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

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

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

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

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

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

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

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

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

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

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

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

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

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

还有“颜值”。

(有删改)

第1页共38页

1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中心论点:①——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中占得先机一一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

有德行和才华②——貌因德而美③

14.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

请分析删除理由。

曾国潘自己也说:“余性曾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15.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

并简述理由。

A.有“值”不在“颜”高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C.“颜”外之意

【答案】13.(1).①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2).②才补颜不足(3).③

总结中心论点

14.原稿引用这一资料,证明曾国藩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判断比一般人要慢;

文段的分论点是:“才补颜不足”。如果引用这一资料•,则不能证明分论点。因此应该删去。

15.A,理由:A项:有“值”不在“颜”高,表明“值”最重要,处首位,“颜高”处次要地位。符合本

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故选A。B项: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突出了德才兼备的内容,认为没有“颜”也没关系。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一一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

华,其次才是颜值。C项:“颜”外之意。突出了“颜”的深层含义,缺少“德才”的内容。不符合文章

主要内容一一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1)文章第一段用疑问句提出论题:颜值。文章第二段举出潘安的事例,引出并证明

论点,结合“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

记住的关键所在”可知,这里提出了观点是德行、才华是比颜值更重要的。故可概括:①欣赏一个人首先

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2)文章第三段提出观点: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文

章第四五段提出观点: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文章第六段提出观点:才补

第2页共38页

颜不足。故可概括:②才补颜不足。(3)文章第七段是结尾段,其作用是总结中心论点,故可概括:③总

结中心论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1)“可以看出,曾国藩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

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可知,这里举出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是为了

证明分论点:才补颜不足。2)“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这句话主要是突出

曾国藩的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判断比一般人要慢。这些不能证明分论点,故应该删去。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和论点。结合题干“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可知,这里要求题目要能够体现文

章的写作意图,即能够体现中心论点。这是判断的重要依据。本文的观点是: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

华,其次才是颜值。

A.有“值”不在“颜”高,这个题目突出了“值”的地位是超过“颜”的,突出了德行、才华比颜值更

重要的观点,符合文章的观点。合适;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这个题目虽然突出了德才的重要,但是完全忽略了颜值的地位,和文章的

内容不符;

C.“颜”外之意,这里只提到了“颜”,完全没有提到德行和才华,不符合文章内容;

故选A。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地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总是如期而至。

我们一起向杨里塘的老祖坟山上走去。祖先们,仿佛都从泥土中醒来,长动有序,排排坐定,喜笑颜

开,把酒话桑麻。谈起去年土里的收成,今年的新打算。问起猪牛鸡鸭好不好养,娃几出息没出息……主

事的就一五一十地向祖先们禀告,生怕漏掉一丝春天的讯息、大地上的甜美。

第3页共38页

我们做晚辈的、一一跪拜下来,跪成一地嫩绿生鲜的蔬莱瓜豆。我偷偷地抬起头来,一眼瞥见奶奶端

坐对面。奶奶,还是那般清和、安详。

方圆几十里,谁都知道奶奶。只要一提起她,总有人接茬:喔,善塘铺里的奶奶……

过路的、闲聊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见了奶奶只要亲热地喊一声,便能喊出奶奶的笑声,和奶奶的

茶水与板髡。他们要借个物什,或者手头短缺点油盐钱,有奶奶在,只要一开口,都不会落空。碰上吃饭

的时刻,他们还会被奶奶硬拽着坐到饭桌……我问奶奶,你这样有求必应,教苦救难,不就是大家敬奉的

观世音菩萨吗?奶奶瞬即用眼神制止了我,说,可不能乱说,哪敢比啊?奶奶说:“我们是善塘人,善宇当

头,一心向善才是。你们长大了,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住自己是善塘人,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奶奶还说,你们都是农家娃,切莫忘了出身,切莫忘了归家的小路和乡下的禾田。有事没事,常回家

