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重美育为基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简论_第1页
五育并重美育为基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简论_第2页
五育并重美育为基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简论_第3页
五育并重美育为基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简论_第4页
五育并重美育为基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简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育并重美育为基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简论

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朱光潜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实施了这项工作,并在书中解释了“五校多育、美育基础”的“多方面”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思想吸纳西方现代文化的科学成果,富有学院式的人文精神,更始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一、转变教育的宗旨,培养健全人格,并使学生养成对现实生活信心在朱光潜看来,“教育必以发展全人为宗旨,德育、智育、美育、群育、体育五项应同时注重。”28尤其是对当时教育体制关注甚少的德育、体育、群育和美育问题更应大力倡导。朱光潜在香港大学所学专业即为教育学,回国后又在中学和大学执教多年,对当时“五育”的教育现状有着切身感受和深入认识。德育方面,一般学校师生的精力都集中于上课,专门授受知识,而对于做人的道理却全不讲究,以至于优秀青年感觉到这方面的缺乏而彷徨,顽劣青年则放纵恣肆,毫无拘束;智育方面,灌输多于启发,浅尝多于深入,模仿多于创造,揣摩风气多于效忠学术;美育方面,其重要性不但在事实上被忽略,在理论上也未被充分了解,大家都迷于浅狭的功利主义,对文艺不下工夫,结果导致情操驳杂、趣味卑劣、生活干枯、心灵无寄托,有极珍贵的文艺作品而不知欣赏,从事艺术创作者更是寥寥;群育更是中国人向来缺乏的,现代学校对此也毫无补救,没有社会生活,教师与学生相视如路人,同学彼此也相视如路人;体育的忽略也由来已久,鄙视运动,抗战中忽略运动之外又添上缺乏营养。朱光潜感觉到当时青年人之所以大半缺乏青年人所应有的朝气,对一切缺乏真正的兴趣和浓厚的热情,主要原因正在于“五育”的畸形。为此,他提出治标和治本两种办法:前者在于自己“医治自己,拯救自己”,即青年人对于自己应有勇气负起责任,应知道实事求是,接受当前事实而谋求应付,应明了自己的心病须靠自己努力去医治;后者在于改良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要革新学校教育,即主张“五育并重”,发展全人。加强训育。“训育”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德育理论形式,旨在培养健全人格。在《关于大学训育的五点意见》中,朱光潜认为:训育对大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其意义在于,如果大学不注意训育,那么学生完全随社会潮流转移以及被不甚健全的杂志思想所濡染,危险颇大。因此他建议:中国大学最好从第一年起,由学生在学校指定的导师中自主选择一个,以后一切训教即由该导师负责,一直到毕业为止,导师和学生相处时间长则劝化较易,而学生也需在规定时期内将学科进益向导师报告;军训、体育、训育三科的任教老师应多商讨合作,秉持一贯宗旨;一、二年级训育宜较严,三、四年级训育宜较宽;老师督率式的训育是有限的,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发达的团体生活,来使“学生相规而善”,“使各个人逐渐就范”,以健全校风。朱光潜的这五点意见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可谓用心良苦,言近旨远。重视群育。正如朱光潜在《谈处群》等文章中所言,我们这个民族是不善处群的,而这样不健全的民族性格和社会现状也大半是由教育和政治形成的,因此,他提出关于群体教育的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一方面,要将上课读书的重点转移到学习做人的方面,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全体生活是如何的;而每个教师也必须要将所负责培养的人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看待,每个学生必把教师也当作自己的造化主,营造一种情感和友爱的氛围;另一方面,则是要增加团体合作的活动,设置适合团体协作的课程,比如音乐和运动课程;同时,学生们有机会还可参加健全的团体组织,养成热心公益的习惯,培养关注公共事务的观点。强化体育。当时的教育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与美育,体育则更加落后。朱光潜认为,作为一个人,虽然其德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有精力去进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和学习,因此在《谈体育》、《民族的生命力》等文中,他从有机生命观的角度提出,体育是“身的修养”,智育、德育和美育是“心的修养”,“生命是有机的,身与心虽可分别却不可割裂;没有身就没有心,身体不健全,心灵就不会健全”81,“小而个人的成功,大而民族的复兴都要从身体健康下手”89。他之所以强调体育,根本上是因为他洞察到多数民众缺乏“一番斗争的精神,一股蓬勃的生活力”,而要“补救我们民族体格的羸弱”,就必须强化体育,提倡运动,即通过先天基础(彻底研究优生)和后天培养两方面来改变民族的体质,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过一种正常的自然的生活。