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港中资企业的发展与经营
香港会员公司的经营机制和经营现状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只有122家外资公司,只有122家。当时,在香港注册的24万多家公司中,一家规模很小。在业务经营上,除中银、中旅、招商、上海实业等少数企业涉及金融、旅游、航运和广告业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从事单一的与内地的进出口贸易业务。那时,中资企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影响力非常有限,“数量不多、业务不宽、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是当时中资企业的基本特征。中资企业在香港迅速发展是在1979年以后。香港因与内地密切的人缘、地缘优势,自然成为内地观察世界的窗口,扩大贸易的桥梁,引进外资的渠道。从1979年到1989年10年间,中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发展到2000多家。其间,也有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人才、资金以及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不能适应香港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为此,在1989年以后,香港中资企业用了近3年的时间,进行了清理、调整、充实,精简到1500家。在此期间,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中资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沟通协调,1991年香港中资企业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商会组织——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目前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和有一定实力的中资企业均已加入中国企业协会,会员公司已达1000多家。以此为标志,香港中资企业开始进入有序、规范、稳健的发展轨道。1992年以后,会员公司的发展更注重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注意吸收当今世界大企业集团发展的成功经验,调整了经营思想和策略,不仅在实业化、多元化和集团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而且在传统的生产经营基础上开始尝试资产经营方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实业化方面,如今会员公司在香港的实业投资领域已遍及航空、海陆运输、仓库码头、隧道、电讯、电子、机械、化工、制衣、食品、烟草、印刷、酒店、房地产、商业百货和超级市场等众多行业。如华润集团参股投资的大老山隧道和国际货柜码头、储量30万吨的青岛油库、粤海集团下属广南集团收购并占有70%股权的香港22间KK超级市场、中国航空(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控股35.8%的港龙航空公司等。在多元化方面,不少会员企业开始摆脱单一贸易业务的束缚,注意谋求多元化发展。华润集团不再局限于贸易,其经营已开始向地产、能源、码头、银行等方面渗透;招商局集团也不是单一的航运集团,其在香港和内地兴办的110多家工业企业,已使副业与主业相得益彰;中旅集团也不再单纯地搞旅游,其在国内投资的电厂、炼油厂以及参股的深圳航空公司,已使企业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增长点。在集团化方面,会员企业利用香港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认真吸收和借鉴香港当地和外资企业集团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对企业不适应香港市场经济要求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造。一些企业开始用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经营理念来构思企业发展方略,通过企业重组、产权重组、资产重组;合作、合资、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组建企业集团和开展集团化经营。如中远(香港)集团经过企业重组,现已形成航运、集装箱租赁、码头和房地产四大支柱产业和船舶代理、揽货代理、贸易、工业能源、金融、保险、资讯科技、劳务输出、旅游九个行业门类互为补充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近380亿港元。1995年,会员公司总资产超过100亿的港元大型企业集团已达11家,他们依次是:中银、华润、中远、招商、中旅、粤海、中信、中国海外、越秀、中国保险、光大。会员公司的资产经营活动,加速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了企业活动,进而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效十分显著。目前,包括26家内地来港上市企业和香港具有中资背景的红筹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总市值已超过1600亿港元,约占香港股市总市值6%以上。其中,7只总市值超过100亿港元的上市中资公司,全部是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的会员公司,它们分别是:中信泰富、粤海投资、华润创业、上海实业控股、中国海外、中远太平洋、越秀投资。据测算,到1995年,香港中资企业总资产达1.3万多亿港元,其中仅中银集团一家总资产就达9000亿港元,净资产近1600亿港元。在香港的外来资本中,仅次于英资居第二位。首先,中资企业之所以能在香港稳步发展,应归功于中国政府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企业发展机会,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其次,过去十多年来,中资企业一直把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服务内地经济建设作为中资企业发展的基本目的和一贯宗旨,其发展路向吻合了香港与内地市场需求。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内地需要利用香港的资金、管理技术和市场,而香港也需要国内的土地资源、廉价劳动资源、厂房和潜在市场,两地客观上也有相互利用、互利互补的需要。中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需要香港这个贸易、金融、航运、信息中心继续为国家经济现代化服务。香港的经济也需要内地经济发展作为依托,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和繁荣。中资企业作为在港的窗口,为两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建设香港、繁荣香港、服务香港的同时,为内地的经济建设服务。第三,中资企业的发展也与中资企业的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分不开。中资企业按照香港市场的运作方式和规则从事经营活动,同香港其它企业一样处在一个同等的竞争地位,遵守香港的法律和市场规则,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扩大与香港及国外企业的合作。第四,中资企业的发展也得益于香港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合作,使中资企业顺利进入香港市场,开拓市场,在瞬息万变的香港市场抓住机遇,不断发展。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过渡期后,香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更趋明朗,各国驻港外交官、中外企业家、香港当地企业家和香港市民对香港经济的平稳过渡充满信心,香港政权的交接正在创造新的商业机会。目前的市场环境非常有利于香港本地企业和内地企业以及各国企业的发展。中方是香港发展科技的重要力量考虑到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航运、贸易、旅游和信息中心,内地各地区、各部门、各大型企业在80年代初期纷纷在香港设立了窗口公司,目的是为了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加强与外部经济的联系,推动地区经济、部门经济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帮助本地区、本部门所属企业迅速走进国际市场。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特区和中央政府各主要工业、商业及经济部门均在香港设有窗口企业。