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1隋朝.贡献:①隋朝在前一时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②隋朝在借鉴前代的制度的基础上,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唐朝及以后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③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④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教训:①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隋朝在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覆亡,其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所接受,促进了唐朝前期的繁荣。②统治者应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富裕,国家的政权才能巩固。2天下和同为一家.天可汗(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赢得少数民族的尊敬,被尊称为天可汗。(2)管理西域:自唐太宗到武则天时,唐朝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别管理天山以南和天山以北地区。.唐蕃和亲(1)背景: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希望学习唐朝的统治经验,几次派使者到长安,请求与唐朝和亲。(2)概况:641年,文成公主奉命前往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3)影响: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促进了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南诏与渤海(1)与南诏关系:唐玄宗时,唐朝封今云南地区的南诏政权首领为云南王。(2)与渤海关系:唐玄宗封生活在东北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靴鞫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开通: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劳力,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①积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消极:致使劳役征发过急过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元朝的大一统.元朝的建立和统一①127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②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大元③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④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⑤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流亡政权,统一了全国。.文天祥抗元:①抗元的正义性:反对蒙古的掠夺和虐杀,是正义的。②元朝统一的进步性: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③文天祥的精神: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和高风亮节等,值得继承和发扬。.元朝的民族政策(1)政策: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族人分为不同的等级。(2)目的:为了维护蒙古族的特权,强化统治。(3)后果:加深了民族矛盾,激起了各族人民的不断反抗和起义,促使元朝统治走向崩溃。.元朝的制度(1)经济:改革蒙古旧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2)政治:①中央:设立中书省,同时管理大都及周围地区②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西藏是特别行政区,由宣政院管理,从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④元朝后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元朝的对外交往①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同时是世界性的商业大都市②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③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5商鞅变法.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内容:⑴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2)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3)军事:奖励军工,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意义:①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②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新航路的开辟.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新航路开辟背景(或原因):(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具体原因: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3)条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探寻新航路。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③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大型海船).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经过: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情况: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1497-1498年,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意义:(1)它是继郑和远洋航行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2)它密切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加速了欧洲的早期资本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航运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荷、英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7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开始国:英国。开始部门:棉纺织部门。.背景(条件)①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②海外殖民地扩张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料,同时也扩大了市场③18世纪中期,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④手工工场积累了技术与经验⑤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⑥伦敦成为欧洲的科学研究中心⑦英国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并倡导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相结合。.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的海外市场迅速扩大,手工工场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改进。.过程:(1)开始的标志:(考试不作要求)(2)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最主要标志)。①时间:1785年。作为动力带动机器,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②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历史意义:(1)最大的后果: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2)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②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8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背景: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商品需求扩大;科技上,出现一系列科技发明。.主要发明(1)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①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②美国人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还发明了很多电器产品,正式注册的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2)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3)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意义: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意义:飞机已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加强了人们在物质文化上的交流,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4)新通讯手段:无线电报、有线电报、有线电话等。历史背诵方法善于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对比与总结历史的特点就是事件或者人物会出现惊人的相似,多数时候出现记忆上容易混淆。比如说苏俄建立的时候通过的是《和平法令》,二战之后美国在日本颁布的是“和平宪法”。有时候单纯记忆的时候我们就忘记某些细节,所以出现差错机率大,而这些细节记忆正是中层生与优秀生之间拉开差距的诀窍。所以你在记忆的时候,有之前背诵过的相似知识点浮现在脑子里,有些模棱两可,一定别放过!这就是你拿分的时候了!把这个知识点记在旁边,把两个一起记下来,搞清楚分辨开,就再无后患了。如果碰到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可以按特征分类,自己用子弹笔记或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也可以把事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这样方便记忆,印象也特别深刻。充分利用时间轴、年代尺时间轴,其实就是年代尺,对于历史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事件又是那么多,不使用时间轴确实有点可惜,它不但可以帮我们精准记忆,还能理清楚历史前进的步伐,同时也让你对某个大时段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能领会它们之间非常清晰的脉络。充分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初中3年共6册课本,多数同学面对课本不知如何开始复习,一片茫然!学霸范小雨建议同学们在刚开始一轮复习时,从记忆课本目录入手,其实就是先记住思维导图中的主干,即先把6册书的目录先复印出来,再根据目录记住课本相应内容,避免复习出现混乱。然后根据课本的目录,对照我们的复习辅导资料考点,把那些常考及高频考点对应容内标记出来,方便重点记忆和精准备考,同时又节省复习时间,复习的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中考历史学习方法1、自学环节①自读。反复阅读新教材,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脉络,既读书又读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落实到教材之中。②思考。积极独立思考,明确重点、难点。③找出问题。将课文中尚未弄懂的问题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出标记。④补习。补习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汇。⑤练习。寻找自学思考题答案。2、听课环节①全神贯注,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做到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并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②目的明确。带着新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听课。③多思、勤问。要确立多个思维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理解所学问题,大胆回答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④认真读图表。历史教材有很多图表,学生应根据要求,认真的读,运用图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观点。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⑤做好课堂笔记。要听记统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