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

题型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①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②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③原则:浅层含义+深层含义

作用:

①主题角度,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

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情节角度,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是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

节的概括。

③人物角度,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人物性格特点的概

括。

④环境角度,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环境或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否有深层的社会性含意。

题型二(情节概括):

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一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

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一人物活动的场所

题型三(情节作用):

一是内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关系;

1.与环境的关系: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2.与人物的关系: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

心理

3.与主题的关系: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主题,深化(升华、突出)主题

4.与其他情节的关系: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

第I页共29页

5.与读者的关系: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二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以及与其他情节之间的关系。

位于开头: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1)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2)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1)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题型四(特殊情节):

1.小说开头作用

(a)设疑(悬念)式开头。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2.小说结尾作用

(a)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尾)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

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b)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第2页共29页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

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

望。

(d)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题型五(自然环境):

解题思路:

1、描写了……景,渲染……气氛(环境本身)

2、推动情节发展,为……做铺垫(指向情节)

3、烘托感情,表现性格;(指向人物)

4、突出……主题(指向主题)

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

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景物的特点有: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题型六(社会环境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衬托人物心理,表明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

题型七(主栗人物的形象和作用):

形象: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1.在情节发展中分析2.在人物描写中分析3.在特定环境中分析4.借助作者分析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第3页共29页

题型八(人物描写方法):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b.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题型九(人物评价题):

1.先写自己的观点2.分析自己的理由,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抓描写,联情节)

3.可加总结句

题型十(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4.揭示或暗示主题。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为揭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题型十一(主题):

1.把握小说的情节,从情节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及发展变化:

2.紧扣小说的人物,看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还是假

恶丑;

3.关注小说的环境,从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的主题看作者的情感色彩、观点倾向。

4.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

小说的主题。

5.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第4页共29页

题型十二(语言):

1.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

①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

②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2.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①鉴赏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化语言,②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

3.鉴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答题模式为:塑造的形象+读者的感受

4.分析作品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答题模式为: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5.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答题模式为:词语含义+表达效果。

6.鉴赏文章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

①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

②举例分析,用词、修辞、句式、语体色彩、风格角度。

③指出效果。

题型十三(表达技巧):

1.思路: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结合起来,从“特色”和“效果”两个方面组织作答。

2.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

①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特点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氛围。

②对比: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

③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某一细节为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人

物或事物全貌

④又能突出重点,表现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⑤以小见大:抓住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哲理,最能体现大主题的小事件、小人物来

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题型十四(叙述方式):

1.人称运用:我:自然亲切,真实可信,便于直接抒情。

你:亲切真实,便于引起读者共鸣。

他(她)或人名: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第5页共29页

2.叙述顺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题型十五(物象的作用):

1.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发展;串联起相关的情节,成为文章的线索;为下文做铺垫、伏笔等作用。

2.主要人物的作用

通过对物象的象征意义来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或者通过对物象的叙述和描写,侧面衬托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使主要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

3.对环境的作用:若物象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时,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对主题的作用: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深化、升华文章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施圣水的人

莫泊桑

修车匠比哀尔和他的妻子贞妮上了饭桌后,发现唯一的儿子让不在家,他们到园子里去找,

没有找到5岁的儿子。这位父亲在路边使劲喊着:“让!”——夜来临了,天边充满棕色的雾气,

一切都隐进阴暗怕人的远处,没有一点声音回答,但空气里隐约有呻吟声。这位父亲听了很久,总

觉得听到什么东西,于是昏头昏脑地在黑夜里不断地叫着:“让!让!”他这样一直叫到天明。他

的妻子则坐在门前石头上,一直啜泣到天明。

他们卖掉了房子,动身去找儿子。很快他们就没有钱了,他们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

第6页共29页

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有一天,一个听他们申诉过不幸的旅馆老板对他们说:“我知道有个人丢失

了女儿,后来在巴黎找着了。”他们立刻上路去巴黎。当他们走进那个大城市的时候,被它的庞大

和往来行人的熙攘骇呆了。他们不知道如何着手寻找,还有,他们怕认不出儿子来,因为已经有15

年没有见到他了。他们访问了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街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他们常常漫无目

的地朝前走,互相依傍而神情那么忧郁。有几次他们相信认出让了,但总是错了。

在一个教堂门口,一个施圣水的老人成了他们的朋友,他的身世也很悲惨,他们对他的同情

使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三个人一起住在一所破烂房子里。有几次,当老人病了的时候,

