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如何遏制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趋势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目前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众多讨论中,比较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数据分析上。本文在尊重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结果的同时,抓住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解释与说明,目的是强调: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决定于我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以及融入全球化的路径。一、.城乡分离体制导致的主要问题我国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经济效率展开的,而基于社会公平的改革并没有完全展开,由此导致了严重的体制缺陷,反映到分配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分治体制带来的社会群体不平等,使城乡差距扩大;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公共产权制度名存实亡,公共产权收益大量流入了少数人的腰包,促成了暴富阶层的形成。(一)群体性收入差距群体性差距更多地与体制缺陷有关(我国对不同的社会群体给予了不同的制度安排),而个体性差距更多地与个人禀赋、努力程度有关。在我国,群体性差距是收入分配中的主要矛盾,以城乡差距为代表的群体性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1990年、2000年和2008年,该比例分别为2.2:1、2.79:1和3.32:1。(二)城乡分配制度导致农民就业机会下降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治制度造成经济与社会的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直接影响农民就业状态,进而导致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农民来说,其劳动收入即农业收入或工资性(打工)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农民的劳动收入不但受就业机会多少的影响,而且受就业的平等性以及就业能力的制约。本文将就业的平等性(就业环境)、就业能力以及就业岗位(机会)统称为“就业状态”。城乡分治使农民的就业状态长期很差。我国对农民就业,尤其是对农民外出打工长期实行不公平政策,造成农民无法平等就业;城乡分治带来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向城市倾斜,从而导致农民就业能力低下;巨大的人口压力又使农民就业机会大大减少。农村教育与卫生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无保障,就业能力低下,致使农民仅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劳动,农民收入增长自然缓慢。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因接受良好的教育,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远高于农民。因此,便出现了经济越发展,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的现象,改革发展成果愈发向城市倾斜。(三)产权制度安排缺失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我国公共产权收入包括资源(如土地、矿藏、海域、湖泊等)的开发转让收入,政府行政事业单位财产收益(如拍卖、出租等收入),国有企业的利润上交和国有股份的股利以及资本利得,各类特许权(如公共空间、公共频道、公共媒体等)收入以及公共设施的收费等。我国属于公共产权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相应的,公共产权收益应受到重视,并且应成为我国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产权制度改革集中于国企改制,伴随国企改制的是公共产权收入的大量流失。为换取1994年税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国企利润上缴制度一度暂停执行,直至2000年,才从石油石化行业以开征特别收益金形式将部分国企税后利润集中于政府,大部分国企税后利润仍留存于企业内部。其他公共产权收入则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各地方、各部门都有权对土地、矿藏等公共产权进行处置。公共产权收入制度安排的缺失致使出现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格局,公共产权收入成为部分人“暴富”之源,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恶性扩大。随着资源稀缺带来的资源收益规模的递增,公共产权收益制度缺失给收入分配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更大。二、gdp比重下降的原因从1992年至2007年,按照收入法统计,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深层次上分析,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所致。投资拉动型增长、消费长期不足、贸易发展方式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等与劳动报酬占比下滑趋势高度关联。(一).投资拉动型增长、资本形成的长期诉讼从1992年至今,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始终处于膨胀状态,资本的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资本贡献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长期居高不下。投资需求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高贡献和高拉动意味着,在我国GDP形成中资本是非常强势的力量。在每单位的产出中,资本的投入占据高比重,与此相对应的必然是资本获得相应的高比重回报,这符合最一般的经济规则。因此,投资拉动型增长、资本形成的长期居高不下,决定了我国资本要素回报在收入法GDP中的持续高占比,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政府管理要素所对应的生产税净额的增长。此高彼低,劳动报酬占比下降难以避免。(二)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投资拉动特征对应的是,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消费总量不足且不平等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是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无论是公共消费还是私人消费,其深刻含义之一就在于形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意味着劳动力价格的提高。消费活动不是直线式的,而具有循环往复的属性,也就是说,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等消费活动所消耗掉的产品、服务并没有从地球上真正消失,他们只是采取了另一种“人化”的形式被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一个环节储存到了劳动者身上,体现为劳动者的健康、技能、文化等素质和创新、就业能力。如果溯源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剪刀差”历史,考虑当前的城乡二元分治、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背景,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不足引起的人力资本积累缓慢的问题就更为严重。它使绝大多数劳动者只能创造低附加值产品,劳动收入的比重也就难以提高。(三)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流动优势减弱近年来,我国在稳居世界贸易大国行列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贸易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表现在贸易方式上就是加工贸易比重较高。如下表所示,2001~2008年,加工贸易在进出口占比平均分别达到了53%和39%。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外贸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昭示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上的地位很低。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我国的竞争优势都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的生产制造环节,在价值链中的利益分配非常少,赚取的主要是加工费用,绝大部分利润被外方从专利技术、市场营销等环节获取。这一贸易格局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阶段合理性,是缓解就业压力、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之一。但是,对于劳动供需关系而言,其弊在于需求方对劳动力素质并无更高要求,技能、学历等素质都不是需求方所关心的。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也难以提升。(四)对烟台市中小企业就业的影响目前,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从平均增长速度上看,1994~2008年,第三产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低于第二产业,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的差距更为明显。从第三产业增加值上看,200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39.3%,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7.1%,不仅远低于巴西、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则更为显著。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仍然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左右。(1)第三产业的产业属性决定了其就业吸纳能力强,而且新兴的现代服务业聚集高素质群体、易于体现劳动者价值。