在香港的中资企业直接对资本所有者负责,在业务经营上必须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接受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和香港监管机构的监管。驻港中资企业是内地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及一些大中型企业派驻香港的窗口公司。通过这些窗口公司,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强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了解香港市场以至整个世界市场,为国内企业寻找和开拓国际销售渠道,帮助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也为国内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投资项目,帮助外国企业和资本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驻港中资企业正因为是中国的公司,注定了它们不同于其它在香港的外国企业。中资企业既要借助香港市场发展自己,还要做好为内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不仅如此,中资企业在香港政权交接时期,还理所当然地担负着维护香港经济平稳过渡、保持香港经济持续繁荣的责任和义务。除了进行中港之间贸易和工业活动外,中资企业还对香港的电讯、道路、隧道、航空、货柜码头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如大家熟悉的中信香港集团,已成为香港许多大型项目和大公司的大股东,其中,在国泰航空持有的股份为25%,港龙航空28.5%,大昌行100%,香港电讯7.87%,大通卡20%,西区隧道35%,东区隧道28.5%,大屿山愉景湾50%,添马舰50%,青衣机铁上盖20%,又一城50%,中电20%等。此外,许多中资企业,如中国银行香港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保险集团、中旅集团、华润集团、粤海集团、深业集团、中国光大集团、中远集团、中国航空集团、上海实业集团、中国海外集团等,均是香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已为国际市场所接受和认可。据统计,中资企业的贸易额、中资银行吸收的存款、中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中资企业承办的货运量,差不多均占香港市场的20%—25%。中资企业经营的内地旅游服务,约占香港市场的60%;中资企业承建的各种建筑工程约占香港建筑工程总量的12%;参与填海造地2000万平方米,相当于港岛面积的九分之一,建造的住宅可供30万人居住。香港平均每20人就有一人住中资企业建造的房屋。中资到香港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内地的信息、需求、资源,成为连结内地市场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香港的发展空间,丰富了香港的经济内容,加速了贸易的资本流动,促进了香港的经济繁荣,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商业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如今,人们已清楚地看到,随着中资的进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了,香港经济中的内在因素也进一步增大了。在高科技方面,中企会员是香港发展高科技的积极力量。如航天科技集团所开发的科技产品,就曾获得“总督工业奖”和“产品优质设计奖”,航天科技集团也成为香港第一家全面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证书”的电子电器工业类上市企业。中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它金融企业一直是稳定香港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在1987年股灾、1991年国商事件、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霸菱事件和墨西哥金融危机等一连串的金融风潮中,积极配合香港金融监管当局,成功地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对香港金融市场的冲击,捍卫了联系汇率制度,为稳定香港的金融市场作出了贡献。可以肯定,中资金融企业将会为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4年5月,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参与了港币发行,到目前发钞量已达120亿港元,占香港发钞量的16%。1996年,中银集团的代表出任了香港银行公会主席。在香港股市方面,由于中资的上市和整体实力的增强,不仅改善了香港股市的成份结构,而且增强了香港股市抗风险的能力,稳定了香港股市投资者的信心。现在,中资企业每个上市公司的举动都会引起市场的热烈反应,这一方面反映了投资者看好中资企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资企业的实力和影响。香港中资企业发展建议在’97过渡期,中资企业将会与香港企业及外国企业携手合作,一道参与香港的建设,共同维护香港的繁荣。’97以后,中资企业在香港的业务发展不享有任何特权、在香港市场不谋求主导地位,与香港当地企业一样,遵守香港的法律和市场运作方式,在公平的基础上参与竞争。中资企业的发展,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国内土地、人力资源和科研力量,为香港经济结构转型服务。在现阶段,香港的经济正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使香港的产业技术基础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摆在香港面前的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课题。内地广袤的土地、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若能与香港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及高度发达的市场相结合,必将会巩固、更新香港的产业基础,维持香港经济的未来繁荣,中资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将会有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资企业参与香港的商务活动历史悠久,最早要追溯到上一个世纪。1872年招商局在香港挂牌创业,距今已有125年的历史。其后,中国银行、中国旅行社、中国航空公司、中保集团、中国国货公司、华润公司等,也相继进入香港市场。在随后的100年间,中资企业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资企业在香港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从广义上说,香港的中资企业包括政府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统计和管理上的原因,目前很难获取在香港的中国民营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利知识产权合同
- 2024五星级酒店食品供应与采购劳务合同
- 2024外架搭设合同
- 2024软件项目委托开发合同
- 2024年度旅游景点开发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安置房买卖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 2024年度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合同
- 文书模板-充电桩股份转让合同
- 2024年度货物买卖合同商品描述与支付方式详解
- 2024年幼儿园教育联盟协议
- 国开电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 形考任务6实训报告
- GB/T 34120-2023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
- 跨国企业中方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
- 《道路交叉设计》课件
- 《活着》读后感-课件
- 体检报告汇总分析中风险的防范
- 村里建群管理制度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5300字】
- 2024年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市2024届高三7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等级考)(解析版)
- 肺炎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