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松滋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芽尖,其对芽尖生长的影响一定相同C.若图示为生长素浓度对横放根根尖的影响,近地侧和远地侧得浓度可能分别为d、aD.若图示为生长素浓度对横放根根尖的影响,近地侧和远地侧得浓度可能分别为c,d2.关于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B.化能合成的生物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C.进行化能合成的生物为细菌、真菌D.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异养生物3.内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过程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B.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部分病毒进行增殖C.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部分病毒与抗体特异性结合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4.癌症是由癌细胞大量增殖而引起的。下列关于癌细胞或癌症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的细胞为癌细胞B.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会导致细胞异常分裂C.Rous肉瘤病毒引起的细胞癌变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长期心情抑郁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5.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核酸、酶、果糖、脂肪均含有元素C、H、O、N②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③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颜色呈红黄色④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⑤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⑥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①②⑤ B.②③④⑤ C.⑤⑥ D.②⑤⑥6.下列关于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B.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C.姐妹染色单体随着丝点分裂而分开D.交叉互换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2020年2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COV1D一19)表面抗原研发出灵敏性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一滴血仅十分钟就可以得出检测结果。该试剂盒目前已应用于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的临床验证。近期,某国产新冠疫苗也陆续投入使用。该疫苗注射液(每针0.5mL)含有灭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氢氧化铝、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等物质。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反复强调人们出门要戴口罩、勤洗手消毒戴口罩、勤洗手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与由__________所构成的人体第__________道防线的接触,降低感染风险。(2)图中细胞①一⑤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当新冠病毒再次进入新冠肺炎康复者机体时,体内a过程引发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3)在新冠病毒的多种检测方法中利用的都是核酸或蛋白质,这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该试剂盒利用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__。(4)该疫苗在研制过程中必须经过对照实验来了解其免疫效果,其中对照组注射液的成分是__________。8.(10分)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依据实验结果完成下列实验报告。(1)实验步骤①制备细胞悬液:用________处理小白鼠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②进行细胞培养a.取A、B、C三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加入____________。b.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C瓶加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c.把3个培养瓶放在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③制作临时装片。④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培养瓶ABC变异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1.3%12.5%0.1%(3)请写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字母b、c分别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2)物质c与五碳化合物生成__________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糖类等有机物。(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些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__________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其中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10.(10分)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下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形成。(2)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实验如下: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将等量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3)分别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赤霉素类似物(B)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实验结果(棉花平均蕾铃脱落率)记录如下:浓度(μmol/L)脱落率种类0151050100A23%21%20.5%18%16.3%20.7%B23%24.5%27.2%29.3%33%34.5①由表中数据可知:5μmol/L的B能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棉花蕾铃脱落。表中数据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明A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②欲探究0.5μmol/L的A和0.5μmol/L的B复合使用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除表中所给实验外,还需要增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组实验。11.(15分)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分析图形:图中c点促进作用最强,b、d促进作用相同,a、e促进作用相同,f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详解】A、从图示不能看出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因为只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A错误;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具有相同的促进效果,如图中b、d两点,B错误;C、横放的根尖受到重力影响,在根尖处发生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故近地侧和远地侧得浓度可能分别为d、a,C正确;D、横放的根尖受到重力影响,在根尖处发生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故近地侧和远地侧得浓度不可能分别为c,d,D错误;故选C。2、A【解析】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属于自养细菌。【详解】硝化细菌能够将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并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A正确;化能合成的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B错误;进行化能合成的生物为细菌,C错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化能合成作用过程及代谢类型,尤其是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的过程。3、C【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详解】A、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入侵人体后,在人体细胞内进行增殖,不能在内环境中完成,B错误;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主要分布在血清和组织液中,故病毒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C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C。4、D【解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②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③获得无限增值的能力。【详解】A、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不一定是癌细胞,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A错误;B、原癌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才会引起细胞异常分裂,B错误;C、Rous肉瘤病毒引起的细胞癌变属于病毒致癌因子,C错误;D、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和清除病变衰老的细胞,长期抑郁会降低免疫力,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D正确。故选D。5、C【解析】生命活动的调节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分子,其中最复杂的就是蛋白质分子,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蛋白质分子和其他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总结,例如激素的化学本质有蛋白质、也有脂质等。【详解】果糖和脂肪中的组成元素只含有C、H、O,没有N元素,①错误。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②错误。蛋白质检测方法是用双缩脲试剂,颜色呈现紫色,③错误。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是脂质等非蛋白质类物质,如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④错误。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⑤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⑥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化合物含量和功能的相关知识,主要是有关蛋白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C【解析】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于DNA复制形成的两个DNA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随着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详解】A、一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A错误;BC、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分裂而分开,B错误;C正确;D、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皮肤和黏膜②.一(2)①.①②④②.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免疫系统具有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4)0.5mL不含灭活的新型冠状病毒,但含有氢氧化铝、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等物质的注射液【解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离开活细胞不能独立生活;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有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作用,抗体与抗原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细胞免疫,主要依靠效应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新型冠状病毒寄生的细胞)发挥作用。【小问1详解】皮肤和黏膜构成的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小问2详解】图中细胞①~⑤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①辅助性T细胞、②B细胞、④细胞毒性T细胞;当新冠病毒再次进入新冠肺炎康复者机体时,由于机体内存在记忆细胞,所以会发生二次免疫,该过程的特点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小问3详解】在新冠病毒的多种检测方法中利用的都是核酸或蛋白质,这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该试剂盒能精确诊断的免疫学原理是免疫系统具有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等特点,从而判断出是否被感染COVID-19病毒。【小问4详解】为确定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在研制过程中需要以是否注射含灭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注射液为自变量,因此对照组应注射0.5mL不含灭活的新型冠状病毒,但含有氢氧化铝、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等物质的注射液。【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侵染和防御、检测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与社会热点的结合能力,难度中等。8、①.胰蛋白酶②.等量的细胞悬浮液③.该期变异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④.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一定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解析】(1)制备细胞悬液:①用胰蛋白酶处理小白鼠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②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本实验要设计三组实验,单一变量是有毒物质有无和有毒物质的种类.a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消毒灭菌,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浮液;b.向A培养瓶中加入化学物质甲,向B培养瓶中加入化学物质乙,并将培养瓶摇匀;C瓶不作处理,作为对照。c.把3个培养瓶放在37℃或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③制作临时装片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寻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并与C组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2)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①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毒性;②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9、(1)①.[H]##NADPH②.CO2(2)三碳##C3(3)①.无水乙醇②.叶绿素b【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图中a表示光反应,b表示NADPH,c表示CO2。【小问1详解】图中b是NADPH([H]),是光反应的产物之一,用于三碳酸的还原;c是CO2,是暗反应的原料,在暗反应中被还原成一系列的有机物。【小问2详解】c是CO2,与五碳化合物生成六碳分子,但六碳分子不稳定,马上分解成2分子三碳酸,也称三碳化合物(C3)。【小问3详解】光合色素是脂溶性色素,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的最快的色素是胡萝卜素,最慢的是叶绿素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10、(1)①.发育中的种子②.色氨酸(2)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②.不含生长素(3)①.促进②.不能③.从表中数据来看,与不加A(0μmol/L)的相比,加A的实验组都抑制棉花蕾铃的脱落,所以不能看出A具有两重性④.(单独使用)0.5μmol/L的A⑤.(单独使用)0.5μmol/L的B⑥.(复合使用)0.5μmol/L的A和0.5μmol/L的B【解析】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主要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实验探究中注意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题中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为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小问1详解】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合成原料为色氨酸,色氨酸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为生长素。【小问2详解】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为乙烯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