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养浩山水散论
当然,古代景观文学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景观旅游。近数十年,山水诗文的研究十分热闹,却很少人从山水文学研究的范畴来关注山水散曲。现在,散曲作品的寻找非常方便,隋树森先生编的《全元散曲》,谢伯阳先生编的《全明散曲》,凌景埏、谢伯阳两位先生编的《全清散曲》,为我们提供了几乎所有的古代散曲作品。我们的工作,便是以山水文学的标准,确认其中的山水之作,然后对作家作品以至整个山水散曲全貌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扩展山水文学的研究领域。宏观的研究应有细致的微观研究的积累。本文谈论元代山水散曲前期代表作家张养浩的山水情怀与山水散曲。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元史》有传。他历官东平学正、监察御史、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但屡经仕途风险,50岁时弃官归隐于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他在历城西北郊经营有云庄别墅。云庄颇具林泉之胜,除了因借华鹊诸山、泺水等自然环境外,修筑有绰然亭、遂闲堂、园池等人文景观。他爱极“云庄”,以为别号。散曲集即名《云庄休闲自适小乐府》,内容多写隐居之乐,山水题材较多。诗文集名《归田类稿》。张养浩是元代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散曲的人。他的山水散曲,是其山水情怀的结晶;山水之美在他所具慧心慧眼的赏会活动中精妙地展现出来,其作品风格和“雅化”等特征,与此紧密相关。一清新深意,理想山水,深刻地真深处张养浩寄傲林泉,散曲中每称山水趣,如“四面云山”、“四周水云”、“白云深处”、“水和山有异香”、“园林翠红相间”、“泉石之兴”、“对山水忘名利”、“每日乐陶陶辋川图画里”等,与山水亲密无间,从容自得,兴致极高,情志美雅。这种情志,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已往有的散曲论家,侧重从元代知识分子沦落潦倒的社会地位来谈他们的山水情怀,把山水视为元代知识分子政治上败逃的归宿。其实,山水审美,是不断积累、深化和越来越吸引人的。包蕴广泛的山水文化及其精神经过了六朝、唐宋的大发展,早已深植社会、人心。即使“元代”不是异族人统治,知识分子政治地位高,他们崇尚山水、充盈山水情怀的状况,不见得就比元代的现实情形有所亏减。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在很多因素上,今天的研究,应尽可能全面地顾及,不可再简单化地一概把山水作为人生失意时的避难所或无可奈何时的选择来认识,这对于山水审美和山水文学的精神旨趣的领悟与深入探讨,非常重要。实际上,被动、勉强地进入山水的人,难于虚静澄怀,不易达到与山水亲密无间的境地而得其审美真趣。张养浩就并不是仕途不达之人,而他最终选择山水,既非逃路,亦非附庸风雅,更不是走“终南捷径”。他的山水情怀极深挚、真实,毫不矫揉造作。实为博通山水文化,吸纳传统山水审美意识,涵泳滋养而成;亦乃出于一种经历仕宦、对于穷通得失的彻悟之后,淡泊名利、淘洗澄澹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散曲风格,品位自高。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张云庄之词,如玉树临风”,即是对其散曲的清丽俊逸风格的形象表述。张养浩的散曲题材,当然不止山水景物,如还有时事、叹世、咏史等等,但不难看出他的散曲作品的主体风格,与其山水题材、山水情致之间,有着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山水之助”也。读者不妨一试:把他的山水散曲除开,专去读他的其他题材的散曲作品,则对“玉树临风”的感性,是否要大打折扣。张养浩自云“平生原自喜山林”([双调·水仙子])、“一生开口爱谈山”、“久搴清泉白石之思”、“余性雅嗜山水”,则他的山水情趣并非到晚年隐居时才有,山水乃其“一生雅志”。他饱读诗书,来源于传统山水文化的陶冶,化入了性灵。看他山水散曲和诗文中所崇慕、效仿先贤的隐逸山水之乐,便有巢由山居、范蠡扁舟、庄叟濠梁、四皓商山、子真谷口、子陵钓滩、庞公鹿门、渊明斜川、慧远虎溪、王维辋川、李愿盘谷、陆龟蒙江湖散诞、陈抟高卧云烟等等。甚至王维、关仝、范宽、郭熙等山水画家的画意画境,也成为他追求和拟照生活的境界。