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_第1页
现代汉语语法_第2页
现代汉语语法_第3页
现代汉语语法_第4页
现代汉语语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语法徐阳春第一节语法和语单位一、语法(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语法”这个术语,在人们的实际运用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言结构规则本身;一是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比如“这样说不符合语法”,这句中的“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这句中的“语法”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在需要加以区别的时候,人们把前者叫做语法,把后者叫做语法学。(二)语法的特点1、抽象性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结构规则是有限的,而人们说写出的句子则是无限的。有限的规则之所以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是因为语法具有抽象性特点。例如“勇敢地战斗”“很好”“认真学习”,这些语句在具体意义上毫无共同之处,但在结构上却有共同之处:都由状语加中心语组成的偏正结构。又如“名词不能用‘不’否定”这条规则几乎适用于所有名词,“山、水、学生、衣服、街道、文化、语言、足球”等等,前面都不能出现“不”。抽象的语法规则表现在人们说写的话语中,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它是客观存在的。儿童在学习母语时,能用已学会的词语说出没有听过的句子,就是因为掌握了抽象的结构规则,能自行组织具体的句子。成年人学习外语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抽象性是语法最重要的特点。2、稳固性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其稳固性主要表现在历史继承性和不可渗透性两个方面。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可以从汉语的发展中很明显地看出。现代汉语“主+动+宾”这种结构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如“河杀我?河不杀我?”(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中辑》。其中“河杀我”就是“主+动+宾”结构。此外,现代汉语的连动、兼语、双宾语等结构,也是先秦两汉汉语中常见的。如“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王赐晏子酒”(《晏子春秋》)。这些都体现了语法惊人的稳固性。语法的不可渗透性,可以从语言的接触中看出来。在语言接触中,会出现大量的借词,但语法体系受到的影响却很小。外文汉译时必须接受汉语语法规则的支配,如英语中短语或从句作定语时放在中心语之后,但译成汉语时,必须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前。3、民族性人类思维的规律是一致的,但不同民族表达同一思维的语法形式却不尽相同。例如,汉语数词与名词间要出现量词,而英语则不需要量词。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是“定+中”,而傣语的则是“中+定”。汉语的动宾结构是“动+宾”,而日语的则是“宾+动”。英语的谓语动词有词形变化,而汉语的则没有。二、语法单位语法规则离不开具体的语法单位之间的联系,因而,在全面研究各种语法规则以前,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断都是语法单位。例如“他是学生。”“他”分别可以用“那个人”“你昨天见到的那个人”等替换下来;同样,“是”“学生”也可以用别的词语替换下来。“他”“那个人”“你昨天见到的那个人”等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这些可以相互替换的单位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同,都是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小的是语素。比语素大的语法单位依次是词、词组和句子。(一)语素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既是词汇单位,又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我们在词汇部分已经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二)词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既是词汇的主体层级,又是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词汇部分讨论它的构造,语法部分讨论它的句法功能。“独立运用”和“最小”是区别词与非词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所谓独立运用,是指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是指不能扩展,即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词和词组都可以“独立运用”,但词组不是“最小”。如“白菜”与“白布”都可以作为造句的单位,但“白菜”不能扩展,是词,而“白布”可以扩展为“白色的布”,是词组。词和语素的定义中都有“最小”二字,但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而语素只是“最小”,不能“独立运用”。例如,“危险”可“独立运用”,是词;若再分成“危”和“险”便不能独立运用,只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三)词组词组又叫短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语法单位。词组可分为两类: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交际有需要马上就能按照有关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短语叫做自由词组。(四)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口语中的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句子前后都有间隔性的语言停顿;书面语中的句子则要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语气和停顿。作为语法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词和词组是造句单位;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词、词组可以成句,那么,它们与句子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词语所叙述的内容是否与现实发生特定联系。词、词组是造句单位,没有语气,不能与现实发生特定联系。而句子是使用单位,为了适应具体环境中的交际需要,必须有特定的语气。带上了语气也就同现实发生特定联系了。例如,词典里找到的“好”只是一个词,但在对特定事物进行评价时说“好!”,则是一个句子。“禁止吸烟”是一个词组,但当它出现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提醒人们不要吸烟时则是一个句子。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语法、语法学?2、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3、词、词组与句子的区别是什么?