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训练:15植物与土壤
一、实验探究题
1.(2020•宁波)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
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
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
花色,如下表:
编号溶液每株每次浇灌量/mL绣球花色
10.1%的醋酸溶液200全部蓝色
20.1%的碳酸钠溶液200全部红色
3清水200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杆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填"有性"或"无性"性
殖。
2.(2017•杭州)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甲乙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
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
物茎哪一部分结构?o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
热量。
3.(2014•杭州)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
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
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4.(2012•台州)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技能的问题.
(1)找证据.为了寻找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目不一样多的证据,将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
杯中,如图所示.如果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则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现象.
(2)可操作性定义.如研究糖的溶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其"可操作性定义”为:将等质量的同种糖,加入
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中,都不搅拌,比较糖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若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
小的关系,其"可操作性定义”为:将相同的电磁铁,通入大小不同的电流,比较.
5.(2012•宁波)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
么情况下还能成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
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
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
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笫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
别组
处A处韧皮部B处韧皮部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人云母片(不影不作
理环割环割响韧皮部功能)响韧皮部功能)处理
方
法
甲乙内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
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填组别).
6.(2011•湖州)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
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i)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7.(2011•杭州)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
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树B树(喷酒了透明膜)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
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
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
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
是:F的气温(Ti)、卜的气温(T2)、F的气温(T3).测温时,其中两支
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12、
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
8.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02的多少是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在家里做了如下的实验:在某植物的叶片
上剪下大小相同的多个叶圆片、抽出叶圆片中的气体(如图中)。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Ch溶液中
(如图乙)。测量每个杯子中叶圆片从杯底上浮至液面所需的平均时间。
注:NaHC03能增加溶液中C02的含量,叶圆片吸收C02释放。2,部分。2存在于细胞间隙
和叶圆片边缘,导致叶圆片上浮。
(1)在实验中,应将图乙装置放在的环境中。
(2)本实验用到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用来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
(3)通过实验发现,NaHCCh溶液浓度过高,叶圆片没有上浮,原因是NaHCCh浓度太大,导致细胞
(选填"吸水"或"失水"),从而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9.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
有氯化钻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
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
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
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
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10.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型必区
%K*€
*
水柱'-------橡皮管
,"水银柱
二匚——水
"3-------水银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B高温潮湿C低温干燥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
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
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11.为探究"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某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不同温度条件对三种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二:三种茄子幼苗在晴天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
表:不同温度条件下三种茄子种子平均萌发率
平均萌发率/%
组别发芽箱内温度条件
紫薇3号紫薇4号大绿盖
第1组恒温30℃11145
第2组恒温20℃8127
(1)从实验一得知,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
(2)实验二中茄子幼苗在11时~13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中午气温高,,
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
(3)由实验二可推知: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三种
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会。
12.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
活。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
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
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第五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组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
A处韧B处韧
处理处理方法方入云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不作
皮皮
法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部功能)处理
部环割部环割
能)
(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
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填组别)。
13.目前,在不少步行街、住宅小区、景观带都可看见一些被移栽来的大树,许多城市也纷纷实施大树进
城计划,将山区的树木移栽进城。但移栽大树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对大树移栽须谨慎:一要严格控制采
集范围;二要注重移栽技术。
(1)图中被移栽的树木减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带上大泥球的目的是,从而提
高栽移的成功率。
(2)大规模的树木进城,对于城市来说能快速绿化、美化,但对山区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请列举
其中的一条影响:
14.(2011•杭州)1648年,荷兰医生海尔蒙特把一株2.27kg的柳树苗种在装有90kg土壤的有盖木桶里,
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4.33kg,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56.7g。他据此第一次指出:
"水分是植物体自身制造的原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
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
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水源(控制水量)实验次数实验时间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
普通水2次56天126
普通水+少量土壤2次56天309
蒸播水1次56天36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填字母编号)
A.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不能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B.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
C.进行了重复实验减少实验偶然性
D.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减少干扰
(2)分析伍德沃德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有关。
(3)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伍德沃德的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质量的增加与大气成分中的密切
相关。
15.(2011•杭州)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
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
A树B树(啧洒了透明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
(2)小方认为造成树萌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
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闻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
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
过一段时闻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L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这三个点的气温分
别是:下的气温(1)、下的气温任2)、下的气温任3)。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
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丁2、
丁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实验探究题
1.(1)失水
(2)光照、温度(合理即可)
(3)无性
分析:1、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分、光照和温度等。在研究绣球花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的实验中,控
制土壤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而使其他因素相同:
3、杆插是剪取植物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有性生殖
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繁殖新个
体的方式。
解答:(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时,会使根毛细胞会失水,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光照、温度;
(3)杆插是利于植物的茎长成新的植株,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失水(2)光照、温度(3)无性
2.(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4)汽化(或蒸发)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
中的过程。
解答:(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实验时候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
验,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图乙中C是树皮,B是木质部,C是髓;
(4)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能有效的散热降温;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
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3)髓;(4)蒸发。
3.(1)A
(2)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
(3)光合作用;黑暗
(4)大气压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科学
研究表明,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
响.
