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1"\h\uTOC\o"1-1"\h\u1057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云县阿柱田光伏项目220kV联络线路工程项目项目代码2210-530900-04-01-983890建设单位联系人建设地点工程线路涉及云县爱华镇、茂兰镇、漫湾镇地理坐标起点(东经100°16′1.061″,北纬24°30′57.272″)终点(东经100°26′37.879″,北纬24°36′52.355″)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61输变电工程用地(用海)面积(m²)/长度(km)29.52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临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临发改复【2022】515号总投资(万元)7300环保投资(万元)62环保投资占比(%)0.85施工工期6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B.2.1专题评价”相应要求,本项目按要求应进行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规划情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其他符合性分析1、与《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21〕24号)的符合性2021年11月1日,临沧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21】24号),该意见中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基本情况及符合性分析如下:1.1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1.1.1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2018年6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发〔2018〕3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正式发布了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0.90%,基本格局呈“三屏两带”:“三屏”——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态屏障、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态屏障;“两带”——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干热河谷地带,东南部喀斯特地带。包含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三大红线类型、11个分区。1.1.2法规要求目前,国家及云南省均尚未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办法。2016年10月,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中第一(一)条提出:“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环规财〔2018〕86号)中第二(五)条提出:“对审批中发现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相关法定保护区的输气管线、铁路等线性项目,指导督促项目优化调整选线、主动避让;确实无法避让的,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无害化穿(跨)越方式,或依法依规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穿越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号)中第二(四)条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主要包括:零星的原住民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和耕地规模前提下,修缮生产生活设施,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种植、放牧、捕捞、养殖;因国家重大能源资源安全需要开展的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包括水文水资源监测及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等,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活动;经依法批准进行的非破坏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经依法批准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活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重要生态修复工程。”1.1.3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性分析根据线路所经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本工程线路推荐路径方案途经临沧市云县爱华镇、茂兰镇及漫湾镇,线路在爱华镇、茂兰镇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在漫湾镇Z35-J14、J15-J18、J23-J24三段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所有塔基未压占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本工程线路路径区位于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交接地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丘陵地貌,海拔在960m~2450m,坡角在10°~31°,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受地形限制,线路塔位选择困难。线路所经区域属于滇西经向构造带,区域上断裂均较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区域稳定性差,为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性,线路路径需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本工程线路终点位于云县漫湾电厂,线路路径呈南北走向,线路在漫湾镇涉及澜沧江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在澜沧江河流两侧呈大面积连续分布,若要避开该区域生态红线,则线路需要走上游跨越澜沧江从景东方向接入漫湾电厂,为避免线路跨越澜沧江并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占用,在满足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安全稳定性的前提下,线路尽量往南靠近漫湾电厂下游走线,尽可能避让了呈块状分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密集区,从生态保护红线零星分布区域或间隙通过,尽可能少的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综上所述,受澜沧江及线路路径整体走向限制;为避线路跨越澜沧江,减小线路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拟建线路不可避免地将穿越生态保护红线。1.1.4与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政策的相符性分析根据自然资源部门查询结果,结合线路沿线林地调查数据,确认经过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均为国家公益林二级林地,线路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工程建设使用国家公益林,确需使用的,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手续。国家公益林一级林地原则上不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严禁打枝、采脂、割漆、剥树皮、掘根等行为,国有国家公益林一级林地,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国家公益林二级林地在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前提下,可以按照相关技术规程的规定开展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根据《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因建设工程需要占用征用公益林林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在地方公益林内进行开垦、采矿、采石、采砂、取土、筑坟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活动。除法律法规禁止采伐的以外,经批准可以对地方公益林进行抚育或更新采伐。根据《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务院批准、同意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可以使用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公路、铁路、通讯、电力、油气管线等线性工程和水利水电、航道工程等建设项目配套的采石(沙)场、取土场使用林地按照主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范围执行,但不得使用Ⅱ级保护林地中的有林地。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工程线路虽然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但没有经过禁止建设的区域,避开了国家公益林一级林地,线路工程建设不属于国家和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中禁止的活动。