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突厥出土的全疆人权特点及其成因
在欧洲和亚洲的草地上,石像一直受到历史和考古学的关注。早在18世纪一些俄国旅行家的游记中,以及我国清代学者徐松的《西域水道记》中就有关于草原石人的记载,而随着19世纪末古突厥文碑铭的发现和解读,以及20世纪内亚考古学的成熟和发展,中外学者对草原石人的关注和研究有增无减。时至今日,已经有叶芙秋霍娃(Л.А.Евтюхοва)、格拉奇(А.Д.Грач)、库巴列夫(В.Д.Кубарев)、林俊雄、王博等学者的一批综合性研究成果问世。1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我国新疆地区历来是游牧民族频繁活动的地域,在天山北部的草原山谷间,散布着与这些游牧民族相关的石人像,其中又尤以突厥石人居多。对新疆地区的突厥石人,王博、祁小山曾经利用考古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和分期研究,2王炳华、陈良伟、魏坚、刘永连、陈凌等亦从不同角度对其起源、性质、类型、文化内涵、服饰器物特征等进行了探讨,3在一些问题上学界已基本形成了共识。比如阿勒泰地区广泛分布的切木尔切克(原称克尔木齐)石人,一般认为并非突厥石人;立于墓前的突厥石人应该是墓主的雕像,而并非“杀人石(balbal)”等等。不过,随着新疆地区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结束,一批新的突厥石人资料已公诸于世,这使我们能够利用的考古资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前人成果加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在一些学界较少触及的相关问题上取得新的进展。本文便是这一思路指引下的初步尝试。一、突厥数据分析在1995年出版的《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一书中,王博先生共收集了182尊新疆境内墓地石人的资料,而经过2007~2009年的新疆文物普查,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282尊。4由于统计以收集到照片或线图资料为标准,因此该数字并非目前全疆发现石人的总数。另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文物普查公布的新疆境内石人存在多种类型,并非皆为突厥石人,因此若要对突厥石人进行系统研究,首要的任务就是将突厥石人与其他年代、族属并不相同的石人加以区分。对遍布欧亚草原的墓地石人进行统一的类型划分和历史分期,此前俄罗斯、日本的学者皆有过尝试,我国的王博先生亦在其论著中将全疆石人划分为四个时期16个类型,然而由于千百年来的自然和人为破坏,许多石人已经失去了与其原墓葬的对应关系,其面目和身体特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而难以辨认,这使得对草原石人进行科学严谨的分类、分期困难重重。有学者便曾提出质疑,认为“不能单纯以刻画粗细程度作为年代先后的判定标准”5。不过,在此我们并不是要对新疆石人进行分期和分型,而是要从中分辨出突厥石人。我们可以以有确凿证据的突厥石人和相关遗迹为代表,总结其典型特征,然后再以此标准结合实践来检验手头的石人材料。首先必须提出的典型突厥石人是位于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县的小洪那海石人(图一,1)。该石人下部刻有粟特语铭文,从已解读的铭文片断中能够得知,该石人建造于599~604年之间,是西突厥汗国泥利可汗的塑像。6第二个典型突厥石人是博尔塔拉自治州温泉县的阿尔夏特墓地1号石人(图一,5),该石人是新疆地区品相和保存状况较好的石人之一,且墓葬经过发掘,虽未出土具备时代特征的遗物,但石人前保留有4个一线排列的立石(即“杀人石”),是突厥墓葬的典型特征。接下来我们再以蒙古、南西伯利亚以及中亚七河流域的一些典型突厥石人作比较。由于蒙古地区相对传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该地保存状况较好的突厥墓葬比较多,通观资料后我们可以得知,蒙古地区典型的突厥墓葬是以条石或片石围成方形的石围或石棺,石围(石棺)的东侧立有面向东方的石人,石人前方则等距立有线状排列的数量不等的立石。贵族墓地一般还在墓葬外围有土垄或周沟来构成茔院。