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3现代国防经济学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个介绍性综述卢周来(中国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091)摘要:现代国防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分支学科之一,而且与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学科,这点在西方经济学界已经是共同知识。但由于这门学科本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由于这门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滞后性,使得国内经济学界对这门学科的历史及在中国发展的现状缺乏了解。这篇介绍性综述,力图勾勒出在现代经济学的谱系中的现代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回顾中国国防经济学发展走过的历程。旨在使国内主流经济学界对这门学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予以关注,并支持和参与到这门学科的发展中来。关键词:现代国防经济学现代国防经济学在中国介绍性综述JEL分类:B19H56N01ModernDefenseEconomicsResearchandIt’sdevelopmentinChina:AnIntroductorySurveyLuZhou-Lai(DefenseEconomicsAbstract:Moderndefenseeconomicsisabranchdisciplineofmoderneconomics.Ithasdevelopedasripelyasotherbranchesofmoderneconomics.Butfeweconomistsinchinaarefamiliarwithit’shistoryandit’sdevelopmentstatusquoinChina.Thisarticleistryingtodrawtheoutlineofthebrasstacksofmoderndefenseeconomicswhichislinedinthepedigreeofmoderneconomicsandtoreviewtheprocessofit’sdevelopmentinChina.ThepurposeofthisarticleistoattractattentionsofmainstreameconomistsinChinatomoderndefenseresearch.Keywords:ModerndefenseeconomicsModerndefenseeconomicsinChinaAnIntroductorySurveyJELclassification:B19H56N01
引言现代国防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分支学科之一,而且与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学科,这点在西方经济学界已经是共同知识(CommonKnowledge),但由于这门学科本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由于这门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滞后性,使得国内经济学界对这门学科的历史及在中国发展的现状缺乏了解。这篇介绍性综述,力图勾勒出在现代经济学的谱系中的现代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回顾中国国防经济学发展走过的历程。旨在使国内主流经济学界对这门学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予以关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简要介绍现代国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现代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将对现代国防经济学的历史进行轮廓式勾勒;第三部分将简要介绍现代国防经济学的研究主题;论文的最后部分将回顾现代国防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前景。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于《国防经济学手册》与《国防经济学说史》。什么是国防经济学1、国防经济学的定义关于国防经济学的定义,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说法。当代国防经济学代表性人物,《国防与和平的经济学》杂志以及(DefenseandPeaceEconomics)《国防经济学手册》(HandbookofDefenseEconomics)主编,英国约克大学国防经济学中心主任基斯.哈特利(KeithHartley)与美国衣阿华州州立大学经济学杰出教授托德.桑德勒(ToddSandler)对国防经济学做了如下定义(1996,P11)):“国防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学为工具,研究国防以及裁军、和平等有关国防问题的学科。当使用这些经济学工具之时,国防经济学家必须运用经济学方法,即理论和经验的方法,对国防及其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必须考虑国防部门的制度性特征。”但在阐述国防经济学学科性质时,哈特利与桑德勒(1996,P17)又说:“国防经济学是研究与国防有关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稳定性等问题的学科。因此,国防经济学包括国防开支对就业、产出、增长等国内、国际范围内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的研究。它也包含微观问题的研究,比如国防工业基础、合作计划和补偿问题,军品合同的定价与赢利性问题,以及对承包商的管理规则问题。”以上两种说法,第一种强调了国防经济学的研究工具与方法;第二种强调了国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综合两种说法,并考虑到国防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实际状况,国内国防经济学界对国防经济学做如下定义:“国防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学为工具,研究与国防相关的资源配置问题。”(卢周来,2003;姜鲁鸣,2003)这种定义既关照了国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又关照了国防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即:从研究方法来看,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国防,而非一般的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等研究和平与战争问题;从研究主题看,它研究的主要是与国防相关的资源配置问题,既有资源在生产性用途与斗争性用途之间的配置问题,也有国防资源在国防部门内部的配置。