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唐鉴》看尧舜之家庭道德
一“天下为公”“以公灭私”在历史上,许多圣人被描述为“正义”的典范。如神农“养民以公”,尧“公正无私”,大禹为治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王之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等。舜则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孔子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由此可见孔子对舜帝公心的肯定与赞美。《礼记》的《礼运·大同》篇记载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段话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天下为公”。所谓“天下为公”,最简明的解释就是“天下成为公共的”。它代表着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而尧舜禹则是实现了这一最高理想的代表人物。后魏温子昇进而明确指出,舜帝时代是“大道御世,天下为公”(《舜庙碑》)的时代。综观有关史料,我们认为,舜帝的天下之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天子之位视为天下人之公器。所谓“天下为公”,首先是指天子之位非一家一姓之似私有财产,而应该为天下人所公有。汉代郑玄解释说:“公犹共也,禅位授圣,不家之睦亲也。”(《礼记注》)唐孔颖达也说:“天下为公,谓天子位也。为公,谓揖让而授圣德,不私传子孙,即废朱、均09JD20)。而用舜、禹也。”(《礼记正义》)从这一意义上说,尧舜确实是“天下为公”的最大代表。司马迁记载说:“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史记·五帝本纪》)舜不授位于己之子商均而授位于禹,也是基于与尧一样的考虑。所以,郭店楚简说:“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不利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不利也,仁之至也。”(《唐虞之道》)《吕氏春秋》提出:“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吕氏春秋·去私》)关于尧舜禅让的真实性早在先秦就已引发激烈的讨论,直至今日学界仍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是,不管这一传说是否符合史实,它的内在实质究竟是什么,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都是不争的事实。二是将天子之权视为天下人之公权。“天下为公”,同时也意味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吕氏春秋·贵公》)。帝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所掌握的是公共权力,“得其道则民辅,失其道则民去之”(王禹偁《小畜外集》卷十一),因而他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以公灭私”,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舜帝的伟大就在于他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其成功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能广开言路,择善而从。舜任命龙担任纳言一职,“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舜制定了五年一巡狩的制度,定时实地考察民情民意;舜“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同时还设立了诽谤之木,广泛征集批判性的意见,以观得失。可见,舜帝的统治是非常民主和开明的,普通百姓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权力得到了充分尊重。二是奖善罚恶,无偏无党。舜“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昭公五年》),他处罚四凶,举用“八凯”、“八元”,都是严格按法律和制度办事,从而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三是选贤任能,实现了“诸侯、公卿、大夫之位,灼然与天下共之”(孔颖达《礼记正义》)。他提拔禹、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等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并按照每个人的专长安排职位,使得“男有分,女有归”。对此,商鞅曾说:“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而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商君书·修权》)在舜的统领下,每个官员都能尽心尽力为百姓办事,从而提高了统治水平,维护了政权稳定。三是将天子之勤视为天下人之共需。“天下为公”所蕴含的另一层意义则是“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尚书·泰誓》提出:“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这就告诉我们,上天使一个人登上帝位,不是为了让他尽赏天下的财富,而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造福民众。因此,身居帝位的人不能只贪图一己之享受,而必须尽职尽责,辛勤工作,努力去实现全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目标。《淮南子》在历数神农、尧、舜、禹、汤的政绩之后说:“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且夫圣人者,不耻身之贱而愧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由于忧劳百姓,所以,“神农憔悴,尧瘦臞,舜霉黑,禹胼胝”(《淮南子·修务训》)。事实上,在尧舜时期,担任帝王确实是一件非常劳累辛苦,而且很不自由的工作。唐人李鼎祚《周易集解》曾经指出:“尧舜一日万机。”《国语·鲁语上》更是记载说:“舜勤民事而野死。”以上三点构成了舜帝天下为公的基本内涵,其高尚的政治品格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提出了许多胸怀天下,造福黎民的名言,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比如,“夙夜在公”;“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临患不忘国”;“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天下为公”也是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政治观念之一,他终其一生不忘躬行,从而使这一观念在近代以来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深入人心。二家庭美德与统治者的政治品格相结合,是对个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前舜曾认为,“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他对父母兄弟存有超乎寻常的爱,而且这种爱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作为统治者,舜曾大力倡导“五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五教”中家庭道德占据了三项,构成了舜帝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在舜那里,孝悌远远高于其它道德价值,当孝悌与其它道德价值发生冲突时,舜就会毫不犹豫地维护孝悌。舜在治理天下时,重用“八恺”、“八元”,处罚“四凶”,赏罚严明,但在面对自己父亲和弟弟的时候,却要徇情枉法。孟子说:“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桃应问孟子,如果瞽瞍杀人,舜应该如何处置呢?