他的自身行为中,如“坐洞屋中,岀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陶谢韦柳者数篇,其清欢雅思,悠悠而集,若世若形,两忘其所恃。加以烟岚坌涌,相与冥合,窅乎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等,有多少陶谢韦柳的影子在焉。他自幼生活的山水环境,对其影响亦大。他说“吾乡山水之胜名天下”,家乡历城及周围,有大明湖、会波楼、历下亭、趵突泉、千佛山(历山)、华不注诸名胜,兼有“沉雄浑厚”与“秾鲜清婉靓庄雅服”之美。地灵人杰,先贤名士众多,文物昌明。这方山水文化积淀深厚的环境,对他的山水情怀有极大的陶养。他浸会其间,既用诗文(诗如《登会波楼》《登历下亭》《大明湖泛舟》《趵突泉》,文如《重修会波楼记》《标山记》等),也用散曲来吟咏。[双调·殿前欢]《登会波楼》云:“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华鹊中间,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面对山水美景,再高的官位也不值一文。“唤醒这梦里微官”,便是他的一种觉悟。难怪他要弃官归来,[越调·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说:“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会波楼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摇画舫,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杀柘枝娘。”这般如愿以偿地陶乐故乡的山水。又[中吕·普天乐]《秋日》云:“喜归休,中年后。放怀诗酒,到处追游。”他追游的地方,自是很多,可见于其诗文散曲;他追游的仪态,直是山水情狂。如[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所说:“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烟水闲,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碍,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他反复表白自己从此安居在乡间山林,[中吕·普天乐]《辞参议还家》云:“昨日尚书,今朝参议。荣华休恋,归去来兮!远是非,绝名利。盖座团茅松阴内,更稳似新筑沙堤。有青山劝酒,白云伴睡,明月催诗。”又[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过中年便退官,再不想长安道。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在山林泉石中避俗怡情。二云庄的文学意境张养浩的别墅“云庄”,其地在历城西北十里,从其诗文和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十六均可索知。为何以“云”名庄?玩其散曲,便知他特别喜欢山水间的云,如“俺住云水屋三间”([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共白云往来山水间”([越调·寨儿令]),“一片闲云无拘系”([中吕·普天乐]《闲居》),“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杨岸。满地白云,东风吹散,却遮了一半山”([中吕·朝天曲]),“向鹊华山把白云种”([双调·庆东原]),“白云深处结团茅”([中吕·喜春来]),“归来闲枕白云卧”([中吕·山坡羊]),“云”纯洁、自由、轻灵,简直就是他的人格的象征。因此他把云、山描绘得美丽无比,[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这支散曲总共才56字,却用了7个“云”字,9个“山”字。云、山是这首散曲的主要意象,由它们之间组合、及与其他景物配搭,构成美妙的意境。这也是作者爱极云山,平常观察细微,情致悠闲的再现。在他的160余首散曲中,用到与山水景物有关的“云”字,即不下50处。诗文中也用得甚多。故“云”意象,乃其性情所好,并实际与他的人格相系,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清人葛万里撰《别号录》,于张养浩即拣一“云”字(省去了“庄”字)。