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一中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来源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④的改变B.图中⑤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C.图中①、②可分别表示为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D.图中③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2.在种植油茶时在油茶林下套种马铃薯、西瓜、板蓝根、王米等株高和根系长度不同的农作物,实现一地多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高矮不同各种农作物丰富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B.该群落的构建有利于对不同层次土壤养分的利用C.人工套种的各种植物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D.种植在同一区域的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3.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4.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B.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5.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肌肉细胞 D.血小板6.各种育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工诱变可以定向产生有利于人们的性状B.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C.杂交育种难以将不同物种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D.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7.人类的ABO血型系统由3三个等位基因IA、IB、i决定,通过调查一个由400个个体组成的样本,发现160人是A型血,36人是O型血,从理论上推测,正确的是()A.该人群中血型为B的人应该有72人 B.基因频率IA>IB>iC.无法计算相关基因频率 D.该人群中血型为AB的人数有96人8.(10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孔雀开屏、雌鸟鸣叫召唤雏鸟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B.蝙蝠的“回声定位”和狗外出时的“频频撒尿”都体现了化学信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时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在不同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二、非选择题9.(10分)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其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下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含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末梢及伸肌B.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内负外正C.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将增大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10.(14分)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由_____组成。(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控制。(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区段的电位。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区段的变化,此时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填“向左/向右/不变”)。11.(14分)研究人员在对某淡水养殖湖泊研究后,绘制了该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1)和碳循环(图2)示意图,图中A~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乌鱼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翘嘴鲌和虾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图2中的B表示________,图2中有而图1中没有的成分有________(填字母)。图2中,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3)图1中,青鱼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获得的能量来源于第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4)若将图2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需要将A的含义改为“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添加光和________的能量输入,删除图中的过程________(填数字序号)。(5)下图是对某鱼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在t1-t2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12.如图是人体血压升高后,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1)当血压升高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将刺激转变为神经纤维上的_____信号。兴奋传入心血管运动中枢,中枢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_,继而完成调节过程。(2)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通过释放_____作用于A神经和B神经,引起A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B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3)由图可知,当血压升高时,_____分泌的抗利尿激素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_____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根据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⑤分别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增添、缺失或改变,蛋白质,交叉互换。【详解】A、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④蛋白质的改变,根本原因是图中③的改变,A正确;B、图中⑤过程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B错误;C、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图中的①、②可分别表示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错误;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另外,如果显性纯合子突变成杂合子,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性状也不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2、C【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详解】A、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表现在植物群落的分层,高矮不同的各种农作物丰富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B、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这有利于对不同层次土壤养分的利用,B正确;C、人工套种的各种植物间具有一定的种间关系,可相互影响,C错误;D、种植在同一区域的植物都需要阳光和无机物,因此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C。3、A【解析】1、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详解】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给小白鼠注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又属于体液调节;②抗体是体液免疫的活性物质,其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免疫调节;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是一种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4、D【解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及其种群密度的调查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120×200÷10)÷40=60只/hm2,A错误;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并不是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C错误;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D正确。【点睛】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和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运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5、B【解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抗体等。【详解】A、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B、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B正确;C、肌肉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不参与特异性免疫,C错误;D、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血小板不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6、A【解析】杂交育种育种周期长,只限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所以该育种方法可选择的范围有限,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盲目性较大;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人为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可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详解】A.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B.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B正确;C.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难以通过杂交育种将不同物种的优良基因集中在一起,C正确;D.传统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育种周期长,且只限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所以该育种方法可选择的范围有限,D正确。7、D【解析】设IA基因频率为p,IB基因频率为q,i基因频率为r;根据题干信息O型血基因型是ii,有36人,其比例为0.3(r),A型血的基因型是IAIA和IAi,比例为0.4,根据平衡定律0.4=p2+2pr,可以计算p的比例为0.4,r=0.3,q的值为1-0.3-0.4=0.3。【详解】A、该人群中血型为B的人比例为q2+2qr=0.27,所以B型血的人有400×0.27=108人,A错误;B、根据分析IA的频率=0.4>IB的频率=i的频率=0.3,B错误;C、根据分析,可以计算相关的基因频率,C错误;D、AB血型的比例=2pq=2×0.4×0.3=0.24,所以AB血型的人有400×0.24=96人,D正确。故选D。8、C【解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孔雀开屏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雌鸟鸣叫召唤雏鸟属于动物的物理信息,A错误;B、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狗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B错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山寺桃花盛开叫迟的原因是山上的温度低,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也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C【解析】1、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这种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2、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A、图中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元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末梢以及它们支配的相应肌肉,A错误;B、兴奋传至a处时,a处产生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此时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错误;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升高,由于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则此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增多,则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C正确;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产生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活动,D错误。故选C。10、(1).B(2).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3).h(4).协助扩散(5).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6).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7).AB(8).BC(9).向左【解析】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对反射弧进行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是突触结构,其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详解】(1)图1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A与传入神经相连,故A为感受器,B为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2)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K+和Na+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因此,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h。(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是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5)①图4处于静息状态,测得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区段的电位。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BC区段的变化。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故图4的指针向左偏转。【点睛】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1)①.8②.小型鱼类、虾类、乌鱼、翘嘴鲌、河蟹③.2④.捕食和竞争(2)①.生产者②.AD③.⑤⑥⑦(3)三(4)①.饲料中有机物②.①(5)①.增长型②.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解析】分析图解:图1表示食物网,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水草是生产者,其余的都是消费者;图2为碳循环示意,由于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之间为双箭头,并且所有生物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A大气二氧化碳库,B是生产者,则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小问1详解】数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沿着捕食关系一直数到最高营养级,图1中共有8条食物链;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乌鱼、小型鱼类、虾类、翘嘴鲌和河蟹。乌鱼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翘嘴鲌捕食虾类,同时翘嘴鲌又与虾共同捕食底栖动物,所以二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小问2详解】由于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之间为双箭头,并且所有生物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A是大气二氧化碳库,B是生产者;图2是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有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大气CO2库),图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D表示)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表示)。图2中,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在群落之间传递,传递过程有⑤⑥⑦。【小问3详解】青鱼的粪便不是青鱼的同化量而是河蟹的同化量,所以细菌和真菌获得的能量来源于第三营养级(河蟹)同化的能量。【小问4详解】若将图2修改为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需要将A的含义改为“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添加光和饲料中有机物的能量输入,能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