2、国防如何与经济学“联姻”国防经济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一门分支学科,国防经济学家认为,关键性原因有两个:首先,国防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国防经济资源来自于对国防主体总体可支配资源。一国如果将一定数量的某些资源用于国防的用途,就无法再将其用于民用生产性用途。所以,“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在此最为突出;同时,当一定数量的某种资源被用于国防部门后,如何配置于国防经济各部门,又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以后,各国的国防投入都大为减少,而购置武器装备和军事人力的成本则不断攀升,于是,如何更有效、合理地各种约束;(3)从一般生产理论的角度,投入总会转化为期望产出;(4)无论是冲突或交易最后总能达到某种均衡。但两种经济学也存在诸多不同。首先,预设的前提不同。传统的交易经济学关于理性经济人、完全信息以及市场出清假设,在冲突经济学中相应地变成了“机会人”假设、不完全信息假设。所谓“机会人”假设,赫什利弗又称之为“马基亚维利定理”(Machiavelli’Theorem),是指一个追求最大化的经济人,不会放过任何有利可图的剥削他人的机会。其次,研究的工具不同,主流的交易经济学使用的是价格理论。而冲突经济学主要使用博弈理论(GameTheorem)。再次,研究的重点不同。主流交易经济学是研究生产的技术。即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而冲突经济学研究的是斗争的技术,即研究如何将资源配置于斗争性努力与生产性努力之间,以赢得竞争中的优势。最后,研究的结论不同。主流交易经济学的结果是“瓦尔拉均衡”。即总能找到一组价格使交易双方都满意。冲突经济学的结果则是纳什均衡。在给定条件下,你不动我也不动,你动我也动。自从赫什利弗在《国防经济学手册》中对《冲突经济学》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与综合后,赢得了经济学界诸多大家的响应。包括肯尼思•阿罗、格罗曼斯以及制度与产权学派诸多代表性人物都对这种说法予以了关注与肯定。尤其对冲突经济学的应用与价值十分看好。冲突经济学的应用与价值首先在于对现实世界的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它不仅仅可以解释一般商业利益的冲突,而且在解释政治冲突中更有价值。比如,应用冲突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穷人集团更愿意选择以极端的革命性方式解决与富人集团之间出现的分配性冲突,而富人集团却更愿意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冲突理论更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军备竞赛的条件下反而更能维持和平,而一旦势力出现不平衡反而更有可能出现冲突。冲突经济学的应用与价值更体现在“形而上”的意义上。传统的主流交易经济学总是认为交易会达到“双赢”,因而认为经济学家的任务是研究如何使资源配置产生更大的效益。而以冲突经济学的眼光看,在现实世界中,对一方有利的选择往往对另一方造成损坏,因而经济学家更要研究如何避免最大的损害。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其名著《社会成本问题》开篇所指出的(1988),“主流经济学掩盖了人们进行选择的实质。而我们讨论的问题具有交互性,即避免对A的损害将肯定会损害B的利益。我们必须决策的真正问题是,这个社会到底是应该允许A损害B,还是允许B损害A?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尤其在界定产权过程中,政府对产权的任何重新界定,都不可能达到双赢,而必定是有利于一些人不利于另一些人”。冲突经济学的这种“形而上”的意义,在我们观察所处的现实世界中,将肯定比交易经济学更有价值。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于改革过程中的国家。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改革作为广义产权的重新界定,必定是一个充满摩擦与冲突的过程,因而我们不可对改革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相反,改革过程中强势集团的“机会人策略行为”,将可能使“改革”成为某些人剥削另外一部分人的名义与工具,对此我们要抱以足够的警惕。三、现代国防经济学的历史1、现代国防经济学的源头:亚当.斯密的国防经济思想经济学的历史一般都回溯到亚当·斯密(海尔布鲁纳,1992)。同样,现代国防经济学的源头也是亚当·斯密。他是“最早考虑国防开支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筹措国防经费的方法的经济学家之一。”斯密的理论主要包括下述几个观点(中译本,1974):1).战费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战争规模也逐渐扩大,完全靠参战者自备武器和军需品已经不大可能。工匠们一旦离开自己的工作奔赴战场,其经济来源即告枯竭,必须由公众来供给,因而产生了“战费”。2).国防开支是国家的首要职责。斯密在l776年写道:“国家的首要职责,即保卫社会使其免受其它独立社会的暴力或侵略,只能使用军事手段去完成。”为此,国家必须进行一定规模的军事拨款,所以,国防开支也就同时成为政府的首要职责。3)、常备军的开支,是维护国家文明的条件。斯密反对“常备军是对自由的威胁”的说法,他认为,常备军与多元化的社会是一致的。战争是最高尚的艺术,文明国家若仅靠民兵来保卫国家,则要承担风险。不过斯密并不反对组织民兵,而认为民众的尚武精神和组织民兵,是常备军的支柱。4)、战费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争艺术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斯密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采购费越来越高,训练、运输和补给等费用也大大增加。5).国防费筹措的原则是社会成员各尽所能。斯密认为,虽然国防是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但国防费不能采用按人平均分摊的办法,而应根据各成员收入的多寡,采取“各尽所能”的原则。6)、文明社会维持兵士的费用,都是由非兵士的劳动者负担。因此,兵士的数目就不能超过这些劳动者除了维持他们自身及国家官吏所能维持的限度。根据他的推算,近代文明各国,“兵士的人数不能超过全体居民1%,过此,即不免负担太重,危及国家经济”(P259)。2、当代国防经济学的产生关于现代国防经济学的产生,至少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国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从1914年赫斯特的《战争的政治经济学》算起(库桂生,1998)。