修车匠便去替代。冬天里,托圣水器的老人死了,教区神甫指定修车匠来顶替——神甫听过他的不

幸。

修车匠每天早晨坐在教堂门口的同一把凳子上,定定地看着进去的那些人。

他变得很老了,在拱门的潮湿下变得更虚弱。

有一天,来了两位太太。一位年老,一位年轻。她们后面出现了一个男子。男子在献过圣水

后,挽了那位年老太太的胳膊。

这个修车匠一直到晚上都在从记忆里搜寻,以前在哪儿可能见过一些像这位男子的人。可是

他想起的人现在应当是老人了,因为那人像是他年轻时在老家那边认识的。这遥远而又熟悉的隐约

相似,竟使这位老人烦扰不安,他找来妻子帮助恢复衰退了的记忆。

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三个陌生人又来了。当他们走过的时候,施圣水的老人问道:“喂,

你认识他吗?”

妻子心绪不宁地尽力回忆。忽然间,她用很低的声音说:“是……是……只是他更黑更大了,

更结实了,穿着得像个先生。可是,你瞧,就是你年轻的样子。”

这个老人吓了一跳。

这确实,是像他,并且像他死去了的兄弟。他们如此地激动,找不出什么话来说。这三个人

下来了要出去了。那位男子用手指碰了一下圣水器。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

他叫道:“让?”

那个男子站住了,看着他。

第7页共29页

他压低了一点声音说:“让?”

那两个女人看着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第三次抽噎着说:“让?”

那个男子弯下身,弯得很低很低,距离老人的脸很近很近,于是一缕童年的回忆点醒了,他

回答道:“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

他完全忘记了家乡的名字,但是他总是记着曾经反复叫过的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

贞妮!

他跪下来,脸贴在老人的膝上,哭了,一个接着一个地拥抱他的爸爸和妈妈,他因为无法衡

量的欢乐而透不过气。

他们到了让的家里,让讲述他的故事。

一个杂耍班子将让拐走了。三年之间他跟他们跑了许多她方。后来那个班子散了。一个宅邸

里的老太太出钱把他留下了,因为看到他可怜。那位老太太没有孩子,给让留下了她的财产。他也

找过他的双亲,但是因为只记得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没有能找到他们。

当这两位老人述说他们的痛苦和疲劳时,让又拥抱了他们一次。他们这一晚一直不敢躺下,

怕抛弃了他们这么久的幸运会在他们酣睡的时候悄悄逃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事件的起因和修车匠夫妇寻找儿子的情景,突出他们丢失儿子的痛苦,为下文寻

找儿子做了铺垫。

B.“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

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

C.相认情节中,老人第三次抽噎着说“让”,写了男子一片茫然,老人因失望而痛苦,但没有放弃

希望,哭泣着再试探。

D.莫泊桑在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时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

第8页共29页

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2)小说中的修车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请

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莫泊桑小说“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这边风景(节选)

王蒙

“您是第一次到我们伊犁来吗?啊,太棒了!真是个美好的地方!我到过上海——了不起的高楼大

厦,不过,人太多了。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群使你头晕目眩。我到过

广州,珠江边的阳光是多么灿烂!可在那儿,谁见过漫无边际的、耀眼的飞雪?分不清四季的一年,过起

来有多么单调?哈哈……您笑了,您大概笑话我是坐井观天,也可能的。我想告诉您,我到过东北的三棵

树,也到过海南的三亚,到过炼钢中心,也到过停泊船舶的码头一句话,哪里也比不上我们小小的

伊犁,如果说祖国的边疆是一个金子的指环,那么,我们的伊犁便是镶在指环上的一颗绿宝石!”

“我早就闻名了,伊犁是个好地方。”

这是一九六二年五月初,在一辆长途客运汽车上。汽车正沿着傍山依水的山间河谷公路盘旋而

下。他的谈话对手和他并排坐在一起,是一个年龄稍大一点,带着一种谦逊的笑容的干部。那位黑胡

须阿哥觉得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或许有些失礼,所以,他有时回转过身来,征求一下坐在他的

后面的浓眉毛的一个维吾尔男子的意见。他说上一段,便回头问道:“是这样吧?”得到的总是肯定的

回答。于是,他放心满意地继续叙述下去。

“为什么伊犁这么好呢?因为伊犁有丰富的水源。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您看看伊犁树木的叶子是

多么黑绿黑绿的!真是个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

黑胡子阿哥说得得意起来,半闭上眼睛,哼哼起一支富有伊犁地方特色的,既开阔悠扬又萦回缠

绕、难解难分的民歌。接着,未开口自己先笑起来:

“我们单位有个汉族小伙儿,他刚到伊犁,要到西公园去逛逛,我先告给他路,他不好好听,出去转

了半天没有找到公园。原来,照他的经验,他以为哪里树多哪里就是公园,他走啊,走啊,到处都有那么多

第9页共29页

的树。结果,他迷路了。哈哈...其实,整个伊宁市,就是一个大公园……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了?您

闻见了没有?”他叫了起来,用手指着车窗外的正在向后飞驰的一簇一簇的果树。

那个鬓角花白的干部用力吸了口气,赞叹她说:“真多啊!这都是……”

“这里就是著名的果子沟,汽车在野果林里要走一个多小时。您知道伊犁的夏柠檬苹果吗?个儿

不大,绿中带着黄,柄下有一块深褐色的晕斑,它有多么香啊!有一次,我提着一兜苹果,在乡间的土路上

行走,一下子招来了那么多蜜蜂围着我的网兜飞,吓得我狂奔起来……哈哈哈……是吧?兄弟。"黑胡

子阿哥转身问道。

“呵,是的,当然。您把我们伊犁的好处说得很好听,很动人……”

“再说伊犁的蜂蜜……”黑胡子继续讲述。

“不,先不说蜂蜜吧。”坐在后面的浓眉毛的“老弟”扬了一下手,打断了他的话,“我是说,年年

岁岁,我们讲伊犁的白杨、苹果、酥油、蜂蜜……是不是已经讲得够多了?”

“您这是什么意思呢?"黑胡子眨一眨眼睛。

年长的干部注意地转过了头,打量了浓眉大眼的“老弟”一眼。

汽车里又有几个人被他们的谈话吸引了,把视线投了过来。

“没有什么。”“老弟”低了一下头。

“您是说,我们伊犁人爱吹嘘自己的家乡吗?哈哈,很可能的。”黑胡子笑了起来,”在谈论乡土的

时候,我们伊犁人从来不懂得谦虚……”

“那是自然。自己的母亲最慈祥,自己的家乡最可心。拿我来说吧,我是阿图什人,到伊犁地区定

居已经四十年了,然而我还是想念阿图什的无花果。如果有人给我一片阿图什的无花果干,我宁愿用

一百只伊犁的苹果换它!”一个白须飘拂的老人说。

又一阵哄笑声。黑胡子不满地低头嘟嚷说:“这么说,你为啥不回南疆去?”

大眼睛“老弟”嘴动了一下,本想再说点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小说中的人物活动场所设置在一辆长途客运汽车上,这样便于把不同身份的人物集中在一

第10页共29页

起来写,同时也为了表明那时交通条件的落后。

B.小说内容主要以对话为主,在对话中展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在对话中展现了"这边风景"的美

妙独特,可谓匠心独运,妙合无垠。

C.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只有特征而没有姓名,这与“长途客运汽车"的特殊环境有关,因为萍水相逢;同时

也与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有关。

D.小说叙述详略得当,以记述黑胡须阿哥的表达为主,其他人物起着烘托陪衬作用,如此方可重点突出,

阿哥这一形象才显得更加鲜明。

2.黑胡须阿哥是如何来赞美伊犁的?

3.小说结尾处,大眼睛“老弟”为何“又把话咽了回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

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

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

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

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

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

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

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

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

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的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

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

第11页共29页

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

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

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

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

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

而平静,他们睡得又杳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

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

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

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

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久久地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焦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一

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第12页共29页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

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我不在,你在家里做

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

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嘀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

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

么力、?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

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大作家的小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

打动着读者的心。

B.小说以女邻居西蒙的死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既赞颂了人世间美好的品质和行为,更控诉了社会

的不平和罪恶。

第13页共29页

C.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女主人公将孩子抱来家中后激烈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和真实。

D.渔夫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他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

化了小说的主旨。

(2)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3)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穷人”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第十一根红布条

曹文轩

麻子爷爷是一个让孩子们很不愉快,甚至感到可怕的老头儿!他那一间低矮的旧茅屋,孤零零地坐

落在村子后边的小河边上,四周都是树和藤蔓。他长得很不好看,满脸的黑麻子,个头又矮,还驼背,像背

了一口沉重的铁锅。他总是独自一人,从不搭理别人。除了用那头独角牛耕地、拖石或。听大人们说,

它的一只角是在它买回来不久,被麻子爷爷绑在一棵腰般粗的大树上,用钢锯给锯掉的,因为锯得太挨

根了,弄得鲜血淋淋的,疼得牛直淌眼泪。

人们因为他的古怪,也不怎么把他放在心里。只有在小孩子落水后需要抢救的时候,人们才忽然

想起他——不,严格地说,才想起他的那头独角牛!

