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概况“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1)灾难:争霸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2)进步:推动了各国富国强兵的改革,打击了贵族保守势力,促进了地主阶层的崛起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3)统一:大国兼并小国,为国家的最终统一创造了条件。(4)交融:客观上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图解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差异2.华夏认同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华夏认同的影响①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②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③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④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2.变法运动(1)原因:根本: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的变化;直接:诸侯争霸、富国强兵的需要(2)目的:富国强兵(3)结果: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4)特点: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5)典型:商鞅变法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强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特权。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3)战争频繁,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许多诸侯国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三、诸子百家学说1.孔子和老子(奴隶主贵族)人物项目孔子老子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内容(1)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2)恢复西周礼乐制度(3)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1)唯物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2)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教育成就(1)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2)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2.百家争鸣(2)重要派别:儒家:孟子:封建地主阶级核心:仁政政治:要求统治者放宽刑法、减轻赋税经济:要求保持小农生产的稳定性政治主张:重民、民贵君轻人性论:性本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善性)义利观:先义后利荀子:封建地主阶级核心:仁义、王道(“霸道”相对)政治主张:礼教治国,礼法并施;君舟民水(“重民”“爱民”“亲民”“利民”)人性观:性恶论(性伪之分)哲学观:“天行有常”(朴素的唯物主义)天命观:“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庄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哲学观点——“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服从于自然)人生态度——“逍遥”(消极)(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不公。相对主义:世界万物是相对的墨家:墨子(下层人民)兼爱、(无等差的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尚力、尚贤(反对任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