F·W·赫斯特,是英国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家》杂志编辑,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出版了《战争的政治经济学》一书,集中论述了战争与财政、战争与工业、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第二种说法:国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从1921年庇古〈战争经济学〉一书的出版开始。1921年,另一位经济学大师庇古出版了《战争经济学》一书,因其具备体系性,而被某些国防经济学家视为国防经济学的创始人。比如,日本国防经济学家石井洋,在其《日本国防的经济学》(1986)一书中明确指出:“战争经济学是研究战争与经济关系的科学,而全面研究战争与经济关系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它的先师是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家庇古。”1988年中国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防经济学60年》一书,也持类似的看法:“1921年,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庇古适应上述客观要求,发表了《战争经济学》一书,系统地总结了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时经济经验,叙述了战时经济运动的客观过程以及平战相互转换的一些理论原则,使国防经济学取得了最初的独立形态”(P10)。第三种说法是由哈特利与桑德勒(1996)提供的。在《国防经济学手册》中,他们写道(P4):“1960年,以三本当代经典著作的问世为标志,国防经济学正式创立。与此同时,人们对国防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三本著作是:查尔斯·J·希奇(CharlesJ.Hitch)和罗兰·麦基恩(RolandMckean)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刘易斯·F·理查森(LewisF.Richardson)的《军备与不安全》(ArmsandInsecurity);托马斯·C·谢林(ThomasC.Schelling)的《冲突的战略》(TheStrategyofconflict)。”以上三本书在国防经济学历史中都有其独特贡献。其中,由希奇和麦基恩完成的开创性之作,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对国防部门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从而激励了研究者对国防经济问题新一轮的研究。在冷战期间,人们对国防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异常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理查森1960年建立的军备竞赛模型。此后,大量文献相继问世,它们大多采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军备竞赛及其稳定性问题。谢林在研究冲突和国防问题时引入了博弈论的概念。他在这本书中阐明了威慑、强制性威胁与承诺、战略移动等概念的含义。尽管谢林的著作当时并没有刻意强调正式建模问题,但是他的很多观点后来随着博弈论的新近发展而定形,比如,完美均衡概念中的不可置信威胁就源自可行均衡的概念。如果说以上三本书着重研究的是国防经济宏观问题,那么,在60年代,还有三部进一步研究国防经济学的开拓性文献,涉及的都是国防经济微观问题。第一部是佩克(Peck)和谢勒(Sherer)1962年的《武器采办过程》(Theweaponsacquisitionprocess)。在这本书中,他们通过对美国的研究,分析了武器采办的非市场特征、军品合同的竞争性质以及武器装备规划的最终结果。第二部书《武器采办过程:经济激励》(Theweaponsacquisitionprocess:Economicincentives)是第一部书的姊妹篇,它是1964年由谢勒完成并出版的。这本书探讨了武器装备规划中的竞争与合同激励问题,其中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军品合同(如固定价格合同、成本加价合同等)进行了理论和经验的分析。1966年,奥尔森(Olson)和泽克豪泽(Zeckhauser)在《联盟的经济理论》(Aneconomictheoryofalliance)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军事联盟内的防务负担分摊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以后发表的论文中,学者们研究了防务负担分摊、配置效率、联盟成员国的国防费需求等问题。目前,哈特利与桑德勒关于国防经济学产生的说法基本得到公认。2、国防经济学的发展在70年代期间,国防经济学文献关注的重点,至少有这样5个问题或5个领域:第一,军备竞赛问题备受关注,由布里托(Brito)1972年和英特里利格特(Intriligator)1975年发表的论文对理查森军备竞赛方程提供了战略研究的基础。第二,1973年贝努瓦(Benoit)著作的出版引发了军费开支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争论,这一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第三,国防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兵员征集系统的经济选择问题,即究竟是选择义务兵制还是选择志愿兵制的问题。第四,国防经济学家从赢利性、采办实践、军转民的影响、引入竞争机制及国防产业政策等方面研究了国防工业。第五,国防经济学家用各种分析工具对国防开支的区域经济效应问题展开了研究。从80年代到90年代,以前研究的一些问题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又拓展了一些新的课题。国防经济学在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和博弈论对激励合同和采办实践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博弈论还被用在对恐怖主义的研究以及在恐怖主义分子与政府当局谈判的战略研究分析中。现代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也被运用于对暴乱以及恰当应对暴乱的方式的研究。杰克·赫什利弗(JackHirshleifer)则运用从寻租理论中产生的博弈论的有关概念和观点,对冲突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在近15年期间,国防经济学关注的问题还包括国防工业的研究与开发、军火贸易、裁军和军转民等问题。近年来,国防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标志是:大量的国防经济学文章刊登于非专业性杂志上,一批学术著作相继问世,以及专业性杂志《国防与和平的经济学》(即以前的《国防经济学》)的刊行。