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音乐的文化解读_第1页
元代音乐的文化解读_第2页
元代音乐的文化解读_第3页
元代音乐的文化解读_第4页
元代音乐的文化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音乐的文化解读

一元曲中的越界中国古代的韵文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唐诗、宋词和元代歌曲是三个高峰,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头衔。唐诗、宋词中都有大量关于诸葛亮与三国的诗词,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或咏史,或言志;或赞扬,或感叹。特别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五首:“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与《蜀相》中的后四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以说是艺术地、全面地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对于唐诗、宋词中的诸葛亮与三国诗词,已有众多学者做过研究,写出了优秀的论文。但对元曲中的诸葛亮与三国的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元曲一词,一是指元代的散曲,一是指元代的杂剧,或二者兼而并指。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体诗歌,是一种配合乐律的歌词,属于诗词的范畴;杂剧是代言体的综合艺术,有言有白,属于戏剧的范畴(但也有学者认为元杂剧本质上仍属于诗歌的范畴)。①1元曲的数量也是庞大浩繁的。元散曲通常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指独立的单支曲牌,套数指多首组成的一套,在计算时也只做一首计算。元散曲存世的作品,据隋树声《金元散曲·自序》:“共辑得元人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残曲在外”。其中有一些是描述诸葛亮与三国的。元杂剧现存全目约200多种,其中有关诸葛亮与三国的戏剧,也有一些。本文限于水平与篇幅,只是略作初步探讨,以求指正。首先,元曲中赞扬歌颂诸葛亮的散曲,大体上以赞颂他的功业为主。如蒙古族诗人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曲里的“有酾酒临江”二句,是借用宋代苏轼《前赤壁赋》中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槊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是指曹操也是一代英雄人物。“紫盖黄旗”句,是比喻孙权运气好,也建立了帝业,才能享受紫盖黄旗。然而,曲中着重讲述的是诸葛亮从南阳隆中崛起于乱世之中,借东风,发明八阵图,联吴抗魏,终于建立西蜀功业,形成三国鼎足三分的局面。这里讲了曹操、孙权,却一句也没有讲刘备,而只讲了诸葛亮,可见元代对诸葛亮的评价就已经远在刘备之上。查德卿(生平不详)的《双调·蟾宫曲·怀古》:“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渔翁、东海、《六韬》都是说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钓鱼,又曾隐居东海之滨,著有《六韬》兵书。农夫,是指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以农耕为业(其实诸葛亮始终是个文人,而并非农民)。他推演兵法,设计了八阵图。这里,把诸葛亮比同于辅佐文王、武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朝的姜太公,认为诸葛亮能建立蜀国,自是“一举成功”的人物。他们二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同杜甫说的“伯仲之间见伊吕”一样,对历史上任何英雄人物的评价,恐怕也不可能再高了。在唐诗中,有一个现象是较少有颂赞诸葛亮的。初唐诗人的眼光,多向塞北与西域,间或向往江南美景,认为长安是正统,而南中与西蜀,乃是偏僻甚至蛮荒之地。