为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本工程输电线路尽可能避让了呈块状分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密集区,尽可能从生态保护红线零星分布区域或间隙通过,并通过优化塔基布设的方式尽量减少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土地,最大限度减小了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本项目为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环评〔2016〕150号、环规财〔2018〕86号文件、厅字〔2019〕48号以及云政发〔2020〕29号等相关文件,且本项目已取得了云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县自然资源局关于本线路路径意见的复函(复函内容详见附件4、附件7),同意项目线路路径。1.2、环境质量底线①水环境质量底线到2025年,临沧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体水质优良率保持稳定,重点区域、流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怒江、澜沧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恢复。到203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恢复取得明显成效。该项目线路横跨已建水库大转水水库边,距回水线48m,影响较小。云县水务局经与茂兰镇、漫湾镇两个乡镇水务中心负责人核实,此输电线路工程建设项目未涉及两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且线路已取得《云县水务局关于220KV阿柱田光伏联络线路路径原则性意见的复函》(2022年10月14日)。线路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搅拌冲洗所产生的废水,线路分段施工,每段所产生的生产废水很少,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防尘,对沿线附近地表水体水质无影响。本工程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施工时各施工点人数较少,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在附近村庄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肥。废水不外排,不会改变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②大气环境质量底线根据《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21〕24号)中大气环境质量底线要求:到202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到203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提升,各县(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低于25μg/m3,优良率进一步提升。根据《2021年临沧市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云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所述,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本项目施工期采取洒水降尘的措施降低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行过程中无废气产生,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不会突破当地大气环境质量底线。③声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建设仅为线路建设,不包含升压站及其他区域的建设,根据现状监测及本环评预测结果,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电磁环境现状以及运营期的声环境、电磁环境影响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④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到2025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到2035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本工程线路起于阿柱田220kV升压站出线构架,止于500kV漫湾电厂220kV侧构架。线路从阿柱田升压站220kV侧出线构架向北出线,经牛圈篝北侧、小子坡北侧、平路田、新田侧北侧,左转至上老董山、瓦窑田、大路坡南侧、转水河至对门山右转向西至取材岭,左转向东北方向依次经过瓦窑村西侧、大河边、大地、旧地寨,右转依次经过羊活塘、新村村后右转至菖蒲塘、漫光村北侧,漫湾大坝西侧右转向南沿水电站用地范围走至南侧边界左转跨江向北走线,最终接入漫湾电厂。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本项目为输变电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排污性项目,在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基础上,并采取本报告表提出的环保措施后,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综上,项目的建设,未突破环境质量底线,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控制要求。1.3、资源利用上线资源利用上线是各地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本项目为输变电基础设施项目,不涉及能源开发等活动,满足资源利用的上线,符合“三线一单”中有关“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1.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的通知(发改体改规〔2022〕397号),本项目不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中禁止事项。根据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关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一般管控单元,管控要求如下:表1-1项目与“临沧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一般管控单元)”符合性分析表序号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一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本工程已于2022年10月13日取得了《云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征求220KV阿柱田光伏项目联络线路路径原则性意见的复函》(【2022】-176),根据220kV阿柱田光伏项目联络线路路径矢量数据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叠加分析,Z35-J14、J15-J18、J23-J24三段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所有塔基未压占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同意项目线路路径。符合2除消耗大、能耗高、污染重和矿产品加工项目、限制产品和原料中涉及有毒有害、强酸强碱以及重金属的项目外,其它新建企业原则上应入工业园区。本项目为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消耗大、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符合3禁止在基本农田内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本工程已于2022年10月13日取得了《云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征求220KV阿柱田光伏项目联络线路路径原则性意见的复函》(【2022】-176),根据220kV阿柱田光伏项目联络线路路径矢量数据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叠加分析,Z35-J14、J15-J18、J23-J24三段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所有塔基未压占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同意项目线路路径。符合4执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本项目运行后无废气、废水外排,满足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符合二污染物排放管控1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本项目为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废水、废气排放。符合三环境风险防控1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本项目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符合2禁止高毒、高风险、高残留农药使用。规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本项目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抗生素等化学药品符合四资源开发效率要求1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临沧市生态环境管控总体要求》相关要求。本项目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红线要求。本项目不涉及基本农田。符合综上,本项目符合《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沧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发[2021]24号)相关要求。2、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项目属于D4420电力供应业,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的第一类鼓励类项目(四、电力10、电网改造与建设)。