图一,6为蒙古地区的典型突厥石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蒙古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发现的阙特勤、毗伽可汗、暾欲谷等突厥第二汗国统治者的陵园遗址中,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其陵园石人存在与唐帝陵石人的相似性。7比如上述三陵园中出现的双手在胸前作拱手状的站姿石人,便与中原陵墓的翁仲或蕃臣像颇为相似。而以坐姿(包括跪坐和盘腿坐)出现的石人属蒙古突厥贵族陵园所特有的一种类型(图一,8)。中亚七河流域的突厥石人(图一,7)整体而言与新疆地区相似,不过这里的石人有些属于克马克汗国时期,年代比突厥石人要晚。8南西伯利亚的图瓦以及俄属阿尔泰地区在历史上虽属突厥汗国的边缘地带,但这里的石人依然保留了突厥石人的特征(图一,3)。通过以上比较,再结合笔者对突厥石人资料的综合掌握以及实地调查经验,笔者认为,突厥石人的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面部特征上:脸型尽量做到与真人相似,有方有圆,下颌则多为三角形或尖圆形。在这一点上,一望可知与脸型整体浑圆或呈桃形的切木尔切克石人大不相同;9以连弧形表现双眉,时常与直而窄的鼻相连构成“T”字形,鼻翼则宽窄不等;眉下为杏仁形或椭圆形的眼,因雕刻手法之故眼球多向前突出,或以阴刻双线画出眼睑;鼻下有呈曲翘状的八字须,10下为椭圆形或一字形的口,少数石人在颌下亦雕刻胡须;脸部宽平,有明显的颧骨,表现出古代突厥人的北亚蒙古人种特点;雕刻出双耳的,耳下多垂有坠饰;有些石人头戴冠或帽饰,有的脑后披发辫。第二,在身体特征上:多穿交领或翻领的“胡服”,束腰带,若雕刻出腿的话,多穿尖头长筒靴;通常右手屈于胸前执杯、罐等器物,左手屈置腰际或腹部,或握刀剑、或抚腰带;也有不少双手合抱器物的;腰带为典型的“鞢躞带”,左侧悬刀剑(有的佩一长一短两把刀剑),右侧垂圆形或葫芦形袋囊,带上悬挂各种饰物,雕刻精细者还在腰带和刀剑上施以花纹。第三,在与墓葬的关系上:墓葬多为以条石或片石围砌的方形石围(石棺)墓或以砾石堆积的石堆墓,11石人通常立于墓葬东侧或石棺正中,面向东方或东南方,石人前方有等距线状排列的列石,即所谓“其石多少,依平生所杀人数”12的“杀人石(balbal)”;高级贵族陵墓,则在墓葬和石人外围有方形土垄或周沟围成茔院,墓前一般还设有供祭祀用的祠庙等设施。与石材的选择、雕塑的手法、刻画的深浅、制作的粗精等这些易受居住环境、工匠的手艺、墓主的身份地位等因素影响的表面特征相比,以上三项特征大多反映了古代突厥人的宗教信仰、风俗礼仪、体貌特征和物质文化,是突厥人与其他民族存在显著差异之处,属于相对稳固的内在特征,故而能够相对容易地将突厥石人从不同时期、不同族属的草原石人中甄别开来。需要补充的是,除了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石人残损之外,由于在突厥人活动的广大地域内的文化多样性及其社会等级、地位和财富的不同,并非所有的突厥石人都具备以上特征。比如,高级贵族尽可以对其建造的石人施以精工细琢,而普通牧民则大多只是在一块简单的石板或条石上刻画出先人的面孔,因此许多石人从一开始就不曾刻有胸前的器物或腰间的佩剑。这就需要我们对以上典型特征灵活掌握,以经验来辨别。二、突厥人的分布按照以上三方面的特征,笔者对新疆地区目前发现的282尊草原石人一一进行了甄别,全疆境内可以确定为突厥石人的共181尊,占全部石人的64%。其中伊犁地区54尊,阿勒泰地区48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34尊,塔城地区22尊,昌吉等其他地区合计23尊,根据这181尊石人的相关资料,笔者对其发现地尽可能准确地加以标注,再参酌蒙古、中亚等地突厥时期墓地石人的考古发现,可制成分布示意图13,见图二。由此图可以得知,新疆地区的突厥石人多分布于山前的沟谷坡地一带,其整体格局可划分为以下五个区域:阿尔泰山南麓区;塔尔巴哈台山与其西南的吾尔喀夏山、巴尔鲁克山构成的三角状地带;阿拉套山南麓区;西自博乐东至哈密的天山北麓区;伊犁南部的特克斯河谷及其临近区域。其中又尤以阿尔泰山、阿拉套山南麓以及特克斯河谷分布的数量最多。由于千百年来的自然和人为破坏,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北疆地区农业开垦和城镇扩张,目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分布格局显然并非当初的全貌,但它依然可以透露出历史时期突厥在新疆活动的某些重要信息。据史籍记载,突厥在勃兴之前,其先祖曾隐匿于“高昌北山”的一个“周回数百里,四面俱山”的洞窟之中,数世之后子孙繁育,阿史那氏率数百家投奔当时已经称雄草原的柔然,柔然将其安置于“金山之阳”,以为铁工。