这一带是水网地区,大河小沟纵横交错,家家户户住在水边上,门一开就是水。到了发大水的季节,

方圆三五里三天五天就传说哪里又淹死个孩子!落水的孩子被捞上来,不管有救没救,总要进行一番紧

张的抢救。这地方上的抢救方法很特别:牵一头牛来,把孩子横在牛背上,然后让牛不停地在打谷场上

跑动。那牛一颠一颠的,背上的孩子也跟着一下一下地跳动,这大概是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吧?有救的

孩子,在牛跑了数圈以后,自然会“哗”地吐出肚里的水,接着哇哇哭出声来:“妈妈……妈妈……”

麻子爷爷的独角牛,是全村人最信得过的牛。只要有孩子落水,便立即听见人们四下里大声吵嚷

着:“快!牵麻子爷爷的独角牛!”也只有这时人们才会想起麻子爷爷,可心里想着的却是牛而绝不是麻

子爷爷。

这是发了秋水后的一个少有的好天气。一个打鱼的叔叔打捞起一个孩子,等那个打鱼的叔叔把这

第14页共29页

个孩子抱上岸,河边上已围满了人。有人忽然认出了这个孩子:“亮仔!”亮仔双眼紧闭,肚皮鼓得高高

的,手脚发白,脸色青紫,看样子,没有多大救头了!

一个小伙子箭一般射向村后那片林子。

麻子爷爷像虾米一般蜷曲在小铺上,他已像所有将进黄土的老人一样,很多时间是靠卧床度过

的。他不停地喘气和咳嗽,像一辆磨损得很厉害的独轮车,让人觉得很快就不能运转了。听了小伙子

的话,他颤颤抖抖地翻身下床,哆嗦了好一阵,解开牛绳,拉着独角牛就朝林子外走。

“放!”还没等独角牛站稳,人们就把亮仔横放到它的背上。独角牛叫着,两只前蹄不安地刨着。

麻子爷爷紧紧地抓住牛绳,用那对混浊的眼睛望着它的眼睛。牛忽然走动了,慢慢地,沿着打谷场的边

沿。紧接着被麻子爷爷牵着的独角牛真的越跑越快了。它低着头,沿着打谷场“吃通吃通”地转着,

独角牛老了,跑了一阵,嘴里往外溢着白沫,鼻子里喷着粗气。但这畜生似乎明白人的心情,不肯放慢脚

步,拼命地跑着。扶着亮仔不让他从牛背上颠落下来的,是全村力气最大的一个叔叔。就这样一个叔

叔也跟得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了。他差点赶不上它的速度,险些松手让牛把亮仔掀翻在地上。

至于麻子爷爷现在怎么样,可想而知了。他脸色发灰,尖尖的下额不停地滴着汗珠。他咬着牙,拼

命搬动着那双老腿,不时地闭起眼睛,脸上满是痛苦。有几次他差点跌倒,可是用手撑了一下地面,跌跌

撞撞地向前扑了两下,居然又挺起来,依然牵着独角牛跑动。

跑呀,跑呀,牛背上的亮仔突然吐出一口水来,紧接着“哇”地一声哭了。独角牛站住了。

麻子爷爷抬头看了一眼活过来的亮仔,手一松,牛绳落在地上,扑倒在地上。独角牛在一旁“。牟哗”

叫起来。“拴根红布条吧!”一位大爷说。这里的风俗,凡是在牛救活孩子以后,这个孩子家都要在牛

角上拴根红布条。

“噢,麻子爷爷!”人们突然想起他来了。麻子爷爷背靠草垛,脸斜冲着天空,垂着两只软而无力的

胳膊,合着眼睛。那张麻脸上的汗水已经被吹干,留下一道白色的汗迹。一个内行的老人突然从麻子

爷爷的脸上发现了什么,走到麻子爷爷面前,把手放到鼻子底下。过了一会,他用发哑的声音说:“他死

啦!”