第二节词类(上)一、词的分类标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所谓词的语法分类就是依据词的语法特征(也叫语法功能)对词进行分类。词的语法特征主要表现为:词的造句能力、词的组合能力和词的形态变化。1、词的造句能力。指能否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以下简称句法成分)。根据这一语法特征,可以把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例如,老师和学生配合得很好。“老师、学生”作主语,“配合”作谓语,“很”作状语,“好”作补语,因而它们都属于实词。“和”“得”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属于虚词。有了实词,我们就可以造一些简单句子了。而只有虚词则不能造句。比如,有了“你”“看”“电视”这三个实词就可以组合成“你看电视”这个句子。而“了”“吗”“吧”这些虚词是无论如何不能组合成句的。但是,实词若有了虚词的帮助就可以表达更多的意思。如“你看了电视。”“你看电视吗?”“你看电视吧?”。2、词的组合能力。指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实词和虚词的继续分类就是根据词的这一语法特征来进行的。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能受形容词修饰而不能受“不”修饰的词是名词。如可以说“新的机遇”,不可以说“不机遇”,所以“机遇”是名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的词是介词。如“从北京”中的“从”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名词“北京”之前,是介词。根据词的组合能力,可以把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七类;把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为了适应研究和教学的需要,也可以把实词分为两类:体词和谓词。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的词称为体词,包括名词、数词、量词。经常充当谓语的词称为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叹词和拟声词比较特殊:它们能单独成句,但在句法结构中通常不跟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可以把它们归入特殊的词类。3、词的形态变化。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有些词不用去考察它们的组合关系而从形态上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词。如前缀“老”是名词的标记,因而带有前缀“老”的词都是名词。“老外、老板、老师、老李”等便是。能与“们”组合的是名词性词语。“A-A”是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AABB是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在给词分类时,词的形态变化只可以作为一项参考标准,因为汉语只有部分词有上述变化方式。词的类别意义在辨别词性上也不失为一项参考标准。所谓类别意义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词的意义,而是指概括了的某一类词的意义。如名词是人或事物的名称,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等。词的类别意义与词的语法特征是密切联系着的。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的词一般也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具有形容词语法特征的词一般也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一般来讲,根据词的类别意义就可以确定其词类。比如,有人问你“书”是什么词?你根据它属于“事物名称”一类,很快就能判断它是名词,而用不着去讨论它的语法特征--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不受“不”的修饰。但有的词从类别意义上看没有明显的差异。如“偶然”和“偶尔”,“打仗”和“战争”,从类别意义上就很难看出它们的词性,这时必须依据它们的语法特征来确定它们所属的词类。“偶然”能作定语、谓语和状语,如“偶然的发现”“这件事情很偶然”“偶然听到”,可确定为形容词。“偶尔”只可作状语,如“偶尔听到”,是副词。“打仗”能受副词修饰,不能受数量词组修饰,如可以说“不打仗”,不可以说“一场打仗”,可确定为动词。“战争”能受数量词组修饰,不能受副词修饰,如可以说“一场战争”,不可以说“不战争”,是名词。因此,我们把词的类别意义作为参考,把词的语法特征作为区分词类的主要标准。二、各类实词的语法特征〈一〉名词:表示人、物、时、地的词。如“书、山、纸张、报纸、文章、积极性、鲁迅、北京、现在、上边、中间、前后”。1、名词的主要语法特征:(1)一般能受数量词组修饰。如“两个鸡蛋、三本书、一个人、五年计划、一种思想、一些意见、一点积极性、一批军火、”。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如“鲁迅、北京、现在、今天、上边、中间”等,前面一般不出现数量词组。(2)能出现在介词后面,一起组成介宾结构。如:从国外(回来)向雷锋(学习)把椅子(搬来)在教室(讨论)别类的词也可以出现在某些介词后面,但不具有普遍性,而且都有办法证明不是名词。如“从生到死”可以转换为“从生下来到死去”,“从小到大”可以转换成“从很小到很大”。由此证明介词“从......到......”后面的“生、死、大、小”不是名词。(3)不受副词修饰。例如,不说“不战争”“很智慧”“最青年”等。有时也有副词出现在名词前面的,但一般只限于某些固定格式。如“管他......不......”“......不......,......不......”“......+方位/时间名词”这几种格式中,名词前面可以出现副词。如:管他飞机不飞机,冲上去再说。画得山不山,水不水的。他们生活在最下层。这个东西放得太前(太后)了一点。昨天已经中秋了。今天才星期三。(4)经常用作主语和宾语。另外,有些名词带有某些前缀和后缀作为形式标记。如“阿姨、阿爸、剪子、胖子、兔子、学者、劳动者、赚头、甜头、盖儿、”中的“阿-、-子、-者、-头、-儿”就是名词的标记。2、名词的分类名词可以分为四类:人物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1)人物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如“外宾、运动员、山、河流”等。(2)处所名词:也叫处所词,表示处所。如“亚洲、中国、江西、滕王阁、邮局、附近、周围、门口”等。(3)时间名词:也叫时间词,表示时间。如“中秋、春季、星期天、上午、现在、将来、过去、从前、昨天、今天、明天、国庆节”等。(4)方位名词:也叫方位词,表示方向和关系位置。方位名词可分为两种: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A、单纯方位词。也叫单音节方位词,共有16个: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内、外、里、间、旁。B、合成方位词。有如下几种合成方式:a、两个单纯方位词对举: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外。b、以+单纯方位词: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内、以外。c、之+单纯方位词:之前、之后、之间、之内。d、单纯方位词+头:上头、下头、前头、后头、东头、西头、里头、外头。e、单纯方位词+边:上边、下边、前边、后边、左边、右边、东边、西边、南边、北边、外边、里边、旁边。f、单纯方位词+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外面、里面。