公元546年,突厥袭击并吞并铁勒五万余落,自此始兴。14突厥发祥地之高昌北山,一般多认为即今吐鲁番西北博格达峰,日本学者松田寿男则进一步推测,认为今吉木萨尔南山之水西沟即突厥藏匿地。15水西沟今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这里有博格达峰融雪形成的沟谷溪流,顺流而上有大片地势平坦的山前台地,就地貌而言确属史籍所叙“有平壤茂草,周回数百里”的环境。如分布图所示,这里也确有突厥石人存在,并有地名曰“石人滩”。虽然目前发现的仅有新地沟、苇湖沟、上小份子3尊石人,不过据调查此地的王炳华向当地老乡了解,多年前此地树立的石人尚在五六尊以上。16这里是突厥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但与其说这些石人是突厥发祥地的物证,不如说是后世生活于此的突厥人的遗留更为妥当。17阿尔泰山南麓的情况与此类似。如前所述,突厥民族在投奔柔然后一直居留于此,后来的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时期这里也一直有突厥人居住。由于石人断代手段的缺乏,我们目前很难判断这里的石人哪些属于早期遗存,哪些则年代较晚。石人比较均匀的散布于“金山之阳”。特克斯河谷区则不然。众所周知,学界对西突厥汗国初期的王庭所在地,近几十年来一直存在争论,其中以松田寿男主张的大裕勒都斯河谷说、苏北海主张的巩乃斯河流域说、沙畹和林梅村主张的特克斯河谷说最具代表性。18三说以文献考证为依据,似乎各有道理。直到昭苏县小洪那海突厥石人铭文得以释读后,特克斯河谷说才获得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据调查,该石人为西突厥泥利可汗的塑像,而石人所立之处应如漠北的阙特勤、毗伽可汗陵一样是泥利可汗的陵园。此外,从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在小洪那海石人南部、东部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南部为特克斯河支流阿克牙孜河谷,东部则为特克斯河与另一支流科克苏河交汇处)密集分布着数十尊突厥石人,是整个新疆地区突厥石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域,而由此向东进入新源县、和静县境内,突厥石人则渐次稀少。这一切似乎说明,特克斯河流经昭苏县、特克斯县这一段地域正是当时西突厥汗国的统治中心所在。除以上问题外,突厥石人分布带给我们思考的还有西突厥“北庭”一事。该北庭非唐代设于吉木萨尔破城子遗址的北庭都护府,而是与特克斯河谷的西突厥南庭相对应的北庭。史籍云:(西突厥)其国居乌孙之故地,……在京师西北七千里。自焉耆国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自南庭又正北八日行,至其北庭。19对此北庭之地望,沙畹、松田寿男、林梅村等学者亦有过探讨,然各家所言却大相径庭、莫衷一是。现在既然南庭地望已可确定在特克斯河谷,那么由此北行八日所至的北庭又是哪里呢?沙畹以为或在今日伊宁城附近,或在艾比湖一带。20林梅村曾正确指出,伊宁城距特克斯河谷过近,无需“八日行”;艾比湖之位置似又偏于东北而非“正北”,所以沙畹之说不足取。21林梅村提出的以赛里木湖东南为北庭之说22亦非确论。首先,以行程计,赛里木湖距特克斯河谷不到300公里,仍较近。其时自特克斯河谷北行,溯《新唐书·地理志》所载之“弓月道”西段而上,经弓月城(今伊宁县吐鲁番于孜古城23),越车岭(今博罗科努山),快则三日、慢则五日即可抵达赛里木湖畔,绝不至花上八日。再者,赛里木湖周围地势逼仄,海拔又将近2100米,四季之中气候寒冷之日居多,并不适宜作为王庭之地点;更重要的是,林氏以赛里木湖左近为西突厥北庭是以“北庭即金牙山”这一错误的前提推导而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笔者认为,真正的西突厥北庭应在塔城西南的额敏河流域,对此笔者已有专文辨明,在此不再赘述。24那么,对于分布图所示阿拉套山南麓存在大量突厥石人,而塔城西南一带的突厥石人则相对较少这一状况又作何解释呢?这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其一,额敏河流域的北庭在统叶护可汗西迁中亚碎叶川后曾一度废弃,虽然后来咄陆可汗又重设王庭于此,但前后相加其使用时间不长。而阿拉套山南麓一直是突厥某部族(很可能即五咄陆之一的胡禄屋部25)的根据地。其二,如前所述,目前的石人分布格局是遭受破坏后的残存结果,塔城西南的额敏河流域因土地肥沃早已被开垦为大片农田,而阿拉套山南麓至今仍是优良牧场和旅游胜地,石人保存状况相对较好。