看看,在一块块禾田间走走。走进禾田,你们就会感受到春天的脚步。

奶奶虽然文化不高,认不得多少字,却把一切都看得清明。每天大清早,奶奶都要我去村头老井挑水。

奶奶常说,越早水越清,越早水味越正。小时候挑水的情景,我记忆犹新。第一回挑水,我挑了大半桶,

水总是免不了淌出来。第二回,我少挑了许多,想是不会淌出来了。挑起来,一路轻快,欢喜到家。我回

过头一看,哟,星星点点,湿漉漉的,怎么淌了一路?第三回,奶奶要我把桶装满水,再看看。我依了,

竟然没再淌出来。

每天一早,奶奶总是吱呀一声,第一个推开大门,看得很远、很远,然后,清清朗朗地大声告诉我们:

山青水清,人勤水甜,大地清明....

小时候,奶奶还跟我讲,奶奶是伟宝(我的小名)的奶奶,也是大家的奶奶。奶奶有好东西吃,总是这

个一点,那个一点,一个小孩不漏地分发着。谁家小孩听话了,奶奶就轻轻地摩挛着他的脑袋,不停地夺

奖:若是哪个小孩犯错了,也从不偏袒,对我也一样。

奶奶总是那样絮絮叨叨,对我们小孩说:“你们还小,要懂事。本事不是娘肚子带出来的,要靠一分

一分地积攒起来,像攒鸡蛋一样,攒足本钱了,心里有底,就会遇事不慌、处变不惊。本事,是壮身的,

多了,不压身;少了,挠头掏手心都不行,手心上哪能煎出个鸡蛋来?本事,少不得,也虑。爬山时,她也

絮絮叨叨,说:“要昂首,要挺胸,眼要看前方;向上,向上,再向上,不得停歇。做人做事,都得这样!

你们以后要爬的山还会很多很多,要一直保持今天这样的好心情。”我们一个个似懂非懂,鸡啄米般地头

点个不停。现在,我体会、琢磨那时的心情,是不是应该就叫“绿色心情”呢?

第4页共38页

奶奶的絮絮叨叨,就如同她的那架纺车,咿咿呀呀地,悠扬而锦长,一直唱到火塘边的油灯快干的时

候,还是那样地好听,令人动情。奶奶要走的时候,把我叫到她的床前,絮絮叨叨:“人嘛,一生一世,

就两个字,一个是生,一个是死。生就好好地生,死就静静地死。心存清明,一世淡好。”奶奶还说:“想

奶奶了,有什么好事,有什么委屈,有什么疑惑,清明那天,都要一股脑儿告诉奶奶,让奶奶放一百个心。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山青水清人更亲,故乡星星亮晶晶,两相心想梦清明。

也许有人会问:众生芸芸,置身尘世铅华中,人生看得几清明?

想想,其实,如奶奶说的一般,简单明了一心路静好,大地清明,九天敞亮。

14.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根据内容,你想到的问题是什么?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简要说明产生问题

的原因。

问题:

原因:

15.文章主要记叙了关于奶奶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6.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奶奶的絮絮叨叨,就如同她的那架纺车,咖咿呀呀地,悠扬而绵长,一直唱到火塘边的油灯快干的时候,

还是那样地好听,令人动情。

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大地清明”的理解。

【答案】14.示例:问题:为什么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奶奶?(提出核心问题即可)

原因:本段只写了人们都知道奶奶,但是没有说明原因,引起读者兴趣、引出下文有关奶奶的事件。

15.围绕“奶奶给人拿茶水与板凳;借给别人物什或油盐钱(热心帮助别人);热情地招呼别人吃饭;教育

我们一心向善;告诫‘我们‘莫忘出身;教‘我'如何挑水;奶奶晨起远眺:奶奶关心、教育小孩;教育

‘我们'多学本事;爬山时,奶奶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奶奶教育'我们'平静地对待生死”回答。

(答任意四点即可)

16.示例:运用比喻、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听到奶奶絮絮叨叨教育时的感

受,表达了“我”对奶奶的赞美、怀念和感激之情。

第5页共38页

17.围绕‘大地清明'指在清明时节回到故土,祭祀逝去的亲人;更写出了奶奶一生的平和淡泊、明理达

观、与人为善、自然和谐、向上乐观、谦虚勤勉、顺乎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原则以及对'我'的影响,