国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博弈论、采办理论和军事人力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国防经济学拥有大量的读者,其中包括研究人员、教师、该领域从业人员、纳税人以及学生,他们对国防费的总体分割、具体分配、动态和稳定的影响以及国防政策问题十分关注,因而这一学科的研究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没有国防问题的研究,对资源配置与经济政策的研究就是不完整的。3、《国防经济学手册》的出版1996年,由当代国防经济学代表性人物,《国防与和平的经济学》杂志以及(DefenseandPeaceEconomics)主编,英国约克大学国防经济学中心主任基斯.哈特利(KeithHartley)与美国衣阿华州州立大学经济学杰出教授托德.桑德勒(ToddSandler)共同主编的《国防经济学手册》的出版,在国防经济学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有必要介绍一下手册的出版背景。据高鸿业(2001)考证,在整个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部影响较大的系列性的经济学手册。一部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版地《剑桥经济学手册》,另一部是由北荷兰出版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出版的《经济学手册》。大大致说来,前者对二战前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总结,共分10册,涵盖了10个分支学科;而后者则对二战以来的西方经济学发展进行了总结,已出版了近60册,共分17个分支学科,其中就包括了《国防经济学手册》。这部经济学手册极具权威性,手册的总主编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J.阿罗和数理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大家M.D.英特里盖特,各分支学科及其中每一章撰写者都是相关领域权威学者。正因其权威性,使得这部手册成为西方经济学史上第二部影响较大的手册。根据西方人士计算出的判别影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为6。02,超过了专门从事于总结西方经济学新发展的〈经济学文献杂志〉(JEL)的影响因素为5。55。由哈特利与桑德勒主编的〈国防经济学手册〉,旨在对国防经济学过去35年中形成的大量文献进行评价,对过去的研究成果作了总结。为此,本书的作者群集中了当今西方世界一流的国防经济学家,其中许多人是对国防经济学学科做出开创性研究成果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分别是:史密斯(Smith)、默多克(Murdoch)、布里托(Brito)、英特里盖特(Intriligator)、恩德斯(Enders)、桑德勒(Sandler)、拉姆(Ram)、德格(Deger)和森(Sen)、罗杰森(Rogerson)、沃纳(Warner)、阿施(Asch)、利希腾贝格(Lichtenberg)、哈特利(Hartley)、安德顿(Anderton)、麦圭尔(McGuire)、布若斯卡(Brzoska)、赫什利弗(Hirshleifer)、格罗斯曼(Grossman)、邓恩(Dunne)、布拉登(Braddon)、丰塔内尔(Fontanel)等。该手册共有19章。几乎概括进国防经济学所有问题。其内容简介如下:第1章是绪论性质,由哈特利和桑德勒对当代国防经济学的定义、性质、发展历史作了总结性回顾。第2章(M.C.麦圭尔)和第3章(M.布若斯卡)对国防经济学研究一般性问题作了界定。在第2章中,麦圭尔阐释了国防经济学的概念、起源和含义。在第3章中,布若斯卡介绍了各种有关研究世界军费可供使用的数据及其局限性。第4-6章分别论述了一国之内、军事联盟内和敌国之间的军费需求与供给。第4章(R.史密斯)从理论和经验上考察了有关一国军费需求的估算问题。第5章(J.C.默多克)提出了军事联盟的经济理论,介绍了纯粹公共产品模型与联合产品模型。第6章(D.L.布里托和M.D.英特里盖特)则从理查森方程(1960)出发,集中研究了军备竞赛与核扩散问题,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模型运用了动态分析法和优化技术。J.赫什利弗在第7章中运用现代公共经济学的方法,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某种理论分析。其中,有效地运用了现代寻租理论和竞标理论。第8章(H.L.格罗斯曼)则关注于起义或革命行为,对现任国家统治者与潜在革命者的行为选择,运用一般均衡工具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第9章,W.恩德斯和T.桑德勒依据选择理论和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了对恐怖主义行为分析的理性行为人模型,同时,在检验反恐怖主义活动政策的实施效果上也使用了大量的经验分析技术。第10章(R.拉姆)和第11章(S.德格和S.森)考察了国防开支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影响。在由拉姆教授编写的第10章中,集中讨论了费德-拉姆模型的理论和经验问题。这一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国防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它已被应用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研究。在第11章中,德格博士和森回顾了有关发展中国家国防费影响的问题,他们研究的重心在于运用经验方法分析这些影响。第12-第17章分别研究了国防投入(如资本、劳动和开发与研究)、国防工业、国防工业政策以及国防开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W.P.罗杰森在第12章中运用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主要使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研究了国防采购和研究与开发中引入激励机制的问题。由J.T.沃纳和B.阿施编写的第13章,对征招新兵、再次服役、超期服役、招募兵与全志愿兵组成的军队以及其他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等军事人力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后的第14章(P.邓恩)研究的主题是国防工业基础,它包括探讨军事装备市场、国防工业内的竞争、武器生产的成本等问题。利希腾贝格在第15章中分析了很多与国防工业开发与研究相关的经济学问题,其中包括建立激励企业追求军品的开发与研究的机制,从军工研究与开发中所获得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以及军工承包商从商业性研究与开发转向军品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控制研究与开发成本的转换能力等问题。同时,这一章还用生产函数与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框架,研究了军品研究与开发的社会收益问题。