对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版)》,本项目属于(十九、101、221002电网工程)涉及跨境、跨省(区、市)输电的±500千伏及以上直流项目,涉及跨境、跨省(区、市)输电的500千伏、750千伏、1000千伏交流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800千伏及以上直流项目和1000千伏交流项目报国务院备案;不涉及跨境、跨省(区、市)输电的±500千伏及以上直流项目和500千伏、750千伏、1000千伏交流项目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划核准,其余项目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划核准。本项目已于2022年10月25日取得了《临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云县阿柱田光伏项目220kV联络线路工程项目的核准批复》,文号为临发改复〔2022〕515号,项目代码:2210-530900-04-01-983890。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3、项目与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本工程已于2022年10月13日取得了《云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征求220KV阿柱田光伏项目联络线路路径原则性意见的复函》(【2022】-176),根据220kV阿柱田光伏项目联络线路路径矢量数据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叠加分析,Z35-J14、J15-J18、J23-J24三段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所有塔基未压占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同意项目线路路径。并且已于2022年10月13日取得了云县漫湾镇人民政府关于《云县阿柱田光伏项目联络线路路径》征求意见建议函的反馈,内容如下“你单位下发的关于征求《云县阿柱田光伏项目联络线线路路径》征求意见建议的函已收悉,经领导班子审阅,均无修改意见和建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是相符的。4、项目与云南省和临沧市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符合性根据《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2022年4月8日),在“十四五”时期,锚定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要求,推动实现以下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1)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明显成效,重点行业单位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显著进展,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2)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明显上升,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3)生态安全不断夯实。自然生态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巩固提升,典型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4)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范。涉危、涉重和医疗废物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持续加强,核安全和公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5)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新突破,智慧化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全面建成现代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本项目为输电线路工程,电能为清洁能源,对降碳具有促进作用,项目建设符合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的符合性本项目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相符性分析见表1-2。表1-2项目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相符性分析序号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本工程情况结论1选址选线工程选址选线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本项目已于2022年10月25日取得了《临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云县阿柱田光伏项目220kV联络线路工程项目的核准批复》,文号为临发改复〔2022〕515号;于2022年10月13日取得了《云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征求220KV阿柱田光伏项目联络线路路径原则性意见的复函》(【2022】-176),同意项目线路路径。符合2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本工程线路途经临沧市云县爱华镇、茂兰镇及漫湾镇,线路在爱华镇、茂兰镇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在漫湾镇Z35-J14、J15-J18、J23-J24三段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所有塔基未压占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线路穿越生态保护红线为无害化通过的方式,线路路径已取得了云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县自然资源局关于本线路路径意见的复函(复函内容详见附件4、附件7),同意项目线路路径。线路的唯一性分析见第四章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章节。符合3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本工程不涉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功能的区域,采取措施后,敏感目标电磁和声环境影响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符合4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电工程。本工程不位于0类区域。符合5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本工程线路已尽量避让林区,无法避让处采用高塔跨越,减少林木砍伐。符合6电磁保护工程设计应对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等电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验算,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确保电磁环境影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经分析,在落实环评所提防护措施前提下,本工程敏感目标电磁环境能达标。对线路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7工程设计阶段即选取适宜的杆塔、导线参数、相序布置,以减少电磁环境影响。本工程已按照设计规塔范、要导线参数求选取适、宜相的序杆布置,根据实测数据,电磁环境影响满足标准要求。符合8施工期1、声环境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排放应满足GB12523中的要求。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拟采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厂界设围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现场等措施,使厂界环境噪声满足GB12523中的要求。高噪声作业时间安排在白天,禁止在午休及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如因特殊情况要求,需在夜间施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取得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许可,并与群众友好协商高噪声作业的时间安排之后,方可施工。符合92、生态环境保护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为防止水土流失,可通过优化平面布置、选用占地面积小的设备、线路同杆塔架设减少线行数量等措施,在设计阶段尽量控制建设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减少地表扰动面积;合理选择线路塔型和基础设计,尽量减少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合理采取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施工结束立即进行土地整治,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符合103、水环境保护施工期间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钻浆等废弃物。本项目施工单位应严控施工边界。施工期间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禁止排放废弃物。符合114、大气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保持道路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施工过程中,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应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施工面集中且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输变电建设项目,施工扬尘污染的防治还应符合HJ/T393的规定。