g、其他:底下、当中、中间。C、方位词的主要用法a、单纯方位词是一种粘着词,单用能力很差。它的主要用途是:(1)作为合成词(包括合成方位词)中的一个语素,如“天上、早上、地下、乡下、后天、野外、夜里”(2)位于其他名词后组成方位结构。如“树林里、操场上、春节前、寒假后”。(3)位于介词后组成介宾结构。如“向后转、朝南开、往东走”。(4)在句子中可以对举着用。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东有村,西有店。(5)构成成语。如“由表及里、南辕北辙、外强中干、东奔西走”。b、合成方位词大部分可以单用。如“东边有山”“南面是操场”“教室在后面”。但它的主要用途还是构成方位结构,或介宾结构。如“长城内外、大江上下、毕业以后、离开北京以前、在旁边、从西面”。c、方位词除了表示方位之外,有的还可以:(1)表示时间(见上例);(2)表示在某个方面,如“政治上、理论上、历史上”。(3)表示界限,如“四十上下、县团级以上”。时间词、处所词和方位词除了具备一般名词的特点(如能跟介词组成介宾结构)以外,还经常修饰动词,这是它们不同于一般名词的地方。如“下午开会”“您前面坐”“咱们清华见”“以后再谈”。〈二〉动词:表示动作变化等的词。如“看、做、思念、进行、来、有、可以、属于、是、使、”。1、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1)能用“不”修饰,如“不做、不来、不可以、不是、不属于”。(2)经常作谓语,大部分能带宾语。带宾语的动词叫做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不带宾语的叫做不及物动词,又叫自动词。(3)大多数能在后头加“着、了、过”等动态助词。如“看着、看了、看过、进行着、进行了、进行过”由于词义的限制,有的动词能带“着、了、过”(见上例“看”);有的只能带其中的一个,如可以说“通过了”而不能说“通过着、通过过”;有的动词不能带动态助词,如“属于、是、使”等动词,都不能带“着、了、过”。(4)大多数表动作的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动量,有“一下”或“反复多次的意思。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BAB。如:看--看看,做--做做,聊--聊聊学习--学习学习,讨论--讨论讨论2、动词的分类:可分为一般动词和特殊动词。(1)一般动词包括行为动词(如“洗、飞”)、心理活动动词(如“爱、厌恶、尊敬”)、使令动词(如“使、让”)、比似动词(如“像、似、如”)等。(2)特殊动词指助动词和趋向动词。A、助动词:表示可能、必要和意愿。如:第一组:能、能够、可、可以、可能、会;第二组:应、应该、应当、要、得、肯、敢。a、助动词除了具有一般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如受“不”修饰,多数可做谓语)之外,还可以作状语,修饰动词。“这样做可以”“你敢吗”“他会”是助动词作谓语的例子;“你可以走了”“你夜里敢出去吗”“他会说英语”是助动词作状语的例子。b、助动词大都能进入“不X不”这个格式中,表示委婉或强调的口气。第一组助动词用在这个格式中有委婉的意味,如“不能不相信”不等于“能相信”,而是“应当相信”的意思,不过口气要委婉一些。第二组助动词用在这个格式中有强调的意味,如“你不应该不帮他一把”比“你应该帮他一把”更强调一些。B、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可分三组:第一组:来、去第二组:上、下、进、出、过、回、开、起第三组:上来、上去、下来、下去、出来、出去、过来、过去、回来、回去、起来第一组以说话人为着眼点,向着说话人的方向移动为“来”,离开说话人为“去”。第二组以说话人之外的事物或位置为着眼点。第三组兼有一、二组的特点。如“上来”,“上”表示从低往高走,“来”表示朝着说话人的位置,表明说话人在上面。若说“上去”,“去”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处的位置,表明说话人在下面。趋向动词除了具有一般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如能受“不”修饰,能作谓语)之外,还能作补语。如“寄来、脱下、跑回去”。有的趋向动词还有引申用法,词义虚化。如“热起来、好起来、坚持下去、瘦下去”中的“起来”和“下去”表示动作或性质变化的“开始”和“继续”。〈三〉形容词:表示性质和状态。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1、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1)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很大、不生动、很生动”。少数带有表示程度语素的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冰凉、很冰凉、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级、很初级”。(2)能修饰名词,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细细”。这类重叠式修饰动词时表示程度的加强,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例如:大大缩短了距离(程度加强)大大的眼睛(与“大眼睛”相比程度减弱)高高举起(程度加强)高高的个儿(与“高个儿”相比,程度减弱)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三种格式:a、AABB:高高兴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干干净净和和气气随随便便b、A里AB:这里的AB限于某些含贬义的形容词,重叠后既表示程度加强,又表明嫌恶的感情。如:小里小气古里古怪慌里慌张糊里糊涂马里马虎c、ABAB:这里的AB只限于某些带有表示程度的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如:冰凉冰凉雪白雪白通红通红笔直笔直碧绿碧绿鲜红鲜红C、重叠属于形容词生动形式。形容词生动形式除了重叠之外还有单音节形容词A加双音节或多音节后缀这种形式。a、A+双音节后缀:这个后缀一般是叠音的。如:暖洋洋胖乎乎绿油油慢腾腾毛茸茸直勾勾醉醺醺香喷喷干巴巴沉甸甸羞答答亮晶晶b、A+多音节后缀,如:黑不溜秋黑咕隆咚花里胡哨傻不愣登蠢了呱叽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慢慢、不干干净净、不老里老气、不活生生、不灰不溜秋、很慢慢、很干干净净、很老里老气、很活生生、很灰不溜秋”。2、形容词的分类从功能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1)普通形容词:能充当谓语,大都能用“不”和“很”修饰。(2)非谓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不能充当谓语,不能用“不”和“很”修饰。常见的非谓形容词如:正副男女雌雄单大型初级多项巨额慢性新式长期特等万能共同个别天然人为主要高产亲生彩色白色黄色西式男式上等恶性微型阴性超级大号双重临床多幕私人民用简装国营高效直观新生新兴真正主要高速名牌高频海洋性流线性多民族单方面喷气式有些非谓形容词用途极窄,只作科学技术名词的组成部分,如“高频电波、侧吹转炉”。从语义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表示属性,如“红、黄、大、小、软、硬、伟大、平凡、美丽”。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包括形容词的一切生动形式,如“喷香、冰凉、红红、大大方方、冰凉冰凉、直勾勾、傻里呱唧”。3、普通形容词与动词(1)共同点A、能用“不”修饰:“不走、不高”B、能作谓语:“他走了、这棵树很高”C、肯定否定相叠:“走不走、高不高”(2)不同点普通形容词(以下只称“形容词”)能受“很”修饰,动词一般不能受“很”修饰。如可以说“很高、很美丽”,不可以说“很走、很学习”。心理活动动词大都能受“很”修饰,这一点与形容词相同;能带宾语,这一点区别于形容词。如“很爱(他)、很佩服(陈老师)、很了解(情况)”。〈四〉数词:表示数目。如“零、半、一、二、两、八、十、百、千、万、亿”。