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单元历史第39讲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内容索引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时空观念•图示构建]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3.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备考指导1.了解世界各地的民居,理解古人类居住环境出现差异性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通过学习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体会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知识点一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一、村落的产生1.居住形式: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2.村落的含义: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村落。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3.村落遗址(1)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2)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4.村落的功能: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二、集镇的出现1.过程(1)集镇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2)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2.中国古代的镇(1)产生: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2)发展①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这种集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在集镇上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②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③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三、城市的产生1.概况(1)产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2)含义: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2.中国古代城市(1)构成: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2)概况①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②至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3.西方古代城市(1)典型代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2)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3)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4)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总体特点: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2.两河流域的民居(1)环境: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2)材料: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3)结构: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3.古埃及的民居(1)材料: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人们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再用椰子叶铺成屋顶。(2)结构:有些房屋会留些小洞或栅栏似的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四周围有柱廊。4.中国古代民居
5.古希腊罗马民居(1)布局: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是正屋。古罗马后期的建筑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更多房间和列柱庭院。(2)特色: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演变: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4世纪时,民居大部分是复合式公寓。这种建筑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6.美洲的民居(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2)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印第安人,经常迁徙。他们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知识点二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城市化的演进1.演进过程(1)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2)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3)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世界的城市化(1)英国: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3)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50.14%。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3.中国的城市化(1)鸦片战争后,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3)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1.建筑技术的革新(1)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2)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2.市民生活更便捷(1)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2)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三、基础设施的发展1.发达国家城市的基础设施(1)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②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2)19世纪中后期,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
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3)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2.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1)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①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②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西方发达国家(1)环境问题: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工厂往往沿河而建,又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2)贫富矛盾: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3)交通拥堵:随着城市的发展,私人汽车的普及,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2.发展中国家(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2)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1古代城市的产生与特点材料一
由汉朝至清朝,中国的城市体系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宋朝之后,负责集镇管理的机构和为商贸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二
城市永远是个“市场聚落”:它拥有一个市场,构成聚落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发展成一个城市共同体,聚落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且还得具有下列特征:(1)防御设施;(2)市场;(3)自己的法庭和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4)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5)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摘编自[德]马克斯·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研读分析](1)材料一主要从城市功能变化、城市阶层、城市管理三个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2)材料二从西方人的视角出发,指出了城市的基本特征:市场、法治和自治等。[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特点: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城市集中人员、教育等优质资源;城市管理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和民生领域;宋朝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斯·韦伯是如何概括城市形成及城市特点的。概括:马克斯·韦伯认为城市是个“市场聚落”,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市场聚落”,不能称其为城市。他认为城市共同体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标准并提出了五条标准。归纳概括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古罗马城市建设特征
项目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规划思想突出儒家的“中庸”思想、伦理秩序、“天人感应”观念;体现阴阳八卦等观念;强调有序强调秩序、组织和理性至上的原则;追求抽象的对称、协调、主从关系;着重整合项目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城市建设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充分体现等级秩序古希腊的城市街道、建筑与广场规整划一,严格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建设重视道路、桥梁、城墙及广场、凯旋门、陵墓等,突出军事和运输功能;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世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北宋时期,城市中的坊市分区制度走向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坊巷制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环状与放射状为多,也有一些方格网状城市[新题验证]历史学家钱乘旦说:“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这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商业发展无障碍
B.商人地位高C.主要具有商业功能
D.主要具有政治功能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在体制内发展”的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政治性、军事性很强,与题干材料“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相符,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B两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不符,故错误。[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2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材料一
在工业化地区,农村的发展和城市增长相关联。农业生产力受益于机械化和城市中开发的创新技术。生产力的提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因此他们可以到城镇中不断发展的制造业部门工作。更高的生产力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去养活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城市中制造的农业用具、农业机械和化肥等加快了这一进程,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种城市化是一个累积的因果关系。——摘编自[美]诺克斯、麦卡锡《城市化——城市地理学导论》材料二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姐妹,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新兴工业城市迅速兴起,故有“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的说法。英国早期城市化进程完全是依据自由化市场力量实现的;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对外贸易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城市发展一方面使工业与人口布局在宏观上集中于几个有限地区;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则开始趋向分散,不断向郊区发展。——摘编自陆伟芳《近代英国城市群落与城市发展定位》[研读分析](1)材料一是以总分总的方式展开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总述,前后照应;中间三句具体阐释了城市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2)材料二以第二个句号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英国城市化的动因;第二部分阐释了英国城市化的特点。[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城市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推动。城市化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大量劳动力和粮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早期城市化的特点。特点:形成具有自发性;过程具有迅速性;外贸推动作用明显;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郊区化趋势明显。归纳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1)工业革命之前,城市化发展缓慢。(2)工业革命期间:初步城市化阶段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人口流动最稳定、规模最大的时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又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19世纪中期,在工业化的推动下,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3)工业革命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快速城市化阶段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9世纪中叶后,机械化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这一时期是西方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快速阶段,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城市郊区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西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西方国家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以后开始离心分散,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出现了住宅郊区化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和公路的快速发展,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使人们能远离城市中心区,为城市人口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创造了条件。
[新题验证]“由于工厂系统取代了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取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
)A.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B.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C.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
D.指出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A题干材料“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取得粮食而得到供养”“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素养剖析]【例题】(2018海南卷,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意图:本题以南宋初年杭州餐饮业的发展为依托,一是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吸取有效信息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杭州餐饮业得到发展,这是当时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宋高宗召见鱼羹店的店主,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宋高宗召见鱼羹店的店主,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以得出餐饮业得到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答案:D[典题实战]〔2019浙江4月选考,33(改编)〕站在时间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时代的面貌和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一位建筑学家在四川南溪李庄的斗室仍潜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奋笔写下一个学者的良知文字: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脑公司2024年度售后服务协议2篇
- 变压器购销合同共
- 二零二四年度崇明危险品运输监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农庄民宿品牌塑造与宣传推广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合作合同(新能源开发版)
- 二零二四年电商品牌授权使用具体条款协议
- 大连地区二零二四年度屋顶施工工程进度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城市亮化工程拆迁补偿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某互联网公司与某大数据企业
- 电子商务租赁合同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含解析)
-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亚洲民族民间音乐1》
- 业财融合背景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中的不足及建议
-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及详解
- 营养专科护士总结汇报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宪法学》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职业病防治考试题库附答案(版)
- 乒乓球女单世界第一首位零零后孙颖莎介绍课件
- 2024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 英语我的家乡甘肃酒泉课件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