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教案7篇_第1页
人教版《春》教案7篇_第2页
人教版《春》教案7篇_第3页
人教版《春》教案7篇_第4页
人教版《春》教案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考虑到课堂管理和纪律问题,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和教育环境,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春》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人教版《春》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重点难点: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t"/jiaoshifanwen/jiaoanxiazai/2023/1024/_blank"教学设计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问题的提出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播放录像(或cai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启发学生调动经验储备,进行大胆假设。3.制定计划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4.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5.得出结论: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6.表达和交流: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7.本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设置对照组实验条件的重要性。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方案一: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2.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3.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方案三: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三、种子的萌发过程:胚根→根胚轴→一连接根和茎的那段胚芽→茎和叶方案一:结合实验观察,自学看书,小组之间交流,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方案二: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cai课件,并描述归纳。人教版《春》教案篇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过程与方法: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黑板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二、揭题:1、板书课题,齐读,读后想知道什么?(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2、翻书,自读课文。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三、认读生字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四、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6、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五、扩展活动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六、作业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2、练习背诵。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2、背诵课文。二、新授(一)、认记生字字音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2、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二)识记字形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提示:编字谜、加偏旁、换偏旁、做动作(三)组词语理解字义(四)范写指导。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三、作业。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实。2、我会做:用落叶做贺卡。人教版《春》教案篇3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3、学会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为歌曲伴舞。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爱我中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二、导入新课1、导言: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下面、老师来做几个舞蹈动作、你们看看是哪个民族的!放音乐、(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教师表演学生看后回答、(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2、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听听是哪个民族的?情绪怎样?(听后学生回答)3、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感受藏族的歌舞的风格特点、刚才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t;我的家乡日喀则>、谁知道日喀则再什麽地方?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语"日喀则"是如意的庄园、4、请同学们看歌词、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听出来就用体态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放音乐同学们来表现)听后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热烈奔放的、它的曲调是属于藏族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5、同学们看过藏族舞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藏族舞、请你们注意观察藏族舞有什麽特点?(观察老师的胳膊、和腿)放音乐老师表演看后提问学生讨论:跳舞人的膝盖总是上下颤动,脚步踏出响亮的声音……和抛袖是藏族舞的的.主要特点、教师:这种舞蹈叫藏族踢踏舞三、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1)原地上下颤动膝盖教师示范动作:颤动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身体重心向下放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2)退踏步教师示范脚的动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脚,后半拍左脚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前踏地一次。这些动作连续进行。学生模仿教师指导教师示范胳膊的动作:双臂前后自然放松悠摆,重心保持在左腿上,膝盖要半拍颤动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四、随录音唱《我的家乡日喀则》,跳一跳藏族舞教师与学生共同跳,感受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情感。五、刚才我们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下面我们用歌声来表现一下歌曲的情绪!