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诗品》的疏与疏_第1页
《四十年诗品》的疏与疏_第2页
《四十年诗品》的疏与疏_第3页
《四十年诗品》的疏与疏_第4页
《四十年诗品》的疏与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十年诗品》的疏与疏

“轻松”是《诗意》第24卷(第64卷)的一个审美领域。这种审美境界的哲学文化基础主要是老庄哲学和司空图晚年的人生心态以及王维、韦应物等诗人的创作经验。在唐末变乱的时代,曾经“一举高科,两朝美宦”(卷八★八)的司空图辞官隐居避祸,自己的宏图大志难以实现,内心极度矛盾,不得已遁迹山林,以山水隐逸的情趣来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痛苦,以老庄哲学来解脱精神的苦闷,寻求心灵的寄托,在审美倾向上倾心于以王维、韦应物的诗作为代表的冲淡的意趣和含蓄蕴藉的韵味,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他称王、韦诗“澄澹精致,格在其中”(P164)。在《二十四诗品》中体现这种“冲淡美”境界的主要有《冲淡》、《沉着》、《自然》、《超诣》、《高古》、《典雅》、《清奇》、《飘逸》、《疏野》、《旷达》、《实境》、《洗炼》等品。除了体现“雄浑美”的《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外(1),其他诸品中几乎都含有“冲淡美”的意味,“不仅在第二品专论,并且将这种精神贯穿到各品之间”(P15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美”境界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神虚重感,真真自然《冲淡》首句即说“冲淡”境界的创作心态是“素处以默”,阐述创造“冲淡美”境界的诗人应该达到的内心素养和精神状态。这里,司空图提出了创作主体创造“冲淡”境界的两个侧面的精神特征,一是“素”,一是“默”。什么是“素”?《老子·第十九章》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P109)《庄子·马蹄》云:“同乎无欲,是谓素朴。”(P117)《庄子·刻意》云:“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P205)“素”,即剔除了物欲,素朴,澹泊,纯净。“素处”即是指诗人创作时超脱世俗、率真纯清的淡泊心态。《二十四诗品》中“素”、“淡”、“洁”、“清”、“真”、“率”等字眼都是这方面的意思。什么是“默”?《庄子·在宥》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P136)《庄子·天道》云:“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P169)“默”即是虚静,专心,静默无为,虚以待物。《二十四诗品》中“虚”、“无言”等字眼也是这方面的意思。总之,“素处以默”,就是阐述创作主体的内心修养,即作者要涵养自己的心境,提纯、净化自己的心灵,剔除嚣张轻狂的躁气,达到清心寡欲、静默澹泊的境界,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冲淡》中的“饮之太和,独鹤与飞”就是这种状态的具体呈现和通达途径。“饮之太和”含有虚静之意,“独鹤与飞”含有高洁之意。这种创作心态,在《二十四诗品》其他诸品中也有多处涉及。《高古》曰:“虚伫神素,脱然畦封。”“伫”,即贮,贮存。“虚伫”,即内心虚静。“神素”,内心质朴、纯洁。“脱然”,超越;“畦封”,此处指范围、界限。这两句是说,作者整个身心超脱现实世俗的限制,摆脱物欲名利的羁绊,内心虚静淡泊,素洁不染,高古纯朴,达到与自然融通的精神境界。“高古”,就是一种抛弃名利、超脱现实、托心物外、高洁古雅的心质。《典雅》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更是对作者澹泊静默心态的形象描述。“落花无言”,幽寂岑静;菊花清雅,隽逸素洁。作者的心境高雅洁净,疏淡默然,绝无浮躁、张狂、喧嚣之气,异常坦然宁静。《清奇》曰:“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诗人的精神境界高古奇异,极其淡泊、悠远,充满了无限的沉静和素朴,如拂晓的月光那样清淡静寂,如秋天的空气那样清新高爽。《洗炼》曰:“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体”,这里意为亲近、靠近,体味。“返真”,即返归自然本真。《庄子·秋水》云:“北海若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P214)司空图在此阐述的是作者心质修养的途径,即亲近纯真素朴,蓄积高雅洁净的情怀,淘涤浊秽,洗心炼性,借乘明月清光,复还自然本性,达到不同凡俗、无机无欲、纯净清虚、无所与杂的境界。如同潭水清澈明净,没有丝毫尘埃,映现出无限的春光;古镜经过精致的打磨,能够映照出人之清晰、真实的神态。《飘逸》曰:“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落落”,疏落豁朗。“矫矫”,高洁出群。“落落欲往,矫矫不群”,是说仙人特立独行、往来不群、高洁脱俗的行踪。