第16章(K.哈特利)通过评估欧洲和美国的国防工业政策,进一步展开了对国防工业问题的分析。主要研究的是联盟内国防工业分工与合作等问题。此外,军转民问题作为国防工业政策调整的组成部分,该章对此也做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在第17章中,布拉登博士探讨了国防工业和国防工业部门对就业、产量和增长的区域性影响问题。这一章展示了若干可供选择的理论工具(如投入产出分析、地区乘数方法)和验证这些地区影响的经济计量模型,同时还有选择性地考察了个案分析。最后两章集中考察了国防经济学中有关和平方面的问题。安德顿教授在第18章中对以往的军火贸易经济学著作文献进行了研究。J.丰塔内尔编写的第19章则运用理论和经验的方法评述了裁军的经济效果,同时,也考察了裁军对稳定的影响、武器扩散、经济发展等问题。该手册的主编说:“编写这本手册的宗旨,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参考文献的来源和教学工具,并进一步激励人们的研究。”由于国防经济学的发展毕竟年轻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而且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包括西方世界也没有一本完整的权威的教科书,该手册可以取到教科书性质。也就是说,它能够为研究者和学生提供非常有用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也是出于这种考虑,该手册强调直观,重视含义,以这种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本学科中关键性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并特别注重理论分析、计量经济方法和对政策问题的研究同时,由于该书大量的文献索引,以及对国防经济学前沿问题的涉及,又为后继国防经济研究者提供了一幅“地图”,循此不仅可知历史,而且可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寻。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作者同时还在现代经济学其他领域同样有很深的造诣,有些还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据统计,以具作者全部都在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学专业期刊如AER、JPE杂志上有论文发表,有的作者发表过多篇。4、现代国防经济学的研究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国防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比如,可以以一般经济学的划分为基础,将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国防经济学,包括国防费及相关问题;一类是微观国防经济,包括国防工业基础及相关问题,冲突与非常规冲突,军事人力经济学等等。但这种划分由于边界远较一般经济学模糊,因此,不为当代西方国防经济学界所采用。麦圭尔曾经以表格的方法给出了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主题。见下表表1:国防经济学与国际安全研究的主题威慑、战争规避、战争爆发与中止战略的相互影响、军备竞赛、军备控制军事联盟的组建、资源配置及其行为在战争、和平、裁军与军转民期间国防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指令手段与市场经济对国防部门的资源配置战争动员、战后复原和武装力量重组武装力量的规模、结构的优化与效率资本-劳动的使用:军事人力、征兵与志愿兵军事准备、战略物资、国防工业政策购买、采办、军工合同分析贸易依赖、出口控制、贸易制裁、经济战外国援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防核原料的国际管理、核不扩散问题非政府威胁、恐怖主义、毒品、难民、种族与宗教狂热值得指出的是,国防经济学的主题是随着国防的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其主要呈现出一个历史过程。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防经济学作为一种现代研究,本身就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人力和物资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等高度现实的问题,它是军工生产、后勤管理和战争运筹学的产物。出于政策需要,这个时期国防经济学主要采用的是规范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如何在可承受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去管理指令性经济;如何最有效地削弱敌人的经济——是否可以用武力来达到这个目的;“经济战”是否能有效瘫痪敌人发动战争的经济潜力;如何在不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复员回和平经济时代。2、冷战初期随着冷战中两个大国国家安全问题的尖锐化,大国的政策从研究如何赢得一场“热战”转向如何在长期的冲突中取得优势。在这种环境下,国防经济学沿着几个方向发展:战争的成本-效率和成本-收益的分析;威慑的作用与由此带来的悖论;可以作为提高国家安全手段的其他政策工具尤其是经济手段作为安全工具的使用;核打击后的复苏与管理问题;战略互动与军备竞赛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国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军事人力、国防研究与发展以及武器采购问题。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国防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论题研究主要也是采用规范方法。但是,随着将经济手段作为国家安全工具的观念越来越为人们广泛接受,实证方法在分析国际安全体系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越来越浓的兴趣。3、冷战后期随着冷战的升级,经济学家称之为安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断增多。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值得特别关注。以下所列举的虽不能穷尽相关的问题,但它们却很具有代表性。军事联盟、防务负担分摊;如何维持国防的长期能力;经济战与经济制裁与国防安全的关系;征兵制度以及经济后果。国防工业分析、采办与合同制定及管理等。4、后冷战时期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使国防的基本原理、防务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个剧变引起了关于重新全面审查安全的问题。也使国防经济学的方法发生了相应变化。