1、数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是能同量词组合,组合成数量词组。如“三个(班)、去了两趟、要三斤”。2、序数数词或数词结构前加“第、初”表示序数。如“第一、初二”。有时表示序数不用“第”,但实际上隐含“第”,如“一中”,等于“第一中学”;“(住在)四楼”,等于“(住在)第四层楼”;“十六中队”,等于“第十六中队”。又如,分析问题时按顺序用“一、二”,等于说“第一部分/点/类”、“第二部分/点/类”。除外,还有些习惯用法:大儿子,小女儿,老大,老三,末班车,头一回。3、概数数词或数词结构后面加“多、几、把、来、上下、左右、以上、以下”表示概数。如:千把人,一千来人,一千多人,十几斤,五十上下,五十左右,五十以上,五十以下。表示概数的方法还有:一到九之间,相邻的两个数连用,表示范围在这两个数之间。如“一两百人,二三百斤,四五千斤”。还可用“成...上”或“几...”,表示概数。如“成千上万、几十天、几百斤、好几百年”。4、倍数和分数A、倍数以“数词+倍”表示。如“一倍、十倍、三十倍”。倍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如“百分之二百”等于两倍,“百分之三百”等于三倍。B、分数常用固定结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五十”。口语中也用“成、分”表示分数。如“五成”等于“百分之五十”,“一成”等于“百分之十”,“三分”等于“百分之三十”,C、倍数一般用于数目的增加,不用于数目的减少。如可以说“增加了两倍”,不可以说“减少了一倍”。分数既可以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以用于数目的减少。如可以说“提高了百分之百”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百”。表示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a、表示增加:“增加了,增长了,提高了,上升了”--不包括底数,指净增数。“增加到,增长到,提高到,上升到”--包括底数,指总数。如:原来是5,现在是10,可以说:增加了一倍,增加了100%或增加了5;增加到两倍,增加到200%或增加到10。b、表示减少:“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减少到,降低到,下降到”--指余额。如:以前是10,现在是7,可以说:减少了30%或减少了3;减少到70%或减少到7。5、两和二A、个位数在一般量词前用“两”。如:两本书、两倍、一年零两个月。多位数中的个位数用“二”。如:二十二、一百零二次。B、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二”都可以用,重量单位“两”前只用“二”。如:两升(二升)两丈(二丈)两斤(二斤)二两(酒)。新兴的度量衡单位大都用“两”。如:两吨两公里两英尺。C、“十”前用“二”,“百”前一般用“二”,“千、万、亿”前多用“两”。如:二十二百二十块(两百二十块)两千元(二千元)D、序数、小数、分数只能用“二”。“半”前用“两”。如:第二,二哥,二月,零点二,二分之一,两半。注意区分:“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次世界大战”;“二儿子”与“两个儿子”。另外,“两”还可以表示不定数目(限于二至九),相当于“几”。如:过两天再说(=过几天再说),我说两句(=我说几句)。注意区分“两”和“俩”。“俩”是“两个”的合音。如:俩人(=两个人)俩馒头(=两个馒头)兄弟俩(=兄弟两个)。6、“一”的活用A、“一...一”,前面的“一”是“每一”的意思。如:一人一本,一个萝卜一个坑。B、用在名词性词语前,有“同一”或“满”的意思。如:他们各干各的,不一条心。(同一)他走出了一身汗。(满)一房子人。(满)一肚子阴谋诡计。(满)C、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表示动作“快”或“突然发生”。如:一学就会(快)心一凉,鼻一酸(突然)他把眼一瞪(突然)〈五〉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如“个、寸、斤、双、趟、遍”。1、量词的主要语法特征(1)能跟数词或指示代词组合。如“一个、两寸、三斤、四遍、这位、那本”。(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或强调“多”。如:回回吃亏(每回)句句是实话(每句)歌声阵阵,白云朵朵(强调“多”)2、量词的分类量词可以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A、专用的物量词a、度量衡单位:寸、尺、米、丈、里;分、亩、顷;升、斗、石;两、斤、磅、吨。b、个体单位:个、只、件、支、朵、把、条、张、本、片、辆、架、颗、块、篇、匹、场、阵。c、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打。d、不定单位:点儿、些。“点儿”和“些”可以和“有”组合成“有点儿”“有些”。“有些”“有点”后面可以接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性词语。接名词性词语时,“有”是动词,“些”“点儿”作定语。如“有些水、有点儿灰尘”。接动词或形容词时,“有些”“有点”不表量,而是表示程度,应看作副词。如“有些想家、有点后悔”。B、借用的物量词a、借用名词:一尾鱼、一杯水、一盒饼、一枝笔、一碗饭、一线希望、一道闪电、一轮满月、一眼磨、一车货、一肚子气、一桌酒席、一箱衣服、一处风景、一笔交易、一床被子。b、借用动词:一发炮弹、一挑水、一包东西、一捆柴、一封信、一捧米、一挂鞭炮、一抹斜阳、一弯新月。数词和物量词组成的词组一般作定语,当它不在句首且其中的数词是“一”时,“一”常可省略。如:我去买套衣服。有个村子叫李庄。喝杯水吧。(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A、专用的动量词:次、回、趟、遍、场、阵、顿、下、遭、番。B、借用的动量词:往往借用名词来表示动作的量。如:看一眼,踢一脚,砍一刀,开一枪,抽一鞭子。数词和动量词组成的词组一般作补语,如“读三遍、打一拳”。有些量词既可以是物量词又可以用作动量词。如:顿:一顿饭,骂了一顿阵:一阵风暴雨,跑了一阵场:一场电影,大闹了一场把:一把米,拉了他一把面:一面红旗,见过一面口:一口水,咬他一口另外,还有一些复合量词,如“人次、架次、吨公里、秒立方米”。3、运用量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同的名词、动词要求特定的量词配合。如:一缕轻烟一匹马一个人一股浓烟一头牛一条蛇踢一脚打一拳(2)可以配合的常常不止一个量词,但不同的量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同。如:下了一场雨(时间较长,可以是几天或更长)下了一阵雨(时间较短,一阵过去就没有了)解释一番(内容多一些,时间长一些)解释一下(内容少一些,时间短一些)解释一遍(从头到尾)解释一次(只涉及次数,不涉及内容)(3)“一”和量词组合可以重叠,有两种方式:一AA式或一A一A式。A、作主语,常用“一AA”式,表示“每一”。如:一个个身强力壮。一个个呆若木鸡。B、作状语,表示“逐一”一件件(一件一件)检查。一棵棵(一棵一棵)扶起来。C、作定语,表示“多”。一担担(一担一担)的南丰蜜桔。墙上挂着一幅幅(一幅一幅)的画儿。“一AA”与“AA”作主语时都表示“每一”,但角度不同,如:个个神采飞扬。(从整体看)一个个神采飞扬。(从个体看)〈六〉副词1、副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是作状语,修饰形容词、动词或全句。很好、非常好、亲自去、大力支持、难道这样做对吗?偏偏他病了。“很、极、万分”这几个副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补语。如:很机智机智得很极方便方便极了万分兴奋兴奋万分2、副词的分类(1)程度副词:很、十分、非常、格外、更加、过于、顶、最、极端、比较、越发、稍微、略微等。(2)情状副词:亲自、互相、大力、赶紧、陆续、大肆、赶快、尽情、连忙、悄悄、依稀、特意、特地、仿佛、极力、尽量、相继、私下、暗中等。(3)频率副词:再、又、也、还、一再、再三、再次、屡次、重新等。(4)时间副词:立即、立刻、马上、已经、才、就、正、在、正在、刚、刚刚、刚才、已经、曾经、经常、常常、依旧、依然、渐渐、永远、一直、老是、始终、终于、偶尔、忽然、起初、随即、随时、一向、历来、从来、原来等。