这里以仙人的行踪来比喻诗人超尘绝俗、疏落不羁、优雅闲淡的精神心态,如缑山野鹤,疏阔寡合,高洁不群,不苟于流俗,似华顶闲云,清淡闲逸,舒卷自如,任情性流转。《疏野》曰:“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特别强调了诗人真情在胸、心灵清纯通透的“真”、“率”和无所羁绊的脱俗。《形容》曰:“绝伫灵素,少回清真。”“绝”,断绝,没有。“灵”,心灵,精神。“清真”,纯洁真朴。这是从反面告诫作者:如果不提纯、净化自己的内心,就难以达到“冲淡”的境界。在司空图之前、之后也有许多相应的论述,可以佐明《二十四诗品》中的描述和阐说。《老子·第十章》说悟道要“涤除玄监(鉴)”(P61),涮洗净玄妙的心镜,清除杂念,不染一星瘢疵。并提问道:“抟气致柔,能婴儿乎?”(P61)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像无欲的婴儿吗?又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P61)能够让心意运行抱为一体而不离散吗?《庄子·人间世》曰:“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P44)“心斋”,是说进入澹泊的心境要清心洁身,进行心的斋戒、沐浴,没有自己的荣辱、生死、寿夭的挂念,屏除一切杂念。“虚而待物”,是说让内心虚空,摆脱其他事物的羁绊,精力高度集中,才能容纳万物,进入审美的境界。《庄子·人间世》又曰:“虚室生白。”(P45)只有把心室空虚起来,才可以产生出纯白的状态,达到敞亮的境界。《庄子·逍遥游》曰:“至人无己。”(P4)修养最高的人,能够忘掉自己。《庄子·大宗师》曰:“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P94)意思是离开身躯,抛弃智慧,和大道混同相通,这就叫做“坐忘”。“坐忘”,即庄子所追求的物我两忘、淡泊无为、无思无虑的精神境界。《庄子·田子方》讲的“解衣盘薄”(P281),也是心神高度集中、浑然忘我的精神状态。《荀子·解蔽》说:“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P197)荀子清晰地阐述了作者虚静专注的精神状态及其具体表现,同时又强调了心态虚静专一的效果和重要性。《荀子·解蔽》曰:“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P198)心里虚空,专注于某一对象,内心宁静,这种虚心、专心和静心的境界,叫做“大清明”,即最大的清澈通明。“闲居静思,则通”(P205),清闲独居,静心思考,思路就能通达开明,反之,“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P207),“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P186)。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也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P359)作者构思要沉寂宁静,用心专一;同时疏通五脏,使内心通畅,洗涤精神,使内心净化,才能使神思渺远,高雅不俗。从司空图和相应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创造“冲淡”境界时创作主体应该达到的精神状态:一方面要清心洁身,提纯、净化灵魂,超越当下的生存环境和实用态度,剔除世俗物欲的污尘,过滤、沉淀、洗涤去一切虚假、猥亵、卑劣的情绪,抱朴守真,裸露真情,进入到一种笃真率性、纯净圣洁的审美心境;另一方面,要善于排除干扰,屏除一切杂念,超然物外,忘却自我,无牵无挂,空虚心室,集中全部心力,心出身化,以平静的胸怀跃入一种虚空宁静、凝神专注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创作主体才能达到与自然外物毫无隔阂、真切纯净的关系,达到外物、内心的敞明,才能心明神畅,洞幽触微,明心见性,领略真趣,进入至清至澄、通透纯明、“坐驰”万物的敞亮境界。二、情感流转与外物化合为一的至境“思与境偕”是司空图核心的审美理念,“冲淡”境界也不例外,也要达到主观情志与客观外物的交合融通。《冲淡》曰:“饮之太和,独鹤与飞。”“饮”,吸收,融合。“太和”,阴阳会和之气。《易·乾》:“保合太和。”(P1)《老子·四十二章》曰:“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P246)“冲”,《说文解字》释为:“冲,涌摇也。”(P229)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融会就是“和”。“饮之太和”,指作者吸收外物浑化的元气,内心充满天地浑和之气,人与宇宙息息相通,进入到与自然万物融通同化的境界。鹤,洁白雅俊,高蹈不群,在中国文化中是高雅、洁净、脱俗的象征。“独鹤与飞”,阐述的是作者内心不杂纤尘,不羁俗务,与自然相合,与造化默契,达到神思阔远的境界。《高古》曰:“虚伫神素,脱然畦封。”作者敞开心胸,去掉主客观的各种局限和遮蔽,泯除物我界限,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溶化在所临物境之中,把人有限的生命融入宇宙的生生不息之中,达到物亦我、我亦物的境地。