由此,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训练,重视身体锻炼,在这群体活动中,自身的身体素质既得到培养,团队意识也得到增强。二、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全人”所谓“美感教育”就是指人的审美情感陶冶和审美能力培育,用朱光潜的话来说,就是“怡情养性”。朱光潜之所以倡导美感教育,与其情感教育主张和“尽性”观密不可分。朱光潜认为,教育可分为智育、德育和美育三种:智育是关于知识(真)的教育,目的在于教人研究学问,寻求知识和真理;德育是关于意志(善)的教育,目的在于教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是关于情感(美)的教育,目的在于教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按其所言,“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143朱光潜是从人类天性和内在的心理结构的角度来进行论述的,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并在整个教育框架内确定了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同等地位。朱光潜对古今中外漠视情感甚至仇视美育的现象和观念深以为谬,竭力为情感和美育作辩护。在朱光潜看来,柏拉图、托尔斯泰以及中国历史上崇理抑情的某些末流儒家等人的“根本错误在认定情感是恶的,理性是善的,人要能以理性镇压感情,才达到至善”144。正如他在《西方美学史》中论及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时所言,“让自然的情感和‘社会道德结构’所必有的理性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让必然和自由统一起来”,而这种统一的结果朱光潜认为就是人格的完整。换言之,情感是不应被理性所压抑的,要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全人”,作为情感教育的美育自然必不可少。在这里,所谓“全人”不仅是指体格强壮之人,更是指心理方面的真善美需要都得到满足的人,也就是“尽性”之人。在朱光潜看来,“尽人之性”的人生观是人生理想中的一个极康健的观念,也是儒家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中的极有价值的观念。一方面,教育的目的诚如孟子所主张的“尽性”、“发挥性之所固有”,即人应该发展人类所有的可能性,亦即朱光潜晚年著作中所言的“人尽量发挥他的本质力量”。能否“尽性”,是区分理想教育和失败的或片面的教育的根本。未能“尽人之性”的教育只能造成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人的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人的枯燥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人的是颓废的享乐主义者———这三种畸形人都是精神方面的驼子跛子,这种失败的或片面的教育是无可辩护的;而尽性的“理想的教育不是摧残一部分天性而去培养另一部分天性,以致造成畸形的发展;理想的教育是让天性中所有的潜蓄力量都得尽量发挥,所有的本能都得平均调和发展,以造成一个全人”344。可见,“尽性”是培养“全人”的必要充分条件。另一方面,性有善恶之分,仅仅强调“尽性”还不足以使人成为真善美皆得满足的“全人”,后天的学习修养必不可少,因此,朱光潜又矢志不渝地谈“读书”、谈“美”、谈文学和艺术、谈“趣味的培养”等等,希望收到荀子所谓“化性起伪”的教育功效。虽然朱光潜并未提出什么“性恶论”,但对造成社会混乱的人心之坏、人性之恶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认识。要拯救人心、化除恶性,以“怡情养性”为首要功能的美育自然是不二之选。按其所言: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6。在朱光潜看来,智育也好,德育也罢,并不能从根本上使人“免俗”,平复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复杂错乱的心境”;而作为情感教育的美育则是最好的“怡情养性”的手段,能使人们获得美感的修养,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为“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超越“有所为而为”的实用之境,从而“洗刷人心”。他所希冀的是,现代青年经过美感教育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7,由此,人生成为美化(即艺术化)的人生,人成为有趣味、有美感的人,人心成为净化之后的至真至善之心:这是朱光潜毕生的心愿所在,亦即其美感教育的目标所在。朱光潜之所以单单拎出充满古典文人雅趣的“怡情养性”四字,实在根源于他“仍然不免抱有许多旧时代的信仰”6。这“旧时代的信仰”实质上就是以“礼乐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儒家思想,他不仅深谙于此(如写有专论《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等),而且他还自然而然地将现代美育理念与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相接通,将美育与德育紧紧卯合在一起。三、“善与美”是德育的基础德育问题自古至今都被视为人格教育的核心,因此,如何看待美育和德育的相互关系,这对美育最终能否在“五育并重”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站稳脚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自然也成为提倡美育的朱光潜所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很显然,朱光潜依然将目光回溯到传统儒家思想那里,从中获取有关的教育理论资源,从而为自己的“美育为基”观念张目。美感教育既是现代命题,更是传统主题,中国古代儒家早已知道作为情感教育的美育的重要性。