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敬佩、感激之情”回答即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第四段“方圆几十里,谁都知道奶奶”这句话中,我们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方

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奶奶?”,我们可能还会问“奶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前文中并没有交代

这些内容。通读全文后,我们知道了人们了解奶奶的原因,知道了奶奶是一个“清明”的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文章第五段“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见了奶奶只要亲热地喊一声,便能喊出

奶奶的笑声,和奶奶的茶水与板凳”记叙奶奶奶奶给人拿茶水与板凳;“他们要借个物什,或者手头短缺

点油盐钱,有奶奶在,只要一开口,都不会落空”记叙奶奶借给别人物什或油盐钱;“碰上吃饭的时刻,

他们还会被奶奶硬拽着坐到饭桌”记叙奶奶热情地招呼别人吃饭;“奶奶说:我们是善塘人,善宇当头,一

心向善才是。你们长大了,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住自己是善塘人,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记叙奶奶教育

我们一心向善;“奶奶还说,你们都是农家娃,切莫忘了出身,切莫忘了归家的小路和乡下的禾田”记叙

奶奶告诫‘我们‘莫忘出身;“每天大清早,奶奶都要我去村头老井挑水”“第三回,奶奶要我把桶装满

水,再看看。我依了,竟然没再淌出来”记叙奶奶教‘我’如何挑水;“每天一早,奶奶总是吱呀一声,

第一个推开大门,看得很远、很远”记叙奶奶奶奶晨起远眺;“奶奶总是那样絮絮叨叨,对我们小孩说:

“你们还小,要懂事”记叙奶奶关心、教育小孩;“本事不是娘肚子带出来的,要靠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

记叙奶奶教育‘我们‘多学本事;“爬山时,她也絮絮叨叨,说:“要昂首,要挺胸,眼要看前方;向上,

向上,再向上,不得停歇.做人做事,都得这样!”记叙爬山时,奶奶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奶奶

要走的时候,把我叫到她的床前,絮絮叨叨:“人嘛,一生一世,就两个字,一个是生,一个是死。生就

好好地生,死就静静地死。心存清明,一世淡好。”记叙奶奶教育'我们'平静地对待生死”。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赏析我们一般从修辞或描写角度着手。“奶奶的絮絮叨叨,就如同她的那架纺车,咖

咿呀呀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奶奶的絮叨”比作“纺车的声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纺

车的声音”像“唱歌”,赋予人的行为动作。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写出了“我”听到奶奶絮絮叨

第6页共38页

叨教育时的感受,也表达了“我”对奶奶的赞美、怀念和感激之情0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回答标题含义时我们要注意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清明”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

文。第一段至第三段写清明祭祖,对奶奶的追忆;第四段至第十段写奶奶把世间一切看得清明;第十一段

至第十四段写奶奶临终遗言是:心存清明,一世淡好;“清明”指在清明时节回到故土,追忆奶奶,是表

层含义;第四段至第十四段写奶奶把世间一切看得清明,明理达观、与人为善、自然和谐、向上乐观、谦

虚勤勉、顺乎自然,“清明”是奶奶的处事原则,是深层含义;从最后两句“也许有人会问:众生芸芸,

置身尘世铅华中,人生看得几清明?想想,其实,如奶奶说的一般,简单明了一心路静好,大地清明,九

天敞亮。”可以看出,作者受到了奶奶的影响,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奶奶说的一样简单明了,表达了‘我‘

对奶奶的思念、敬佩、感激之情。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

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

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

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

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

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

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

《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

第7页共38页

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

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

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

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

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

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

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9.本文②③段分别列举一和两个事例,证明.这一中心论点。

10.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依据全文简要回答。

【答案】9.①“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②我的一位亲人下放时因喜欢而通读《资

本论》③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10.承上启下(过渡句),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11.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③采用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

④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及归纳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结合“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我初次

第8页共38页

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可知,文章第二段列举的是“我”少年时偷读《约翰•

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的事例,结合“我的一位亲人"''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

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可知,第三段列举的是“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

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的事例,这两个事例都在讲阅读带给人的影响,证明了“阅读是有重量的