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栏,保持道路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临时物料堆场采取围挡、遮盖措施,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降尘,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符合125、固体废物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集中收集,并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清运处置,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迹地清理工作。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回填,不产生永久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集中收集,并按当地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清运处置,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迹地清理工作。符合13运营期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保障发挥环境保护作用。本项目运行期间设有专职管理人员对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巡查和检查。定期开展环境监测,确保电磁环境影响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4000V/m和100μT的公众暴露限值要求,并及时解决公众合理的环境保护诉求。符合——PAGE22—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本工程线路位涉及云县爱华镇、茂兰镇、漫湾镇。线路起于阿柱田220kV升压站出线构架,止于500kV漫湾电厂220kV侧构架。线路从阿柱田升压站220kV侧出线构架向北出线,经牛圈篝北侧、小子坡北侧、平路田、新田侧北侧,左转至上老董山、瓦窑田、大路坡南侧、转水河至对门山右转向西至取材岭,左转向东北方向依次经过瓦窑村西侧、大河边、大地、旧地寨,右转依次经过羊活塘、新村村后右转至菖蒲塘、漫光村北侧,漫湾大坝西侧右转向南沿水电站用地范围走至南侧边界左转跨江向北走线,最终接入漫湾电厂。地理坐标:起点(东经100°16′1.061″,北纬24°30′57.272″);终点(东经100°26′37.879″,北纬24°36′52.355″)。项目组成及规模1、项目组成本项目建设仅为线路建设,不包含升压站及其他区域的建设,故本次评价内容仅为云县阿柱田光伏项目220kV联络线路工程项目。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2-1。表2-1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工程类别工程内容和规模主体工程项目工程规模线路长度线路全长约29.52km。全线单回路架设。导线采用JL/G1A-240/30钢芯铝绞线,地线敷设1根48芯OPGW光缆。采用掏挖基础。本线路工程共使用铁塔62基。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①优化了施工布局,施工期间物料堆放、开挖土石方等临时占地利用硬化道路布置。②塔基处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③牵张场、材料堆场均利用已有道路进行设置,不随意覆压绿化植被。④修建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施工期:本工程混凝土量较少,施工现场采用人工拌和方式,基本上没有生产废水产生。运营期:本工程运营期无废水产生。施工期:①要求施工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减缓行驶速度,不准鸣笛;②加强了高噪声设备的管理,夜间和午休时间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运营期:一般在晴天时,线下人耳基本感觉不到线路运行噪声,测量值基本和环境背景值相当;即使在阴雨天时,由于输电线经居民区时架设高度较高,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也很小。施工期:①施工人员施工期间租用周边民房生活垃圾与当地居民生活垃圾一并处置,不随意丢弃;②施工开挖产生的土石方量较少,无法进行回填消纳的,将由施工单位运往当地住建部门指定的渣土场进行统一处置,不得随意堆放。运营期:无固体废物产生。大气施工期:①施工单位对临时堆砌的土石方进行合理遮盖,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回填压实;②粉尘性施工材料堆放在料棚内,并加强责任管理。运营期:无废气产生。依托工程/临时工程2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参数2.1主体工程2.1.1建设规模本工程新建1回阿柱田220kV升压站至500kV漫湾电厂的220kV单回路线路,线路全长29.52km,其中架空线28.82km,导线截面2×300mm2,电缆线路0.7km。2.1.2导线、地线型号本项目导线选择采用JL/G1A-240/30钢芯铝绞线,导线机械特性详见表2-2。地线采用双地线架设,两股均采用OPGW复合光缆,光缆技术参数详见表2-3。表2-2JL/G1A-240/30导线机械电气特性表型号JL/G1A-240/30构造(根数×直径,mm)铝24/3.60钢7/2.40截面积(mm2)铝244.29钢31.67总计275.96直径(mm)21.6单位质量(kg/km)920.7综合弹性系数(GPa)73线膨胀系数(×10-6/℃)19.6×10-6额定拉断力(N)≥75.19表2-3OPGW复合光缆技术参数项目光缆型号及其参数OPGW13-100-1计算直径(mm)16.6计算拉断力(kN)≥118杨氏模量(kN/mm2)162线膨胀系数(1/℃)1320℃直流电阻(Ω/km)≤0.6短路电流容量(kA2.s)≥123参考重量(kg/km)≤9012.1.3杆塔及基础本线路工程共使用铁塔62基。2.2环保工程(1)生态①优化了施工布局,施工期间物料堆放、开挖土石方等临时占地利用硬化道路布置。②塔基处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③牵张场、材料堆场均利用已有道路进行设置,不随意覆压绿化植被。④修建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2)污水施工期:本工程混凝土量较少,施工现场采用人工拌和方式,基本上没有生产废水产生。运营期:本工程运营期无废水产生。(3)噪声施工期:①要求施工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减缓行驶速度,不准鸣笛;②加强了高噪声设备的管理,夜间和午休时间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运营期:输电线路下的可听噪声主要是由导线表面在空气中的局部放电(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主要发生在阴雨天气下,因水滴的碰撞或聚集在导线上产生大量的电晕放电,而在晴好天气下只有很少的电晕放电产生。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及近年来实测数据表明,一般在晴天时,线下人耳基本感觉不到线路运行噪声,测量值基本和环境背景值相当;即使在阴雨天时,由于输电线经居民区时架设高度较高,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也很小。(4)固体废物施工期:①施工人员施工期间租用周边民房,生活垃圾与当地居民生活垃圾一并处置,不随意丢弃;②施工开挖产生的少量土石方及时回填,无法进行回填消纳的,将由施工单位运往当地住建部门指定的渣土场进行统一处置,不得随意堆放。运营期:无固废产生。(5)大气①施工单位对临时堆砌的土石方进行合理遮盖,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回填压实;②粉尘性施工材料堆放在料棚内,并加强责任管理。2.3项目占地情况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6hm²(其中永久占地约0.4hm²,临时占地约1.2hm²)。永久占地为输电线路塔基用地;临时占地为塔基处施工临时用地、牵张场及施工道路等。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线路路径概况本工程线路起于阿柱田220kV升压站出线构架,止于500kV漫湾电厂220kV侧构架。线路从阿柱田升压站220kV侧出线构架向北出线,经牛圈篝北侧、小子坡北侧、平路田、新田侧北侧,左转至上老董山、瓦窑田、大路坡南侧、转水河至对门山右转向西至取材岭,左转向东北方向依次经过瓦窑村西侧、大河边、大地、旧地寨,右转依次经过羊活塘、新村村后右转至菖蒲塘、漫光村北侧,漫湾大坝西侧右转向南沿水电站用地范围走至南侧边界左转跨江向北走线,最终接入漫湾电厂。地理坐标:起点(东经100°16′1.061″,北纬24°30′57.272″);终点(东经100°26′37.879″,北纬24°36′52.355″)。详见附图3。2、施工现场布置本项目线路塔基施工临时场地主要为运输道路、塔基施工临时场地、牵张场、材料站及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场地的布置遵循“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原则,就近租赁当地现有民房或公房作为项目部、材料站和施工住地,仅塔基施工场地、牵张场、施工道路需临时占用土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和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1)施工道路布置线路大运输及工地运输采用汽车加马帮运输的方式相结合,沿线可利用的成型公路有:357国道、乡村道路和山间便道,工程材料运输、施工条件一般,部分便道路况较差,如果雨季进行施工,可能存在塌方情况,需要进行局部修复、平整之后才能通车。山林地物料运输:采用马帮运输方式。(2)塔基施工场地布置为满足施工期间施工机具、材料及开挖土石方等临时堆放,需在每个塔基周围设置一定面积的施工临时用地。根据类似线路施工的现场调查,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以单个塔基为单位零星布置,塔基区仅限于塔基基础施工以及铁塔架设的临时堆放场地和施工场地占地范围内,施工过程中需在塔基处设置混凝土拌和场。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以单个塔基为单位分散布置。在塔基施工过程中每处塔基都有一处施工临时占地作为施工场地,用作塔基基础施工和铁塔组立,兼做材料堆放场地。由于施工工艺需要,场地选择需紧邻塔基处,尽量选择塔基四周平坦、植被稀疏一侧,尽量利用草地或植被稀疏的灌木林地,以减少土地平整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项目共规划使用杆塔62基,总占地面积约1.6hm²(其中永久占地约0.4hm²,临时占地约1.2hm²)。(3)牵张场布置牵张场一般选择地形平缓的场地进行施工,尽量避免占用林地及农田,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原始地貌,牵张场均采取直接铺设钢板或苫布铺垫的方式,使用完毕后恢复原始功能。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期间设置牵张场8处,单个牵张场占地面积约750m²,牵张场总占地面积约0.6hm²。