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调查_第1页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调查_第2页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调查_第3页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调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 年级09 级 系别 人文社会科学系 专 业 心理咨询 班级09 心理咨询 姓 名 刘尊清 时 间 2011 年6月6日 #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内容提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03名学生进行当代中学生亲社会行为意向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中学生亲社会意向总体上呈现公私融合、个人本位的特点,中学生自我关注、升学惟一的个人利己主义有了明显发展。有必要迅速有效地在学校加强价值导向教育。关【键词】亲社会行为中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问题的提出亲社会价值是指一种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有时用来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面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观念。亲社会行为是90年代国内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对它的研究已从单一取向转向了多元取向。当前,中学生道德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中学生亲社会价值观的整体水平,并没有相应的发展。因为目前社会习俗、标准规范、价值观念没有内化为学生自身价值,更不会融入到其道德情感体系中去,仅仅还处于一种“反映”阶段。其次,中学生其社会价值判断能力虽在提高,但这些仅停留在内部逻辑思维的水平上,加上社会、学校、家庭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不是很多,有些家长平常无意识地言传身教了一些不良现实生活经验的干扰,使得他们缺乏表现亲社会行为的欲望,或者畏畏缩缩。亲社会价值观是中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对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学生道德面貌应该怎么看?他们的亲社会道德价值观有什么特点 ?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重要的问题如果不做调查分析,是难以作贸然评说的.二、调查方法为了了解当前中学生的亲社会道德价值观,笔者设计了亲社会意向的自陈问卷量表,考虑经济因素,笔者选取了江苏省南京市和淮安地区的初一 .初二、高一、高三年级共6所学校700多名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750份,有效回收703份,其中初中学生344人,高中学生359人。),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修订的Rokeach“价值观调查表”对中学生亲社会价值观进行调查。三、调查结果从笔者对价值观意向调查情况来看,中学生对价值观内容排序,既关心世界和平,从笔者对价值观意向调查情况来看,中学生对价值观内容排序,既关心世界和平,又重视家庭温暖,还考虑个人的自由和自尊的需要,反映了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明显趋向。同1988年我国西南师大学者黄希庭等人对五城市大中学生的价值观研究相比发现,[11“自由”、“幸福”等价值观等级位置大幅度上升,而 “有所作为”、“友谊”、“社会承认”等级位置有所下降。反映出中学生价值个人取向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自尊和平等,追求人格的独立和崇高个人的生活幸福。同时还发现,学生对“助人”、“有礼貌”、“友爱”评价较低,反映学生对利他精神与人际协调比较忽视。在对“张华舍身救老农”事件的意向调查中,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学生,都普遍持认同态度,其中初中生占到16%或72%,高中学生中认为“不值得”中,表现地区差异较大,发达地区有50%,欠发达地区仅占到16%。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认为“不对”或“说不清”(发达地区占41%,欠发达地区仅占到40%),其中,初一的学生认同这个事件中,比例显著地高过高一的学生。在对学生的“人生信条”的价值调查中,认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比例普遍不高,初中占27.4%,而高中只有9.4%,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比例较高,高中生占到了30%,初中生为18.3%。在对待人生的追求和幸福意向调查中,发现有 61%同学追求“外在价值”(“成就追求”占34%,“金钱”、“名誉占”27%),其中仅有11%的同学重视内在的品行追求,外在追求(如“成就”、“金钱”、“名誉”)显著高于内在的追求(如“品行”中和“能力”),分别为61%和37%;在学生“物质一精神”观调查中,发现发达地区有48.2~6的同学“重物质”,高中生中有51.896,表明有些同学重物质追求向往西方人的物质生活,缺乏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但欠发达地区重精神观明显好于重物质观,分别为74%和26%因此在访谈中,暴露了很多“挣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错误态度;在对“路遇歹徒,见义勇为/不为”意向调查中,学生选择“报警”的近50~/6,其中发达地区占61%,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占(),其余分别选择“送走”、“观望”、“阻止”,分别为25%、18.2~/6、6.20/6;在对“爱国主义影片”和“美国大片”意向选择中,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有 70.5%选择了“美国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23.5%选择“美国大片”。在对中学生“助人、合作与同情心”三项亲社会意向调查中发现,有“助人意向”的其中经济发达地区为72%,高于欠发达地区(59%),有“经常助人意识”的不高;在“合作意识”上问题很大,无论是从地区看,还是从年龄上看,有近50%的同学缺乏合作意识;在同情心上,普遍比较好, 欠发达地区只有4%的比例缺乏同情心,从调查情况来看,高中要好于初中同学。同时,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互助友爱.拾金不昧、自律、勤俭、勇敢等品质的自我评价不高,甚至有很多同学认为尊敬父母、老师、参加义务劳动能做到, 学之间互相帮助、拾金不昧、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等道德行为方面,做不到或只是有时做到。四、分析与讨论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无论在对人生价值的看法,还是个人对他人的关系处理原则上,以学生个人为本位的人生价值取向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同时在学校生活中,集体主义教育影响仍起较大的作用,表现为“公私融合”、个人为本的鲜明特点。