张养浩在祖业的基础上经营别墅,考地修筑,反映出他的山水审美观念,他说,“对华山翠壁丹崖,将小阔阔书房盖,绿巍巍松树栽,倒大来悠哉”([双调·水仙子])。营堂、凿池、置假山、盖亭、栽松、筑庵、养鹤等等,诸景成立,与山水环境和谐统一。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十六“养浩云庄”条云:“山东济南府城西北有云庄,元中书参议张养浩休致时所居,中有云锦池、雪香林、挂月峰、待凤石、遂闲堂。”可见景点取名亦甚优雅,颇有意境。这个山水园林其实不小,考其诗文,如,单是亭,除绰然亭外,还有拙逸、乐全、九皋、半仙等亭。他的散曲所咏的部分景点之美及赏悦、乐闲的情致,非常值得玩味,如[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遂闲堂即事》:“堂名遂闲,偃息其间。对着这青编四围,翠玉千竿。壁上关仝范宽,枕上陈抟。古铜围座锦斓斑,玛瑙杯斟水晶寒。灵石相间玉潺湲,笔砚窗前雨声干。倒大来清安,柴门势不关,一任云飞散。”又[双调·折桂令]《凿池》:“殷勤凿破苍苔,把湖泺风烟,中半分开。满意清香,尽都是千叶莲栽。看镜里红妆弄色,引沙头白鸟飞来。老子方才,陶写吟怀,忽见波光,摇动亭台。”又[越调·寨儿令]《夏》:“爱绰然,靠林泉,正当门满池千叶莲。一带山川,万顷风烟,都在几席边。压枝低金杏如拳,客来时樽酒留连。按新声歌乐府,分险韵赋诗篇。见胎仙,飞下九重天。”以上三篇分咏遂闲堂、云锦池、绰然亭。结合他的其他散曲所咏看,云庄这所山水园林,除了堂、池、亭等建构外,还有与之配搭的各种景物,如柳堤、竹溪、钓矶、蔬圃、药栏、竹篱、各种花鸟虫鱼;真是流水当门,青山围座,四时佳景,委实受用。故他的这些散曲已经给我们展示了这所山水园林之诗心匠意:造景借景,因地制宜;动静配合,虚实相间;高低错落,远近呼应。其散曲歌吟的山水园林之美及所用意,尚可与他的《云庄记》《绰然亭上梁文》《翠阴亭记》《记绰然亭前花木》等文章互参。三云庄与张养浩的文学成就既有这般经营山水园林的手段,自是一个通于画理的园林艺术家了;以其行家眼光审美赏会,则山水园林之美景,莫可遁形;又是诗人性灵,神思妙解,锦心绣口,挥生花之笔,摹景写意,吟咏情怀,则风神自现!他在经营绰然亭时表达了这样的山水情怀和审美意识:“或天游于汗漫,或云卧于荒寒,或散发以弄扁舟,或披襟而坐茂树,或投辖以留饮,或临池以学书,或倚笻而听猿啼,或投芥以命鹤舞,或弦诵以教子,或吐纳以学仙,或酣歌宾客之前,或长啸烟霞之表,惟日不足,其乐无涯。”同时,唐宋以来园林营造和审美赏会中的“以小观大”、“壶中天地”的美学观念,也被他接受,他的云庄散曲中多处用到“壶中天”等语。云庄诸景先后建成,他陶乐其间,兴高采烈,欢赏不疲。春夏秋冬,四时风物变换;良辰美景,莫非赏心乐事。他有[中吕·朝天曲]《咏四景》、[越调·寨儿令]分咏春夏秋冬之景、之情。又[双调·落梅引](选二):“野鹤才鸣罢,山猿又复啼,压松梢月轮将坠。响金钟洞天人睡起,拂不散满衣云气。”“入室琴书伴,出门山水围,别人不能够尽皆如意。每日乐陶陶辋川图画里,与安期羡门何异?”其散曲给我们“再现”的云庄,便是这样的是一座极优美的山水园林,可游可居,四时优赏,无所不宜;而他的赏会活动,极有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辋川的情致、风仪,难怪他将云庄比作王维的辋川!(又见其《云庄记》道:“王维辋川殆伯仲埒。”《绰然亭上梁文》说:“四面云山,尽是王维之笔。”)在中国的山水文化史上,山水园林是山水审美活动的结晶,亦是山水文学成长的摇篮之一。诸家山水园林所培育的山水文学,汇成了一脉清澈的溪流,谢灵运、王维等人贡献以诗文,张养浩则除了诗文外,还贡献以散曲。所以说,张养浩经营了云庄,同时培育了他的山水散曲,在中国山水文学园地中放射出耀人眼目的光辉来。他隐居山水八九年,朝廷曾7次征召而不赴。[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道:“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南吕·西番经]云:“屈指归来后,山中八九年,七见征书下日边。”[中吕·喜春来]说:“一溪烟水奁开镜,四面云山簇锦屏,客来沉醉绰然亭。对着这无限景,因此上不肯就功名。”山水与功名,似乎是两极。耽景而不肯就功名,这“因此”二字,道出了个中消息——山水之趣争胜。他在官场三十年的经历,坚定了山水中安身、山水中才有自由的信念:“玩水游山,身无拘系,这的是三十年落的”([中吕·朝天曲])。“玩”、“游”是一种自由潇洒的情态,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山水满足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审美的享受。