(5)范围副词:只、都、全、共、一共、总共、光、统统、仅、仅仅、一齐、一概、全都、单等。(6)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未、莫、勿、甭、未必、不用、不必、休等。(7)语气副词:难道、也许、大概、莫非、必、准、必定、必然、的确、当然、其实、却、公然、居然、竟然、索性、偏偏、偏、简直、、几乎、幸亏、幸而、反倒、反正、横竖、究竟、到底、毕竟决、绝、何尝、明明、只好、未免、可、断然等。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的副词有关联作用(可称作“关联副词”)。如“却、再、又、就、才、还、既、越”等。例如:他仍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你越活越年轻了。他一回来我就会告诉他。既当群众的先生,又当群众的学生。再难也不怕。(2)有的副词存在多种语义,使用时要加以区分。A、与不同的词语组合时语义不同。都:大家都同意。(表范围)一个人都不见了。(“都”轻读,表语气)都二十五了,还象个小孩子。(表时间)又:他今天又来了。(表频率)山又高,路又滑。(表关联)心里有千言万语,嘴里又说不出。(表语气)B、在句首和在句中语义不一样。就我去看电影。(表范围)我就去看电影。(表时间)偏偏小李休息。(客观原因)小李偏偏休息。(主观原因)仅仅他有康熙字典。(“别人没有”,指人的范围)他仅仅有康熙字典。(“别的没有”,指物的范围)幸好你来了(不然我们会迷路的)。(受益的是“你”以外的人)你幸好来了(不然你会错过这次机会的)。(受益的是“你”)(3)有的形容词也可以作状语,它与副词的区别在于:副词只作状语,而形容词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定语和谓语。如:特别--格外特别鲜艳格外鲜艳(状语)特别快车(定语)这事情很特别(谓语)可以看出“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偶然--偶尔偶然碰到偶尔碰到(状语)偶然事件(定语)事情的发生也很偶然(谓语)可以看出“偶然”是形容词,“偶尔”是副词。(4)时间名词也可以作状语,它与时间副词的区别在于:时间副词只作状语,而时间名词除了状语之,还能作介词宾语。如“现在”和“正在”;“刚才”和“刚刚”的意义相近,都可以作状语,所不同的是:“现在”“刚才”前面可以加“从、到”等介词,而“正在”“刚刚”前面不可以加介词。(5)“没有(或没)”既可以是否定副词,也可以是动词,区别在于:接动词的“没有”是副词,接名词的“没有”是动词。如:他今天没有(没)来上课。(副词)教室里没有(没)人。(动词)他买了电影票没有?(副词)你有没有康熙字典?(动词)(6)副词:“没有(或没)”和“不”的区别:A、“没有(或没)”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指将来。“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如:前天他没有来。(客观叙述)前天请他他不来。(着重主观叙述)他没有来。他不来。他明天不来。B、“不”可用在所有助动词前边,“没有(或没)”只限于“能、能够、敢”等少数几个。下例都不能用“没有(或没)”。不会讲,不该去,不愿走,不可以用“不”和“助动词+动词”组合有五种形式,而“没有(或没)”只有一种形式。不能去/能不去/不能不去/能不能去/能去不能/没能去〈七〉代词:代替实词和词组。1、代词的语法特征是:代替实词和词组。(1)代替实词。如:小王来了。--他来了。--谁来了?小王病了。--小王怎么了?小王很好。--小王怎么样?小王明天来。--小王什么时候(多会儿)来?小王去宿舍。--小王去哪儿?(2)代替词组。如他昨天病了,这大家都知道。小王学习很用功。--小王学习怎么样?他买了一套新公寓。--他买了什么?2、代词的分类代词按其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疑问代词是指出疑问的词;指示代词,也叫指别词,是指称或区别人物和情况的词。(1)人称代词我我们咱咱们你你们您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A、我们、咱们“咱们”包括听话人在内,“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如:我们明天参加义务劳动,你要是没事,咱们一块去。有时“我们”也可以包括对方。如:你来得正好,我们一起去看足球赛。在书面语中,一般用“我们”代替“咱们”。B、“您”是“你”的敬称,在口语里没有复数形式,有时用“您二位、您几位”。近年来,书面语中也有用“您们”的。C、别人、人家a、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可以指单数,也可以指复数。二者可以互换,这是共同点。如:话是说给别人(人家)听的,文章是写给别人(人家)看的,人家(别人)都不怕,就你怕。b、“人家”可以确指某人,意思跟“他”或“他们”相似。也可指自己,指“我”,含有亲热或俏皮的意味。这样用时,“人家”不能换成“别人”。如:你把东西给人家送回去吧。你慢点走行不行,人家跟不上啊!c、“人家”后带同位语时,不能换成“别人”。如:人家小芳天天六点钟就起床。我是新手,比不上人家有经验的。d、“别人”表示“另外的人”时,不能换成“人家”。这里除了他,别人都不会这样做。(2)指示代词含“这、那”的指示代词:这(近指)那(远指)那里这儿这会儿那会儿这么那么这么些那么些这些那些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特殊的指示代词:分指:每各不定指:某旁指:另另外其他其余统指:一切所有任何(3)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里哪儿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多少怎么怎样怎么样3、代词的活用以上三类代词都可以活用。所谓活用是指除了实指(如疑问代词表示疑问)之外,还有虚指用法(如疑问代词不表疑问)。A、不定指用法。如:你告诉我,我告诉他,没有半天工夫,全班都知道这件事了。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你不信。这孩子要这要那,纠缠个没完。他摸摸这儿,摸摸那儿,什么都觉得新鲜。不知谁把窗户打破了。(“谁”为不能确定的某一个人)看上去很面熟,似乎在哪儿见过似的。(“哪儿”为不能确定的某个地方)B、任指用法。如:谁都会唱这首歌。(“谁”意为“任何人”)他什么歌都会唱。(“什么”意为“任何”)我哪儿也不去。(“哪儿”意为“任何地方”)C、虚无所指。如:你喜欢拉二胡,就拉他个痛快吧!先种他个几亩试试。你想吃就吃他一个饱。(上三例的“他”无所指称,只起增强语势的作用)。又如:--你写的字真漂亮!--哪里哪里。(谦辞)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词类,词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分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并说明理由。任务任性感想感动兴奋疑问怀疑修养休养友好友谊反对反动忍耐耐性想念想头珍贵珍惜愿望希望约会约定现在早晨附近火红记者看法普遍普及重视重要重要性3、举例说明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和一般名词在用法上的不同。4、一般地说名词不能重叠,但语言中常有“家家”“人人”“年年”“天天”的说法,你怎么看?5、“相信、希望、了解、喜欢”等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而“笔直、鲜红、热乎乎、绿油油”等形容词都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为什么?6、名词不能用副词修饰。然而语言中却有“最前线”“最北边”“昨天已经国庆节了”“人不人,鬼不鬼”之类的说法,应该如何解释?7、区别下列名词和副词(可以根据能不能加介词来鉴别)早上平时向来时常马上现在目前即将最近立刻刚刚暂且8、体会一下句中重叠的动词、形容词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1)这双鞋你穿穿试试。(2)刚喝浓茶不习惯,喝喝就习惯了。(3)他每天早晨起来散散步,看看花,然后回家吃早饭。