解答:解:(1)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所以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
实验装置放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为佳.(2)水银有毒,蒸发后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上面的水可以起到
防止水银蒸发的作用.(3)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叶片光合作用消耗水后,产生压强差,水银
会上升.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时候才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把植物放在黑暗处可排除该因素的影响.(4)
不同的大气压环境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不同.
故答案为:(1)A;(2)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3)光合作用;黑暗;(4)大气压.
4.(1)下表皮气泡数目比上表皮多(只要体现出下表皮气泡数目较多即可)
(2)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或回形针)的数量.(或"电磁铁吸引铁屑的多少")
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对照实验.可结合叶片的结构图与实验现象及实际生活联系解答.
解答:解:(1)如图所示.将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一个气泡代表
一个气孔.下表皮气泡数目比上表皮多,说明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多.(2)在研究一种条件
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不同
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大小不同的电流,这样比较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的不同只能
是由大小不同的电流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1)下表皮气泡数目比上表皮多(只要体现出下表皮气泡数目较多即可);(2)电磁铁吸引
大头针(或回形针)的数量.(或"电磁铁吸引铁屑的多少")
5.(1)根;大于
(2)第二组、第四组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导管筛管的位置功能.可以从根适于吸收的特点、根吸水的原
理、导管筛管的位置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1)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
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水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
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
水.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2)筛管是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
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
核,但筛管是活细胞.从A处韧皮部环割,A处下面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仍然可以通过筛管运
输到根部;而从B处韧皮部环割,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完全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
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根得不到有机物被饿死,最终导致树木死亡.导管是由一
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
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从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
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根吸收的水仍然能通过导管运输到A处下面的叶片,只是A处上面的叶片得不
到水,因此只有A处上面的部分死亡,而整株月季不会死亡;但是从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人云母片(不影
响韧皮部功能),运输水分的导管整个被割断,B处上方等不到水,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也能生
长,最终导致死亡.
故答案为:(1)根;大于;(2)第二组、第四组.
6.(1)作对照
(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
(3))环割切口处
分析:本题以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的实验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
力.解此题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方面切入.
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作对照.(2)作出假设:根据问题,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怎样运输的呢?作出假设: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应用已有知识,对问
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3)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
树皮内,实验变量是树皮是否环割,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环割切口处的变化,说明植物体内有
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树皮环割是破坏了树皮中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筛管是运送有机物(叶通过光合作用
产生)的输导组织,从上到下运输,积累在破坏部分的上方.如下图所示
浸在水中部分的柳枝环剥的切片
下部生出不定根上都生出了不定根
故答案为:(1)作对照;(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3)环割切口处.
7.(1)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大树进行光合作用,把部分太阳能转化为大树的化学能
(3)A树;B树;阳光直晒;树干;T3-T2>T2-Ti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据此分析答题;(2)大树进行光合作用,把
部分太阳能转化为大树的化学能;(3)应分别测出A树下、B树下、阳光直射处的温度,放置温度计时,
应控制温度计距地面与树干的距离相等;根据A、B树下温度计示数与阳关下的温度计示数差间的关系判
断小李的说法是否正确.
