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1页
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2页
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3页
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4页
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苜蓿草生产项目介绍LOGOHERE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沧州成为河北省最大的苜蓿草生产基地本报讯(吴锁柱、阎锐)河北沧州市把牧草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牧草产业的发展。到目前,全市人工种草面积已达27万亩,千亩以上的大片发展到37块,其中苜蓿22万亩,成为我省最大的苜蓿草生产基地。除种植当地品种“沧州紫花苜蓿”外,沧州市去年先后引进了高产质优的“美国皇后”、“加拿大FD-4”等一批新品种,建立苜蓿种子田600亩。同时,全市投入16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南皮埃洛公司、东光威顿公司、青县金苜蓿公司、黄骅三利公司等5个牧草加工销售龙头,年加工能力达万吨。这些企业与农民签订了4万多亩牧草种植回收合同,解除了种草户的后顾之忧,使亩均种草比种粮多收入200多元,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沧州市的苜蓿产品畅销京、津、沪、穗等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河北大力种苜蓿草河北省种植耐旱性强、经济效益高的苜蓿草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在去年种植苜蓿草15万亩、外销商品草6000多吨的基础上,今年种植面积乂有扩大。由于河北省许多地方干旱气候特征突出,因而具有较强耐旱性特点,还有改良土壤用的苜蓿草很受农民欢迎。沧州市苜蓿草种植面积发展最快,今年截至7月底已扩种7万亩,衡水、邢台、保定等地积极调整结构,种植了4万多亩,全省计划到年底新增种植面积25万亩。苜蓿干草产量也比去年有了大幅度增加。仅沧州市10万多亩老草场,第一茬干草产量高达1.5万吨。紫花苜蓿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紫花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列牧草之首,所以乂称为“牧草为王”。苜蓿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动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在相同的土地上,紫花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单位面积营养物质的产量也较高。苜蓿可以作为优良饲草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就紫花苜蓿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途径及方法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紫花苜蓿青饲利用技术青饲是饲喂畜禽最为普通的一种方法,但应注意苜蓿的最佳收割时间,不同生长阶段影响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与收获时期关系很大,苜蓿在生长阶段含水量较高,但随着生长阶段的延长,干物质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粗纤维则显着增加,纤维的木质化加重。收割过晚,收获最大的,茎的总量增加,叶茎比变小,营养成分明显改变,饲用价值下降。由于苜蓿含水量大,猪禽青饲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反刍家畜多食后易产生膨胀病,一般与禾木科牧草搭配使用。2紫花苜蓿干草的制备和利用苜蓿草质优良,为各种畜禽所喜食,苜蓿于草喂畜禽可以替代部分粮食,据美国研究,按能量计算其替代率为:1,即苜蓿干草相当于1kg粮食的能量。苜蓿富含蛋白质,如按能量和蛋白质综合效能,苜蓿的代粮率可达:1。调制干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等。自然干燥法制得的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和晾晒时间关系很大,其中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的含量和消化率随晾晒天数的增加而减少,粗纤维含量随晾晒天数延长而增加。米脂(1994)对苜蓿干物质化率与其化学成分关系的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提高苜蓿消化利用率的关键是控制苜蓿纤维木质化程度和减少粗蛋白质损失。由此看来适时收割和减少运输和干燥过程的叶片损失非常重要,因为苜蓿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占整体株的80%以上。在国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采用人工快速干燥方法,到20世纪60年代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人工干燥主要有3种形式。1、常温通风干燥一利用高速风力,将半干苜蓿所含水分迅速风干;2、低温烘干法 采用50笆-70°C或120°C—150°C温度将苜蓿水分烘干;3、高温快速干燥法一一利用高温气流(可达1100C)将苜蓿在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内,使水分含量降到10%一12%,利用高温干燥后,主要是制取高质量的草粉、草块或颗粒饲料,作为畜禽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料,便于运输、保存和饲料工业上的应用。目前国际上优质苜蓿草产品缺口很大,我国主要出口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苜蓿粉是畜禽良好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补充饲料。可供给胡萝卜素、维生素K、B2和其它B族维生素、黄色素以及优良的蛋白质等。人工干草粉维生素D很少,应注意D3的补充。由于家禽消化纤维能力差,应选用优质1级草粉。苜蓿粉在蛋鸡日粮中添加量,6周前1%—%,7周至产蛋期%-5%;肉种鸡控制体重视情况可添加%—7%苜蓿粉;肉仔鸡应控制在%%;蛋鸭和肉鸭苜蓿粉用量与蛋鸡和肉鸡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鸡日粮苜蓿粉用量与蛋鸡和肉鸡相似,但可略高些;火鸡日粮苜蓿粉用量较大,5%以上,最高可达25%仔猪日粮一般不用苜蓿粉,生长育肥猪可占日粮5%—15%,母猪可占日粮10%以上;兔饲料中苜蓿粉配比可高达40%—70%;牛、羊日粮苜蓿粉与尿素结合使用,可相互协同作用,利用效果显着,苜蓿粉的含量为50%—80%。3苜蓿的青贮与利用苜蓿青贮或半干青贮,养分损失小,具有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长期保存,目前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以干草为重点的调制方式向青贮利用方式转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青贮方式。半干青贮国外普通采用青贮塔进行半干青贮保存苜蓿,青贮塔造价较高,我国一般采用青贮窑贮存苜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关键首先使苜蓿迅速风干使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加甲酸青贮这是近年来国外推广的一种方法。方法是每吨青贮原料加85%—90%甲酸,分层喷晒。甲酸在青贮和瘤胃消化过程中,能分解成对家畜无毒的CO2和CH4,并且甲酸本身也可被家畜吸收利用,用这种青贮料饲喂乳用犊牛,平均日增重达,比普通青贮料增重提高近1倍。拉伸膜青贮技术这是近年来国外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全部机械化作业。操作程序为:割草一一打捆一一出草捆一一缠绕拉伸膜。其优点主要是不受天气变化影响,保存时间长,一般可存放3年一5年,使用方便。4紫花苜蓿叶蛋白的利用紫花苜蓿叶蛋白(ALP)是将适时收割的苜蓿粉碎,压榨、凝固、析出和干燥而形成的蛋白质浓缩物。一般粗蛋白50%—60%,粗纤维%-2%,消化能kg,代谢能为kg,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大规模的饲料用叶蛋生产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较多,美国饲料中已按一定比例加入ALP出售;生产上ALP的提取率为苜蓿田间产量的%左右。我国蛋白质资源严重缺乏,而叶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可与豆粕和鱼粉相媲美,用替代猪、禽饲料中部分鱼粉和豆粕潜力巨大。ALP可替代蛋鸡50%—70%鱼粉或肉骨粉,蛋白质的消化率均有所提高。用ALP替代肉仔鸡日粮中25%—50%的鱼粉或肉骨粉对肉仔鸡增重影响不大。当用此替代雏鸡日粮中50%—75%的鱼粉或肉骨粉时,其成活率可提高%—%.ALP可替代40日龄-60日龄猪日粮中50%的动物蛋白和1/3的豆粕,可替代61日龄-105日龄生长猪80%动物蛋白,对猪生长无影响。5紫花苜蓿产品对畜禽产品质量的影响对家禽产品质量的影响蛋黄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饲料中叶黄素的含量,如每千克饲料中含有60mg叶黄素,就会产蛋黄颜色较深的蛋,苜蓿草粉中叶黄素含量丰富,每千克草粉中约含有240mg叶黄素,是黄玉米的10倍以上(22mg/kg),黄玉德曾报道在蛋鸡日粮中添加5%的苜蓿草粉,结果添加组蛋黄颜色指数达到,比未添加组增加了,差异极显着。