(4)他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一看就懂了。(5)他慢慢地站起来,轻轻地走了出去。9、下列句中的“起来”“下去”各表示什么意义?(1)她得了肩周炎,右胳膊抬不起来了。(2)他跑下山去了。(3)辅导站办起来了。(4)天热起来了。(5)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6)她的身体一天天坏下去。10、指出下列词语中“一”所表示的意义。一屋子的人一树的花一波三折一个萝卜一个坑一鼻孔出气一丘之貉一无所有一无可取11、分辨副词和形容词,并说明理由。平常常常都仅仅深刻猛然完全完整依然永远永久偏偏幸亏幸运尤其连忙稍微微小12、指出下列代词的用法及意义。(1)这个说一句,那个说一句,会场上十分热闹。(2)你通知我,我通知你,不大功夫,人全到齐了。(3)什么月季啊,玫瑰啊,栽了一院子。(4)他干起活来那个猛啊谁也比不上。(5)你找谁?谁也不找。(6)谁不会谁举手。(7)你去哪儿?我哪儿也不去。(8)这个人我好象在哪儿见过。13、数量结构的重叠形式“一A一A”、“一AA”表示什么意义?请举例说明。14、表物量的数量结构和表动量的数量结构各充当什么成分?请举例说明。第三节词类(下)一、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汉语由于缺乏印欧语言那样的词性变化,许多语法意义要靠虚词来表示。例如,表示动作的完成须在动词后加“了”;表示动作的持续须在动词后附上“着”;表示并列常在前后两项之间加上“和”或“并”;表示偏正关系常在偏项与正项之间加上“的”或“地”。因此,掌握每一类虚词的语法意义,了解每一个虚词的用法,对准确地表达思想和理解话语都有很大的帮助。汉语虚词的用法有灵活的一面,也有固定的一面。所谓灵活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虚词意思差不多。如“他的哥哥”和“他哥哥”、“玻璃被打破了”与“玻璃打破了”意思差不多。所谓固定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虚词意思不一样。如“爸爸的妈妈”和“爸爸妈妈”、“吃了饭”和“吃饭”意思不一样。讲语法,主要讲明后一种情况。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和词组。根据实词与虚词之间不同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下列各类。〈一〉介词1、介词的语法特征:(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在家(自修)(表示处所)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2、介词的分类(1)表示时间方所: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2)表示方式: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3)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4)表示原因:因由于因为(5)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6)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去除非(7)表示被动:被叫让给(8)表示比较:比和同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他为谁?为大家。(动词)我们为人民服务。(介词)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今天我们比技巧。(动词)你比他强。(介词)计划通过了。(动词)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二者的区别在于:(1)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他在不在宿舍?(动词)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如:火车到站了。(动词)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他在宿舍。(动词)他在宿舍住。(介词)他住在宿舍。(介词)(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汽车经过了八一桥。(动词)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二〉连词1、连词的语法特征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没有修饰作用。从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从连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如:讨论并通过(“并”连接两个动词,表示联合关系)因为今天要办很多事情,所以天刚亮他就出门了。(“因为...所以”连接的分句,表示偏正关系)2、连词的分类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表联合关系的和表偏正关系的。(1)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A、连接词或词组的:和跟同与及以及而而且或或者B、连接分句的:并并且于是从而甚至况且何况然后接着不但...而且与其...不如或者...或者与其...宁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2)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A、连接词或词组:而B、连接分句:而只有只要尽管不过不论任凭以免以便免得除非就算假使即使如果以致因此由于因为...所以虽然...但是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的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以连接分句。如:a、并、并且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连接动词)教室干净、明亮并且温暖。(连接形容词)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连接分句)b、不但...而且水库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连接分句)不但在这个车间,而且在全厂都实行了承包制。(连接介宾词组)c、而“而”这个连词用法不同,则意义不同。既可用作并列连词又可用作偏正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连接分句。文笔简练而生动少而精战而胜之(顺接)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顺接)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转接)这种苹果大而不甜。(转接)(2)同一类型的连词用法有区别。“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不能连接动词,也不能连接分句。“以及”没有这些限制,其前面还可以用逗号隔开。(3)有的词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种功能。如“因为、由于、和”等。因为天下大雨,所以没有出门。(连词)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介词)可以用如下方法区别:A、和、跟、同、与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如:“他和我都去过北京”换成“我和他都去过北京”意思不变。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若调换位置,意思就变了。如:我和他谈过这件事。(以“我”为主)他和我谈过这件事。(以“他”为主)B、因为、由于二者作连词和作介词的意义相同。