直到安史之乱皇帝逃到西蜀,诗人们才认识到当年诸葛亮敢与北方强大的曹操争锋的雄心壮志。此后,到过蜀地的诗人,咏叹诸葛的诗词才多了起来,评价也越来越高,杜甫是其代表。元代与唐代不同了,民族矛盾严重激化,当时中华6000万人口,据说前后被杀掉了约1000万,甚至脱脱等统治者想杀尽河南人,还有的想杀绝刘、李、张、王、赵“五大姓”,以镇压汉人反抗。②2还有更多的百姓沦为奴隶。人民的反元情绪深厚而又无可奈何,于是寄托希望于诸葛亮式的抗元英雄人物能够出现。歌颂诸葛亮的散曲也有个特点,就是主要歌颂他的功业,而歌颂其“鞠躬尽瘁”等伦理道德的相对较少。元散曲中诸葛亮身上的光环,还没有今天人们给他戴上的那样多。元曲多产生于民间,许多曲调来自社会底层,其人民性远强于唐诗、宋词。这种时代特点,又决定了在对于诸葛亮的历史评价上,一方面如前所述,对他的功业评价甚高;另一方面又有一种认为他的功业,无非是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观点,带有浓郁的虚无主义的色彩。这类曲调也是很多的。以“杏花春雨江南”句闻名的虞集(1272~1348),有一首《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前面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三国群雄逐鹿的局面,赞扬了诸葛亮和周瑜的成就。但是,它的主题却是说:“天数盈虚,造物乘除。”一切都是上天所定,诸葛亮也是无能为力的。其结论暗示诸葛亮也不必徒费苦心,还不如早日归隐的好。张可久是元曲大家,明人称他:“犹诗家之李杜”。他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小令,对于自刎乌江的项羽、安定西域的班超,以及诸葛亮、周瑜等等,一概加以否定,认为他们无非是穷兵黩武,给人民增加“生民涂炭”的灾难。王举之的《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也有同感:“北邙山多少英雄,青史南柯,白骨西风。八阵图成,《六韬》书在,百战尘空。辅汉室功成卧龙,钓溪兆入飞熊。世事秋蓬。唯有渔樵,跳出樊笼。”这就更明确地表达了万世皆空的主题思想,管他钓鱼的姜子牙也好,辅汉的诸葛亮也罢,他们的功业今何在?只有渔夫樵夫,才能跳出名缰利锁,自由自在。如果我们再同唐诗、宋词相比较,元曲中的这种消极思想,来源于三方面的因素。其一,是词曲作者的身份不同。元曲的作者、加工者和传唱者,大都是当时的妓女。唐宋的一些大诗人,不论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还是苏轼、辛弃疾、陆游,毕竟是统治阶层的人物,几乎都当过中层以上的官员,李白见过皇帝,辛弃疾是“方面军司令员”;即便官场不得意被贬下放,像白居易、苏轼等人也还能当上苏、杭刺史,算是物产富庶、景色秀丽的江南地方官中的一把手,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属于达官贵人之列。所以,他们是从高处俯视民间疾苦的,至少也是从旁观察的。看看杜甫的《三吏》与《三别》就可知道,诗人同情百姓的苦难,写出了富含人民性的不朽诗篇,然而诗人并非受迫害的直接对象,没有人敢直接拉他的壮丁。而元曲就不同了,许多曲令直接来自民间,甚至民间下层,是从戏馆、茶社、妓院,所谓“勾拦瓦舍”唱出来的。“元朝一代,曲家最盛,上自宰相名儒,下至倡夫走卒,无不能曲词”。③3而倡夫走卒,显然多于宰相名儒,仅元大都的妓女,据《马可波罗游记》说就有两万人之多。这里须进一步说明的是妓女与戏曲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古今最不守旧,随时代风气为转移者,莫若娼妓。”唐代妓女多“以色侍人,非利不合”,④3但也有薛涛那样的文妓。宋代朝廷规定:将帅、郡守等官,“虽得以官妓歌舞佐酒,然不得私侍枕席。”⑤4也就是说,官妓可以在各种节日庆典上表演歌舞,可以陪酒,却是只准陪歌、陪舞、陪酒,类似一种歌舞演员,是禁止陪宿的。至于一般市井歌妓则数量比官妓多得多,“所扮演的角色竟是如此多姿多彩。她们中有的是一唱倾城的‘歌唱家’,有的是仪态万方的‘舞蹈家’,有的是妩媚动人的‘交际花’,还有的则是情怀温婉的女诗人或女词人,她们对宋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特别是对音乐文艺的创作与传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⑥4元代的妓女,继承宋代习俗,并非都是以色侍人,而更有影响的是词妓、曲妓,是以歌舞应酬各种庆典聚会和与普通平民互通心声的,因此她们不仅要精通歌舞,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能编词曲,能把文人的诗词加工成唱曲。