何欣等(2001)试验,与黄玉德结果一致,蛋鸡日粮中添加5%的苜蓿草粉,对产蛋无不良影响,但蛋黄比色度由增加到,差异极显着。另外由于蛋中维生素含量受饲料的影响,苜蓿中富含维生素,特别是核黄素等,饲喂苜蓿的产蛋家禽,蛋中所含维生素量增加。在肉禽日粮中添加适宜的苜蓿产品,由于叶黄素的作用可显着改善肉禽喙、爪、皮肤的颜色,呈鲜黄色,并使肉质鲜美,提高商品价值。对猪胴体瘦肉的影响由于饲料中粗蛋白水平不同会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紫花苜蓿产品属于高蛋白低消化能(粗纤维含量高)饲料,所以适当比例添加到生长育肥猪日粮中,会增加胴体瘦肉率,肉质鲜嫩,但对猪生产性能无影响。Bohman等(1953)的试验表明,用苜蓿饲喂的猪一致偏瘦,屠宰率较低。用高水平苜蓿饲喂的猪后腿、腰部和肩部肉较多,而腹部和背部脂肪都较少。Stahly和Cromwell(1986),在日粮中添加10%脱水苜蓿草粉于10°C环境下饲养,结果猪的背膘厚度减少3%。美国许多州的试验(1953—1955)表明生长肥育猪的日粮内用5%—15%的优质苜蓿草粉可使生长猪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对牛奶品质和牛肉质量的影响苜蓿对养牛业来说是优质牧草,即可以改善乳脂率,还可以使牛乳中维生素含量增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姜之杰等(1982)利用苜蓿干草和半干青贮饲喂乳牛,产乳量明显提高,并使乳脂率由%提高到%。Kirkpatrich等(1984)证明,苜蓿可以替代乳牛部分精料,并能提高乳脂率,而不影响乳产量。Shaver(1986)、Joanovic(1987)、Conlenbrander(1991)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点。在肉牛日粮中应适当使用苜蓿产品,为了防止牛肉颜色变黄,在日本肉牛肥育饲料里不大量使用苜蓿粉。6前景展望种植紫花苜蓿不仅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收入,还可以做到种地养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优化种植结构。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用苜蓿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巨大。苜蓿产业向“朝阳”北京鲁梅克斯公司总公司杨茁萌苜蓿乂称紫花苜蓿,是一种豆科多年生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奶牛、羊、猪、鱼、家兔等家畜喂养的优质饲料。它具有抗寒、耐旱、耐盐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泛,其根系发达、再生力强等特点。大力推广苜蓿种植有利于推进我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草原“三化”和改土肥田工作。因而,发展苜蓿产业是一项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获取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朝阳产业。苜蓿产品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市场前景都非常广阔。据权威部门估计,目前我国商品草产品市场容量约为1000万吨,而草业公司凤毛鳞角,全国年产商品苜蓿草产品不足20万吨,产量只占国内市场缺口的2%。眼下,大城市周边的乳牛、肉牛和肉羊业发展势头强劲,粗饲料和优质草产品供应已成为影响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京、津、沪三市就有40万多头牛与200多万只羊,这是个巨大的草产品市场。除青贮外,需100-150万吨干草,其中五分之一用苜蓿草产品替代,每年需20万吨以上,可见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很大。据了解,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目前已从国外进口苜蓿草产品,一些南方沿海城市内需市场也不小。我国目前年生产各种配合饲料6000万吨,苜蓿优质草粉可以用作饲料原料,生产“安全性”饲料,其用量可占配合饲料2-5%,即每年可使用120-300万吨的苜蓿草粉。因此,苜蓿产品在国内配合饲料工业中市场潜力也很大。苜蓿产品外销市场前景也相当看好。苜蓿的经济效益不错,主要表现在中高密度草捆和草块需求量大。高密度苜蓿草捆上海车板价在每吨1300-1450元,广州车板价在每吨1500-1650元。美国和加拿大高密度苜蓿草捆、草块和草颗粒到日本的CNF价分别为每吨280美元、250美元和200美元。因此,苜蓿草产品的利润相对其它饲料高。如北京通州区农民种植苜蓿,每亩地比种粮食增收200元,农民种植10万亩苜蓿可增收2000万元。如果北京地区达到年产苜蓿等牧草100万吨,则农民将年增加收入2亿元以上。苜蓿业发展促进大中城市周边和农区畜牧业发展,粗略计算,每使用1万吨草颗粒大约可使养殖业增效200万元,如草颗粒产销量达到每100万吨,则养殖业年收益可达到2亿元。从生态效益方面看,多年种植苜蓿草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同时,苜蓿可以固定氮素,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苜蓿将成为新世纪朝阳产业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纪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全世界种植亿亩,美国苜蓿草的直接年收入达100亿美元,加上养植、加工等相关产为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种植苜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苜蓿面积2750万亩,居世界第五位。苜蓿对世界和中国农牧业发展超了重要作用。展望新世纪,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5-10年内,按照专家提出的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到3:1:1的比例,苜蓿的种植面积至少应增至1亿亩,以亩产干草500公斤计算,年产优质饲草5000万吨,其代粮、增粮和节粮总效果可缓解我国8000万吨的粮食压力尤其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近3000万吨蛋白质饲料的短缺问题。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增加,必将加快苜蓿育种,特别是生物技术、遗传标记、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将加速新品种的培育和种子产业化进程。牧草加工除了生产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常规产品,还将向叶蛋白、浓缩维生素、人类保健食品等深加工方面发展,潜在的增值效益十分诱人。苜蓿作为农牧结合的纽带,将奠定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苜蓿生态功能在大范围的发挥将架起一座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友好的桥梁。有理由相信苜蓿产业将成为我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苜蓿秋眠性、适宜引种与生态区划卢欣石一-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以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为主的草产业正在大规模兴起,苜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是,由于盲目的引种,不合理的种植,引起多起生产的损失,给苜蓿产业化带来了一定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提出与生产需求最为直接关联的技术问题就是苜蓿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产量潜能和区划的合理性问题。本文将从苜蓿的秋眠特性来分析苜蓿的生态适应、引种策略和种植技术问题。1苜蓿的秋眠性要了解苜蓿的合理引种和种植,道德需要了解苜蓿的秋眠性。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这种特性与苜蓿的耐寒力和生产特性有直接的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现象,之后随着生产区域化的要求,人们对秋眠性的研究日益加深,随着秋眠性测定方法的发明和分类标准制定,苜蓿秋眠性在育种和生产实际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对提高苜蓿产量和专业化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苜蓿的秋眠性实际是苜蓿的一种有关生长习性和生理功能的遗传特性,即秋季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导致苜蓿形态和生产力发生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只能秋季某一特定时间旬割后的再生中才可以观察到,而在春季和初夏的刈割中却观察不到。这种遗传变异主源于世界不同苜蓿变异中心的不同基因源,从而形成了1〜9级的秋眠水平,1〜3为秋眠基因型,4〜6为半秋眠基因型,7〜9级为非秋眠基因型。苜蓿的秋眠性与产量及其越冬性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北纬地区因光能利用不充分而影响产量,不足的秋眠会使抗寒性降低。Heichet(1988)指出,更为准确的选择品种或将某一品种种植纬度限制在更狭窄、更适宜的范围内,就可望进一步提高苜蓿的碳积累和生物产量,因此秋眠性水平是与生产力提高关系密切的因素,是苜蓿引种、生态区域及选择最佳种植期的理论依据。