区别在于:作连词用时,连接的是分句;作介词用时,连接的是名词性词语。如: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连词)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介词)(4)有些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也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它们与连接分句的连词的区别是: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动词的作用,因而只能出现在动词之前,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连词只表连接,因而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如: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5)有的连词还可以连接句子或句群。如“因此、但是、可是、所以”等。〈三〉助词1、助词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词或词组的上边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如“你见到了新来的老师吗?”“了”附着在“见到”后面表示完成,“的”附着在“新来”后边,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2、助词的分类(1)结构助词:的、地、得这三个助词是定、状、补的标志。它们连结词组中的偏项和正项,都念轻声“de”。A、的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体词性偏正关系。中心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如“全新的计划、受表扬的这个班级、书的海洋、式样的新颖、品质的高尚、春天的到来”。还可以附在动词、形容词、代词及词组的后面组成“的”字结构。如“穿的、大的、他们的、去参观的”。有时还附着在联合结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弄点豆儿什么的”“买些文具什么的”。B、地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谓词性偏正结构。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性的。如“很快地订出计划、好好地休息、不断地前进、颜色格外地鲜艳”。“形.de。及物动词”这一格式中的“de”既可以是“地”,也可以是“的”。如:认真(地/的)分析(原因)科学(地/的)处理(废品)严格(地/的)训练(队员)全面(地/的)掌握(情况)这类偏正结构用“地”还是“的”取决于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用“地”,如“大家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我们应该科学地处理废品”。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用“的”,如“对于事故的原因,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张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有三种情况:a、若受体词性词语修饰,用“的’。如:一次科学的处理能使废品变为宝贝。李工程师的科学处理使废品变为了宝贝。b、若动词已带上宾语,用“地”。如:认真地分析问题很重要。科学地处理废品是当务之急。c、若这个偏正结构仅为“形.de.及物动词”结构,用“地”和“的”均可。若用“地”侧重动作性,若用“的”则侧重名词性。如:严格地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动作性)严格的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名词性)C、得用于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构成补充词组,中心语为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如“唱得很好”“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冷得发抖”。(2)动态助词(也叫时态助词):着、了、过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附着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都念轻声。“着”表示动作进行或持续,如“正在研究着”“我吃着饭呢”“手里拿着一本书”。“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如“吃了饭”“买了电脑”。“过”表示动作已成为过去或成为经验,如“看过、吃过、去过、学过”。(3)其他助词:们、所、似的、来、多、把、初、第等。A、们“们”是个复数助词,经常附着在表人名词和一般的人称代词的后面,表示“群”的意义。如“先生们、我们、你们”。表示事物的名词一般不能与“们”组合。有时带上“们”,如“青蛙们、蝴蝶们”这是修辞上的拟人用法。一般表示人的名词后边用了“们”前边不能再加表示确定数目的定语,例如不能说“三位先生们”“二位代表们”。不过,若这个定语是表示不定多数的,有时也可以加“们”。例如作报告时使用的呼语常有“各位先生们,诸位朋友们”“全体同学们”的说法。_B、所经常附着在及物动词前边,构成“所”字结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所说、所知、所需、所关注”。有些“所”字结构只用来修饰别的名词,这个名词在意念上是前边动词支配的对象。如“所知道的事情”“所领导的军队”“所读的小说”。“所”字结构可以加“的”组成“的”字结构,如“所知道的”“所唱的”“所说的”。“所”还经常和“被”“为”相搭配,组成“被(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如“我们无不被(为)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C、似的(一般、一样)经常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组成比况结构,具有描写作用。如“象野马似的”“踢皮球似的”“花园似的城市”“仿佛睡着了似的”“乐得什么似的”。为说明语言事实的方便,与“似的”作用相当的“一般”“一样”也可以叫作比况助词。D、来、多、把经常附着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如“十来斤、十多斤、五百来人、五百多人、斤把米、千把人、十多个人”。E、“(在)...来看/看来、(对)...来说/说来、(不管/不论)...也好/也罢、(如果/要是)...的话”等,也是助词。〈四〉语气词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句子的后面,有时也在句中表示语气。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的、了、么、呢、吧、啊”六个,都念轻声。这六个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色彩,可分A、B、C三类。A、的表示确实如此了表示已经如此或出现新情况B、么表示可疑呢表示不容置疑吧表示半信半疑“呢”也可用于疑问句,表示深究的意味。用上“呢”的疑问句,总有表示疑问的词语(如“谁呢?”)或者有表示疑问的结构(如“去不去呢?”)。C、啊增加感情色彩以上三类又可以叠用:A和B叠用:真的么?真的呢。真的吧?吃了么?吃了呢。吃了吧?B和C叠用:a、么+啊--->嘛(表示显而易见)他本来就不愿意去嘛!人多力量大嘛!b、么+啊--->吗(表示要求证实)他明天会来吗?人多力量就大吗?A和C叠用:了+啊--->啦我可见到你啦!A、B、C叠用:了吗他去了吗?语气词一般都放在句末,有时也放在句中,有的表示语气停顿,引起注意,有的表示列举,等等。如:我呢,一直就是不赞成。