主要表现在: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兴起。最为重要的是冷战的结束使实证研究方法在国防经济领域兴起,即用实证方法研究各国及其统治者是如何把国防作为一种追求生存的经济手段的。最终,用具有优势的实证方法理解这种现象的兴起以及国家行为所产生的均衡国家体系,将深刻影响每个国家国防发展的目标以及能够反映影响结果的手段。其二,国防规范分析出现新思路。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种新的安全观现在已经已经作为一个恰如其分的概念为人们所接受:它强调国家的经济安全与领土安全是融为一体的;它强调国家的经济行为和人口是安全威胁的根源(移民、污染和其他外部效应、资源衰竭以及贸易限制);它认为领土受到威胁的根源实质上是经济动机和经济力量驱动的结果。这种新观点使得安全的范畴不再局限于各个国家防卫来自单方面的领土侵略,还包括各国都面临的控制共同风险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国界的确定(包括对国家组成的认识)中的全球性安全利益,被认为比以前更为重要,而各集团眼前利益的必要性则相对减弱。如果安全问题其实质在很大程度(或部分)上被看作是世界性的公共产品问题——这是观点上的重大改变——那么国家安全的防务负担的分摊主要就成了解决免费搭车的问题。这样,冷战以后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军事联盟的组成及其所蕴含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妥协。尽管安全实质上似乎被认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以前那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家安全观却仍然存在。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抵御入侵、占领和敲诈永远是其最高国家利益,而像哪里存在边境问题等全球性至关重要的利益问题只是超级大国的事。这些越来越难解答的国际安全难题是,面对越来越多国家民族等范围广泛、时常发生的大量共同性问题,如何从概念上进行界定?这些安全问题是否应由军队来解决呢?与此同时,国防经济学主题已随着后冷战时代来临及变化而发生变化,“国防经济学”的任务确实正面临着挑战。经济学被广泛用于研究如下的与安全相关的紧迫问题:即国家之间冲突、非国家组织之间的冲突、国家与非国家组织之间的冲突,以及保护和发展它们的安全。这些安全问题的起源、结果和解决办法越来越被看作是经济学问题。新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缩减军费以及裁军的经济后果;国防工业军转民;打击跨国恐怖主义问题;国防工业合作以及军品贸易问题等。四、国防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前景1、董问樵的国防经济理论国防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1年商务印书馆董问樵《国防经济论》一书的出版。董问樵是中国早期的国防经济学家。早年曾留学德、英、法诸国,研究国防经济理论。归国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他忧心于国家胜败和民族兴亡,又鉴于我国经济中心集中于沿海地区,虽合乎经济上的需要,但不合乎国防的要求,故而在川大、重大任教时,着重讲授国防经济理论,期望引起众人重视。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国民党发表《抗战建国纲领》,引起当时“大后方”朝野人士注意,纷纷议论救国之策,有的主张工业救国,有的主张农业救国,有的赞成发展重工业,有的赞成发展轻工业,有的拥护自由经济,有的拥护统制经济、计划经济。众说纷纭,各持—理。董问樵认为所有这些议论都“泛于问题之外部,而末把握问题之核心”’“中国观在及将来的问题,不是经济建设,而是国防经济建设”。于是,将其国防经济思想加以整理成《国防经济论》出版。在此书中,董问樵明确提出了“国防经济学”的概念:“国防经济学为研究国防经济的科学,换言之,即综合整个国防机构之平时状态的经济,与战时状态的经济,及经济力量之作为战争与防御的工具,这就构成国防经济学的对象。”并继承德国国防经济学家赫塞把国防经济学区分为“理论的国防经济学”和“实用的国防经济学”两部分的思想,构建了自己的国防经济学体系,把国防经济学区分为“理论的国防经济学或国防经济原理”、“实用的国防经济学或国防经济政策”。2、建国以来国防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一般认为(以下论述主要摘写自《国防经济学说史》),建国以来中国国防经济学学科的产生自1980年代中期。近二十年来中国国防经济学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即初步建立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全面展开阶段。初步建立阶段。1980年代中期,在军队与国防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相对国防费用持续下降,国防工业艰难转轨。如何更好协调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军队内部学者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于是,以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与军事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解放军武汉军事经济学院以及解放军后勤学院等单位开始研究国防经济学理论,并渐成气候。1985年1月下旬,于北京召开了我国首次国防经济学讨论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国防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些基础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提出首次提出“要建立一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国防经济学”。首次国防经济学讨论会的召开,是中国社会主义国防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年10月在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召开了军队院校国防经济学讨论会,初次探询了国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1986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国防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这三次理论研讨会为我国国防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起了奠基作用。1986年11月出版宋振铎、库桂生著的《国防经济学》,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研究国防经济理论并正式出版的专著。