学生看歌词来演唱歌曲、六、最后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演一下、体会藏族歌舞的特点、七、教师小结;结束本课人教版《春》教案篇4【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雄伟、创举、坚固”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3、了解介绍“古建筑”的一般方法,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⒋、了解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重点】了解介绍“古建筑”的一般方法,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创举”在文中的具体所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1、出示“桥”的图片,引出课题。2、齐读课题二、学习第1小节,了解赵州桥的概况1、指名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节作者介绍了关于赵州桥哪些方面?随机正音:洨(xiáo)河、隋(suí)朝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信息要点,整体把握赵州桥的概况。(板书:概况)三、研读第2、3小节,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及作者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抓关键句,把握2、3小节的主要内容1、检查预习,用简要而又清楚的语言说说作者写了什么?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关注第2、3节中的关键句。3、归纳学习方法:找关键句了解这两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个好方法。板书:特点??学习第2小节,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以及作者的介绍方法1、从具体的数字中体会赵州桥的“雄伟”。⑴理解“雄伟”(板书:雄伟);自读第2节,思考:从哪儿可以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交流,小结:作者通过列数字介绍了赵州桥雄伟的气势。⑵联系赵州桥建造时间,了解作者赞叹赵州桥“雄伟”的原因。⑶齐读介绍赵州桥雄伟的内容。2、了解赵州桥“坚固”的原因。⑴理解“坚固”(板书:坚固);提问:是什么样的设计使赵州桥的结构如此坚固。①抓语素理解“创举”,知道“创举”在文中的具体所指。交流出示: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创举②默读,找到设计四个小桥洞的好处,用直线划下来。交流,校对。看媒体理解“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感受设计者的智慧。了解作者是运用“既……又……”这组关联词将两方面的好处连起来的。③小结:通过介绍“四个小桥洞”这一创造性的设计,以及这样设计的好处,告诉我们赵州桥之所以“坚固”的原因。⑵朗读体会。??学习第3小节,在读中感受记诵方法和作者的写法1、师生合作朗读,交流背诵方法,感受作者写法。(板书:美观)2、背诵。??小结2、3节。⑴小结:通过学习抓关键句了解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还知道了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⑵再次联系赵州桥的设计者和建造时间,激起自豪感。四、学习第4小节,了解赵州桥的历史价值。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2、小结赵州桥的历史价值。五、总结全文。1、整合信息。2、借助表格,了解介绍“古建筑”的方法,指导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3、布置作业。人教版《春》教案篇5【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教学重、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1、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出示图片)(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⑴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⑵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三、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人教版《春》教案篇6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培养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2、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点: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难点:确立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流程:课前回顾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情境引入探究1: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雉兔同笼”题: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雉兔各几何?(1)画图法用表示头,先画35个头将所有头都看作鸡的,用表示腿,画出了70只腿还剩24只腿,在每个头上在加两只腿,共12个头加了两只腿四条腿的是兔子(12只),两条腿的是鸡(23只)(2)一元一次方程法:鸡头+兔头=35鸡脚+兔脚=94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据题意得:2x+4(35-x)=94比算术法容易理解想一想: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二元一次方程,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3)二元一次方程法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鸡、兔共有头35个,下有九十四足的意思是鸡、兔共有脚94只。(2)如设鸡有x只,兔有y只,那么鸡兔共有(x+y)只;鸡足有2x只;兔足有4y只。解:设笼中有鸡x只,有兔y只,由题意可得:鸡兔合计头xy35足2x4y94解此方程组得:练习1:1、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甲数的二倍与乙数的一半的和是15”,列出方程为_2x+05y=152、小刚有5角硬币和1元硬币各若干枚,币值共有六元五角,设5角有x枚,1元有y枚,列出方程为05x+y=65.三、合作探究探究2: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题目大意:用绳子测水井深度,如果将绳子折成三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5尺;如果将绳子折成四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1尺。问绳长、井深各是多少尺?找出等量关系:解:设绳长x尺,井深y尺,则由题意得x=48将x=48y=11。所以绳长4811尺。想一想:找出一种更简单的创新解法吗?引导学生逐步得出更简单的方法:找出等量关系:(井深+5)×3=绳长(井深+1解:设绳长x尺,井深y尺,则由题意得3(y+5)=x4(y+1)=xx=48y=11所以绳长48尺,井深11尺。练习2:甲、乙两人赛跑,若乙先跑10米,甲跑5秒即可追上乙;若乙先跑2秒,则甲跑4秒就可追上乙。设甲速为x米/秒,乙速为y米/秒,则可列方程组为(b)。归纳: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审清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设未知数。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答:检验所求出未知数是否符合题意,写出答案。四、自主思考探究3: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作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中竖式和横式的两种无盖纸盒。现在仓库里有1000张正方形纸板和2000张长方形纸板,问两种纸盒各做多少只,恰好使库存的纸板用完?解:设做竖式纸盒x个,横式纸盒y个。根据题意,得x+2y=10004x+3y=2000解这个方程组得x=200y=400答:设做竖式纸-一秘§.1盒200个,横式纸盒400个,恰好使库存的纸板用完。