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锹越使用越小B.衣柜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C.冬天的水结冰了D.小米粥变酸了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符合的是()A.氦气的性质稳定−−作霓虹灯B.水有良好的分散性−−用作溶剂C.氧化钙与水反应−干燥剂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冶炼金属3.诗词和谚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描述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④2Al3+和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⑤碳-14(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⑥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6.生活中常用的加碘盐、高钙牛奶、无铅汽油中的“碘、钙、铅”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7.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B.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D.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8.根据课本上“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和“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两幅图片,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分子、原子的体积是很小的C.分子、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D.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9.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10.下列实验操作无法达到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B从双氧水制氧气的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过滤C验证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硫酸A.A B.B C.C D.D11.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A.酒和醋的酿造 B.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C.酒精燃烧 D.食物的腐败12.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医疗急救 B.潜水C.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动植物呼吸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将浑浊的河水用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2)生活中常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3)电解水实验如图2所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A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4)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图3所示)。水蒸发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分子大小B分子间距离C分子质量(5)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极度缺水,应提倡节约用水。下列节水措施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a用淘米水浇花b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c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d使用节水龙头14.某初三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1)小红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其_________。小波同学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小山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失去标签的固体,已如它可能是以下物质中的一种:炭粉、硫磺、氯酸钾、二氧化锰。经观察和讨论,这瓶固体不可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_(填物质的符号),为了进一步确认该固体是何种物质,请帮助小山同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在下列表格中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15.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装置如图所示):在燃烧匙内盛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打开弹簧夹,水注入集气瓶。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束后,发现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请你参与探究:(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如图的实验装置?(猜想与假设)造成测出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只填一个原因即可)。(交流与讨论)

①木炭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②他们对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Ⅰ、装置左侧液面先后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Ⅱ、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16.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①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②该实验时,红磷的量要足量的目的是________③若把足量的红磷换成足量的镁条在集气瓶(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细沙)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且实验操作规范无误。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还有______。据此可推断出,为达到实验目的,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所用药品除了要求量需足量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④上图中a点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Ba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C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D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如图是硫粉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火焰呈_____色,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2)铁丝上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铁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_____(3)实验甲中水的作用是_____,实验乙中水的作用是_____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_(选序号)。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反应物(3)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装置,若使用装置E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填“c“或"“d")通入。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如图是超市销售的某种精制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标签可知,该精制碘盐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2)如图里“含碘量”中的碘是指________。A碘酸钾B碘元素C碘单质D碘分子(3)求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结果精确到)(4)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题分析】

A、铁锹越使用越小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衣柜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冬天的水结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小米粥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A【解题分析】

A、氦气作霓虹灯,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这是利用氮气的物理性质;而性质稳定描述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有良好的分散性,可用作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能将金属从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3、D【解题分析】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述分子扩赛,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4、B【解题分析】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①错误;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③正确;④2Al3+中的“3”表示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3N中的“3”表示3个氮原子,故④错误;⑤碳-14(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故⑤正确;⑥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带电荷,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故⑥错误。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⑤。故选B。5、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的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所以A项错;B.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但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它不是单质,所以B项错;C.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故C项正确;D.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却不是氧化物,所以D项错;考点: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单质的判断;物理变化的特点;氧化物的判断.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分类的一些基本概念,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掌握.6、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物质由元素组成,生活中常用的加碘盐、高钙牛奶、无铅汽油中的“碘、钙、铅”指的是组成物质的元素,故选D考点:物质的组成7、C【解题分析】

元素周期表小方格的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中间表示元素名称,正下方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题目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故A正确。B.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B正确。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获得2个电子;故C错误。D.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故D正确。8、A【解题分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和“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两幅图片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分子、原子的体积是很小、分子、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不能得看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选A。9、A【解题分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故选A。10、D【解题分析】

A、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进行,故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此选项正确;B、由于双氧水制氧气的后的剩余物是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回收二氧化锰,此选项正确;C、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以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正确;D、由于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性的,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上,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不能用石灰石和稀硫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错误。故选:D。11、C【解题分析】

【题目详解】缓慢氧化发生的很慢,不容易察觉。燃烧属剧烈氧化。故选C。12、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故说法正确;B、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潜水,故说法正确;C、氧气具有氧化性,灯泡中不能充入氧气,故说法错误;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说法正确;故选C.考点:氧气的用途.点评:本题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吸附肥皂水加热、煮沸氢气水氢气+氧气ABabd【解题分析】

(1)将浑浊的河水用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状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3)电解水实验如图2所示,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发生化学变化,水分子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4)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水蒸发过程中,液态变为气态,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B分子间距离;(5)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极度缺水,应提倡节约用水。下列节水措施合理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故选项正确;b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故选项正确;c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故选项错误;d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故选项正确;故选:abd。14、铁丝生锈(或氧气纯度不够高)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沙子(或没有水)Fe+O2Fe3O4化合SKClO3取少量固体与坩埚中,持续高温加热若固体质量明显减少,则黑色固体为碳粉,反之为二氧化锰【解题分析】

(1)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1铁丝生锈,2收集的氧气纯度不够高;铁丝燃烧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沙子(或没有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原理:Fe+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2)试剂瓶中装有黑色固体,不可能是硫磺(S,黄色)和氯酸钾(KClO3,白色);碳粉加热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固体质量明显较少,二氧化锰加热后不能发生反应,固体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实验步骤:取少量黑色固体与坩埚中,持续高温加热预期现象和结论:若固体质量明显减少,则黑色固体为碳粉,反之为二氧化锰。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者红磷量不足,导致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或者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任写一个即可)不合理液面先下降后上升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解题分析】

(1)红磷燃烧是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并且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2)造成测出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者红磷量不足,导致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或者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①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所以用木炭代替红磷不合理;②Ⅰ、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导致左侧液面下降,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导致左侧压强减小液面上升,所以装置左侧液面先后的变化情况:液面先下降后上升;Ⅱ、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16、4P+5O22P2O5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N2或者N2和CO2或写名称能且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不再生成其他气体B【解题分析】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题目详解】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②该实验时,红磷的量要足量的目的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③镁和氮气、二氧化碳均反应,若把足量的红磷换成足量的镁条在集气瓶(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细沙)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故减少的气体中一定还有N2或者N2和CO2。为达到实验目的,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所用药品除了要求量需足量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能且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不再生成其他气体。④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故A正确;B、a点处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压强小于大气压,故B不正确;C、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故C正确;D、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故D正确。故填B。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蓝紫色氧气的浓度引燃铁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