这大概就是两地石人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三、突厥石围石棺墓墓前立石人作为突厥人独特葬俗的一部分,反映了突厥人共有的信仰和文化心理,在突厥人内部具有普遍性。不过,突厥汗国作为“部族联合国家的草原游牧帝国”26,其内部各部族在族群成分、文化源流上也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583年爆发内战最终导致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东、西突厥汗国又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那么,蒙古的突厥石人与新疆的突厥石人之间在某些特点上能否反映这种差异性呢?笔者首先注意到的是两者石人墓葬形制上的差异。据日本学者林俊雄收集较全的资料,蒙古的突厥石人墓葬几乎全部为方形石围(石棺)墓,即前苏联学者习称的“石围栏(stoneenclosure)”,其边长多在2~3米左右,最大的可达5~6米,虽然有的石围内部亦铺碎石,但一般无封堆。而在上述新疆的181尊突厥石人当中,能够确定墓地的据笔者统计有71个,其中方石围(石棺)墓共35个,石堆墓32个,长方形石堆墓1个,长方形石堆石围墓1个,土墩墓两个。考虑到有些石人曾被移动,以上数字并不完全准确,而且不排除有的墓葬是在石围上覆以封堆的可能,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新疆的突厥墓葬在形制上是石堆墓与方石围(石棺)墓基本平分秋色。史籍记载,贞观二年(628)唐太宗曾言道,突厥“其俗死则焚之,今起坟墓,背其父祖之命”27,说明当时的突厥墓葬确有起封堆的趋势,然则何以蒙古、新疆两地会存在如此显著的差异?这一问题恐怕需要将来更细致的工作才能明了。新疆地区突厥石人的第二个地域特点是,目前发现的全部石人皆为站姿,无一例坐像,这亦与蒙古、中亚不同。如前文所述,在蒙古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的突厥第二汗国贵族陵园内皆有坐姿石人,有的呈跪坐,有的则为盘腿坐姿,右手屈至胸前,左手则抚腰带或置于左膝之上。有学者认为,蒙元时期坐交椅的石人像就是由此发展而来。28坐姿石人在中亚七河地区亦属常见,只不过其坐姿多为盘腿,南西伯利亚图瓦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议品牌形象设计合同
- 桥梁工程的生态建设目标创新考核试卷
- 苗木独家采购协议
- 肉类副产品加工新技术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考核试卷
- 电气设备在智能电网电力系统模拟与仿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石油产品运输安全考核试卷
- 窄轨机车车辆制造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考核试卷
- 纺织品销售技巧与客户服务考核试卷
- 耐火土石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技术创新考核试卷
- 肉类加工企业流程再造与效率提升考核试卷
- 教育培训机构运营流程手册
- 人力资源许可证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协议、收费标准、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
- 山东铁投集团社会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讲稿:一年级新教材修订概况及教材介绍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 JJF(民航) 0114-2024 民用航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气压传感器校准规范
- 三级电子商务师测试试题库与答案
-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新高考福建卷试题含答案解析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 2024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物业管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