美国曾花费几十年的研究,研究出了美国苜蓿种质资源1〜9级的秋眠性级别标准和相应的国家标准对照品种。2苜蓿秋眠性在美国的应用现在我们已经十分清楚,在北纬地区决定种植适宜的苜蓿品种,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它的秋眠水平。美国已经把苜蓿的秋眠性作为苜蓿品种鉴定的一个必测指标。美国苜蓿种子审定委员会(CASC,TNC)每年颁布一次美国苜蓿审定种子名录,其中,秋眠性等级是特性描述的第一指标。由于美国农业部颁发的《苜蓿栽培品种抗病虫特性鉴定标准》中首先将鉴定苜蓿分为秋眠、半秋眠、非秋眠三大类型。然后再确定各类不同品种的抗病,抗虫特性。北美洲是世界苜蓿生产最大的区域,其主要生产区域在北纬35°〜45°(之间,在美国东部,湿润地有4个苜蓿生产带,这个区域的年降水量在406〜430mm之间。在非湿润地区有3个苜蓿生产带,主要颁布在美国的大平原、山间地带和西南部,其耕作制度主要依靠旱作和灌溉。美国农业部农研局LOSOA/ARS曾颁发了一个植物抗寒性区划地图,将全美划分为十个气候区,根据苜蓿的秋眠性指标,非秋眠品种最适宜种植区是第8〜9区,半秋眠品种是第5、6、7区,秋眠品种是2、3、4、5区。第1区和第10区均因气温过高或过低,无适宜品种。这样就为全美范围的苜蓿引种和种植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依据。3中国苜蓿秋眠性卢欣石曾以美国9个秋眠性标准对照品种为对照,对中国94个苜蓿地方品种包括23个国家审定品种的秋眠性进行了测定,在等位基因变异的研究中发现。美国Norsemea品种具有和中国品种相近的等位基因和等位基因类型组。中国的新疆大叶苜蓿拥有和美国半秋眠苜蓿相近的等位基因和等位基因类型组。在秋眠性的方差分析中,美国秋眠性为1级的对照品种Norsema和大部分中国品种处于同一秋眠性水平,说明了中国苜蓿地方品种和人工培育品种基本上属于极秋眠类型或秋眠类型(秋眠等级约1〜3),而新疆大叶苜蓿却和Dnputis品种(秋眠性为5)与Saranac品种(秋眠性为4)等半秋眠类型苜蓿处于同一水平。说明中国苜蓿地方品种和人工培育品种基本上属于极秋眠类型或秋眠类型(秋眠等级为1〜3),而新疆大叶苜蓿属于半秋眠类型(秋眠等级4〜5)。美国的秋眠类型品种,从1〜9反映了从极秋眠一秋眠一半秋眠一非秋眠一极不秋眠九个变异梯阶层次,而中国苜蓿品种从极秋眠一秋眠一半秋眠只表现出了约4个阶梯层次,在秋眠性的遗传变异幅中只有美国的一半。纵观以等位基因频率统计的遗传距离(GD),中国为,闩国为,中国品种也正好是美国的一半。4中国苜蓿不同秋眠类型遗传特征以14个形态、生理和生化标记为变量集,运用MONOVA、NEST、ANOVE分析,将中国苜蓿品种分为三个类型组,数据表明,以来自北疆地区材料为主的第一类型组和以来自南疆材料为主的第三类组在形态、生理特性和等在因类型及频率方面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而大部分由来自中国内陆广大耕作区的苜蓿组成的第二类型组却表现出中间过渡类型。第一类型组包括21份苜蓿材料,主要一自于北疆和内蒙古中西部。其遗传特性主要表现为较低的株丛高度(/半直立的生长习性(、叶片短(、花色杂()、果荚松散(,一般极秋眠(1〜2级),主要的等位基因类型组是111(54%),总种群遗传杂合度在三个类型组中最高(Ht二,类型组内种群间遗传图距大(GD二。该类型组适于海拔较高(1000〜2000m)、气候寒冷(年均温5°C〜9°C)、年降水量少(50〜250mm)和冬季寒冷、夏季干热的生态条件,这个类型组的代表品种是北疆苜蓿、草原一号苜蓿、草原二号苜蓿。第三类型组包括15份苜蓿材料,主要来自珩新疆南部。其遗传特性主要表现是直立(、高大(、叶片宽(、叶片长宽比小(、叶面积大(、花色纯、果苹紧凑螺旋,一般为半秋眠(4级),主要的等位基因类型是XII(%),种群总遗传杂合度三个类型组中最低,为Ht二,遗传图距最小(,其生态类型特性受水分和热量影响均很大。尤其是与秋季和春季降水量相关很高,该类型组主要来自南疆沙漠绿洲,适应于极其干旱高温、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第二类型组包括56份材料,主要来自中国内陆8个省(区)。该类型组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8个亚类型,但划分为8个亚类型组后失去明显的地理牲。第二类型组作为一个大类,表现出过渡类型和渐变特征,在株丛高度、生长习性、花色、果荚形状、秋眠性水平等方面均处于中间类型,等位基因组的类型为I(%);总遗传多样度,居中;CD为,也居中;它与其他两组类型不同的突出特征是:主茎长度(、茎节数(为三组之最低,叶片底毛为三组之最密。5中国苜蓿秋眠性利用生态区划由于对苜蓿秋眠特性还了解的非常肤浅,在我国的苜蓿引种、推广区划中也还没有如同美国那样以秋眠性为症要引种依据,因此盲目引种,在不宜区域种植推广等问题,给苜蓿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当务之急是尽快地填补这一空白,首先对国内品种、主要当家引进种、地方品系和野生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秋眠性测定,其次进行遗传结构分析,评价中国苜蓿种质资源不同秋眠基因型的遗传生态关系,探讨苜蓿不同秋眠性与区域气候特点结合起来,提出我国合理的苜蓿种植方案,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的苜蓿生产进入一个科学的专业化的新境界。科学引种目前秋眠性是预测推广引进品种适宜生长区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在温暖地区引进过量的秋眠品种,会因为光能利用不充分而减少产量,如果在寒冷地区引进的不是秋眠品种,会导致死亡或降低草丛持久力。在某些地区,如果光照不足而温度却仍适宜苜蓿生长,注重引进秋眠性较弱的品种就可能提高苜蓿的年产量。准确地选择品种,将品种种植纬度限制在更狭窄更适宜的范围内可望进一步提高苜蓿的碳积累和生物产量。非秋眠品种具有一种加勤学季节性产量的机能,但缺乏持续生产的特点。因此非秋眠品种改良重点就是在不牺牲其快速再生和高产量的同时,增加株丛的持久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光照和土壤温度是影响苜蓿幼苗发育的二个重要因素,但不同秋眠类型在不同的时期对光照和土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秋眠类型而言,在幼苗第一个月的生长期和第二个月的生长期,光照和土温都表现为一样重要,而对半秋眠品种而言,光照仅在第一个月的生长期没有影响。因此在短日照条件下,幼苗的发育可以比长日照条件下期待更加粗壮的根冠芽和长根系统。如果按照苜蓿不同秋眠性的植株发育规律选择最佳播种期,就可以成功地建植苜蓿和培植苜蓿。对于非秋眠性品种而言,最佳播种期应在春季3月初〜4月中旬,或秋季的10月开始〜10月下旬,对半秋眠品种,应在4月中旬〜5月中旬。而对秋眠品种而言,则最佳播种期为6月中旬〜7月底。鉴于低温可以减少叶茎的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则秋播比春播更加有利,且可以减少田间杂草的危害。紫花苜蓿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越冬性能的研究时永杰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兰州先锋草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摘要]以和田苜蓿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苜蓿的播种期、耕作措施、割草期、行距和刈割后留槎高度等五个指标对苜蓿在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越冬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的播种期、耕作措施和留槎高度是影响苜蓿越冬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指出采用耧播不耱技术适时早播,保证柘黄前一个月刈割并留有7厘米以上的留槎高度,是干旱、半干旱和荒漠、半荒漠地区苜蓿种植中提高其越冬性能和获得高产、稳产的简便易行而且有效的措施,也是苜蓿产业化生产中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词]苜蓿越冬性能1刖言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是一种古老的栽培特牧草,是世界上温带、寒温带地区种植最为广泛的豆科优良牧草,全世界栽培面积3000多万公顷。公元前129年,西汉使臣张骞从西域将苜蓿引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苜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地理位置在北纬34。〜43。之间,种植面积稳定在130万公顷上下,甘肃省是我国苜蓿种植的第一大省,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我国北方地区,以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貌为主,紫花苜蓿在这类地区的种植,是解决当地优质饲草缺乏,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缺乏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苜蓿在这类地区的越冬性能,对于克服该地区干旱、风蚀、盐碱等自然条件对苜蓿栽培的限制、扩大苜蓿种植范围、提高其生产力、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意义。2试验区的自然条件干旱、半干旱试验区:设在甘肃省榆中县北山地区贡进乡,地处东经104°24',北纬36°04'。海拔2377m,无霜期104d,作物生长期170d,初霜9月中旬,终霜6月初°N10°C的积温1795°C,年平均气温。C,极端最高气温。C,极端最低气温一笆。历年平均降水量,年蒸发量1458mm。土壤有机质含量%,。荒漠、半荒漠试验区: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北部,东经101°37',北纬38。