你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譬如喝茶吧,他最讲究。他爱好体育,排球啊,篮球啊,乒乓球啊,都喜欢打。二、叹词和象声词这两类词的语法特征是:经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这一特征既不同于实词,也不同于虚词,应算作特殊的词类。如“哼!还有象你这么说话的!”“砰砰,远处传来了枪声。”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应。如:唉哟喂啊哎哟哼咦嗯哦哎呀哈哈叹词有时还可以活用为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他嗯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谓语)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状语)我听见电话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一句话把他气得直哼哼。(补语)2、象声词:表示物体的音响或动物的叫声。如:砰哗啦噼啪叮当咚咚唧唧汪汪吱吱喳喳嗡嗡象声词除了可单独使用之外,还可以充当定语和状语。如“呼的一声”“咚咚咚的脚步声”“叮叮当当地响着”“心里怦怦直跳”三、词类的次类我们所说的某类词的语法特征指的是它的主要语法特征,即足以与其他词类区别开来的语法特征,而不是它的全部特征。事实上,同一类词内部还有次类,各有自己的特征。下面以动词为例加以说明。动词以“能用‘不’修饰,经常作谓语”等特征与其他词类相区别。动词本身又可再分类。有的动词能带宾语,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据此,我们可以把动词分为两类:有宾(及物)动词和无宾(不及物)动词。如“吃、姓、当、开始、值得”等能带宾语,“站岗、苏醒、完毕”等不能带宾语。有宾动词内部在功能上也有差异,有的只能带一个宾语,有的可以带双宾语,据此,我们又可以把有宾动词分为两类:单宾动词和双宾动词。如“擦、造、保卫、给以”等只能带一个宾语;“给、送、借、告诉、问、欠”等可以带双宾语。次类划分的深浅程度,取决于进一步说明现象、进一步阐述有关语法规律的需要。例如,“种(地)、拔(草)、垄断(市场)”和“禁止(吸烟)、希望(他来)、渴望(自由)”都是单宾动词,可是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只能带名词性词语作宾语,后者只能带非名词性词语作宾语。如果要区别它们不同的语法功能的话,单宾动词又需要往下分为:名宾动词(体宾动词)和非名宾动词(谓宾动词)。词类次类的划分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例如,动词不但可以依据语法功能进行分类(见上例),还可以依据类别意义进行分类。依据类别意义,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个次类:1、行为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如“看、洗、睡、飞、飘”等。2、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3、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4、使令动词:表示使令或请求。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5、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包括“有、没、没有”。6、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7、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只有一个“是”。还有助动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在动词部分已经讨论过了,此不赘述。四、词的兼类词的分类是以全体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类;归类是以个别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性。从分类的角度看,各类词都有自己的特征,类与类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从归类的角度看,有的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征,且词义有联系,这就是词的兼类。例如:“报告”一词它能受数量结构修饰(一份报告),能出现在介词后(把报告交上去),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它又能受“不”修饰,能带宾语(不报告这件事),能带动态助词(报告了、报告过)具有动词的语法特征。因而,“报告”是一个兼类词,兼属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常见的兼类词有:a、动/名兼类:领导、指示、计划、翻译、访问、损失、代表、编辑、工作报告、联系、调查、决定等。b、形/动兼类:端正、丰富、明白、团结、辛苦、密切、热、紧、充实、低突出、活跃、活、红、方便、繁荣、便宜、明确、巩固等。c、形/名兼类:理想、精神、经济、道德、矛盾、科学、困难、幸福、标准等。另外,还有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相兼的,前面已作了说明。兼类词与同形同音词:二者的共同点是: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不同点是:兼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同音词意义上没有联系。如“科学”和“老”都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科学”既可以是名词(学科学),又可以是形容词(很科学)。“老”既可以是形容词(老科学家),又可以是副词(老哭)。但是,“科学”是兼类词,因为它所兼属的两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老”是同音词,因为它所兼属的两类词意义上没有联系。又如“打门”的“打”(动词)和“打今天起”的“打”(介词)是同音词,不是兼类词,两个“打”在意义上没有联系。兼类与活用:二者的共同点是意义上有联系,不同点是活用是临时的,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而兼类是经常性的,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例如:A、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脾气可不小。B、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军阀”是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胖开”中的“胖”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不属兼类。在词的兼类问题上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仅同音词不是兼类词,同形词也不是兼类词。例如:A、背上有一处刀伤B、背了一捆干柴C、传给了子孙万代D、给将军立传例A的“背”念去声,是名词,例B的“背”念阴平,是动词。例C的“传”念阳平,声母为ch,是动词,例D的“传”念去声,声母为zh,是名词。A与B的“背”C与D的“传”都只是同形词。第二、“兼类词”是指在甲语境中具备甲类词语法特点、在乙语境中又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不是指在同一语境中同时具备甲乙两类词的某些语法特点。例如:A、群众感到很方便/方便了群众B、他很同情/同情他/很同情他例A的“方便”是兼类词,在前个语境中是形容词,在后个语境中是动词。例B中的“同情”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