解答:解:(1)树叶通过蒸发散发出水分时,水由液体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水汽化时要从周围环境吸收
热量,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2)树叶通过光合作用,把部分太阳能转化为树的化学能,照射到树下的
太阳能减少,从而可以降低温度;(3)③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A树下的气温(Ti)、B树下的气温(12)、
阳关直晒下的气温(T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
同外,还应离树干的距离相同.④阳光直晒下的温度T3与B树下的温度T2之间的差T3-T2是证明树叶挡
住太阳光的辐射,使树荫下的气温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的实验证据,而B树下的温度T2与A树下的
温度Ti之间的差T2-Ti是证明树叶水分蒸发使树荫下的气温低的实验证据.只要将这两个温度差的大小进
行比较,若T3-T2>T2-T1,则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2)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3)
③A树;B树;阳光直晒;树干;④T3-T2>T2-TI.
8.(1)温暧有光
(2)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需的平均时间
(3)失水
分析: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
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度除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外,还受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2)此题主要通过排除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植物吸收C02,释放出
的02溶解度小,积累在细胞间隙,从而使叶片上浮的真空渗水法的原理,据此解答。
解答:
(1)此题利用NaHCCh能增加溶液中CO2的含量的原理,同时叶圆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02释放
02,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应将图乙装置放在温暖有光环境中。
(2)根据分析可知,此题是利用了真空渗水法的原理,在适宜条件下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2多
于有氧呼吸消耗的。2,叶细胞间隙中的。2增加,使叶圆片浮力增大,即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需的平均
时间来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属于"转换法”科学方法。
(3)分析题意可知,刚开始增加碳酸氢钠的浓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而再增加碳酸氢钠的浓度,由于外
界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植物的叶肉细胞失水,影响了叶肉细胞的代谢。
故答案为:(1)温暖有光;(2)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需的平均时间;(3)失水。
9.(1)—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
(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只回答“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或“时间过长,"得1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分析:科学探究要设置对照实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
结论、表达交流.据此解答。
解答:
(1)叶的保卫细胞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够看达到。
(2)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下表皮气泡的数
目比上表皮多。
(3)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
钻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贴上滤纸后
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
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故答案为:
(1)-;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只回答“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或"时间过长,"得1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0.(1)A
(2)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
(3)光合作用;黑暗
(4)大气压
分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科学研究表
明,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解答:
(1)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所以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高温干燥的环境中为佳。
(2)水银有毒,蒸发后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上面的水可以起到防止水银蒸发的作用。
(3)因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叶片光合作用消耗水后,水银会上升.植物只有在有光照的时候才会
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把植物放在黑暗处可排除该因素的影响。
(4)不同的大气压环境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不同。
故答案为:(1)A;(2)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3)光合作用;黑暗;(4)大气压。
11.(1)在20℃~30℃之间变化
(2)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
(3)变小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
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水分向上运输靠的是植物体的蒸腾作
用,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的三大作用有关的
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气孔,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
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解答:(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在20℃〜30℃之间的变化;
(2)由实验二中茄子幼苗生长曲线图可知,在11时-13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因
为中午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
(3)实验二推知: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三种
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会变小。
故答案为:(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2)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
⑶变小.
12.(1)根;大于
(2)第二组、第四组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导管筛管的位置功能.可以从根适于吸收的特点、根吸水的原
理、导管筛管的位置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1)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
毛,扩大了根的吸水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
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筛管
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2)筛管是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
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从A处韧皮部环割,A处下面的叶进行光
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仍然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根部;而从B处韧皮部环割,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完全被
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根得不到有机物
被饿死,最终导致树木死亡。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
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从A处木质部切断
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根吸收的水仍然能通过导管运输到A处下面的叶片,只是A处上面
的叶片得不到水,因此只有A处上面的部分死亡,而整株月季不会死亡;但是从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人云
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运输水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池学院《管理沟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移通学院《纪录片策划与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民族大学《自动化系统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优化设计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林业大学《人工智能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治学院《二外英语IV》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汉字文化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大数据与风险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软件分析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政府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优秀课件(含视频)
- 金风1.5MW机组液压、偏航及润滑控制系统
- 跑冒油事故应急预案
- 家谱宗谱WORD模板
-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报告
- B类表(施工单位报审、报验用表)
- 质量监督员监督报告
- 现场零工签证单及罚款单签证样板完整版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记录表
- 上海市住宅修缮施工资料及表式汇编(试行版27)
- (完整版)APQP(现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