人们看着他:他的身体因衰老而缩小了,灰白的寸发上沾着草屑,脸庞清瘦,因为太瘦,牙床外凸,微

微露出发黄的牙齿,整个面部还隐隐显出刚才拼搏着牵动独角牛而留下的痛苦!人们长久地站着不发

出一点声息,像是都在认真回忆着,想从往日的岁月里获得什么,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

第15页共29页

独角牛先是在打谷场上乱蹦乱跳,然后一动不动地卧在麻子爷爷的身边。它的双眼分明汪着洁净的

水。它跟随麻子爷爷几十年了。麻子爷爷锯掉它的一只角,可是,它如果真的懂得人心,是永远不会恨

他的。那时,它刚被买到这里,就碰上一个孩子落水,去打谷场的一路上,它不是赖着不走,就是胡乱奔跑,

用椅角顶人。那个孩子当然没有救活,就是那天,麻子爷爷锯掉了它的一只角!也就是在那天,它比村里

人还早就认识了自己的主人!

给他换衣服下葬的时候,从他怀里落下一个布包,人们打开一看,里面有十根红布条,也就是说,加

上亮仔,他用他的独角牛救活十一条小小的性命!

麻子爷爷下葬的第二天,那头独角牛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几个孩子在滩头发现它死了,一半在滩

上,一半在水中。

它的那只独角朝天竖着,拴在它角上的第十一根鲜艳的红布条,在河上吹来的风里飘动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先写麻子爷爷在孩子们的认知里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怕的老头儿,与后面他的行为形成鲜明对

比。

B.小说语言平白如话,环境描写真实自然,人物形象本色不做作,故事情节的叙述充满了画面感。

C.小说中从麻子爷爷狠心锯掉独角牛的牛角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曾经是一个严厉得不近人情的人。

D.小说中写到人们"又像是在思索,在内心深处自问什么",写出人们的痛里含着歉疚和反省。

2.结合小说内容,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麻子爷爷”这一人物形象的。

3.小说的结尾写独角牛死在滩头和风中飘动的红布条,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退休的女人

【法】安妮•索蒙

阿尔贝特•普吕沃小姐刚荣获一枚镀金的银质勋章,这是为了表彰她三十年来在经济学校教

学上表现出的勤恳尽心的工作态度。隔着手提皮包柔软的羊皮(重大日子才用),她又一次抚摩着装

着珍宝的小方匣子。她轻轻拍着已经松弛起皱的双颊(为了今天,她涂了一层厚粉),舌头猛地向上一

抬就把戴歪的假牙舔正了。

第16页共29页

这个星期一是个节日,也是阿尔贝特头一个自由的星期一。她刚到了退休的年龄。那些辛苦

操劳的日子对她来说将成为甜蜜的回忆。课堂上,她常常要维持秩序,斥责那些不服管的学生。从今

以后,加尔班可以在做速记练习时放声大笑了,阿尔贝特•普吕沃不会再看见她了,也不会再见到毕

业班的其他同学和六年级的小同学,不会再见到傻里傻气,但又不使人感到讨厌的女校长了。

三十年的劳役结束了!今天,一个晴朗而温暖的下午,她自由啦!今后她的生活将充满乐趣。她

终于有了织毛衣的时间。

在织毛衣的工作中她觅到无限乐趣,她的柜上总是放着织针和绒线,她躺在床上织,吃饭时也

织,她甚至会中断梳洗织上几针。以前,她只能偷摸仓促地从事她醉心的嗜好,她的乐趣被某种内疚

给搅和了。现在,她可以无所顾忌地织毛衣了,就像是去吸食一种被允许的有益无害的麻醉品。天气

真好,在这隆重的日子,她难道不能破费一下,去光顾“大街”咖啡馆吗?