这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诱导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影响,也有诱发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因此,学生的主流价值意识明显表现为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占上风的特点。 而在首位价值观中,学生突出地表现在学业成功的自我关注和物质金钱观上, 半数以上学生在价值观上带有公私融合,注重个人的特点。从个人生活的目标和追求来看,学生普遍看中“升学”、“功课”、“就业”等问题。这说明追求学业成功是当代中学生的首位价值,很多学生把自己以后能不能考上大学看作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对公益劳动、公共财物则采取不感兴趣和不爱惜甚至冷漠的态度。(一)积极的亲社会价值观目前,学生亲社会道德价值的主流是好的,拥护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能听进去。在笔者爱国主义理解的问卷中,也发现有 70%的同学持赞同态度。他们对社会的不正之风贪污腐败深感厌恶。忧国忧民的学生为数不少。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聪明,如果德育开展得好,他们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的热情很高,只不过受社会影响太厉害,若能把负作用予以抵消的话,他们同样忧国忧民。而且大多数学生喜欢触动他们心灵的道德活动,如“18岁成人仪式”、“孝敬父母系列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懂得了个人与集体、家庭、国家的关系。(二)消极的亲社会价值观从消极的方面来看,中学生普遍存在集体主义淡漠现象,不少学生为个人着想得太多,不少成绩好的同学也是这样,一部分学生不关心他人,总怕别人超过自己;责任心淡漠,一切从自己出发,关心自己比别人多,爱自己比别人多;道德感淡漠,缺乏同情心、怜悯心。现在的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从小娇生惯养,不懂得尊重家长和老师。其中突出的问题是集体主义淡薄,为自己想得太多 (包括成绩好的同学),不关心他人,责任意识淡薄,在学校中不知道和同学怎样相处,一切从自己出发,缺乏助人意识。有的老师反映,即使老师生病坚持上课,但是很少有同学去关心与看望老师。其中一些令人深思的例子让人费解,如有些老师反映学生在看爱国主义影片时,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而有个别学生却在鼓掌。以上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自我关注、升学惟一、极少关心他人和国家前途的个人本位思想,以及追求物质金钱和“实惠”的价值观念,应成为我们今天教育高度关注的动向,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我们今天倡导的公民道德素质要求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此外,家庭教育误导与学校中教师权力的不恰当使用,也是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社会因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带有利己主义的色彩,让孩子“个人自扫门前雪,别管他人瓦上霜”,甚至教孩子去损人利己。一些教师在运用自己的权利时,有失公平公正,破坏了学生身上潜在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中学生压力过大是其“亲社会行为”丧失的诱发原因之一。在部分学校中,过度的畸型竞争使分数成了学生身上沉重的包袱。在这种压力之下,青少年满脑子只有竞争,只有战胜他人,嫉妒、自私、不与人合作等不健康心态与日俱增,长期下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的本能倾向将逐渐消失殆尽。五、教育建议(一)加强亲社会行为的干预训练研究学生是亲社会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尚未定型,受传统熏陶少,容易接受事物,易形成新的价值观。当代中学生的亲社会价值观正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以往人们曾追求的以社会、团体价值为人生最高理想的意识正日趋淡漠,正在转向关心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质为是他律还是自律的,这对于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传统的亲社会行为干预手段主要是移情训练和行为训练,对认知训练重视不足,而事实上从社会信息加工人手的认知训练才应该是最有实效性的干预手段。目前对亲社会行为之前的认知判断过程研究较少,所以,认知训练一直是亲社会行为干预中的弱项,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干预。1.角色扮演法。社会视角转换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认知或处世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他人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观点或结论。社会视角的转换保证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达到一定的客观化程度,从而对他人产生认同感,做到理解他人、接纳他人,消除不该有的狭隘心理。2.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法可以提高儿童体察他人情感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从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课程或活动相结合的移情训练和自我概念训练上,一些研究者主张利用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行为的培养,比如语文课教学就可以通过情绪唤起 .情绪追忆、情感换位的方法进行移情训练。3.运用价值澄清法对中学生干预训练。首先,教育作为传递、净化和升华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主要工具,道德教育的基本观念要从“给现成的结论”向“给分辨武器”转变。道德价值教育目标是培养有自律道德的人,道德德育目标要由客体性向主体性转变,使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上来;其次,实现德育方式由强制性向民主性的转变。通过民主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发挥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互作用,启发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抵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最后,必须实现德育的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缩短教育内容和学生需要的时间,从而领会道德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果教育者以权威者的身份,以训诫的口吻,要求学生服从 .遵守规则,忽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