精神运动”这个中心论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文章的②-④是论述阅读重量的“重”,⑤段的后一句和第⑥段论述阅

读重量的“轻”,因而划线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的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阅读,又引出下

文的阅读也在于“轻”,是一种阅读心境解放的论述。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的“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

‘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可知,阅读要细嚼慢咽,要采用缓慢、绵密、恒久

的渗透的阅读方式;结合“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暧以及自身的价值”可知,们要选择有精神内

涵的阅读内容;结合“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可知,要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冠状病毒“这一家子”都是怎么回事

张啥胡彝

很多人可能不是第一次听说过“冠状病毒”但对于这个病毒家族不断出现的新成员陌生又好奇。冠状

病毒“这一家子”都是什么样?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像“皇冠”一样的病毒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

第9页共38页

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

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

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氮状病毒”。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冠状病毒的宿主丰富多样,

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一

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那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

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

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

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钢匙”和“门”的关系一样。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

毫无戒心。

庞大的冠状病毒家族

冠状病毒科分为a、B、Y、5属等4个盖。a属冠状病毒包括人冠状病毒229E、长翼蝠冠状病毒

1、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11种。B属冠状病毒包括鼠肝炎病毒、果蝠冠状病毒HKU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SARS)相关病毒等9种。Y属冠状病毒包含禽冠状病毒和白鲸冠状病毒SW1两个种。5属冠状病毒

包含猪8冠状病毒(PDCoV)o

目前,除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6种,其中4种冠状病毒在人群

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包括人冠状病毒229E、人冠状病

毒0C43、人冠状病毒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还有2种冠状病毒较为人们所熟知,分别是严重急性呼吸

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也就是我们简称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它们可

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高致病性新发冠状病毒。

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

针对此次冠状病毒疫情的暴发,世界卫生组织提醒,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

病毒。对于SARS、MERS以及2019新型冠状病毒这类具有跨种传播至人群可能的新发传染病,最有效的预

防是从疾病的源头做起,不去侵扰蝙蝠等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减少与蝙蝠等传染源动物的接触机会。

另外,由于中间宿主相对于自然宿主和人类接触机会更多,在病毒从自然宿主到人的传播链中往往扮演着

关键角色。因此杜绝野生动物交易、避免养殖动物与宿主的接触对预防人冠状病毒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10页共38页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16日有删改)

13.“冠状病毒”命名,与它的有关,运用了修辞手法。

14.下面对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和第四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B.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C.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是刺突糖蛋白。

D.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

15.冠状病毒”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答案】13.(1).外形(外观、形状);(2).比喻。14.B

15.外形像皇冠;冠状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家族庞大;传染力强。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第一个小标题中,第一段介绍了“冠状病毒”

命名的原因,即“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

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由此可见,是从形状的角度对其进行命名的,将

其外形比作“皇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14题详解】

B.表述太绝对。原文是“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一些”表示范围,是“一部分”

的意思,而不是“所有的”。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说明对象是“冠状病毒”,第一个标题中,第一段

介绍“冠状病毒”的外形特点,即“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第二段介绍“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

第11页共38页

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第三段从致病原理角度说明“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

第二个标题主要介绍“冠状病毒”拥有庞大的家族。据此分析提炼或概括作答即可。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绛的色彩

卞毓方

杨绛先生是知识分子的另一种典型。

1938年,杨绛和钱锋书留学法国,当时国内正值抗战初起,北平、苏州俱已沦于敌手,杨绛他们若要

不回来,有一千个理由,但他们毅然选择回国,理由只有一个,用钱锤书的话说,就是:“每个人的遭遇,

终究是和自己的同胞结连在一起的。”

杨绛回到上海,很长一段日子,是为谋生挣扎,她帮苏州振华母校筹办过上海分校,当过家庭教员,

当过小学代课老师……1942年底,杨绛受清华前辈系友,也是戏剧家的陈麟瑞、李健吾鼓励,动手创作话

剧《称心如意》。说起来,清华外文系跟戏剧大有渊源。系主任王文显是从小在英国受教育的戏剧名家,

所以清华外文系涌现出一批话剧人才,如洪深、陈铃、石华父、李健吾、曹禺和张骏祥。杨绛早先曾想:

“假如我上清华外文系本科,假如我选修了戏剧课,说不定我也能写出一个小剧本来。”现在机会来了,

杨绛得着证明自己的可能。她一边在小学代课,一边调动全部的积累,抓紧创作。《称心如意》很快就写

了出来。那时,陈麟瑞、李健吾正主持上海职业剧团,迫切需要剧本,杨绛的习作,经二位润饰,迅速推

上舞台,李健吾也粉墨登场,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

顺便说一说,杨绛本名杨季康,因为剧本需要,她就按“季康”的吴语切音,起了个笔名“杨绛”。

随着《称心如意》的走红,杨绛又一鼓作气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有

评论者指出:“延续的是英式戏剧的传统,幽默与讽刺并存,讽刺的是人性的弱点,幽默的是人生的悲欢”。

杨绛的剧作,每一部都受到观众的热捧。尤其是《弄真成假》,李健吾甚至认为:“假如中国有喜剧,真

正的风俗喜剧,从现代中国生活提炼出来的道地喜剧,我不想夸张地说,但是我坚持地说。在现代中国文

第12页共38页

学里面《弄真成假》将是第二道纪程碑。”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女作家,如果用颜色来代表,我想冰心是白色的,萧红是灰色的,杨绛属于紫色。”

这是香港女作家舒非的感喟。

说话就到了1949年4月,解放大军兵临长江,蒋家王朝风雨飘摇。2003年,杨绛在《我们任》中剖

析自己当时的情感,她说:“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

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杨绛吐的是肺腑之言,他们如要走,不是没有旁例,据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杨绛的三姐夫、

曾任民国政府上海市副市长的何德奎,就随一批民族资本家逃去香港。杨绛既然不走,就是打定主意为新

政权服务。1949年夏,战争还没有结束,杨绛和钱健书应母校清华的聘请,于8月24日携带女儿,乘车

北上,26日抵达清华园,开始为新中国工作。

钱锋书担任教授,负责指导研究生。杨绛是兼任教授,因为按照清华旧规,夫妻不能同在一校任教授。

兼任,就是按钟点计酬,钱很少。杨绛自称打“散工”。后来清华废了旧规,系主任请杨绛当专任,她却

拒绝了,宁愿做“散工”,自甘卑微,可以不引人注目。杨绛也是借“散工”之名,行逃会之实。比方说,

妇女会组织学习,杨绛不参加——她不是家庭妇女;教职员开学习会,杨绛不参加——她不是专职教师。

杨绛和钱饯书初到清华,”行客拜坐客”,去胜因院拜访费孝通夫妇。费孝通是杨绛东吴的老同学,

时任清华副教务长。后来又进城看望沈从文夫妇——钱健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杨绛觉得应该

主动捐弃前嫌,重新修好。

杨绛自认是边缘人,犹如披了件“隐身衣”。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的人,人家就视而

不见,见了也不会跟你较真。杨绛认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们不妨再

加上一句:“是什么料,充什么用。”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

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萝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蔬,不求做庙堂上供设的珍果。杨绛家乡

的童谣有“三月三,养菜开花赛牡丹”的话,养菜花怎赛得牡丹花呢!她曾见草丛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

猜测那是否是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她想,野草野菜开一朵

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6.下面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准确的项是()

A.“杨绛的习作,经二位润饰,迅速推上舞台,李健吾也粉墨登场,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中“粉墨

第13页共38页

登场”指李健吾也在剧中扮演一个角色,化装上台演戏。

B.“随着《称心如意》的走红,杨绛又一鼓作气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中“一鼓作气”指杨绛趁《称心如意》走红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又写了两出喜剧和一出悲剧。

C.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结尾这句话说杨绛认为自己身处卑微,对不被人理解表示痛苦、

不甘。

D.“后来又进城看望沈从文夫妇一一钱锤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懂,杨绛觉得应该主动捐弃前嫌,

重新修好”中可见杨绛为人谦和有礼、坦荡宽容。

7.“杨绛先生是知识分子的另一种典型。”分析这一句话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杨绛自认是边缘人,犹如披了件“隐身衣”。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的人,人家就视而不见,

见了也不会跟你较真。

9.“系主任请杨绛当专任,她却拒绝了,宁愿做散工",你如何理解杨绛这一选择?