咖啡馆里很安静,有好几张桌子空着。普吕沃小姐坐在角落一根柱子旁边。她要了咖啡和一

份面包夹火腿。她吃着夹肉面包,将糖一块一块丢进已经凉了的咖啡中,把杯子端到唇边。

抬起头来,她发现一个脸色苍白的高个子男人,就在她近旁。他穿一套做工精细的西装,面目

清秀,两髯灰白,身材瘦削。阿尔贝特认为他是个美男子,她唯一的一段恋爱史立刻在脑际再现,那是

一个烟草专卖局的职员,因体格虚弱免服兵役,后来得猩红热死了。她哭了好久。然后就不想再恋爱

了。

男人朝她的桌子走来。是的,他走近了;是的。他正好坐在阿尔贝特对面。他一言不发,抬起

眼睛望着她,眼睛是蓝色的,温柔而庄重。普吕沃小姐脸红了,下唇开始颤抖,哆哆嗦嗦的双手在寻找

一个支撑点。她屏息静气地等待着。他很快就要说话了。

那么多桌子都空着,他单单坐在这张桌旁,不只是为了喝咖啡吧。他选择了普吕沃小姐,想博

得她的好感。他将要向她吐露心情忧郁的原因。她感到她那颗充满怜悯和爱慕之情的心在激烈跳动,

这是一位获得勋章的老处女的心,她失去了未婚夫,她为穷人织过毛衣,她为三十个年级的学生上过

支付差额课,她桃李满天下。

男人再次抬起头来,阿尔贝特焦灼的目光直射那双明亮忧郁的眼睛,感到一阵撕心裂肺般的

痛苦,一种不断增长的、无法忍受的痛苦。泪水流进脸上的皱纹,一个哽咽使她猛然颤抖,她抓起滑

向腰际的羊皮提包,喃喃地说:“请原谅,先生……再见,先生……”她向门口快步走去,向着她舒适

的套间、退休的生活、成行成行的毛衣活走去。男人做了个吃惊的动作。然后,他轻轻地敲着桌子。

第17页共29页

“先生,”侍者说,“您还像往常一样来半升啤酒吧?您放心,一会儿我扶您过马路,刚五点钟,

车就这么多了……就是眼睛好的人也难免给撞上。哟,那位女士走啦?您坐在她桌旁,人家可能以为

您是故意的。”

男人若有所思。

“她的声音好听极了。这位女士人怎么样?”

“又年轻,又漂亮。”侍者答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普吕沃小姐脸红了,下唇开始颤抖,哆哆嗦嗦的双手在寻找一个支撑点",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刻画

出普吕沃小姐面对自己心有好感的男子的窘态。

B.文章写普吕沃小姐告别学校生活时,连用了三个“不会”,表现了她告别过去时略显惆怅,想到将来又

解脱轻松的微妙心情。

C.本文描写了一位女教师退休第一天的生活。她告别学校,回忆过去,畅想退休后种种惬意自由的生

活,希望开始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全新的人生。

D.阿尔贝特认为男子坐在她身边是故意的,但其实男子是习惯使然。作者使用误会的手法为故事平平

淡淡的情节增添了一丝波澜。

(2)阿尔贝特•普吕沃小姐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侍者说阿尔贝特•普吕沃“又年轻,又漂亮”,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九爷

朱文彬

洪水来了,村里人都走了,九爷不走。九爷死也不走,九爷就想死在这老屋里。能死在自家

老屋里是福气呵,九爷的心定着哩。

俩兵娃进了屋来,要背九爷走。九爷不走,九爷的手抠住炕沿都要抠出洞来了。九爷的手力

大着呢,俩兵娃使劲掰也掰不动。

兵娃叫来了将军。

第18页共29页

将军踵着齐膝深的水进来。将军说:“走吧大爷,再不走这屋就要塌了,我们把您送到安全

的地方去。”

九爷不"F语。

将军说:“对不住您了大爷,我们要保护您的安全。”将军转过头来对兵娃说,“救人栗紧!

把炕拆了,把大爷背走。”

“是,首长!”

经水浸泡久了的炕很快被拆了。兵娃背起九爷的时候,九爷手里还抠着块炕豉泥,手指快要

抠出血来。

“把我……放……下!我要死……死在……石头……村里!”

九爷发话了,九爷向来说一不二。兵娃停住了。

将军凝重的脸上淌下两行泪。将军说:“大爷,您不会死,您还得好好地活啊!等洪水退了,

我回来给您老盖新房子,我向您保证!”

九爷不言语。

“大爷!我知道您离不开这土地,可洪水退了您还会回来的啊,这洪水就和当年的鬼子一样

凶,可鬼子闹得再凶不也被咱打退了吗!”

九爷不言语。

“大爷!我答应您,这洪水一退,我就赶回来给您老盖房子!那时,我也解甲归田了……”

九爷不"F语。

“大爷!我给您跪下了!”

将军跪在齐膝深的水里,水淹到了老将军的腰身。

一漾一漾的水在晃荡着。

兵娃也诧异了。

第19页共29页

老将军泪流满面:“大爷!我懂您的心哩,死也不离自己的土哩!五十多年前,我爷、我爸、

我妈也是死在自己的村子里哩!我是亲眼看着,鬼子把他们一个一个害死的……”

电光一闪。

九爷的眼瞪圆了——

鬼子是在半夜进村的。烧、杀、抢、掳、奸。火光冲天,日月无踪。一村子人被押到一起,

鬼子像乌鸦一样哇呀一通后,汉奸叫了:“皇军说了,全村人都要迂到满洲城里去享皇军的福,为

了表示对皇军的忠心,全村人都要向大日本帝国的太阳旗下跪!”