35',属祁连山系大黄山段的前山山间年平均气温C,极端最低气温一,极端最高气温,N5C的积温1791C,年平均降水量,年蒸发量无霜期90d。冻土1深度164cm,日平均风速米/秒,年大风日数67d。沙质轻壤,有机质含量%,总盐分%,pH值。3研究结果研究指标:通过对两个试验区与苜蓿越冬性能有关的播期、耕作措施、割草期、行距、留槎高度五个指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耕作措施和留槎高度是影响苜蓿越冬性能的主要因素,兹将上述三个指标的研究结果说明如下。不同播种时期、耕作措施和留槎高度时苜蓿越冬率的影响:结果与分析播期: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播期对苜蓿播种当年的越冬率有较大影响,随着播期的逐月推后,苜蓿在干旱、半干旱和荒漠、半荒漠地区的越冬率逐渐降低。前后播种相差两个月,其越冬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相差2倍以上,荒漠、半荒漠地区相差10倍以上,其原因主要是植株的生物量差异所造成。因此,适时早播,成为这些地区苜蓿种植的重要6一,不公可以提高牧草产量,而且有利于当年越冬。耕作措施:入冬前采用地面覆盖物的耕作措施能显着提高苜蓿的越冬性能。早作区采用覆盖土壤,荒漠区采用覆盖羊粪或土层都使苜蓿表现出良好的越冬效果,而且覆盖羊粪因其保温和增加土壤肥力的双重作用,使苜蓿越冬效果比覆盖土层更好,只是采用地上覆曾物的措施比较费工,大面积种植条件下投入较高。比起采用地肯覆盖物的方法来,耧播不耱技术是干旱、荒漠地区易于推广、省时、省力的耕作方式。其做法是在苜蓿播种时用畜力播种机(耧)将苜蓿种子播在土壤中,牧草于播种沟内生长,晚秋刈割时的留槎高度对其越冬性能的影响较弱。试验结果表明,齐地面(0厘米的留槎高度)刈割对苜蓿入冬前的根冠保护不利,致使在冬季寒冷、干燥和冬春湿度变化剧烈时,大量的根冠丧失再生能力,较高的留槎高度有利于保护根冠来年返青,生产上宜在入冬前最后一次刈割保有7厘米以上的留槎高度,利于苜蓿的越冬和翌年生长。采用耧播不耱技术适时早播,保证柘黄前1个月刈割并留有7厘米以上的留槎高度,是干旱、半干旱和荒漠、半芒漠地区苜蓿种植中越冬性能和获得高产、稳产的简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易行而且有效的措施,也是苜蓿产业化生产中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的财力的有效途径。关于开发“豆科苜蓿草产业”项目的分析报告苜蓿是我国实施农业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首选饲料作物。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最早、面积最广、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苜蓿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多种家畜喜食的优质蛋白质饲料。苜蓿为直根系多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现在全世界种植苜蓿约5亿亩。其中美国种植约亿亩,占世界第一位,年产值近100亿美元。此种意义上讲,没有哪种作物可与苜蓿匹敌。我国苜蓿种植面积有2000万亩,并有着2000年的栽培历史。苜蓿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对一些优良畜种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到2000年应新增苜蓿种植8000万亩,计达1亿亩,也就是说在现有种植面积上增加4倍。我国是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蛋白饲料年缺口1500万吨,目前主要是通过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添加量和进口部分蛋白饲料来解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自美国进口大豆粕400万吨、大豆200万吨、鱼粉100万吨、肉骨粉30万吨。因此,发展优质豆科草粉完全可成为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的一项新技术产业。近期,我国苜蓿草粉年需求量200---300万吨。而我国草粉年产量还不足20万吨。四川省每年需要30万吨优质草粉,海南省需要10万吨,广东省则需要90万吨。我国每年草粉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有关专家在分析21世纪我国饲料工业面临的问题时认为,饲料原料紧缺将是长期性的结构矛盾。据预测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需求分别为4500万吨、6000万吨和7200万吨。每年需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目前我国饲料原料生产体系尚未建立。我国传统大农业结构是典型的粮-―经二元结构,饲料生产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尚未得到应有的地位,种植业品种单一,基本是南方产水稻、北方产玉米的格局。特别是从80年代以来,由于受比较利益的驱使,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减,致使饲料蛋白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据我国动物营养专家测算,如果我国人均摄入动物蛋白质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总需求蛋白质饲料6000万吨,届时短缺50%,即3000万吨,苜蓿将是最理想的粗蛋白生产作物之一。根据我国现有家畜饲养总量概算,21世纪初对苜蓿产品需求总量将达到6170万吨(养牛业3540万吨、养羊业1500万吨、猪禽及水产配合饲料1130万吨)。从国际市场看,全球草粉年进出口额已愈10亿美元。目前,苜蓿的国际市场主要在亚洲,年需求量在200万吨左右。日本年进口130---150万吨,南韩目前年进口10万吨,美国专家预测南韩进口可发展到50万吨,东南亚国家进口苜蓿也呈增长趋势。而亚洲市场优质蛋白饲料作物的市场潜力可达1000万吨。苜蓿草产品国际市场售价(FOB)为200230美兀/吨,优质草粉高达300美兀/吨;国内苜蓿产品售价多在元/吨,优质产品达元/吨;我国出口的粗蛋白含量为15%的草粉,价值170美元/吨,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草粉280美元/吨,其售价例来与玉米价持平或略高。实施方案首先建立小规模的苜蓿种植示范园区,做为推广苜蓿种植产业的试点和样板,同时也是投资联合体进行科研、质检、选种、育种、管理和技术培训的基地;第二步,投资联合体或其它投资体广泛合作,大面积推广种植业和产品加工业,建立草产业园区,形成我市蛋白饲料作物的主力军;第三步,投资联合体组建销售中心(公司),利用中国中国苜蓿网的技术优势,建立现代化的电子商务营销网络,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以获取最终的经济效益;第四步,随着投资联合体的发展和蛋白饲料作物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及WTO对我国饲料业所造成的影响,以此为题材与证券公司密切合作,组建投资基金准备上市创业板块。效益分析开发知识密集型草产业是一项有组织的、科学化的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传统的、分散型的小农种植形式,它是科研、种植、加工、服务和销售的集中表现,有着极具潜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简要分析其具体运作过程中各环节的直接效益概况,仅供参考。种植效益:充分利用盐碱滩涂和中低产田,种植饲料作物的经济效益将大大高于其种植粮食作物;同时还起到固氮肥田、保护水土、改善环境的作用。目前我国苜蓿种植每亩鲜草产量为3000公斤。一般来讲,一次播种费用每亩150元左右,五年一次换种,其间只需浇水、施肥和简单的中耕管理,费用低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以目前市场价计算,每公斤鲜草元,每亩鲜草收入600元。生产加工效益:建设装备一台93QH-300牧草快速高温烘干机组的优质草粉厂,需有3000亩人工草地、配套厂房及运输卡车,总计固定资产投入约需140万元。3000亩可产草粉3000吨,以目前国内市场草粉收购价1200元/吨,计其收入为360万元。鲜草收购成本为18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按三年收回计算,计每年47万元,每年毛利约133万元(工资、税率及其它费用未计)。服务效益:包括育种、种植技术培训、生产技术培训、设备安装和维护、质量检验服务将采取适当有偿服务方式,以获取一定的服务效益(标准另议)。销售效益:高效、优质苜蓿草粉国内市场价格1400元/吨一-1600元/吨,国际市场为170美元/吨280美元/吨,每吨利润为200元400元。以一套机组相适应的生产能力计算,其销售利润约为60---120万元。按照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规划,我国农业苜蓿种植面积将达到1亿亩,届时我国将有着1500亿元产值的巨大潜力。可以预见,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必将成为推动21世纪中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国土环境优化、国民生计兴旺发达的朝阳产业。大力开发知识密集型草产业推动中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地迈向21世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但是,在看到我国经济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应清楚地认识到,由于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高投入、低产出,以更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求得经济的增长,尤其是人口政策的失误,造成人口数量庞大,素质低下,与科学技术发展对劳动者数量需求越来越小、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基本趋向之间形成尖锐矛盾。