但是,由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重明显低于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而且差距较大。对于劳动力供需而言,由于第三产业发育不足,加之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大批的劳动力势必要向第二产业集中,导致劳动力的结构性供需失衡,劳动力供给价格处于低位。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两次分配中的占比呈不断上升态势。狭义的政府收入主要指的是财政收入。按照财政统计口径,2003~2010年是历史上全国财政收入增收最多、增速最快的时期之一,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广义的政府收入还要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规模更大。对此,有观点认为政府收入多、增长快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并阐述出政府部门挤占其他部门收入等一系列的原因。对此,我们认为,在公共风险不断扩大,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政府防范、化解公共风险的公共责任明显扩大的情况下,政府收入占比提高有利于政府履行公共责任,有利于通过扩大公共消费实现防范与抵御各类公共风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化人力资本积累等良性效应。(一)动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和进步公共风险与社会是相伴而生的。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性质,正是种种不确定性所引致的公共风险与公共危机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和进步。对于有着种种特殊背景与国情的中国来说,当前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越来越不确定,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而国内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元。从总体上来看,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交叉,容易造成“不确定性叠加”从而遭遇完全陌生的公共风险和公共危机。(二)化解公共风险公共风险与市场机制的规则不相吻合,只能按照集体行动的逻辑,以政府为主导来防范和化解,也就是要由政府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共产品或说公共服务是化解和防范公共风险的一种结果。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也就是化解公共风险的过程。每一种公共产品都是为化解某一种公共风险而“设计”的。以预防公共风险为出发点,可以较好地解决政府支出责任的界限问题;以公共风险的逐步扩大化为前提,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期以来世界各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趋势。公共风险是公共支出存在的缘由,比借助于市场失灵来解释公共支出的性质更具有直接性和逻辑性。公共支出要落在公共消费上。和公共投资(政府投资)相比,公共消费(即政府消费)是以政府为主体发生的消费行为,包括政府自身的消费(政府运行成本)和用于社会的消费。前者是指政府行政活动对于公共资源的消耗,后者是指由社会公众即期消费的各种事业支出。公共支出通过公共消费来体现,可以促进消费率的提高,抑制内外经济失衡局面,减弱投资拉动引发的冷热交替,增强国民经济的稳定性,促进各种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三)财政支出受财政收入约束财政收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公共消费的扩大是以财政收入的增长为前提的。近年来,各级财政的支出增长也是首先建立在收入增长基础之上的,赤字是无法维持长期支出的。因此,从长期趋势上看,财政支出要受到财政收入约束,而且是根本性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当前政府收入稳定增长的格局为我国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支出责任、扩大公共消费、防范各类公共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四、结论和建议以上分析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或不合理内生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财税责无旁贷,大有可为。(一)乡二元治理工作格局分析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所谓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城乡二元分治格局高度相关。财政对于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着力点应当是全力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乡统筹步伐进行,着力破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阻滞,以求从根本上缩小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二)持续稳定的财力保障机制公共风险的隐性化与扩大化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公共支出、公共消费将继续呈现增长态势。这需要稳定的、可持续的财力作保障。因此,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能轻言降低政府收入,而是应该以此为优势,通过扩大公共消费、提高公共消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化解现实与潜在的公共风险,促进社会公平,强化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社会和谐。(三)深化公共产权收入制度改革,拓宽政府筹资渠道,使政府更权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的占比,深化公共收入制度改革,堵塞公共产权收入私有化的漏洞公共产权收入在我国政府收入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将其视为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但是筹集财政收入以及促进公平分配的需要,更是政府行使其所有者权力的需要。重视公共产权收入,应该深化公共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视公共产权收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公共产权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的占比。1994年以来,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税收制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通过公共产权收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拓宽政府筹集收入的渠道,增加政府收入规模,从而让政府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使全民共享公共资源的收益。这不但可以降低全社会的税收负担,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还可以避免因公共产权收入流入个人“腰包”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四)以改善农民就业状态为出发点和终点缩减群体性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对于政府而言,有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是通过改善农民就业状态来实现农民增收,进而缩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二是通过强化再分配来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近几年的政策倾向于后者,而改善农民就业状态、增加农民收入仅是其附带目标。未来政策应以改善农民就业状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可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区别对待:从短期看,缓解农民就业不平等状态是重中之重。其次,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十分迫切,财政应考虑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实现农民培训的完全免费。对农民培训的力度与广度是近期改善农民就业状态的重要方面,不但要对外出务工的农民实施培训,也要对从事农业种植以及与农业有关第三产业的农民实施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林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炒菜机课程设计
- 潮汕饮食日常文化研究报告
- 潮汕小吃的研究报告
- 潮州露台花园施工方案
- 潮州水幕电影施工方案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数字电子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市场营销案例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测试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 2023年象山县特殊教育岗位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28222-2011服务标准编写通则
- GB/T 20671.7-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7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 GB/T 14337-1993合成短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试验方法
- GB/T 10001.4-202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
-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活动单(区级公开课定稿)
- 修剪指甲培智五年级上册生活适应教案
- 计算机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完整版)资料
- 脚手架搭设及基本知识教程课件
- 特种作业人员体检表
- 冲积平原的形成(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