著名曲妓有一分儿、刘婆惜、解语花等。“乃知娼妓,不但是当时文人墨客之腻友,且为赞助时代学术文化之功臣。”⑦3著名学者蔡美彪曾举元代名妓、关汉卿的好友珠帘秀为例,说她是“名妓和戏剧家”,⑧5她们在文化戏曲的流传中,功不可没。娼妓的词曲,唱的是社会底层的心声,对于官员们的功名利禄、三国时军阀混战谁胜谁负,自然是不那么热情的。其二,元代知识分子地位很低。按排名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知识分子处于与乞丐差不多的地位。士与娼、优都深受统治者的蔑视与压迫。由于元灭金后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知识分子升官发财、“学而优则仕”的渠道被堵塞,许多人特别是汉族与南人中的知识分子,既不可能看清国家前途出路,也看不到个人的前途出路,生活艰难,心情苦闷,多沉于士民社会,成立书社,与娼、优结合,编些戏文娱乐及发泄心情,悲观主义与享乐主义相结合,出世思潮与虚无主义自然也就发展。然而,正是这种知识分子与娼、优的“三结合”,推动了元代俗文化的发展,使元曲的文化质量提高,终于大放异彩。其三,统治阶级提倡宗教,麻痹人民。如准许基督教在燕京、杭州等地设立教堂;封赠道士丘处机为国师、长春真人;对伊斯兰、喇嘛教等均给以特权,明令保护。仅大承天护圣寺一个庙宇,从至顺元年(1330年)到至正七年(1347年),就三次赐封占地达24490余顷⑨6。宗教迷信盛行,宣传助长了民间的宿命思想,自然也会反映到元曲中来。以上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部分元曲作者,对于前朝三国的英雄功业自然看得很淡,也可说看得很透。诸葛亮是了不起,但蜀国人口不到百万,就养了一二十万军队,每五六个百姓,要供养一个官吏,对人民的盘剥压榨,还少了吗?管他曹操、刘备、孙权,谁胜谁负,都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对于普通底层老百姓、对于与乞丐为伍的知识分子和妓女等的愿望来说,到头来也还都是灰飞烟灭一场空。元曲继承了唐代乐府的某些特色,是宋词与民歌俗曲互相渗透结合的产物,它与元定都大都后,北方语言体系的形成,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粗犷、新鲜的文风的冲击,还有宋以来市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元曲在思想内容、语言风格与艺术形式上,都有自身独特的特色。二《关张双赴西蜀梦》5.2—5元代的杂剧,是广义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前期,郑振铎先生就说过:“三国故事浩瀚,唐末宋初已有敷演”,并考证元代有《刘先主襄阳会》(今佚)、《虎牢关三战败布》(今佚)、《七星坛诸葛公祭风》(今佚)、《诸葛亮秋风五丈原》等,“共凡有二十一本之多”⑩7。本世纪三国文化专家沈伯俊进一步考查:“元代是杂剧的繁荣时期,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篇》、《涵虚子》、《太和正音谱》、《元曲选》、《元曲选外编》等书记载,在现存的七百多种元杂剧剧目中,三国题材的就有五十多种,其中,以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等蜀汉方面的英雄人物为主角的有三十多种。”(11)8笔者参考有关资料,三国戏还有《博望烧屯》、《黄鹤楼》、《隔江斗智》等。可惜的是许多三国戏已不存,仅知剧目了。著名的戏剧大师关汉卿著有62部杂剧,现虽然仅存18部,但在已知的241个元杂剧的作家中,其数量和质量仍然都属首屈一指。其中,关汉卿所著的几个三国戏是很有名的。其代表作是《关张双赴西蜀梦》和《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这两个剧本前者主要是讲关羽与张飞的,但却也都在字里行间,对诸葛亮有简洁的描绘,画龙点睛地作出较高的评价。《关张双赴西蜀梦》前题:“荆州牧阆中牧二英魂,关云长张翼德双赴梦”(12)9。描写关羽和张飞遇难死后,魂魄双双飞向西蜀,想通过军师诸葛亮向刘备报告,请求为他们复仇的故事。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浓厚的歌颂英雄的传统,其中“关公崇拜”与“诸葛亮崇拜”不相上下。