朱光潜认为,“礼乐”可谓儒家思想系统的基本观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儒家教育宗旨的总述,诗、乐、礼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按李泽厚的理解,“诗”主要给人以语言智慧的启迪感发,激发人内在的情感志趣,乐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它直接地感染、熏陶、塑造人的情性心灵,通过乐的陶冶来造就一个完全的人,所谓“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诗”“乐”二者密切相关,目的在于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于使行为合乎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蕴于中的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简言之,乐主和,是情之不可变,礼主敬,是理之不可易,合乎情然后当于理,“和”是乐的精神,“序”是礼的精神,礼乐内外相应,不可偏废。因此,儒家所憧憬和努力践行的是一种“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这是最善的,而从美感观点看,这也是最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这样的人实际上也就是兼具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合“情”合“理”的“一个理想的人”。培养既“尽善”(伦理)又“尽美”(美感)的人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当然,他们的着重点又无疑是在“尽善”这一方面,换言之,美育是德育的手段,而德育才是其根本目的。这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托尔斯泰等人“美育妨碍德育”的观念是不同的。比如,柏拉图认为诗和艺术是说谎的,逢迎人类卑劣情感的,如果多受诗和艺术的熏染,人就会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变成情感的奴隶,所以,他将诗人和艺术家驱逐出了“理想国”;而托尔斯泰则对近代西艺术的攻击更丝毫不留情面,他认为文艺常传染不道德的情感,对于世道人心影响极坏。而秉持儒家思想的朱光潜则认定美育是德育的必由之径,实现德育必然要以美育为基础。一般而言,德育与美育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德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善良品格,使其懂得立身处世的方法和道理,主要诉诸理性;而美育主要是教人欣赏美和艺术,使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乐趣,主要诉诸感性,二者各不相同,也无法互相替代。而在朱光潜看来,二者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一,在儒家德育观念中,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因此德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必须怡情养性;而美感教育的首要功能就在怡情养性,所以,美育是德育的基础工夫。在朱光潜看来,儒家在诸德中特重“仁”,“仁”近于耶稣的“爱”、佛教的“慈悲”,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修养。仁的修养就在诗,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就是美育,温柔敦厚就是仁的表现,美育使德育的实现成为可能。其二,归根结底,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上是一回事,因为它们的必要条件都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角度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角度看,善也是一种美。在朱光潜看来,真正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犹如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须求惬心贵当。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不仅因其不善,也因其丑,正如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总之,一个真正的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美育与德育殊途同归,共同致力于“全人”的塑造。需注意的是,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一文中,一方面继承了中西传统的美育“陶冶论”,充分肯定了美育同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又着重强调了现代美育应该具有“解放的,给人自由的”功能,即美育能够实现“本能冲动和情感的解放”、“眼界的解放”和“自然限制的解放”,由此抵达心灵的自由之境。四、朱光潜和其人、集体、体育观的对比分析与当时和此前的主要教育理念相较而言,朱光潜的“五育并重、美育为基”的教育主张显得十分新颖深刻。在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救国”思潮中,黄炎培提倡职业教育,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梁漱溟等也兴起了一场以乡村建设为中心,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的平民教育运动,而朱光潜则从人性根底出发提倡美感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