(4)其他临建设施线路主要的材料站和相关办公场地均租用当地房屋,不进行临时建设。材料站主要堆放塔材、导线、地线、绝缘子、金具和水泥等,其中水泥堆放在室内,各塔位基础施工时由汽车分别运至各塔位。3、交叉跨越情况表2-4沿线主要交叉跨越情况序号交叉线路名称跨(钻)越次数备注1110kV电力线112低压线53公路64河流29河流均为季节性干沟和小沟箐,不穿越罗闸河和澜沧江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不同地区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取值见表2-5。表2-5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表序号被交叉跨越物名称最小垂直距离(m)1居民区7.52非居民区6.53交通更困难地区5.54公路路面8.05电力线4.06通信线4.07对树木自然生长高度4.58对果树、经济作物、城市灌木及街道行道树4.59导线对山坡、岩石的距离4.0施工方案1、施工组织(1)施工工序本项目施工工序主要为施工准备、基础施工、组装铁塔、架线施工、调试等。施工周期约为6个月,全线施工人数200人。(2)施工人员培训和管理项目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员环境保护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杜绝施工人员随意砍伐树木、捕猎野生动物、随意排放废污水和弃置垃圾的行为。(3)塔基施工临时场地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施工范围,杜绝进入施工用地以外的区域对植被造成影响。在项目施工区域,应该根据地形划定最小的施工作业区域,严禁施工人员和器械超出施工区域对工地周边的植被造成破坏。在施工区域应严控施工活动,设置施工界线并设置警示标牌,任何施工人员不得越过此红线施工或任意活动,将施工活动尽量控制在最小施工范围内,以减小施工活动对项目区周围植被的直接影响范围。(4)余土处置根据相关线路工程建设经验,线路工程产生的余土主要来源于塔基基础及基面开挖,塔基区余方可摊于塔基区内作为回填方处置。1200m³,回填比例为30%约360m³,回填部分就地在塔基征地范围内平摊堆放,平摊厚度确保塔基立柱保护帽的露出,边坡放坡至自然稳定并夯实。无法进行回填消纳的,施工期将由施工单位运往当地住建部门指定的渣土场进行统一处置,不得随意堆放。(5)施工废污水、固体废物处置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活动。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在附近村庄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肥;施工废水较少,收集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建筑垃圾产生量不大,应收集后有工作人员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堆存场所,不得随意丢弃;其生活垃圾与当地居民生活垃圾一并处置。(6)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包含塔基、施工人抬便道、牵张场)进行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并加强后期管理维护。2、施工工艺本工程施工主要有施工准备、基础施工、组装铁塔、架线施工、调试等阶段,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基础施工阶段。图2-1本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图(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的施工,该工程线路材料运输利用沿线已有公路及乡村道路,通过运输车辆进行材料运输将材料运至塔基位置。施工时主要在材料装卸、运输及堆放时产生少量扬尘、噪声。(2)基础施工基础采用人工在天然土(岩)中直接挖成所需要的基坑,将钢筋骨架直接浇注于基坑内而成的基础,埋深较大,属深型基础。此基础能充分利用原状土体的承载力高、变形小的特点。适用于一些荷载较大、地形较差的塔位。(3)组装铁塔铁塔安装施工采用分解组塔的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铁塔的形式、高度、重量以及施工场地、施工设备等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正装分解组塔或倒装分解组塔。利用支立抱杆,吊装铁塔构件,抱杆通过牵引绳的连接拉动,随铁塔高度的增高而上升,各个构件顶端和底部支脚采用螺栓连接。(4)架线施工线路架线采用张力放线的方法施工,张力架线施工方法为:架空地线展放及收紧、展放导引绳、牵放牵引绳、牵放导线、锚固导线、紧线临锚、附件安装、压接升空、间隔棒安装、耐张塔平衡挂线和跳线安装等。线路沿线设置牵张场,采用张力机紧线,一般以张力放线施工段作为紧线段,以直线塔作为紧线操作塔。紧线完毕后进行附件、线夹、防震金具、间隔棒等安装。架线施工中对交叉跨越情况一般采用占地和扰动均较小的搭建塔架的方法,在需跨越的线路两侧搭建塔架,塔架高度以不影响其运行为准。3、植被保护线路路径不得已必须要穿越林区时,采用高塔跨越树木,极大地减小对沿线林木的砍伐和破坏,设计采用的全部型塔为全方位长短腿铁塔,使得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时不开挖基面,减小以往因为线路塔基基面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本工程线路所用铁塔呼称高最高达54m,超过沿线各类林木的自然生长高度,可以确保线路施工和运行后均无需砍伐沿线的林木,同时全部型塔均为全方位长短腿铁塔,铁塔接腿长度2~8m不等,可以最大程度地适应线路沿线不同的塔基地形,保证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时不开挖基面,保护动植物的赖以生存的环境。4、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造成植被破坏、地面裸露,杆塔基础等开挖土因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为减小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评价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如下水土保持措施:①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应将生、熟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回填生土,再将熟土置于表层(有利于施工完成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②对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用苫布覆盖,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采取回填或异地回填,临时堆土应在土体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③加强施工期的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做好临时堆土的围护拦挡。④全方位采用高低腿塔和主柱加高基础,尽量减少降基,最大限度地适应地形变化的需要,同时尽量采用原状土开挖基础,可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⑤在降基后,对边坡保护不够的回填土作挡土墙,对自然坡面易风化的做护面,对土坡和排水不畅的做排水沟,避免塔位的冲刷。⑥缩短施工工期,避免雨天施工。项目输电线路具有点状间隔式线性特点,单杆塔基占地面积较小,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区域的水土流失将会得到控制。其他无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1生态环境1.1主体功能区划根据《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政发〔2014〕1号),本项目位于云县境内,评价区域主体功能规划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对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为:“保障粮食产品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地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农产品主产区要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重点,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为: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尽快形成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群、产业带,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本项目属于线性工程,占地形式以塔基点位间隔占地为主,永久占地面积小,不占用基本农田,占用的少量耕地主要为生产力较低的旱地和坡耕地,且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走廊不征用土地,只征用塔基占地,在线路走廊内的其余土地仍属土地所有者所有,项目建成后沿线居民仍可在线路下方及塔基周围恢复耕种,项目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小。本项目也属于电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主要作用是保障区域经济建设的电力供应,对当地经济和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符。图3-1本项目所在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1.2生态功能区划根据《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2009年),本项目评价区域生态区划见表3-1,图3-2。表3-1本项目生态功能区划一览表生态功能分区单元所在区域与面积主要生态特征主要环节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Ⅲ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Ⅱ3澜沧江、把边江中游中山山原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生态亚区Ⅱ3-1澜沧江干流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翠云区、澜沧、景谷、双江、临沧、云县、景东、镇沅等县的交错地带,面积12072.20平方公里以中山河谷地貌为主,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东部地区的主要植被为思茅松林,西部地区类型组成较为复杂,而且大部分已开垦为农地。