10.题目“杨绛的色彩”中色彩的含义是什么?文中香港女作家舒非认为杨绛是紫色的,你认为杨绛是什

么色彩的?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C7.介绍了杨绛身份及其与众不同的一面,总领全文,“另一种典型”引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8.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杨绛的低调、不张扬比作隐身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绛不愿意引人

注意,不愿意过多地与他人交往的特点,表现了她淡泊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敬重之情。

9.既可以“不引人注目”又能“行逃会之实”,表现了杨绛性情散淡,低调内敛,不张扬:一心追求学问,

热衷创作。

10.文题中的色彩指的是人的个性。观点加说明理由,例如:我认为杨绛应该是红色。“绛”,赤色,火

红,就像是她火热的创作激情,所以她应该是红色的。

【解析】

【6题详解】

第14页共38页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意思是指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结合最后一

段前文“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的人……只看你自己的成就”以及“不过她想,野草野菜开

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这里说的是杨绛认为自己虽身处卑微,但是她依然

能够保持本心,只看自己的成就,并不奢求别人的理解,就更不用说“对不被人理解表示痛苦、不甘”了,

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文章首段,结构方面作用一般有:开篇点

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杨绛先生是知识分子的另一种典型”一句从内容上看,他交

代了杨绛先生的身份是“知识分子”,“另一种典型”则写出杨绛先生与其他知识分子是不同的,同时也

会引发读者“另一种典型是什么意思?”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来看,开篇点题,引出

本文所要介绍的人物一一杨绛,总领全文。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解答此类题目,需首先判断出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根据所运用的修

辞手法的作用作答。结合第9段“后来清华废了旧规……自甘卑微,可以不引人注目”,此句话中“犹如

披了件‘隐身衣’”是把杨绛的“卑微,低调,不引人注目”比作了“隐身衣”,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再结合前文杨绛不愿当专任,也不愿参加各种会议,可知这里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不愿

引人注目,并且不愿过多与人交往的特点。再结合这句话后文“杨绛认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

只看你自己的成就”可知,表现了杨绛淡泊名利,重视个人成就的个性,作者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杨绛的

尊重、崇敬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9段“宁愿做‘散工’,自甘卑微,可以不引人注目。杨绛也是借‘散

工’之名,行逃会之实”,杨绛拒绝当专任,而宁愿做散工,一方面是可以不引人注目,另一方面是“行

逃会之实”,这体现了她淡泊名利、低调不张扬的个性特点。再结合第11段“杨绛认为人的尊卑,不靠

第15页共38页

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杨绛在乎的并不是地位、出身,而是成就,她宁愿做散工,这可

以让她有更多的时间专心创作,追求学问上的进步,获得自己的成就。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问:结合文章内容,在国家危急时刻,杨绛选择回国,这体现了她爱国的人物形象;在清华拒绝做专

任,只做“散工”,这体现了她不慕名利,坚持低调、不张扬的性格特征;她认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

不由出身,只看自己的成就,这体现了她坚持做学问,豁达的性格特征。本篇文章是从各种事例中来体现

杨绛这个人物性格特征的,所以题目“杨绛的色彩”可以理解为杨绛的个性特点,故“色彩”指的是“人

的个性”。

第二问: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能够结合杨绛的性格特征来分析出她是什么色彩的即可。例如:从她饱满