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人口不断膨胀、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中国经济面临着重大挑战。人口问题现在我国人口已超过12亿,80%为农村人口,每年人口新增长约1500万,预计2000年将超过13亿。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每年要安置1000万劳动力就业。据专家测算,21世纪我国人口高峰要超过16亿,最后稳定在16亿左右。十五六亿人要吃饭,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为此,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言论。资源问题我国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资源在国际上不但不能排在富裕国家之内,而且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总面积列世界第一,人均亩排在世界67位;淡水资源列世界第五位,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88位,是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我国的森林和草原可覆盖率为13%和23%,人均分别为亩和亩,人均占有水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亩)和五分之一(13亩)。与此同时,我国每年43亿吨的土壤流失量达全球流失总量的20%。环境问题大气污染严重,全国5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1%,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名列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水域污染问题突出,全国有七一八亿人饮用污染超标的水。经济发展促进着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但工业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工业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人类需要寻求新的社会发展观,以实现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有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我国的李鹏总理等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会,可持续发展是会议的中心议题。会议发表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制订了《21世纪议程》(Agenda21)。这是一项将使人类历史发生转折的重要会议。《21世纪议程》中心内容是寻求人类与自然怎样协调相处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方式,目的是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改革与地球的有限承受力相适应,使人类社会在21世纪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它是一个把可持续发展理论付诸实践的全球性计划,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蓝图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根据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现状,可以预测该产业未来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苜蓿产品市场将逐步扩展,产品深加工前途诱人,高新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种植面积将迅速增加全国有60亿亩草地资源,其中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有11亿亩,北方还有许多具备灌溉条件的草原,可建成稳定、优质、高产的豆科牧草基地。同时,全国还有三分之一的低产田,可以间种或轮种豆科牧草,既可改土肥田提高粮食单产,乂可生产豆科草粉。此外全国还有数亿亩蔬林和林间草地可种植豆科牧草,达到林茂草盛。一般北方、中部、南部作物区草粉年生产时间分别达6个月、8个月、10个月,海南岛有灌溉条件的热带作物区可全年生产。目前我国苜蓿种植面积已达2000万亩,经过努力到2010年可达1亿亩。苜蓿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据悉,全球草粉年进出口额已愈10亿美元。目前,苜蓿的国际市场主要在亚洲,年需求量在200万吨左右。日本年进口130—150万吨,南韩目前年进口10万吨,美国专家预测南韩进口可发展到50万吨,东南亚国家进口苜蓿也呈增长趋势。而亚洲市场优质蛋白饲料作物的市场潜力可达1000万吨。我国是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国家,目前蛋白饲料年缺口约为1500万吨,近期苜蓿草粉年需求200—300万吨。而我国草粉年产量还不足20万吨。四川省每年需要30万吨优质草粉,海南省需要10万吨,广东省则需要90万吨。我国每年草粉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有关专家在分析21世纪我国饲料工业年面临的问题时认为,饲料原料紧缺将是长期性的结构矛盾:其一、蛋白质饲料短缺。据预测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需求分别为4500万吨、6000万吨和7200万吨。每年需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其二、饲料及添加剂资源短缺。其三、添加剂品种少、质量差、数量不足。其四、饲料原料生产体系尚建立。我国传统大农业结构是典型的粮一经二元结构,饲料生产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尚未得到应有的地位,种植业品种单一基本是南方产水稻、北方产玉米的格局。特别是从80年代以来,由于受比较利益的驱使,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减,致使饲料蛋白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据我国动物营养专家测算,如果我国人均摄入动物蛋白质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总需求蛋白质饲料6000万吨,届时短缺50%,即3000万吨,苜蓿将是最理想的粗蛋白生产作物之一。根据我国现有家畜饲养总量概算,21世纪初对苜蓿产品需求总量将达到6170万吨(养牛业3540万吨、养羊业1500万吨、猪禽及水产配合饲料1130万吨)。经济效益可观种植饲料作物的经济效益大大高于粮食作物。全国目前种植苜蓿每亩鲜草产量达2500多公斤,在做为“九五”国家攻关项目----苜蓿产业化专题给予技术支持和咨询项目区的15个项目区中其草产品平均亩产700公斤。在我国滨海盐碱地及中低产田进行综合丰产栽培技术,亩产干草达800公斤以上。一般来讲,一次播种费用每亩150元左右,当年可收500公斤优质干草,以目前市场价计算,收入为700元左右。第二年至第五年,平均年产干草可达1000—1500公斤,收入可达1000—2000元,期间只需浇水、施肥和简单的中耕管理,费用低于粮食作物的种植。苜蓿草产品国际市场售价(FOB)为200—230美元/吨,优质草粉高达300美元/吨;国内苜蓿产品售价多在1100—1400元/吨,优质产品达1600—1800元/吨;我国出口的粗蛋白含量为15%的草粉,价值170美元/吨,粗蛋白含量30%以上的草粉280美元/吨,其售价例来与玉米价持平或略高。苜蓿加工业前景诱人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用于苜蓿收获和加工的设备需求市场为10—13亿美元,除苜蓿草粉、草捆、草块、草颗粒等产品,苜蓿叶蛋白(含CP〉50%)叶绿素等深加工产品将畅销,供人类直接食用的苜蓿添加剂、蔬菜、维生素等苜蓿绿色保健食品将受到人们的青睐。高新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牧草之王,苜蓿在未来高科技发展中将大有所为。雄性不孕株系正在我国育成,三系配套的杂交优势将用于生产,含硫氨基酸转基因苜蓿已获得株系,苜蓿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物亦有可能,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为苜蓿产业发展提供无限生机。由于我国草地资源大多分布于牧区、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区、革命老区和黄河、长江、珠江等上中游地区,这些地区因自然和历史等原因,发展经济、治理国土和脱贫致富的任务十分艰巨。而草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草产业的发展将能有效地肩负起这一重任。加之广种优质豆科牧草改造中低产农田和贫瘠林地综合产业的发展,可以断言,开发草地资源,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国土环境优化、国计民生兴旺发达的生力军。