土壤以赤红壤和酸性紫色土为主水电开发带来的土壤侵蚀和生态破坏土壤侵蚀高度敏感澜沧江中游干流地区的水土保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发展以澜沧江梯级电站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图3-2本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示意图本工程新增永久占地面积较小,输电线路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排放,在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对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本无影响。因此,本工程与《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相符。1.3植被现状根据调查,项目区域内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灌木林、稀树灌草丛、农耕地5种植被类型。由于区内人口激增,人类活动频繁,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增大,物种破坏较为严重。保护区内尚未发现国家级及省级公布的珍稀濒危植物。针叶林:乔木层主要由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散生高山栲(Castanopsisdelavayi)、滇油杉(Keteleeriaevelyniana)等组成。灌木主要由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碎米花杜鹃(Rh.delavayi)等组成。下层主要由白健杆(Eulalia-pallens)、旱茅(Eremopogondelavayi)、荩草(Arthraxonhispidus)、蕨菜(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等组成,群落盖度70%左右。常绿阔叶林:分布在背阴箐北坡,乔木层主要由高山栲、滇合欢(Albiziamollis)、栓皮栎(Quercusvaliabilis)、滇石栎(Lithocarpusdealbafus)、旱冬瓜(Alnusnepalensis)、滇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滇山楂(Crataegusscabrifolka)等组成。灌木层主要由滇含笑(Micheliayunnanensis)、水红木(Viburnumcylindricum)等组成。草本主要由白健杆、春兰(Cymbidiumvirescens)、云南香青(Anaphalisyunnanensis)、野姜(Zingiberstriolatum)、旱茅等组成。藤本主要有大菝葜(Smilaxferox)等,群落盖度80%以上。灌木林:组成成分与常绿阔叶林差不多,主要由高山栲、栓皮栎、滇石栎、滇青冈、麻栎(Quercusacufissima)、槲栎(Q.aliena)、滇油杉、清香木(Pistaciaweinmannifolia)、余甘子(Phyllanthusemnlica)、绒毛算盘子(Glichidionvelutina)、大白花杜鹃、珍珠花(Lyoniaovalifolia)、白健杆、旱茅、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setosa)、细柄草(Capillipediumparviflirum)、蕨菜等组成。由于人为樵砍破坏,原来的常绿阔叶林呈萌生状态,盖度60%左右。云南松稀树灌草丛:稀树主要由云南松、滇油杉、槲栎、麻栎、栓皮栎、大叶栎、马桑(Coriarianepalensis)等组成;禾草主要由刺芒野古草、白健杆、旱茅、细柄草、四脉金茅(Eulaliaquadrinervis)、云南知风草(Eragrostisferrugineavar.yunnanensis)等组成。非禾草类有香青属(Anaphalis)、火绒草属(Leontopodium)、飞蓬属(Erigeron)等等,盖度70%左右。农耕作物:种植玉米、稻谷、小麦、蚕豆、烤烟、豌豆、荞麦等农作物。1.4动物现状(1)评价区陆生脊椎动物评价区动物种类相对贫乏。可供直接经济利用的动物资源较少,且绝大多数物种的种群大小低下。野外调查表明,雀形目鸟类和鼠类等少数动物的种群数量较多。①两栖类在评价区的农田和村落,属无尾目Anura,分属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角蟾科Megophryidea、蟾蜍科Bufonidae、蛙科Ranidae、树蛙科Rhacophridae和姬蛙科Microhylidae,其中,蛙科Ranidae有4种,角蟾科Megophryidea,树蛙科Rhacophridae,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和姬蛙科Microhylidae。其他的种类较少见。②爬行类项目区沿线分布有爬行类壁虎科Gekkonidae、鬣蜥科Agamidae、石龙子科Scincidae、游蛇科Colubridae、蝰科Viperidae和眼镜蛇科Elapidae,其中壁虎科Gekkonidae有1种、鬣蜥科Agamidae有1种、石龙子科Scincidae有2种、游蛇科Colubridae有5种、蝰科Viperidae有2种、眼镜蛇科Elapidae有1种,评价区内又以壁虎科Gekkonidae的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较为常见,此外石龙子科Scincidae的铜蜓蜥Sphenomorphusindicum和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也有一定数量。③鸟类评价区沿线以小鹀Emberizapusilla、黄臀鹎Pycnonotusxanthorrhous、八声杜鹃Cuculusmerulinus等灌丛鸟类最为常见,评价区上空偶尔出现红隼Falcotinnunculus、普通鵟Buteobuteo、雀鹰Accipiternisus、鹊鹞Circusmelanoleucos等猛禽。④兽类评价区农耕地和村落周边活动的鼩鼱科、鼠科,以及在云南松等次生林地活动的云南兔、树鼩和松鼠科的种类较常见。其余在评价区均属少见物种。(2)评价区保护动物评价区的两栖类、爬行类及兽类动物中,没有记录和访问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没有记录到云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鸟类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种类4种。1.5生态敏感区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五十五类、核与辐射”中规定的第三条(一)中的环境敏感区,涉及电磁环境和声环境敏感目标。2水环境现状地表水:项目周边最近水体为罗闸河和澜沧江,线路距离罗闸河最近的位置约有1383m,距离澜沧江约有675m。根据《临沧市水功能区划2015年修订》(2016年6月实施),罗闸河全河水质代表断面选择为太平关水文站,代表河长为131.9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11.56%,6月及8月总磷出现超标,其余月份未出现超标,全年平均水质类别为Ⅲ类;澜沧江从凤庆县永发至云县漫湾水文站段,水质代表断面为漫湾水文站,代表河长96.9km,占全市评价总河长的8.49%,水质较好,全年平均水质类别为Ⅰ类。本次环评未做地表水现状监测,本环评引用2021年临沧市环境状况公报澜沧江景临桥断面:2021年水质符合Ⅰ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Ⅰ~Ⅲ类水质的要求。该项目线路横跨已建水库大转水水库边,距回水线48m,影响较小。云县水务局经与茂兰镇、漫湾镇两个乡镇水务中心负责人核实,此输电线路工程建设项目未涉及两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且线路已取得《云县水务局关于220KV阿柱田光伏联络线路路径原则性意见的复函》(2022年10月14日)。地下水:经现场踏勘了解,项目区范围及周边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他地下水环境相关保护区。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周边无井、出露泉点。项目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孔隙水和河水补给,项目区周边无大型工矿企业,本项目不涉及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3声环境质量现状3.1监测因子、监测频次①监测因子: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②监测频次:昼夜各一次。3.2监测要求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要求,本项目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表3-2《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声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60503.3监测结果及分析据监测布点要求,对项目所在区域噪声进行了监测,检测报告详见附件9云县阿柱田光伏项目220kV联络线路工程项目项目现状检测报告(精科检字[2022]号10409),监测结果见表3-3。表3-3噪声环境监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点位昼间噪声检测值/dB(A)夜间噪声检测值/dB(A)检测结果评价标准是否达标检测结果评价标准是否达标2022年10月29日-2022年10月30日岔代路旁散户49.960达标41.750达标上老董山居民42.460达标42.650达标取才岭散户50.960达标42.250达标大地旁散户46.760达标44.950达标旧地寨旁散户43.360达标44.850达标坡路头46.060达标45.650达标散户54.660达标42.050达标根据监测结果,噪声监测值昼间在(42.4~54.6)dB(A)之间,夜间在(41.7~45.6)dB(A)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限值要求。