随后相继有其他专著出版。同时,还翻译了一些国外国防经济学著作,如石井洋的《日本国防的经济学》、波札罗夫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基础》等。逐步完善阶段。1987年3月国防经济理论刊物《军事经济研究》在军事经济学院创刊发行,成为全国国防经济研究的重要窗口,对繁荣国防经济学术、推动国防经济学科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同年5月16日.由军事经济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后勤学院等军队院校发起,在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召开军事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理论研讨会。军事经济研究中心是研究国内外国防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全军性群众学术组织。1988年7月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与国防大学在北京联合召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防经济理论研讨会。1991年10月在陕西召开军事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会,围绕国防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为了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国防经济人才,推动国防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国防经济学正式作为经济学二级学科。国防大学、后勤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等院校招收了国防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国防经济学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军事经济研究》杂志的创办和各种理论研讨会在全国各地相继召开,极大地推进了国防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当代中国国防经济学体系逐步完善。这一阶段主要围绕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国防经济学体系,对国防经济效益、国防经济管理、国防经济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国防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国防经济思想史、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经济思想、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邓小平国防经济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具有代表件的专著有刘大军主编的《社会主义国防经济学》,金朱德等著的《国防经济论》,刘义昌、武希志著的《国防经济学基础》,唐炎、王志毅主编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国防经济学分册》等。在应用理论方面,有蒋宝棋主编的《中国国防经济宏观分析》和《中国国防发展战略研究》,库桂生主编的《国防经济效益浅论》,李霖、万东成主编的《军事经济研究》,高殿治著的《中国国防经济管理研究》,游潜之等主编的《中国国防经济运行分析》,孙振环著的《中国国防经济建设》,樊恭嵩主编的《国防费概论》,曹智英著的《战时经济论》,陈维丰主编的《军费管理学》,李文兴、朱松山主编的《军队微观经济学》等。在国防经济史和国防经济学说史方面,也出版了一些著作。这些著作从国防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防经济学应用理论、国防经济史、国防经济学说史等方面丰富和完善了国防经济学科体系。此外,还翻译了怀内斯的《第三世界军费经济学》、肯尼迪的《国防经济学》、德农的《战略的约束——西方安全经济学》、吉原恒雄的《国家安全保障的政治经济学》、约翰·E·林奇的《经济调整与国防工业转产》等著作。值得指出的是,在此阶段,一批军外当时著名经济学家对国防经济学研究也予了以重视。如王梦奎、厉以宁、肖灼基、周叔莲、晏智杰等都参与过国防经济学研究或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展开阶段。1992年10月执政党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防经济工作如何与市场经济接轨,如何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是摆在国防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十四大召开不久后,中央军委提出中国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要放在打赢一场现代技术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厂的局部战争上。国防经济工作如何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客观要求,这是摆在国防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又一崭新课题。这推进了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国防经济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阶段国防经济学科研究侧重于应用理论,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经济运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国防经济保障、国防经济管理、毛泽东和邓小平国防经济理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应用理论方面,有国防大学主编的《国防经济理论丛书》,李霖、刘深业主编的《国防经济理论与实务》,朱庆林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军事经济》,万东铖著的《军事资源有效配置研究》和《军事经济运行机制重塑》,张振龙著的《军事采办经济学》,陈大功等主编的《军费运动论》,王立新、戴松林主编的《国民经济动员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此外,还翻译了《军费经济研究》、《经济有效的国防建设》等西方国防经济学著作。在人才培养方面,1999年中国国防大学、军事经济学院相继获得国防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此前,国防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列入军事学二级学科战略学中)。