苜蓿如何产业化我国曾在80年代提出了立草为业、发展草业、草业先行进行的科学论断,对我国的草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没有建成有产品、有市场和有经济效益的产业,草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为此,国家在“九五”期间把“牧草之王”一一苜蓿的产业化作为科技攻关项目,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草业和持续农业的发展。经过三年来的科技攻关,我国苜蓿产业化已经拉开序幕,投资苜蓿产业化开发的势头日渐高涨,苜蓿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一、规模化生产。要实现苜蓿产业化,必须推行规模化经营。首先必须建立苜蓿规模化种植基地。从种植面积来讲,有两种基本的规模种植基地,即土地适度规模种植基地和区域规模种植基地。土地适度规模种植基地以农场、公司和专业户为基础,适当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保持较大面积集中连片,此基地主要分布在地多人少的地方、待开发的中低产田和沿海滩涂荒地。区域规模种植基地以农户为基础。虽然每一户每一块的种植面积很小,但通过苜蓿产业化在某一区域组织千家万户进行苜蓿种植,集少成多,形成苜蓿规模种植基地。在苜蓿产业化运作过程中,特别是苜蓿种植时,不要忽视农户的作用,不能对农户经营作小农经济的简单评估,要充分认识农户经营的合理性和创造性,因为农户种植具有生产管理责任心强、劳动力不计入成本、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让农户种植可以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爱惜土地、精耕细作的积极性,发挥在农业三元种植结构中苜蓿根瘤菌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减少短期行为对土地的剥夺和破坏,促进土地生产力持续的提高。在我国苜蓿产业化的直接推动下,苜蓿种植基地正在加速形成,出现了各具特色的苜蓿种植基地模式。1、科技带动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利用日本捐赠的外资在山东无棣县建成5000亩的神内苜蓿示范基地,对种籽包衣、化学除草、施肥、配套机械加工等一系列技术进行研究。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与日本政府进行国际科技合作,建立了中日农牧国际合作中心,建立了3000亩种植示范基地,已进行了三年的苜蓿栽培试验研究。2、 产销一体化模式。目前我国工、商、服务业正经历着激烈的竞争,投资的风险很大。所以,国内外一些有远见卓识、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公司、个体户纷纷投资苜蓿产业化开发。他们租赁土地,建立苜蓿种植基地,加工苜蓿产品,组织产品销售,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3、 公司+农户模式。天津市静海县电力发展公司与该县农民联合计划种植苜蓿3万亩。生产商品干草,同时结合发展奶牛,在城郊进行商品草生产和奶业开发,此模式类似于美国五大湖区苜蓿种植密切服务于奶业生产的经营模式。1997年项目区开始种植苜蓿,奶牛已发展到2000头;并建成了日加工10吨奶的高温灭菌袋装鲜奶生产线,产品十分畅销。北京军区华金公司与山西省永济市开张农民联合开发2万亩苜蓿种植基地,华金公司提供种子、收割机械设备,并负责苜蓿草产品销售,农民负责种植和管理。1998年8月已种植7000亩。4、 政府引导模式。河北省东光县人民政府为了改造中低产田,积极引导农民进行苜蓿种植,由政府提供种子和负责苜蓿产品加工销售。计划种植面积6万亩,1997年开始实施,到1998年秋已种植万亩。5、 吸收外资模式。鉴于亚洲是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苜蓿产品市场,中国有很大苜蓿生产潜能和市场优势,因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外国企业纷纷介入中国的苜蓿产业化开发,澳大利亚提供政府贷款分别在山西运城,山东黄河三角洲及内蒙赤峰等地区投入苜蓿草生产和种籽基地建设。美国华德贝公司投入现代化的苜蓿加工设备,计划在中国合作开发苜蓿商品草生产基地10余万亩,产品销往日本和南韩。二、 走市场一一中介组织一一基地(农户)之路。要打通苜蓿产品市场,对分散的基地(农户)而言,面临着许多不利的因素。一是种植规模小,无法形成足以影响市场供求的商品量,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二是信息不灵,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供求状况,也难以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三是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高。由于苜蓿种植的分散性,造成了种植者找不到用户、用户找不到产品、产需脱节的局面。为此,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强大的中介组织介入,来沟通国内外市场与基地(农户)联系,起到桥梁的作用。中介组织可以是企业集团、科技实体、苜蓿产品购销股份公司、苜蓿产业协会。中介组织是苜蓿产业化的核心,必须具有很强的市场预测、市场开拓和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综合经济实力,具有足够地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能与基地(农户)结成比较稳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它一头向市场延伸,搜集和分析市场信息,疏通流通渠道,开辟国内外市场;另一头向生产延伸,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通过生产购销合同和技术服务来引导和扶持基地(农户)进行苜蓿种植,形成苜蓿商品生产基地,从而把分散的小生产同大市场直接联系起来。市场是苜蓿产业化的载体和条件。首先,要建立全国性的苜蓿产品批发市场,从而把地方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结起来,完善流通体系。其次是规范市场管理,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以质论价,平等交易,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三、 健全服务体系。苜蓿产业化的实现要靠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来支撑。对苜蓿产业化而言需要建立三种主要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准确地搜集、分析、预测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及时掌握政策、金融、科技、生产动态信息;利用国家气象部门及时准确提供气象服务,保证苜蓿收割晾晒时有5天以上的好天气。二是科技服务体系。以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科技推广中心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和推广科研成果;引进和培育优良苜蓿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种源;指导苜蓿种植、管理、收割晾晒、捡拾打捆、草产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各种形式对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三是供销流通服务体系。以苜蓿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苜蓿草产品的流通,从苜蓿生产基地,到苜蓿产品的加工、采购、运输形成一条龙服务。牧草产品市场分析马其东蒋奔韩俊杰到目前为止,已开发的牧草产品有草粉、草颗粒、草块、草饼、草捆、叶块、叶粒和浓缩叶蛋白。其中,浓缩叶蛋白因为营养价值接近鱼粉,并且各类氨基酸比较完善,近年来研究和开发利用较多,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的能耗过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还无法在我国应用。牧草产品在国际、国内均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主要出口国;日本、韩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是主要进口国,其中,紫花苜蓿是生产量和销售量最大的牧草产品,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第四大农作物,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被誉为“现金作物”,加拿大利用其西部沿海地区核电站产生的丰富热力资源,主要生产脱水苜蓿。一、国际市场美国出口的牧草产品主要包括:苜蓿、猫尾草、燕麦、苏丹草、狗牙根、多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等。1997年美国向太平洋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出口196万吨干草,其中,日本占%、韩国占%、台湾占%、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占%。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是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地区,干草出口总量的7%均产自于该地区,尤其是苜蓿干草出口总量的70%均来源于西北部沿岸地区。美国商业部数据指出,1997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194万吨牧草产品中约53%来自于西北部沿岸地区,西南部沿岸地区的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尤他和亚利桑那州约占47%。