全场静寂。

枪响了,一个孩童倒了下去。随着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嚎,一双双膝盖颤栗着跪了下去,唯

有一位七的老人和四条汉子立着不动。

枪响了,老人倒了下去!

四条汉子纹丝不动。

枪又响了,呼!呼!呼!...

剩下一条汉子高高地立着。

乌鸦又叫了。汉奸传过话来:“一人不跪,全村灭绝!”

汉子纹丝不动。汉子的脚下,他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在扯他的裤腿,汉子依然纹丝不动。

鬼子气和像疯狗一样,挥起日本军刀劈向汉子的妻儿!

汉子仍然纹丝不动!

鬼子一刀劈向汉子的双脚,汉子终于倒下去了,但不是向前跪倒,而是向后仰向天宇...

然而汉子并没有死,汉子又活过来了,汉子就是九爷,虽被废了双脚,但却练成了力大无穷

的双手。

九爷再也没离开过石头村。石头村后来住的都是逃难来的外村人。石头村原来的一百几十号

人都没了,九爷要守着石头村。要不石头村的百十号冤魂回乡来的话,还有谁给他们带路呢。九爷

第20页共29页

一心要死在石头村,死也不离石头村。

其实,不管九爷下不下跪,全村人都是逃不脱被灭绝的命运的:全村人被送去哈尔滨做了731

部队,无一生还。

后来九爷才知道,石头村除了他一人活下来外,还有一位半夜起来小解而幸免于难的六岁孩

童……

九爷的眼睛湿润了,九爷苍老的脸容激动了,九爷手里抱着的炕砖松落在水里:“石头娃……

九爷听你的”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7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村里人都走了,九爷不走”,结尾写“九爷手里抱着的炕砖松落在水里”,前后呼

应,突出了将军深入人心的劝说艺术。

B.日军大施淫威的时候,汉子几次都纹丝不动,一面表现出了汉子对侵略者的蔑视,一面再现了日

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C.小说在介绍九爷不愿离开村子时,叙述了鬼子进村虐杀,从表达效果上看,既充实了小说的内容,

又深化了主题。

D.面对强敌时,九爷舍了妻儿,甚至舍了性命也宁折不弯,可谓感人至深。九爷身上闪现的是一种

伟大的民族精神。

(2)文中多处运用反复,试以四次“九爷不言语”为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小说的情节设置采用了插叙的手法,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偷马贼

艾芜

半夜过后,隔壁店里一些过夜的马夫,忽地吵闹起来,原因是打失一匹马。不久又听见说:

第21页共29页

马已找回来了,贼却在山那面躺着。大家都一时嚷着高兴的声音。这事我没兴趣,便一直睡我的。

可是,我的店老板却来掀醒了我。他一面搂着披起的衣衫,一面小声向我说:“你去看看吧,不晓

得哪个倒了霉,说不定就是老邓……唔,不管他是哪一个,你把这药给他,止止痛也好。”随即将

一个小纸包递给我。他的心肠倒并不见得怎样好,平日一个落难的向他求乞,他只道:“去你的吧,

我这里开店子,不是善堂!”目前他这样好善的举动,就不免使我颇为惊异。

天空没有月,到处现着密密麻麻的星点。我慢慢爬上山坡。一路伏在暗中的丛莽,轻拂着小

风,凉凉的,有些润湿,且杂着各样树叶的味道。

差不多找到了天亮,草丛中有人叫我。等我从他鼻血模糊的脸上认出到底是谁时,我吃惊得

了不得。原来他并不是我们意料中的偷马贼,却是常常看见的老三,一个矮小个子,又瘦又黄,风

都吹得倒的家伙。

这时他见了我,现出很急迫的样子,问我道:“他们都知道了吗?”

“什么?”

“我偷马的事哪。”

他现着十分嗔怪的神情。我就随口说道:“这怎么不知道?不知道,我怎会来呢?”

他才闭一闭眼睛,满足地舒一口气,好像刚完成件一大事似的。

他接着药,不马上擦,又问我道:“他们说我什么没有?”

“说你?没有!大家只晓得一个偷马的倒了霉就是。”

“怎么?那些马哥头连我老三都不认得么?”