练习3:上题中如果改为库存正方形纸板500,长方形纸板1001张,那么,能否做成若干只竖式纸盒和若干只横式纸盒后,恰好把库存纸板用完?解:设做竖式纸盒x个,做横式纸盒y个,根据题意y不是自然数,不合题意,所以不可能做成若干个纸盒,恰好不库存的纸板用完。归纳:五、达标测评1、解下列应用题(1)买一些4分和8分的邮票,共花6元8角,已知8分的邮票比4分的邮票多40张,那么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解:设4分邮票x张,8分邮票y张,由题意得:4x+8y=6800①y-x=40②所以,4分邮票540张,8分邮票580张(2)一项工程,如果全是晴天,15天可以完成,倘若下雨,雨天一天只能完成晴天的工作量。现在知道在施工期间雨天比晴天多3天。问这项工程要多少天才能完成分析:由于工作总量未知,我们将其设为单位1晴天一天可完成雨天一天可完成解:设晴天x天,雨天y天,工作总量为单位1,由题意得:总天数:7+10=17所以,共17天可完成任务六、应用提高学校买铅笔、圆珠笔和钢笔共232支,共花了300元。其中铅笔数量是圆珠笔的4倍。已知铅笔每支0.60元,圆珠笔每支2.7元,钢笔每支6.3元。问三种笔各有多少支?分析:铅笔数量+圆珠笔数量+钢笔数量=232铅笔数量=圆珠笔数量×4铅笔价格+圆珠笔价格+钢笔价格=300解:设铅笔x支,圆珠笔y支,钢笔z支,根据题意,可得三元一次方程组:将②代入①和③中,得二元一次方程组4y+y+z=232④0.6×4y+2.7x+6.3z=300⑤解得所以,铅笔175支,圆珠笔44支,钢笔12支七、体验收获1、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解决以绳测井问题3、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七、布置作业教材116页习题第2、3题。x+y=352x+4y=94x=23y=12绳长的三分之一-井深=5绳长的四分之一-井深=1-y=5①①-②,得-y=1②-y=5①-y=5①-y=5①x=540y=580y-x=3②x=7y=10x+y+z=232①x=4y②0.6x+2.7y+6.3z=300③x=176y=44z=12一、背景知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第5节,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提出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借助于气温的高低及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课本安排了"做一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3、能正确运用符号"t;"">""∵""∴"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一)交流对话,探究新知1、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有些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最低气温10℃比上海的最低气温0℃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最低气温零下20℃比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空。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__广州。2、画一画:(1)把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同时也发现5在0右边,5比0大;10在5右边,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教师趁机追问,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一步验证了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探究中不知不觉获得了知识。)由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得出结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二)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练一练(师生共同完成例1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1)例1:在数轴上表示数5,0,-4,-1,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t;"号连接。(师生共同完成)分析:本题意有几层含义?应分几步?要点总结:小组讨论归纳,本题解题时的一般步骤:①画数轴②描点;③有序排列;④不等号连接。随堂练习:p19t12、做一做(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对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①2和7②-6和-1③-6和-36④-和-1.5(2)求出图中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由①、②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站起来发言,口述自己组的发现,说明自己组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要点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得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1)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3、师生共同完成例2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2、3、4。例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师生共同完成)(1)1与-10,(2)-0.001与0,(3)-8与+2;(4)-与-;(5)-(+)与-|-0.8|分析:第(4)(5)题较难,第(4)题应先通分,第(5)题应先化简,再比较。同时在讲解时,要注意格式。注:绝对值比较时,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大的数反而小;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则应先通分再比较,或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的一般步骤:①求绝对值;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③比较负数的大小。思考:还有别的方法吗?(分组讨论,积极思考)4、想一想:我们有几种方法来判断有理数的大小?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由学生讨论后,得出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法则,另一种是利用数轴,当两个数比较时一般选用第一种,当多个有理数比较大小时,一般选用第二种较好。练一练:p19t2、3、45、考考你: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有没有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为什么?(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它写出来?(3)在于-1.5且小于4.2的整数有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4)若a>0,bt;0,at;|b|,则你能比较a、b、-a、-b这四个数的大小吗?(本题属提高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新颖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6、议一议,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由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法则,两两比较,另一种是利用数轴,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必须把要比较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用"t;"(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