4电磁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布点要求,对项目所在区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进行了监测,检测报告详见附件9云县阿柱田光伏项目220kV联络线路工程项目项目现状检测报告(精科检字[2022]10409号),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电磁环境监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点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评价标准是否达标2022年10月29日-2022年10月30日岔代路旁散户工频电场(V/m)23.402工频电场:以4000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禽畜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工频磁场:以100μ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达标工频磁场(µT)0.0232达标上老董山居民工频电场(V/m)0.9586达标工频磁场(µT)0.0050达标取才岭散户工频电场(V/m)0.8942达标工频磁场(µT)0.0037达标大地旁散户工频电场(V/m)1.177达标工频磁场(µT)0.0045达标旧地寨旁散户工频电场(V/m)2.6792达标工频磁场(µT)0.0096达标坡路头工频电场(V/m)9.9122达标工频磁场(µT)0.0189达标散户工频电场(V/m)0.3836达标工频磁场(µT)0.0057达标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线路监测点位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在0.3836~23.402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037~0.0232µT之间;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限值工频电场4000V/m及工频磁场100μT的要求,同时也满足道路上工频电场强度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功能区域划分的原则,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行保护。根据临沧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7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云县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1天,达标355天,优232天,良123天,优良率达98.4%,总体空气质量较为良好。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评价范围(1)工频电磁场22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范围内。(2)噪声22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范围内。(3)生态环境一般区域段,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带状区域范围内;跨越自然保护区段和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段,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00m带状区域范围内。2生态环境敏感目标(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输电线路在漫湾镇穿越澜沧江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约生态保护红线区临沧市云县(2)特殊生态敏感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22)中特殊生态敏感区是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结合现场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本工程不涉及上述特殊生态敏感区。(3)重要生态敏感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22)中重要生态敏感区是指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结合现场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本工程不涉及上述特殊生态敏感区。3水环境敏感目标该项目线路横跨已建水库大转水水库边,距回水线48m,影响较小。云县水务局经与茂兰镇、漫湾镇两个乡镇水务中心负责人核实,此输电线路工程建设项目未涉及两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且线路已取得《云县水务局关于220KV阿柱田光伏联络线路路径原则性意见的复函》(2022年10月14日)。4电磁及声环境敏感目标通过现场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的电磁及声环境敏感目标主要是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居民区。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电磁及声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3-5。施工期与运营期环境保护目标一致。编号环境敏感目标名称方位及最近距离①评价范围内数量建筑物楼层、高度导线对地高度功能环境保护要求②1云县茂兰镇岔代路旁散户J2和Z1两塔之间线路南侧22m位置处1户1~2层坡顶/平顶,高约3~7m24m居住E、B2云县茂兰镇上老董山居民Z6和J3两塔之间线路东南侧22m处为上老董山居民约25户1~2层坡顶/平顶,高约3~7m24m居住E、B3云县茂兰镇取才岭散户J6和J7两塔之间线路北侧34m位置处1户1~2层坡顶/平顶,高约3~7m24m居住E、B4云县漫湾镇大地旁散户Z16和Z17两塔之间线路东侧34m位置处1户1~2层坡顶/平顶,高约3~7m24m居住E、B5云县漫湾镇旧地寨旁散户J11和J12两塔之间线路东侧40m位置处2户1~2层坡顶/平顶,高约3~7m24m居住E、B6云县漫湾镇坡路头J13和Z23两塔之间线路东南侧40m位置处2户1~2层坡顶/平顶,高约3~7m24m居住E、B7云县漫湾镇散户Z32塔北侧50m位置处1户1~2层坡顶/平顶,高约3~7m24m居住E、B低高度根据电磁环境影响中敏感目标预测结果得出,最终距离以实际建设情况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1)电磁环境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本项目电磁环境评价标准见表3-6。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工频电场以4000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禽畜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工频磁场以100μ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2)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为农村地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标准值详见表3-7。表3-7声环境质量标准等效声级LeqdB(A)执行标准级别标准限值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6050(3)水环境本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搅拌冲洗所产生的废水,线路分段施工,每段所产生的生产废水很少,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防尘,施工时各施工点人数较少,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在附近村庄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肥不外排,运行期没有废污水排放。故不设污水排放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规定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2)噪声:施工期场界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限值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运营期变电站站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3)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4)工频电、磁场: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4kV/m,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100uT;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以电场强度控制限值10kV/m作为评价标准,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其他1评价工作等级(1)电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表2输变电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结合该项目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的分布特征;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220KV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15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最近敏感目标距离为22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原则,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2)声环境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声环境功能区分类,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且本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小于3dB(A)),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对评价等级分级规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3)地表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本项目没有废污水排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评价等级为三级B。