《冲淡》又曰:“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微”,幽微,精妙。作者内心虚静,洞悉外物一切的微妙变化,情思飞扬,无不契合自然万物的微妙律动。人的恬淡冲和与物的微妙运转相融通,内心澄明,万象飞来,心与物游,物我相融,把握事物微妙的真髓,进入一种“存在充分敞开”的出神入化、自由自在、物我合一的至境,达到万物敞亮的境界。《荀子·解蔽》曰:“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P198)反之,则如《冲淡》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遇”,遇合,交融。“深”,深切,深刻。“即”,接近,把捉,表达。“稀”,稀少,浅薄,贫乏,空洞。“违”,不符合。这几句话意谓作者在体察外物、与外物交会之时,如果把握事物特征不深刻,感受事物情意不深切,就难以把它真切、传神地表现出来,写作时就会造成有形无神,缺乏生机,意旨浅薄,内容贫乏。比较而言,与“雄浑美”靠强大的主体心志意驱万物不同,“冲淡美”表现为一种忘记自我,顺应外物,从而达到与自然契合无间,与万物化合为一的至境。如《形容》“俱似大道,妙契同尘”、《超诣》“如将白云,清风与归”,作者内在的情思流转与外物的生命律动完全和谐,化为一体;《自然》“幽人空山,过水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闲居的隐士跟大自然灵犀相通,有着深深契合的脉动。与“雄浑美”的扩展、伸张、进取不同,“冲淡美”表现为内敛、顺化、适从。“雄浑美”体现了“物大我亦大”的主客关系,“冲淡美”则体现为“物淡我亦淡”的心物关系。如“饮之太和”的“饮”,跟“雄浑美”中的“吞吐”意味不同,“吞吐”是胸襟极博大,刚劲威猛;“饮”则是潜潜地吸收、融和。在其他品中也有相关的描述和阐说。如《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实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疏野》“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自然》“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等,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妙合无垠、顺物适情、“物淡我亦淡”的心物关系特征。三、清音的文学景观从“冲淡”字面的意思看,“冲”,冲和;“淡”,淡泊。“冲淡”就是平淡自然、古澹闲远的意思。“冲淡”与“雄浑”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境界。“雄浑”的境界往往气魄宏大,遒劲痛快;而“冲淡”的境界往往冲和淡远,优游徐缓。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以具体形象的描述和精练深奥的阐说表现了文学创作的“冲淡”境界在物象选择和境界营造上的独特表征。司空图主要是从景象特色和人在其中的心灵感受、内心境界两方面进行描述的。体现“冲淡”境界物象选择和境界营造特征的主要是《冲淡》、《沉着》、《高古》、《清奇》和《典雅》诸品。《冲淡》曰:“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前四句是从创作主体的内心情志来说的。“素处以默”,主体心态沉静安闲;“饮之太和”,主体内心恬淡平和;“独鹤与飞”,主体气质雅洁飘逸。后四句以清丽淡宕的自然景象和人物行动描绘出一个冲淡的境界。天朗气清,轻柔的和风拂动着衣衫,冲和澹荡;在幽静茂密的竹林聆听韵味悠长的清音,自在美妙。幽人身临其境,淡逸冲和的氛围萦绕身心,通体舒畅,神境妙契,带着这种美妙的感觉与之同归。在“物境”上,柔和、清雅、纯净;在创作主体的体验上,舒惬、恬淡、悠然。《沉着》曰:“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这里描述了一个隐居山野的幽人所处的环境和沉着心态。“绿林野屋,落日气清”,“海风碧云,夜渚月明”,“时闻鸟声”,“大河前横”,是写幽人所处的环境,清新而幽静。“脱巾独步”,“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是写幽人的行为举止和内心情感状态:行为悠然从容,心思辽远而不急躁,内心贯通,颖悟了人间世事,明了而敞亮。《高古》曰:“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这里也是写畸人的行为心境和周围环境。“畸人乘真”以下四句是写人的行踪,飘逸渺远,萧疏清幽。“虚伫神素”以下四句写人的心境,清洁脱俗,超然世外。“月出东斗”以下四句写人所处的环境,清爽澄碧,空旷幽静。《清奇》曰:“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空碧悠悠”、“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景象幽静清爽,浩杳深远。“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人的行动悠闲自若,随意从容。《典雅》曰:“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