他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的气色。

他咬着牙齿,恐着痛,竭力做出一个偷马贼的英雄样子。但话声却是破碎的,令人觉得加倍

可怜,亦复可笑。

“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听我劝,养好伤,去做点正经事吧……偷马!不是你我干

的呀!”

他听见我这番话,便笑了一笑,用略带讥刺的口气说道:“噗,什么是正经事呀?你看

第22页共29页

我怎么样?一向不是饿得皮包骨了么?你倒在路上,一丝丝气了,我敢打赌,也没人给你一口米汤

吃的,嘿,这就是要做正经事的好报应!”

他的话倒有几分道理,但他的神情却激怒了我。我便没好声好气地驳他道:“你要是一直这

样干下去,包你还有拳头吃的。你看看你自家吧!瘦骨朗筋的,经得起几回打?”

他竭力微笑着,现出诚恳的样子。“我请问你,是你老板叫你拿药来的吧?他为啥要这样讨

好呢?黑更半夜也叫你来?……我告诉你,就是因为这里有个偷马贼呀!如果是什么抬滑竿的,他

肯管这笔闲账么?”

我见他太高兴,心里起着反感,便冷冷地说道:“我觉得,一个偷马贼应该硬朗,结实,个

子高大……像你是不行的!”

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微笑道:“你说得对!……可是,我会再干第二次么?”

他顺手搔一搔头,乏力地笑着:"我问你,老邓、大老杨他们,在你们店子里又吃又喝,会

过账没有?……原因在哪里呢?……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偷马贼处处可以逞狠呢?”

这一来,我如梦初醒,明白我老板的善举了。同时,却又不服老三这种先知一般的神气,便

抵一抵他的肋巴骨。“处处逞狠?为什么你又挨打了?”

“不是那样说呀!”他略微窘迫地笑,“俗话说得好,人多为强,狗多为王。我一个人,怎

么能敌住那许多牛呢?要是我也人多,那就开抢了,还用得着偷?就该改成抢马贼了,嘿嘿。”他

又拿手摸一摸他的衣襟口。

随后,他见我沉默着,就自言自语地,现出盘算的神气。

“你想想我们这辈子人,一落下娘胎,就连针尖大的地方也没有。这世道简直岩石一样,

总是容不下你我!……你想,我该怎么样呢?那还消说,只要裂出一条缝,我就要钻进去。我呢,

你看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可是,从明天起,在这几百里内,吃吃喝喝,谁敢不赊我老三的账

呢?这就是我老三寻着一条裂缝,钻进去了。”

“好的,你钻进去了。一旦人家把裂缝补好,那你又怎么办呢?”

“补好?那一定要把它捶得更开些,更宽些!”他突然现出狞恶的样子。

第23页共29页

这时,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我蹲在他的身边,替他擦药,还对他有些同情,

现在才觉得,在他身上升腾起了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是用不着任何人的怜悯的。

后来,等我要离开这个山谷时,他已吃得油光满面,变成矮壮的汉子了,并且常常骑在没鞍

子的马上,往来山中。对我也不再称老哥,只轻佻地叫道:

“老弟,老蹲在一个地方,会发霉呀!去找找裂缝吧!”

(原载于1936年《大公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老三得知大家并不知道是谁偷的马时,“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的气色”,说明老三做偷马贼并

不是为了偷马,而是为了让别人知道。

B.老三因为店老板主动派人给他来送药,得意地吹嘘,“我”对此很反感,因为“我”认为老三不

但不以做坏事为耻,反以为荣。

C.“你倒在路上,一丝丝气了,我敢打赌,也没人给你一口米汤吃的,嘿,这就是要做正经事的好

报应”,反映了当时社会人心的冷漠。

D.老三信奉“钻裂缝”的哲学,就是面对生活的困境,不与其正面抗争,先钻进“裂缝”躲避,等

形势变化之后再谋求改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店老板叫“我”送药给偷马贼的情节,表现了他对偷马贼的善意,为老三通过做偷马贼成功改善

自己的生存状况埋下伏笔。

B.小说中老三被打后的惨状和日后的油光满面,“我”对他的怜悯和他的洋洋得意都形成巨大的反

差,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

C.在小说的对话中,有“我”和老三之间的矛盾,也有老三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交织在

一起,推动着对话向前发展。

D.小说第二段中“天空没有月,到处现着密密麻麻的星点。我慢慢爬上山坡”的描写,为下文故事

的发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场景。

第24页共29页

(3)简要分析画线句“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的含意。

(4)小说以“我”和老三的对话为主体有哪些好处?

第25页共29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