孟子认为,舜应该先依法把瞽瞍关起来,然后“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ue844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由此可见,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道德在舜的道德体系中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正因为如此,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孝悌属于家庭伦理范畴,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具有私人性和闭合性。天下为公属于政治伦理范畴,以公共利益为基础,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前者所影响的是单个的家庭,但却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循;后者影响到整个社会,但却只应为少数社会成员所遵循。可见,个人的家庭美德与统治者的政治品格并不是一回事,二者存在着诸多差别。但是,在有关舜帝的史料与传说里,个人的家庭美德与统治者的政治品格却存在着必然联系,其内在精神是相通的。个人加强道德修养的起点与基础是家庭道德,其旨归却在参与政治,具有高尚的政治品格,而且通过一个人的家庭道德完全可以推导出他的政治品格。四岳举荐虞舜的理由是:“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尚书·尧典》)这就说明,在四岳看来,一个人只要具有了高尚的家庭品德,也就具有了治理天下的基本素质。郭店楚简记载说:“尧之举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嗣天下之长也。”(《唐虞之道》)这里不仅指出了尧选拔舜的直接原因:舜具有孝悌的品德,而且还更进一步阐明了以孝悌为标准来选拔人才的理由:因为将孝悌的品质推移到政治生活中,就能善待和尊重普天下的百姓。基于此,儒家思想一直将孝悌品德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周易》指出:“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易·家人卦》)孔子曾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礼记·表记》也十分清楚地论述了孝悌之道和治理天下的关系:“《诗》云:‘剀弟君子,民之父母。’剀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严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由此出发,儒家的思想文化明显呈现出两大倾向:一是道德问题政治化趋向。在儒家那里,道德问题与政治问题是很难分开的。儒家提出了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和圣人为王的政治理想,在儒家看来,个人加强道德修养,目的就是为了当官,当更大的官,以推行仁政,造福于民。所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其意义也就在于此。从这层意义上说,儒家的道德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政治伦理,是面向少数人,为培养政治精英服务的。所以,有学者指出:“儒家伦理有十分确定的适用性,它的主体定位是一种精英定位。”由此出发,儒家文化习惯于将自己所崇拜的政治人物神圣化,习惯于通过道德表现来选拔人才,习惯于由帝王或官僚来进行道德说教,习惯于对帝王及各级官僚进行道德评价等。同时,他们毫不留情地将无法进入统治集团的底层百姓和妇女排除到了道德教化之外。所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部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等,所表明的也正是这一点。二是政治统治家庭化趋向。在儒家文化那里,家与国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国”与“国家”往往都是作为一个词在使用。人们习惯于用理家的思维来思考和评价国家的治理问题。帝王作为中国这个最大家庭的家长,是君父;所有百姓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是子民。推而广之,全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门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国,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家,都有其父母官与子民,也都要实行家长制管理。家长制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专制统治和公私不分,也正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由此也就引发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些重大矛盾,比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与家天下管理思维的矛盾,一心为公的高尚官德与公私不分、公权私用的矛盾等。深入分析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古代政治的特色与本质。三推恩之道,即在前,吏以死之,以死保节从舜帝传说出发,儒家所建构的道德体系,一端是家庭道德,一端是政治品格,二者是无可争议的重点。他们在从家庭道德跨向政治品格时,越过了一片十分辽阔的中间地带,这就是社会公德。当然,儒家并没有完全忽视这片开阔地的存在,但在他们看来,只要抓住了两端的重点并从两端出发,就应该能解决公共道德的建构问题。不过,事实证明他们的努力并不是成功的。一是从孝悌美德出发建构社会公德。自有人类文明以来,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出自某个特定的家庭,都要处理与父母兄弟的关系,因而孝悌品德具有广泛的制约和影响力。但是,无论什么人又都得走出家庭,不同程度地融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因而,孝悌又不足以规范和制约人们全部的思想与行为。孔孟等儒家诸子当然明白这些道理。为了建构适用范围更广,能规范所有社会成员的公共行为与人际交往,他们便提出了推恩的思想,要求将处理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移植到社会生活领域,用处理家庭关系的办法与思路来处理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孔子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孝经·广至德章》)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说:“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朱熹提出:“长长当如何?‘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这便是长长之道。”(《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对此,有学者总结说:“公德者私德之推也,知私德而不知公德,所缺者只在一推。”通过推恩来建构社会公德,看似简单可行,其实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它间接强化了家庭对于社会的优先地位,确立了家庭道德优先的原则。基于此,一个人首先应该尊重孝悌的准则,维护家庭利益,然后才能考虑维护公共利益,遵从社会公德。所以,儒家要肯定舜对弟弟象的分封,并认为舜为了袒护杀了人的父亲,应该“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由此出发,管仲因有老母在堂,三战三走,他人不以为怯;在分财利的时候,管仲总要想办法使自己多得一点,他人也不以为贪。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社会,为了家庭利益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利益成了众多官僚贪渎腐败的主要动力。熊十力先生曾经指出:“家庭是万恶之源,衰微之本……无国家观念,无民族观念,无公共观念,皆由此……有私而无公,见近而不知远,一切恶德说不尽。”