这种崇拜能激励人们的道德情操,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关羽崇拜一是崇拜他的英武,二是崇尚他的忠义;关公后来发展成神仙,既是伏魔大帝,又是财神爷,今天许多地方还供着他的神像,可说比诸葛亮的神像还多得多。这里不能不提到“关公崇拜”和“诸葛亮崇拜”中的一种有趣现象:我国传统崇拜的英雄人物,几乎都是死去的人。这些英雄的结局,也几乎都是悲剧的结局。诸葛亮、关羽、张飞以及岳飞、杨家将等等,莫不是以失败告终,在死后被抬出来成为受人尊敬的英雄或神仙的。在前述这两出戏中,突出的是这些英雄人物的忠义道德、伦理道德的成功,掩盖了事业的失败。这可能是文艺包括戏剧成功的一条规律,文学艺术不必以成败论英雄。尼采说过:爱情比仇恨伟大,悲剧比喜剧动人。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到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都曾歌颂悲剧,歌颂过悲观主义的美学理论。《关张双赴西蜀梦》,渲染了悲剧气氛,读来阴风惨惨,达到哀感动人的效果,也宣扬了封建忠义的伦理道德,是三国戏中艺术感染力较强的一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元刊本题目正名作:“乔国老谏吴帝,司马徽休官职,鲁子敬索荆州,关大王单刀会”。后来的明刊本作:“孙仲谋独占江东地,请乔公言定三条计,鲁子敬设宴索荆州,关大王独赴单刀会。”(13)9《单刀会》的剧情,是写三国时鲁肃邀关羽渡江赴宴,索要荆州,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该剧的特点一是在故事情节上善于抓住“剧眼”,本来鲁肃是孙刘联盟的重要倡导者,甚至是第一倡导者,他很早就认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是很有远见卓识的谋士。剧中却把他塑造成一个瞒顸的“窝囊废”,从而衬托突出了关羽的高大形象。其次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写出了关羽的英雄气概,而且写出关羽的灵活机智;剧中的关羽既是久经沙场的武人,又是心高气傲的大将,有胆有识,是个复杂化的典型,人物塑造也是成功的。还通过说唱,描绘出了当年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许多战役的雄伟场面。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认为的,关汉卿不仅长于写妇人及其心理(按:指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等剧),也还长于写电掣山崩,气势浩莽的英雄际遇。剧里的一些次要人物,如乔公、司马徽,形象也是清晰成功的,乔公一说是桥公,是江东二美女的父亲,《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有一句:“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桥,(周)瑜纳小桥。”诸葛亮后来就以曹操要抢二乔去做小妾,安置在铜雀台,激怒周瑜,结成抗曹的联合战线。又一说是东汉太尉乔玄,还有称为乔国老的。其实,历史上并无曹操要抢“二乔”其事。《三国演义》和三国戏,都是三分真,七分假,文学艺术作品,是允许也必须艺术加工的。三国戏在人物、时代、地理上的张冠李戴、东拉西扯,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历史的真实。杂剧《博望烧屯》、《黄鹤楼》、《隔江斗智》,分别描绘了诸葛亮与曹操、周瑜斗智的情景。“博望烧屯”既表现了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必将三分的政治远见,又表现了诸葛亮诱敌深入,放火烧屯及水淹曹军的军事本领。剧里处处以鲁莽的张飞相比较,从而塑造了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戏剧与诗词不同的特点是把歌曲、说白、动作(舞蹈)熔于一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王国维认为,正是关汉卿、王实甫等元代大家的创作,推动了我国“真正的戏剧出焉”。也正是在元代,戏剧才发展成为一种完整、成功的艺术形式。现今传下来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