较厚。明清时期,砖石墙体沿用了夯土墙不承重的构造特点,但部分建筑由于形象设计的需要,仍采用厚墙的解决方式,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由于我国古代在墙体设计上没有科学的模数限制,墙体尺度的增厚给墙体构造的解决带来了一道难题,内外墙面砌砖之间压槎儿较少甚至不碰头,形成了砖墙构造解决上的一道自然缺点。历史上普遍采用碎砖填馅儿加灰浆浇注的方式来进行解决,重要建筑尚有用丁石拉结、铁条锚锔加固等解决方法等。由于传统使用的浇注灰浆粘结性能较差等因素,古建筑墙体发生空鼓、裂缝、“两张皮”现象十分普遍,这类墙体发生倾斜后极易产生坍塌,严重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
除却本身的构造性因素以外,古代建筑科学发展水平较低,对影响建筑物构造安全的外部地质环境认识有限,还没有一套普遍推行的勘察设计施工制度,更没有一系列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的较具体的设计施工规范。此
外,在后来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建筑还会遭受多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如地震、水灾、地下墓葬坑洞坍塌、场地用途的变化等。短期的能量释放或长久的环境作用引发古建筑墙体的歪闪、倾斜,严重威胁着整个古建筑的安全和寿命。
三、古建筑砖石墙体构造的施工保护
针对古建筑墙体发生的空鼓、倾斜、裂缝等严重病害,如果在施工时不加区别地一律采用拆除重砌的办法,即使科学精心的施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不变化原状”的目的,但是再逼真的工艺效果,与原构造相比也摆脱不掉“当代”的烙印(图五
a、b)。其实,古建筑砌体的歪闪倾斜即使各有因素,除少部分由于本身状况或其它特殊状况外,绝大部分能够通过对地基基础采用工程技术方法予以纠正,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文物建筑的原真性。
图五清代某殿两山墙重砌维修对比
首先,在对歪闪的古建筑砖石砌体构造准备进行施工前,应对该构造进行细致的勘察、勘测和理解,根据现状对摄影应规范查验与否确有必要采用干预方法。
对于达成或超出危险临界状态的砌体构造,认真地分析查找倾斜产生的因素,再有针对性地采用治理和干预方法,多数能够达成预期的效果。古建筑砌体构造危险状态的形成,从时间上来说普通有三种状况:一是瞬间形成,如地震等,其危险状态在“瞬间”过后相对比较稳定,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不大;另一种是预先有隐患存在,如地下坑洞、不均匀地基等,当应力聚集达成一定程度后来,才会集中暴发,但其能量一旦释放,在很短的时间段之后便会稳定下来;第三种是长久形成的,如水浸基础、周边环境的变化等,这种因素对古建筑的影响是持续的,并且其破坏性是难以预测的。
对于瞬间能量对古建筑产生的破坏,由于破坏产生的本源早已消失,在通过勘测拟定古建墙体安全的前提下,可不对其施加干预或不对其施加重大干预方法。针对墙体因地下墓葬坑洞及局部地基松软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可采用树根桩、静压桩等加固地基的办法,并辅以钢筋混凝土托梁方法,来确保墙体的稳定。树根桩是当代地基基础加固中惯用的一种小型桩,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研究应用。它合用于多个不同的土质条件,基本能够不受场地的限制,因而非常合用于对古建筑局部地基的加固。对于由于环境变化,如水浸产生的不均匀软弱土地基,在彻底截断侵害源头的状况下,可采用加宽基础截面的办法,并配合石灰桩法、粉煤灰桩法或注浆加固法等方法,使地基恢复到原来的强度。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初步调查成果,古建筑砖石墙体的保护施工有过半的案例都与地基基础有关。《古建筑木构造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第七章真对地基基础与墙体的施工,也有专门的条款,但是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国标,由于某些因素的存在,自1993年实施以来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和执行。近年来,随着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及人们对文物价值认识水平的提高,各地在文物建筑修缮过程中,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原真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许多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古建筑墙体的不拆除维修越来越引发人们的重视,并日趋为当代社会所承认。
阿炳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我国近代出名民族音乐家,无锡阿炳故居为一座单层砖木构造建筑,墙体大多是乱砖和空斗砌筑,砂浆风化严重,抹灰斑驳。但为了保持原风貌不变,维修时保存原墙体残破现状和粉刷,只对墙体采用注浆帮结加固方法,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原建筑的历史信息完整。
南方某公司在对顺德一祠堂、佛山祖庙\o""[1]进行维修时,采用双侧组合钢管支撑技术,对倾斜墙体进行不拆除矫正方法,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古建筑的完整。
针对古建筑墙体的空鼓现象,除了加强监控及时发现,早防止早干预外,现在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更多地采用灌浆加固技术\o""[2],以确保墙体构造的一体性。近年来,有关科研单位还主动探索,研制出一种针对土坯墙的粘合材料SV-Ⅱ型灌缝胶\o""[3],为古建筑砖土坯混合构造墙体的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四、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文物保护技术水平
我国是一种含有悠久历史的世界文明古国,地区广阔,文物建筑数量众多。但是我国科学、全方面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却起步较晚,文物建筑的保护理念因建筑体系的差别而与西方国家不完全相似,文物建筑保护人才匮乏,文物保护工程较系统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国家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投入有限,多渠道的资金募集体制尚未建立。这种现状决定了在短时期内,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状况不可能有较大的改观。加强文物建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探索一条便捷有效的保护施工办法,切实运用好有限的保护资金是现在文物建筑保护领域的首先要务。文物建筑保护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当代学科,它规定工程、环境、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广泛参加与合作。文物建筑保护工程的策划组织者,在工程实践中要多方征求这些学科的意见和建议。有些复杂保护工程,要请这些学科的专业人员来指导甚至主持。
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成效是衡量一种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指标。现阶段,保护经费的来源、勘查设计的水平、施工队伍的选择、工程监督管理的程度深浅等等,都是影响我国文物建筑保护水平的核心所在。作为一种含有责任心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应当切实肩负起以保护文物为己任的重任,使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流传有序。文物建筑的保护是一项需要用“心”去做的工程,我们每一位文物保护工程的参加者,在决策、制订、实施、监督的过程中都责无旁贷。任何一种环节的懈怠、疏忽和草率,都将对我们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也将作为历史,永远留存在我们每一位参加者的记忆中。
参考文献:1、乔迅翔.宋代建筑地面与墙体营造技术[J].古建园林技术,(2):4-62、淳庆胡石等.无锡阿炳故居修缮加固设计与施工[J].文物保护工程,(4):24-28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现有建筑地基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迟滞电压比较器》课件
- 《财务管理作业》课件2
- 《项目的沟通管理》课件
- 《切割线定理》课件
- 家族文化对宋代蜀籍遗民诗人的塑造作用
- 申请报建申请书
- 公益性岗位申请书
-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模板大全
- 小学三年级数学五千以内加减混合两步运算单元测试模拟题
- 100以内整数除法计算质量考核练习题带答案
- 高一寒假学习计划表格
- 八年级下物理校本作业(人教版)课时作业
- 河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3(J) T 145 201
- 2023年广东广州期货交易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CKDMBD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
- 苏教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2《各种各样的能量》表格式教案
-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痛点和方向,机械工程论文
- 临床中药学-课件
- 2023年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数学与生活小报
- 人力资源管理手册(全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