1997年西北部沿岸地区的干草总产量约1070万吨,其中%产自华盛顿、俄勒冈和爱德华州;同年西南部沿岸地区共生产约1311万吨干草。华盛顿州干草总产量的%均用于出口,其出口总额已连续4年超过10亿美元(见表1)。美国的牧草产品出口时一般采用40尺集装箱运输,每个集装箱可装约20〜28吨。加拿大曾经用散装船运过裸装苜蓿块,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运费。虽然裸装苜蓿块在频繁搬动过程中会加速草块的破损,但由于节约了运费,使加拿大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量有所增加。日本对牧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1997年共进口65万吨苜蓿干草块,其中,美国提供了约74%,加拿大占23%;进口的干草捆为万吨,美国约占83%;进口苜蓿草颗粒的73%以上来自于加拿大。1997年日本所有牧草产品(草块,草捆,草颗粒)的进口量为267万吨,其中,美国占73%,加拿大占19%。日本进口苜蓿草块的90%用于饲养奶牛,10%用于饲养肉牛,奶牛还需要60%的干草捆,其余的草产品则主要用于饲养肉牛和马。美国和加拿大将继续保持对日本主要出口商的地位。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本草捆的进口量显着增长,美国提供了绝大部分产品。近年来,美国出口的苜蓿草块数量有所减少,而加拿大则扩大了其市场份额。与1997年同期相比,1999年日本对苜蓿草块的进口量下降了11%,干草捆下降了22%;加拿大对日本苜蓿草块的出口量也下降了9%。日本持续的经济衰退,不良债务,连续银行倒闭,日元疲软,不明朗的财政状况,都影响了牧草进口。但日本是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随着经济的复苏,牧草进口对这个岛国十分重要。韩国已成为牧草产品的第2大消费国。这是由于人口和牧畜数量的增加,可耕地的限制以及更强的经济实力。从表2中可以看出韩国草颗粒、草块和干草捆的进口情况。从90年代初至1997年,韩国草产品的进口量有很大变化。1997年,韩国共计进口56526吨苜蓿草块、34451吨苜蓿干草、77450吨禾本科牧草干草捆,53396吨苜蓿草颗粒(见表3)。其中,美国提供约53%的苜蓿草块、87%苜蓿干草捆和69%的禾本科牧草干草捆;加拿大提供了约大部分苜蓿草颗粒和约46%的苜蓿草块。总而言之,1997年韩国牧草进口总量约22万吨,美国占51%。1998年1—7月韩国的进口总量比1997年同期减少了55%,其中,苜蓿草块减少48%,草颗粒减少41%,禾本科牧草干草捆减少67%。7月以后禾本科牧草干草捆需求有所增长,它可作为稻草秸杆的替代品,并且比苜蓿干草和草块便宜得多。但是,如果牛奶场希望生产更多的牛奶,则苜蓿干草和草块是无法替代的。韩国牧草需求的巨减起因于1997年12月的金融风暴,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估计韩国潜在的市场规模将是日本用量的1/4〜1/3,即50〜80万吨的草颗粒、干草、草块和禾本科牧草干草捆。南北韩达成和平共处协议会促进这一发展,因为这会促进养牛和乳制品的发展以及对北韩的援助和贸易增加也会促使进口牧草增加。台湾是太平洋周边地区的第三大市场。表4列出了台湾从美国进口牧草产品的情况。由于作物和天气情况,1995年台湾进口激增,而1996和1997年进口的降低显示出这一水平不会持续(见表5)。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苜蓿草产品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同时,大多数富裕的伊斯兰国家农业资源贫乏,也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每年仅在朝觐期间的宰生节一天就要屠宰200万只羊,短时间内集中这么多只羊所需的饲草主要依靠进口苜蓿,这也是一个潜在的远期市场。二、国内市场我国主要生产的牧草产品为草捆、草粉和少量草粒。从国内市场来看,对牧草产品需求量较大的主要是配合饲料生产厂家和规模较大的草食牲畜饲养企业等。据有关专家分析和国外的生产实践,在各类畜禽的饲喂标准中,牧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到60%,猪饲料中可占到10%〜15%,鸡饲料中可占到3%〜5%。依据我国1997年配合饲料的产量5500〜5800万吨估算,可用于配合饲料的牧草产品潜在市场约650〜800万吨左右,同时,随着我国配合饲料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对牧草产品的需要量也将以每年7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据1997年统计,我国共生产草产品210万吨,外调万吨,其中紫花苜蓿生产万吨,外调万吨;羊草107万吨,外调万吨;沙打旺万吨,外调万吨,目前,已开始简单加工的牧草占人工种草资源的5%左右。这些牧草产品主要用于规模较大的奶牛场、赛马场及特种动物养殖场,配合饲料用草和出口的数量很少。因此,今后我国配合饲料用草和规模化养殖场用草的数量至少在1000万吨左右。另一方面,我国适宜冷季放牧的草地仅占全年放牧草地的%,还有75%以上地区的牧畜冬季缺草,同时,适于刈割调制干草储备过冬的草地只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5%,而且70%以上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湿润地区,这种地区间和季节性的不平衡将会推动我国牧草产品的发展和流通。但是,我国当前的牧草产品流通量不足30万吨,据海关1997年的统计资料,芫箐、甘蓝、甘草、苜蓿和三叶草等草产品出口万吨,进口万吨,其中,苜蓿干草粉和草颗粒出口仅1232吨,牧草产品加工较为粗糙,大部分草产品的规格和质量均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作者单位:中种集团草业有限责任公司100029秦皇岛开发谈苜蓿食品的开发利用席庆国一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苜蓿(Medicagosativa)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栽培。苜蓿植株,主要是幼嫩的茎叶和花,可作为蔬菜供人食用,风味独特鲜美,营养十分丰富。但是,由于苜蓿在生长过程中,可直接采集、供人食用的时期不长,所以在传统上,不能作为经常性的蔬菜利用。乂由于苜蓿历来是作为一种优质牧草来栽培的,种植面积一般较大,因而临时采集的幼嫩茎叶和花,商品价值也不大。所以,苜蓿菜在传统上,只被看作一种乡土野味菜。近几十年来,当人们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对苜蓿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之后,对苜蓿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令人兴奋不已。于是纷纷想到用现代手段对苜蓿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健康食品。追溯起来,这种努力发端于美国,至今已有大约50年的历史(Walther1952)。90年代以来,我国对苜蓿食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也渐渐形成热潮,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本文也想就这个题目,加以讨论,略抒已见。1苜蓿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若以蛋白质产量计,比其它所有的作物都高。苜蓿植株的蛋白质含量比例,远高于其它作物。而且苜蓿的营养成分很全面,含有丰富的磷、钙等重要营养元素。作为食品来说,由于采用的部分,包含植物体不同的器官,摄取的营养自然也比较全面,特别是各种维生素的含量丰富。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食用苜蓿,既优于食用其它蔬菜,也优于食用其它粮食类食品。苜蓿的营养成分可参考表1、表2。由于苜蓿各不同生长时期,或植株的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有所不同,所以从各种文献上看到的分析结果,也有所差异。关于苜蓿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苜蓿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20%以上。17种氨基酸含量较为平衡(周志宇等1999)。可以增加我国人民饮食中国的蛋白质营养(席庆国1995,周志宇等1999)。苜蓿中含有较多的可食用纤维,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维护正常的消化功能(汪开治1998)苜蓿富含钙元素和磷元素,可促进骨骼和体格发育,这一点在实验动物来说,早已得到证明(Walther1952)。磷素营养对于人的智力发育,无疑是有益的。苜蓿中锌元素的含量也很高(周志宇等1999)。另外,苜蓿芽中含有较多的硒元素,并可以通过人工加硒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硒的含量(何洪巨等1994)。可以补充人体对这些微量元素的需要。苜蓿中维生素的含量全面而丰富,为其它食物所不可比拟。特别是维生素K的含量甚高,有凝血作用和抗坏血病的功效(Walther1952)。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苜蓿中所含的苜蓿皂甙,可以促进胆固醇排泄,有预防和减速轻动肪硬化的作用(刘凯等1999,秦孟根等1999)。苜蓿中的多糖成分,还可作为免疫佐剂,有免疫增强效应(赵武述等1993)。除此以外,苜蓿还具有多种食疗和药用价值。例如可以促进受孕和怀胎,有催乳的作用。还有利尿和轻泻的作用。对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有治疗作用。还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另外,苜蓿菜对关节炎也有治疗作用。还可以治黄疸(Walther1952,Duke1981,汪开治1998,袁军1999)。