刘清平先生认为,儒家思想由于“特别强调家庭私德对于社会公德不仅具有本根性,而且具有至上性,结果就使它所提倡的社会公德(仁)受到了家庭私德(孝)的严重压抑,而在二者出现冲突的情况下甚至还会被后者所否定”。程立涛、苏建勇两位先生更是明确提出,私德外推即为公德的观点,忽视了公德生成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规律性,是对私德与公德关系的一种简单化、表面化的理解。二是从“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出发建构社会公德。由于景仰大舜高尚的品德,儒家试图将“天下为公”的精神移植到普通人的社会生活中,解决社会公德缺失的问题。儒家的核心范畴是仁,仁的基本精神就是公而无私、爱人和利他。孔子曾说:“心中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庄子·天道》)孔子还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可见,在孔子那里,仁与克制个人欲望、淡泊一己私利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到后来,便形成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思想。正因为如此,朱熹说:“公在前,恕在后,中间是仁。公了方能仁,私便不能仁。”(《朱子语类》卷六)冯友兰也指出:“仁义的本质是利他。”对此,我们认为,“天下为公”虽然是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但是,它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德,很难推之于全社会,因为古往今来,有志于治国平天下并得到了相应机会的人永远是有限的,以其作为全社会的道德规范不仅违背了“可普遍性原则”,而且也存在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普通人的嫌疑。同时它还与家庭至上、个人中心的价值观相矛盾。但是,儒家诸子却忽视了这一切。进一步看,“无私”作为一种价值观虽然是崇高而神圣的,是个人修养的理想境界,但我们只能憧憬、向往和追求这一境界,而不宜将其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来要求人,否则就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它可能导致人性异化。使得一些人为了达到至高境界而失去正常的人性与人情。其次,它可能导致人性伪善。一些人本来没有达到这一境界,但为了获取某种利益不得不伪装自己。再次,它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舆论在倡导和鼓励一部分人无偿奉献的同时,也为另一部分人提供了白占便宜的机会。一心奉献的人合理权益遭受侵犯,占便宜的人理直气壮、道德沦丧,这反而污染了社会风气。孙隆基先生曾经指出:“往往越是提倡高入云端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越不能消除随地吐痰、擤鼻涕、泼污水、丢垃圾、插队、随意碰撞人等缺乏公德的事,自然更无法防止‘拉关系’、‘走后门’等破坏国家体制的行为。”正因为如此,学界在讨论儒家的公私观时一直存在截然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儒家的基本倾向是以公灭私,大公无私;有的认为儒家讲究“亲亲互隐”,有私无公。事实上,如前所述,儒家关于私德与公德问题的思考存在着诸多矛盾,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四公德建设中中国社会道德的缺失如前所述,在儒家的道德体系中,家庭以及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道德占有极端重要的地位,因而,儒家所理解的社会关系,是以个人核心,从家庭出发,一步一步扩展开来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远近亲疏的区别显得非常明显。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曾经提出“差序格局”理论。在他看来,我国的人际关系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居于一个圈子的中心,他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就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儒家所理解的社会公德也是依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原理,由家庭道德推恩而来的。在由家庭一步一步往外推时,同样也存在远近亲疏的问题,愈推愈远,愈推愈薄。因此,儒家所建构的社会公德与西方文化中的社会公德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道德人情化”、“认人不认理”、“熟人好办事”、“规则随人变,亲疏不同理”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本质上看,中国传统的社会公德完全是一种熟人伦理。一个人讲不讲道德,应遵从何种行为规范都要视环境与对象而定,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或者面对陌生对象的时候,中国人是很难接受道德约束的。《水浒传》中的李逵有好几回挥舞着两把板斧,从人丛中一路砍将过去,弄得血流成河。他所砍的因为全都是陌生人,所以他始终没有从道德的角度考虑行为的正当性,也很少受到他人的道德谴责。直到今天,中国仍有不少人“一方面是对陌生人——一般的他者——的坑骗、假冒、行贿、收买等等,另一方面则是对有‘私人关系’者的特许、‘睁一眼闭一眼’、偏护甚至合谋侵害他人等等。”林语堂先生曾经指出:在中国社会,“一个家族,加以朋友,构成铜墙铁壁的堡垒。在其内部为最高的结合体,且彼此互助,对于外界则采取冷待的消极抵抗的态度”。由此看来,儒家建立社会公德的努力应该是失败的。对此,中外学者多有评述。梁启超先生指出:“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试观《论语》、《孟子》诸书,吾国民之木铎,而道德所从出者也。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叶文宪先生也说:“中国人并不是没有道德,我们有良好的私德,只是缺少一点社会公德而已。”美国传教士明恩溥也曾将缺乏公共精神,“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自己的个人财产不受损失,就不必去关心或者没有责任去关心公共财产”视为中国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日本学者渡边秀方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收费的生产服务项目建议书
- 小学一年级简短游记作文10篇
- 一年级小学生新学期日记11篇
- Tetrasul-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Unit 6 Section B 训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 四年级语文楚才杯我不信7
-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40世界主要国家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年钡氧化物合作协议书
- 2023届新高考新教材化学人教版一轮训练-第九章第4讲 生物大分子
- 玉溪师范学院《电磁学》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化培训考试
-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精简)课件
- 全国行政区划代码(12位)
- 中医体质养生指导痰湿质
- 装配式建筑概论复习题
- 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青年教师三年发展规划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书3篇
- 传热学-7-凝结和沸腾传热课件
-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三篇)
- 固定资产的取得
- 小学家长进课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