2001年11月,中国国防大学成立了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成为新时期国防经济信息交流、理论创新、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的基地。中心成立后,对国防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予以了重视,尤其对国防经济学研究范式向现代经济学转变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其中,《中国国防经济》杂志,在主要以应用对策性研究为主的前提下,兼顾了符合现代经济学学术基本规范的基础理论研究。2002年,由姜鲁鸣、沈志华、卢周来主译的《国防经济学手册》正式出版;接着,由卢周来编译的《当代西方防务经济理论与实践》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西方国防经济学教材;此后,姜鲁鸣、杜为公等人各自主编的现代国防经济学教材也相继问世。这一时期,国防经济学研究吸引了一些地方院校及地方经济学者更多参与。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国民经济动员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防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国防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西南财大、上海财大、中南财大、厦门大学等都设立了国防经济学专业;以上院校同时都招收国防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等多家单位都承担了有关国防经济的课题研究。这对于国防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界保持沟通与联系、对于推进国防经济学的现代化都取到了很大的作用。3、中国国防经济学发展前景但总体看来,中国国防经济学要赢得更大发展,需要突出解决和问题有两个:一是继续深化国防经济现实问题的研究。国防经济学是应用学科,中国国防经济学的每一步发展都与现实国防安全提出的需求密不可分。而且,中国国防经济学17年的发展中,突出的长处是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并为军委、总部及国防科工委等部门提供了诸多对策性很强的咨询报告。只有深化国防经济现实问题的研究,使国防经济学现实研究成果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国防经济学发展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二是实现国防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与西方国防经济学进而与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接轨。国防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一个分支学科,在中国也有近17年的历史。其间,关于国防经济学的著作也很多,但绝大多数国防经济学著作仍然延用的是原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与现代国防经济学以及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方法与工具上的差距很大。也可以这样说,我国传统国防经济学与西方当代国防经济学的差距,最突出和集中地反映在研究手段和方法的落后。过去我们很多研究,比较注重文字叙述法,缺乏数理和计量分析,据此提出的对策,也只能是方向性或倾向性的意见,而没有具体的“尺度”和“剂量”,因而可操作性不强。有些研究在提出新观点、新理论时,也缺乏经验检验和以统计分析为支撑的论证。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我们对国防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从总体上还停留在模糊的文字描述阶段。也因此,我国传统的国防经济学作为当代经济学一个分支,还不够资格。而当代西方国防经济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使用当代经济学一般工具分析国防问题,而且其成果也及时反映了当代经济学一般分析手段的最新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博弈论以及信息经济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因此,卢周来曾警告说(2003),如果中国国防经济学基础理论在研究方法与工具上仍然原地踏步,不在研究范式上有一个大突破,国防经济学将只能独立于主流经济学之外,最终可能变为在一个小圈子内少数人自言自语的游戏;所以,中国国防经济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在应用研究上继续关注国防与安全重大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研究;在基础理论上则首先要老老实实引进西方现代国防经济学研究范式,然后在消化与吸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使中国国防经济学在现代国防经济学以至整个现代经济学界都有立足之地。主要参考文献:Ash,C.,B.UdisandR.F.McNown,1983,Enlistmentsintheall-volunteerforce:Amilitarypersonnelsupplymodelanditsforecasts,AmericanEconomicReview73,144-155.Benoit,E.,1973,Defenseandecon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六讲 罪数课件
- 防范公司商业间谍活动的措施
- 公共设施管理的社区参与和社会责任实施考核试卷
- 光学仪器在地质实验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导论新能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考核试卷
- 广告宣传与品牌增值考核试卷
- 私人庄园保姆合同范本
- 农村科技推广承诺书
- 影剧院防水保温施工合同
- 临时教练员招聘协议模板
- 《“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纪念白求恩同志》
- 精美工业快速门施工方案
- 《做幸福的自己》课件
- 互联网信息审核员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 《柳工CLG介绍》课件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诗歌 专练(含答案)
- 大数据导论-大数据概念
- 体校及体育培训行业营销方案
- 房屋出售独家委托协议
- 初中毕业生登记表
- 电梯维保方案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