真可谓:营养全面功效多,食药两宜数苜蓿。2各种苜蓿食品的设计的开发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采食苜蓿幼嫩茎叶或苜蓿花的习惯(Duke1981,席庆国1995)。美国有种产品,是把苜蓿粉压成小方丁,或者小圆片的的形状,供人食用(Walther1952)。还有把苜蓿干叶,象茶叶一样,加水煎饮的。日本有人采用类似制茶叶的技术,对苜蓿茎叶进行烘焙处理,制成苜蓿保健茶,供人冲泡饮用。或是一步加工成粉末状,供食用(胡晴纯译1989)。我国近年来加工苜蓿食品,也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和方法。略举如下:从苜蓿叶汁中提取叶蛋白,作为食品蛋白添加剂。一般是先将苜蓿粉碎压汁,再用高温或加酸加碱的办法,使蛋拉拉扯扯质变性凝固。然后经过滤、干燥,制成蛋白质产品。每千克鲜苜蓿,可提取叶蛋白产品30克,产品中蛋白质含量在50%〜60%以上(阎匚娟等997,周志宇等1999)。叶蛋白制品可用作面条、面包等食品的蛋白添加剂。添加比例以不超过4%为宜(郑建佩1996a,b)。还有人研究了进一步提取叶蛋白制品中叶绿素的方法,对叶蛋白粉进行脱色、脱味处理(成明华等1998)。不过,这种处理是否确有必要,值得商榷。从提取苜蓿蛋白后的叶渣中,可以制取高活性膳食纤维。产品中膳食总纤维含量达73,80%。高洛性膳食纤维制品在面制食品中的添加量,以不超过6%为宜(郑建佩等995,1997)。将苜蓿幼嫩茎叶,或花序,晒干后粉碎,成为高营养的面粉添加剂。添加比例3%〜4%即可。用这样的高营养面粉,可制成多种风味食品,具有营养和保健功效(席庆国1995)。用苜蓿嫩苗可制作苜蓿罐头(刘恩歧等1996)。用苜蓿嫩苗制作脱水蔬菜(张欣1998)。培育苜蓿采。西方常把苜蓿种芽,作蔬菜食用(Duke1981,汪开治1998)。国内有人研究培育富锌的苜蓿芽菜,使其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何洪巨等1994)。至于我国民间,以新鲜苜蓿蔬菜,制作各种风味食品的方法和技术,形形色色,不胜枚举(汪开治1998,袁军1999)。3如何发展食用苜蓿发展食用苜蓿,有两个方向:一是作为新鲜苜蓿蔬菜(包括苜蓿芽菜),常年供应消费;二是加工成其它形式的产品,投入市场。所以从开发上,也要从两方面入手:调节苜蓿的生长期和种植面积,使不同生长阶段的苜蓿,合理搭配,以保证鲜嫩蔬菜的常年供应。同时还要研究试验最佳的收获时间和次数,以便取得最佳的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对于苜蓿芽菜的生来说,这方面比较容易掌握。对于工厂化加工苜蓿食品,需要有正常的原料供应。由于大面积种植的苜蓿,一般每年可收2〜3茬,可以考虑其中的一茬,在较幼嫩阶段收获。同时将不同收获时期的苜蓿,作适当搭配。这样,对大田苜蓿的正常生长不会有大的影响,也可以保证优质食品加工原料的经常性供应。至于用苜蓿花来加工食品,只要调配好大田苜蓿的花期就可以了。在我国大力推进苜蓿产业化的形势下,苜蓿食品的开发利用,也引起了各方的兴趣。作者相信,发展苜蓿食品,益处多多,前景诱人。苜蓿饲草的收获与利用云锦凤米福贵内蒙古农业大学[摘要]作为饲草,苜蓿被家畜利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利用效率乂与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实际的利用过程中,究竟应采取何种利用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苜蓿高产、优质、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优点,这不仅取决于苜蓿栽培种植条件及当地的畜牧业生产水平,而且也取决于生产者所掌握和拥有的生产技能。本文针对我国苜蓿生产的实际情况,简要地介绍了苜蓿青饲、放牧、干草及青贮料市制过程所用到的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等,进而为苜蓿饲草产品的收获与加工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众所周知,苜蓿不公能防风固沙、培肥田土,而且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产量高而稳定,在草地畜牧业生产中历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随着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草还林、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作为优质饲草的苜蓿在其主产区的我国西、北部地区大面积栽培种植及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在此情况下,如何合理优化地转化和利用苜蓿饲草产品,进而充分发挥其饲用价值并提高经济效益便成为苜蓿产业界急待解决的问题。苜蓿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生长期内既可青饲、放牧,乂可市制干草或青贮饲料等,利用方式上的伸缩性较强;但其饲用价值及被家畜采食后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却因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异。因此,依据苜蓿栽培种植条件及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可行的苜蓿饲草收获、加工技术及利用方式是非常必要的。1放牧在粗放型畜牧业生产体制,这是一种最直接便利的利用方式。家畜在田间采食,苜蓿饲草直接转化为动物产品,利用成本极低。但这种利用方式因不能限制家畜的采食行为及采食量,常会引起家畜腹胀死亡。放牧时家畜只采食苜蓿的幼茎嫩叶,该部分饲草纤维成分极少,含水量及可溶性氮含量较高,特别是富含在幼茎嫩叶中的蛋白质会在家畜瘤胃里迅速发酵,有些蛋白质甚至会产生泡沫,阻碍气体排出,使瘤胃迅速鼓胀,压迫肺部导致死亡。高湿低温的天气条件下放牧,家畜因过量采食导致腹胀死亡的危险更会加剧。正常情况下,家畜如采食适量的高纤维饲草,有助于分泌抗泡沫的唾淮,不致出现腹胀现象。基于此种原因,苜蓿的放牧利用一般应在现蕾后进行,此时随苜蓿幼茎嫩叶的老化,粗纤维含量会大幅增加。除此之外,在苜蓿的放牧利用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苜蓿再生草的放牧利用,其生长期限至少应在5周以上;放牧前应给家畜饲喂适量的能促进唾淮分泌的纤维类饲草料,如千秆、干草、禾昔日青贮料或玉米青贮料等,尽可避免空腹放牧;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霜、雾、风、雨等)应禁牧或放牧。为维护苜蓿草地的持续性及耐牧能力,原则上讲不应将头两茬草作放牧利用。三茬及以后各茬再生草的产量本对较低,如作他用,苜蓿收获贮藏所需费用相对较高,此时如放牧利用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2青饲在畜牧发达的一些国家,春、夏季节将新鲜苜蓿刈割后舍饲是一种常见的利用制度。利用效率主要取决于舍饲管理,如措施得当,新鲜苜蓿的饲用价值是非常之高的。利用过程中,单一舍饲苜蓿的情况极为少见,通常都是将苜蓿与其它饲草氨基酸,且氨基酸方式较多,如苜蓿辅之以禾谷类秸杆、赴草乖,其中以富含蛋白质的新鲜苜蓿与能值较高的青贮玉米混合舍饲时的效果为最优。除利用成本稍高之外,苜蓿青饲管理几乎与放牧管理本同,利用时亦应划区刈割,以使不同苜蓿田块的再生期错开。割草所用的机械,常见的有滚筒式、圆盘式及水平旋转式三种。为充分地发挥其产量及品质优势,苜蓿刈割一般应在现蕾后开花前进行。提早刈割,饲草的蛋白质含量虽较高,但产量偏低;延迟刈割乂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此,苜蓿刈割时间的确定是极为重要的。刈割时,理想的刈割高度为7cm左右。低于此高度,虽不会损伤位于根戏耍部的再生芽而影响苜蓿再生,但会增加刈割的难度;高于此刈割高度,饲草产量减少,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总之,苜蓿刈割收获利用中,应选择好适宜的刈割时期、刈割高度及刈割方式等,尽力减少由于植物呼吸作用及机械操作而造成的损失。3调制干草苜蓿干草的调制虽然是一种传统的利用方式,但要调制营养价值高且口性好的干草并非易事。主要原因在于苜蓿含水量较高,每获得1kg干物质,需蒸发掉自身3〜5倍的水分。在此过程中,如堆放翻晒不全理及在受潮淋雨的情况下,苜蓿会发霉甚至起火,进而影响其饲用价值和适口性;再生苜蓿叶片的干燥远快于茎杆,在翻晒过程中极易掉落,而苜蓿叶片正是富含蛋白质的组织,掉落后会使干草中的蛋白质含量大幅下降。因此在晒制优质干草的过程中,需要对草条、草堆合理翻动并防霉、防淋。生产实践中,先将苜蓿刈割后就地摊晒,待植株体内的水分萧发到50%〜70%时,起条堆晒。摊草时应在露散及地面水分蒸发后进行,以免将地面水分覆盖在草条、堆下,诱发霉变;已起条成堆的半干牧草严防紧堆实,否则堆底牧草难以通风透气。为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掉枝落叶,草条的翻动最好在前或晚上返潮进行;另一种有效的办法便是压裂苜蓿茎杆,缩短茎杆叶片干燥的时间差,进而加快干燥的速度。所幸的是干草调制时节多在夏末秋初,此时我国北方地区基本上还未进入雨季,秋高气爽,昼长温高,非常适宜于晒制干草。气温较高,空气流动较快的一些地区,干草的晒制两三日这内便可完成。其它地区如条件许可,将田间刈割后晒至半干的苜蓿移入棚入鼓风凉干或控温干燥,干草的品质与适口性则更为理想。干草晒至一定程度,就需打捆。打捆时的水分含量应为多少,至今还没有精确的标准,通常均参照打捆机械类型、草捆大小及草捆密度等而定。干草水分含量过低,易造成苜蓿叶片的掉落;水分过高,乂会引起真菌和细菌的活动,使草捆温度上升,牧草变质,进而影响干草的营养价值、食口性和消化率。传统的打捆实践中,苜蓿干草含水量多在15%〜25%之间,草捆的大小为26X46X90cm,重约15kg〜20kg。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普遍都趋向于把干草压制成重达500kg的大草捆,这种草捆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圆柱形,一般雨水渗不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