(4)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按以下原则确定评价等级:a)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时,评价等级为一级;b)涉及自然公园时,评价等级为二级;c)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时,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d)根据HJ2.3判断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且地表水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e)根据HJ610、HJ964判断地下水水位或土壤影响范围内分布有天然林、公益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f)当工程占地规模大于20km2时(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陆域和水域),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改扩建项目的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包括陆域和水域)确定;g)除本条a)、b)、c)、d)、e)、f)以外的情况,评价等级为三级;h)当评价等级判定同时符合上述多种情况时,应采用其中最高的评价等级。本工程线路位涉及云县爱华镇、茂兰镇、漫湾镇,由于部分线路涉及澜沧江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且线路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不涉及0类声功能区等。因此,本项目属于c类情况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2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等导则规定和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1)电磁环境220KV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以内的带状区域。(2)声环境220KV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以内的带状区域。(3)生态环境220KV输电线路一般区域段,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带状区域范围内;跨越自然保护区段和穿越生态保护红线段,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00m带状区域范围内。(4)水环境本输变电工程施工及运行所涉及水体3总量控制指标本工程为输变电项目,工程建成运行后其特征污染物主要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均不属于总量控制指标。因此,无需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施工噪声、施工废污水、施工扬尘、固体废物以及生态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及施工活动对周边动植物的影响、水土流失、线路对周边生态的影响等。1.1土地占用本项目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为架空线路塔基占地,临时占地包括牵张场地、施工临时占地等。项目永久占地将改变现有土地的性质和功能,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破坏地表植被,干扰野生动物的栖息。由于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具有占地面积小、较为分散的特点,工程建设不会引起区域土地利用的结构性变化,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尽可能恢复原状地貌,不会带来明显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变化。1.2对动植物的影响输电线路工程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塔基周围及线下植物的扰动以及工程塔基开挖等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根据可研资料,本项目需砍伐少量林木,砍伐林木主要为果树、竹子等经济林,本项目线路施工为点线式,砍伐仅限少量塔基周边,各个砍伐点面分散,不会造成生态破碎化,对植被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施工完毕后,通过补栽乡土植物,被扰动的植被将逐步恢复。1.3对动物的影响本项目线路沿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为平地,经现场踏勘及查阅资料,线路沿线无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沿线野生植物主要为果树以及杂树等。线路施工完成后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对塔基基面进行植被恢复;线路牵张场尽量选择现有空地及道路旁进行布置,避免对沿线植被产生破坏。本项目所在地受人为活动影响不明显,根据现场踏勘及查阅资料,线路沿线未发现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集中栖息地,野生动物主要为鸟类、鼠类、蛙类以及爬行类等常见物种。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本项目的施工对其影响为间断性、暂时性的,施工完成后,动物仍可以到原栖息地附近区域栖息。为切实减轻工程施工对周边动物的影响,施工时间应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1.4水土流失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由塔基施工建设而产生。由于土石方的开挖、填筑、临时堆放等活动将扰动、损坏地貌,破坏原有植被,导致涉及区域的水土流失。塔基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及时回填严实,多余土石方在周围进行平整,施工结束后对周围进行植被恢复,水土流失量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人数约有200人,本工程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生活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NH3-N等。施工人数为200人,生活用水量按每人每天用水50L,则总用水量为10m³/d,排水系数按0.8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8m³/d。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肥。本期线路工程施工废(污)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搅拌冲洗所产生的废水,线路分段施工,每段所产生的生产废水很少,所产生的生产废水很少,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防尘,对沿线附近地表水体水质无影响。本工程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施工时各施工点人数较少,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在附近村庄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肥。因此,工程施工期废(污)水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3声环境影响分析在施工期的基础施工阶段,塔基人工及机械开挖时,其施工噪声一般为70~90dB(A);同时在施工期铁塔架设时,人工搬运塔件至施工场地,用吊车牵引吊起,用铆钉机固定,其噪声一般为90~100dB(A);架线时导线用牵张机、张力机、绞磨机、卷扬机等设备牵引架设,其噪声一般为70-80dB(A);另外施工场地还有运输车辆产生间断性、暂时性的噪声。线路工程各施工点分布较为分散,施工量很小,施工时间短,施工对沿线的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施工单位可以灵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车辆在途经沿途居民点时,应采取限时、限速行驶、禁止高音鸣号等措施,确保施工噪声影响降至最低。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噪声对线路周边的声环境影响不大。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线路工程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塔基开挖产生的弃土、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1200m³,回填比例为30%约360m³,回填部分就地在塔基征地范围内平摊堆放,平摊厚度确保塔基立柱保护帽的露出,边坡放坡至自然稳定并夯实。无法进行回填消纳的,施工期将由施工单位运往当地住建部门指定的渣土场进行统一处置,不得随意堆放。施工期的建筑垃圾(包括塔基施工余泥,铁塔安装、线路架设等废弃材料)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短时间内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出纳职业担保合同规范范本4篇
- 2025年度内部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承包协议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成人教育代理招生服务合同范本7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破产财产保全及清算合同3篇
- 2023年-2024年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典型题】
- 2025版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外包合同模板4篇
- 2023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新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楼智能化门禁系统租赁合同全文4篇
- 2025年度智能照明系统个人销售代理合同范本3篇
- 护理饮食指导整改措施及方案
- 项目工地春节放假安排及安全措施
- 印染厂安全培训课件
- 红色主题研学课程设计
- 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 装置自动控制的先进性说明
- 《企业管理课件:团队管理知识点详解PPT》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二 软文的写作
- 英语词汇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 高中英语名词性从句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