的创作热情分析,她是红色的,因为红色代表热情;从她淡泊名利,不张扬、沉稳的个性特点分析,她是

蓝色的,因为蓝色通常能让人想到纯净的天空、海洋等,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从

她在祖国危机之刻,毅然决然选择回国,与国家共存亡分析,她是绿色的,因为绿色有新生、和平、保护

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土地深处的歌

田青

①什么是民歌?音乐学界共同承认的标准是:由人民创作的世代流传的歌曲。所以谁写的歌词、谁谱

的曲都不得而知,可能是草原上挤奶的阿妈,也可能是黄土高坡上目送亲人远征的婆姨。

②民歌为什么动人?首先在于感情真挚,非唱不可。胸中有一种感情让你不得不表达,但是语言又有

局限,怎么办?“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是民歌的来源。创作这首歌的人可

第16页共38页

能是普通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就是有感而发,这种真诚浓烈的感情本身最能打动人。

③民歌之美,还出自“高成本”和“精打磨”。职业创作者一生可能写出成百上千首歌,田间地头的

人们没有生花妙笔,只有生活,终其一生可能就唱出这一首歌。更确切地说,一个人把自己一生的爱和痛、

一生割舍不掉的情,都化在一两句歌里。这样的歌能不好吗?

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多用来形容炼字之难,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歌更是经过世世代代无数

人推敲。在民歌流传过程中,谁觉得这个地方表达得还不充分,就改上一个字,无数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

和人生体会加了进去,这种程度的打磨,任何歌曲创作都无法比肩,这是民歌所以动人的另一个原因。因

此,我总说民歌就像钻石,小但璀璨,短短几句话浓缩万语千言。

⑤中国民歌数量繁多,自古以来就有专人负责收集各地民歌的传统,《诗经》中“风雅颂”三部中的

“风”就是民歌集萃,“采风”一词来源于此。

⑥民歌种类从不同角度切入有不同划分方式,我将民歌分为四类: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同一类

民歌风格又有不同,像山歌有信天游、花儿、吴歌,小调有秧歌调、花鼓调。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

方式不同,逐渐培育出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歌风格。比如,内蒙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放牧人远远见到人如何打招呼?短促的声音肯定不如悠长的蒙古长调传得远。

⑦如今,随着劳动方式改变,很多民歌比如号子和田歌渐趋消失。还能找到的民歌是我们宝贵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其博物馆化,积极找到还会唱的人,利用多媒体技术录下来,

数字化保存:一是努力传承,在四川就有一些年轻人积极和老一辈学船工号子,虽然对昔日船工生活有隔

膜,但其志可嘉。

⑧民歌蕴含的艺术价值绝不低于任何一位职业作家的胡作;民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些高

度我们至今仍未超越。期待青年一代珍惜这份文化遗产,把中华大地上这动人的歌声一代代传下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12.从文中看民歌动人的原因有哪些?

13.画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题目“听,土地深处的歌”有哪些含义?

【答案】12.首先在于感情真挚,非唱不可;其次是“高成本”和“精打磨”。

第17页共38页

13.举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逐渐培育出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歌

风格。引用(引资料),通过引用乐府诗歌,形象说明了内蒙草原苍茫辽远的地域特点,进而说明不同地

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逐渐培育出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歌风格。

14.“土地深处”形象地说明了民歌的历史悠久、来自民间、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等特点。“听”,

既表达作者对民歌的热爱也发出了珍惜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号召.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根据第②段内容“民歌为什么动人?首先在于感情真挚,非唱不可”得出:

在于感情真挚,非唱不可。根据第③段内容“民歌之美,还出自‘高成本'和‘精打磨’”得出:“高成

本”和“精打磨”。然后综述即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比如”一词,分析,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上文“不

同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逐渐培育出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歌风格”分析,举了“内蒙古草原'天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逐渐培育出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歌风格。根据“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分析,采用了引用的说

明方法。根据“放牧人远远见到人如何打招呼?短促的声音肯定不如悠长的蒙古长调传得远”分析,形象

说明了内蒙草原苍茫辽远的地域特点,进而说明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逐渐培育出这个

地区独特的民歌风格。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题目的理解。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即可。“听,土地深处的歌”,说明了民歌具有历史悠

久、来自民间、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特征,揭示了说明内容。根据第⑧段“民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

的地方,有些高度我们至今仍未超越。期待青年一代珍惜这份文化遗产,把中华大地上这动人的歌声一代

代传下去”分析,“听”,既表达作者对民歌的热爱也发出了珍惜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号召。激发读者