由前文所引,如“窅乎不知余之为山,而山之为余也”,“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有青山劝酒,白云伴睡,明月催诗”等,我们已可看出他与自然的“相与冥合”。他更进一步有“对青山适意忘怀”([中吕]《普天乐》)的体认和结论。“适意忘怀”非常具有美学意义。它可以有两层含蕴:一是说从山水获得了真意,与自己的追求相适合,名利之心荡然无存;二是与前人提出的观照自然的活动中“静照在忘求”、“天机清妙”的精神境界相通,即观照山水,在摒弃尘俗欲念的状态下,神思超绝,获得真意。山水审美最忌名利侵扰,《庄子·大宗师》说过“其耆(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嗜欲使人天机浅钝,因为利令智昏。则“适意忘怀”能使天机得到最大发挥,妙解自然。物我交感,山水的玄旨妙趣与人的敏妙的灵智紧密相关,张养浩在观照山水的体认中便有“艳云流月天机妙”、“神游八表,眼高四海”([中吕]《普天乐》)等称说,这般天机清妙!适意忘怀,沉醉于风景,鄙弃功名,天机清妙,是张养浩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在云庄的经营、赏会和山水游观中,自我精神得到张扬,审美境界得到提升。身心“清安”,以平和之心审美,抉发出自我精神观照下的山水之美,常常是“一段幽奇,将何酬应?吐新诗字字清”([中吕]《朝天曲》),故而他的山水散曲清丽俊逸,与其他作家的山水散曲相比,要宁静、率真、旷逸、超然得多。[双调·沉醉东风]:“蔬圃莲池药阑,石田茅屋柴关。俺这里花发的疾,溪流的慢,绰然亭别是人间。对着这万顷风烟四面山,因此上功名意懒!”张养浩在云庄的散曲,就是“优游之余,制为小令”的,他的山水园林之美、山水审美情趣,就这样被吟咏、纪录。写自己的身边、眼前之物,出以己意,甚为清新。物有其美,心有其意,物我冥契,发为词翰歌咏,化用他的《云庄记》之言,可谓:言之中度,音发中节,彼此相得,心手相随,文而能曲尽其所以乐也。故艾俊《云庄乐府引》称其“言真理到,和而不流。依腔按歌,使人名利之心都尽”。散曲吟唱山水的功能,被他充分地开发出来,就像诗、文、词等体裁之用于写山水一样。他和张可久等其他山水散曲作家一道,使我们看到了元代文人是如何地承续和发展了前代山水诗文作家如陶谢王孟韦柳等人的风尚,用那个时代最具特色的文体,推动富于民族特征的山水审美观念、山水情趣随时代变化浩浩行进,这是他们对于山水文学做出的贡献。四元曲《江长短句》张养浩行旅于外时,还写过一些歌咏外地山水的散曲。[双调·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从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又[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张养浩到过江南,曾用词写过不少咏江南的作品,刘敏中《江湖长短句引》云:“礼部侍郎济南张养浩希孟使江南,徃返仅半岁,得乐府百有余首,辑为一编,目之曰《江湖长短句》,归以示余。余读之,藻丽葩妍,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建材的推广与应用前景研究
- 花木兰勇敢救父故事观后感
- 电子商务行业退换货服务保证协议
- 农业合作社运营方案模板
- 物联网设备供应及安装合同
- 科技产品品牌推广的实战技巧
- 珠宝首饰行业的教育与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 汽车制造工期保障措施
- 科技企业实验室安全规范与执行策略
- 生产计划执行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 《快递实务》 教案 项目三 快递收件业务操作、项目七 快递保价与赔偿业务
- AI时代的艺术创作与表达
- 防坠冰安全知识讲座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检测表
- 财务部绩效考核评分规则及绩效考核评分表
- 放射诊疗设备清单
- HDPE缠绕-B型结构壁管施工方案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养老院管理-考核考评
- 人美版四年级书法下册《第6课 竖心旁》教学设计
-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我与蔬菜交朋友-全国通(41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