阅读兴趣或思考。

第18页共38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没有化学

刘忠范

①2015年11月,有一家化妆品厂商策划了以“我们恨化学”为主题的电视广告,以此来渲染产品“纯

天然”的卖点。广告播出之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并且在舆论压力下很快被撇除。这是因为,对化学的误

解和偏见,让广告犯了一个最基本的科学错误一所有现代化妆品的制造,都有赖于化学工业的参与,不可

能做到“纯天然”。

②打开盥洗室的梳妆橱,看看里面有什么。洗发液、沐浴露、牙膏、口红和其他一些装在瓶瓶罐罐里

的化妆品,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物。即使是看似简单的香皂,除了极少数以古代方法制造、

价格高昂的“手工皂”,也都需要在化工厂的生产线上制造出来。而且,即使是标榜“纯天然”的手工皂,

其实也利用了油脂和草木之间发生的皂化反应。而这种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已经知道的经验性的化学知识,

决定了手工皂其实同样算不得“纯天然”的产物。

③事实上,正是因为有现代化学工业的加持,才使人们清洁身体和化妆的过程变得简单易行。古人在

使用原始肥皂洗浴,用天然油脂护发,或者以重金属粉末来化妆的时候,往往需要忍受腐臭、不便使用等

问题,甚至还面临重金属中毒的威胁。相比之下,今天的我们从洗浴、洗发护发,到粉底和描眉等基本的

化妆步骤,都拥有了大量便于使用而且安全的选择。

④但被化学所改变的,又岂止是化妆品这一个行业呢?看看你的身边,有多少生活用品,是由现代化

学工业所供给?头上的发卡是塑料制品;运动鞋的鞋底可能是合成橡胶,或者通过有机化学生产出来的其

他高分子材料;手机的外壳、外志的餐盒,盛装水和饮料的瓶子,还有无处不在的塑料袋,它们的源头往

往都可以追溯到石油,还有其它衍生出来的化工体系:形形色色的清洁剂,减轻了家务的劳动强度,空气

清断剂还可以迅速抑制住难闻的气味,而这一切的便捷,同样要归功于化学。

⑤甚至我们的身体,其实也是无比精密的化学机器。神经传导的过程,其实是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混

合:我们吃下的食物,也是被化学过程分解,最终成为能够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运动产生的乳酸,使疲

惫的肌肉感到酸痛,直到被血液连渐带……可以说,人体的日常运转背后,是一系列化学机制在发挥作用。

而我们生病时吃下的西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药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建精竭虑研究分子结构取得的成就。

⑥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化学早已渗透到了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19页共38页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第9期)

12.文章以“我们恨化学”为主题的化妆品广告被撤除一事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13.第二段画线处能否删去?为什么?

14.仔细阅读文章,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法制造的手工皂可以完全做到“纯天然”,只是因为产量极低而价格高昂。

B.我们生病时所吃的药物,全都是药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

C.第三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现代化学工业带给人们很多的便利。

D.第四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所以我们不需要“绿色生活”。

【答案】12.以与人们实际生活相联系广告开头,①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在扣住题目的同时,③又使

话题轻松展开(引出下文)。

13.不能。说明文要科学严谨,如果不加此句,那么就变成了所有的香皂都是工厂的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

这是不符合实际的。14.C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作用。首段从一则广告引发的社会热点事件说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与题目中

的“化学”相呼应,同时又引出下文对于生活中的化学的说明介绍。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说明文的语方首先要求科学严谨。如果去掉划线句,语义就变成了所有的香皂都是

化工厂的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明显忽略了“手工皂”是手工制作的这一事实,语气过于绝对。所以不能

去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第20页共38页

A.根据第二段中的“决定了手工皂其实同样算不得‘纯天然’的产物”可知手工皂并不能完全做到“纯

天然”。本项“可以完全做到‘纯天然’”表述有误;

B.根据第五段中的“而我们生病时吃下的西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药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弹精竭虑研究分

子结构取得的成就”可知本项表述过于绝对;

D.“所以我们不需要'绿色生活'”属于强加因果,文本中并无相关说明;

故选C。

【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

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

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

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