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脑与心理第三章行为动力第四章认知过程第五章情绪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第七章人格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234567人类的心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你在多大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心理?
心理学能做什么?8教学目的和要求心理学
一.了解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发展历史二.熟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围和应用领域三.掌握心理干预的基本原理四.学以致用,提高活动效率和生存质量9心理学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第二节心理学学科分支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0本章学习目标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熟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学科体系。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主要流派熟悉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原则和方法11思考题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概念:
1.意识2.无意识3.观察法4.调查法
5.个案研究法6.实验法简答:
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简要介绍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3.简要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一项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5.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类型。学术事件: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2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3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4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5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任务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描述和测量,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解释和说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预测和控制,解决“怎么做”的问题。16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内容和心理形式。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的形式,即心理的存在方式及其组织和结构。17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个体行为与心理社会心理意识与无意识18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个体行为与心理行为(behavior),狭义上是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广义上则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人格)。19认知过程意志过程心理活动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情感过程个体心理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个性心理特征)(知、情、意)20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指群体共同的心理现象和个体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21群体共同的心理现象:从众、模仿、暗示、舆论、感染、风气、对比、时髦、谣言、风俗等。个体各种社会心理现象:社会需要、社会动机、社会知觉、态度、侵犯及个性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其他心理现象。22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意识与无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主要包括:对外部刺激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即自我意识。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23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意识与无意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被觉知的心理内容和过程。包括未被意识的认知与情绪等内容。其中有些内容和过程在特殊意识状态下可以被觉察到。2425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征,又有社会科学的特征,是一门边缘科学。26第二节心理学学科分支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分支心理学的邻近学科27第二节心理学学科分支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分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28第二节心理学学科分支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分支基础研究29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socialpsychology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psychology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psychology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缺陷心理学,defectpsychology比较心理学,comparativepsychology(动物心理学,animalpsychology)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30第二节心理学学科分支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分支应用研究31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clinicalpsychology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psychology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psychology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psychology广告心理学,advertisingpsychology消费心理学,consumerpsychology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psychology法律心理学,forensicpsychology32第二节心理学学科分支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邻近学科哲学思维科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生态学数学神经生物学计算机科学33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34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但只有简短的历史。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35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的著作,先秦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历代兵书等都有关于心理学原理的思想。36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西方心理学思想:古希腊的思想家德谟克利特(E.Democritus)、苏格拉底(Sokrates)、柏拉图(Plato)、亚理士多德(Aristotle)等人的著作中都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37苏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约前427年-前347年3839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Ἀ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40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发展1879年冯特(W.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41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多元文化主义42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派:形成于20世纪初发起者:华生(JohnB.Watson,1878-1958)主要观点:S-R(stimulus-response:刺激-反应关系由于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被称为心理学“第一势力”或“第一思潮”43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后期代表——斯金纳主要贡献:行为矫正程序教学生物反馈44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起者: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由于它在心理学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称为心理学“第二势力”或“第二思潮”45精神分析泛性论:其理论的核心,也是其屡遭批评的焦点。力比多libido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orEdipuscomplex)依莱克特拉情结(Electracomplex)本能学说生本能死本能46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本我(id):快乐原则自我(ego):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关于潜意识的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4748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5、60年代主要发起者: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等主要特点: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本性和人的尊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论。由于其在心理学界的广泛影响,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或“第三思潮”人本主义49关于超个人主义—“第四势力”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psychology)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大多数人盲目和错误地认同自己所扮演的某种角色、自己的人格、自我观念,或认同自己在平常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所含含糊糊觉察到的所谓“我”,但这些都不是我之所以为我,也就是说,都不是“真我”。每个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置根于“大我”(Self)的,因此,人的使命不只是人本心理学所强调的自我实现而已,人还需要自我超越。50关于超个人主义—“第四势力”苏蒂奇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psychology)正在形成。”AnthonyJ.Sutich1907—19765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凡是用人的知觉、注意、记忆、学习、理解、想象以及思维等认知过程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研究,都属于认知心理学,泛称认知理论。如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的新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旨在解释人接收、存储和利用信息的过程的信息加工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1916-2001)。52多元文化主义两条路线:摆脱欧美所谓主流文化桎梏,以本民族特殊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化;以突破单一文化局限、统整文化差异的整合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化。53多元文化主义背景:20世纪末世界进入所谓的后现代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在心理与行为科学领域出现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多元,以文化为中心,强调本土化。70年代中期的欧洲本土化运动;第三世界的本土化运动;文化全球化。54多元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反对现代主义对个体主义中心地位的强调,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倡导创造性。作为后现代主义取向核心的社会建构主义(socialconstructionism)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社会建构的结果。生活的价值来自社会建构。倡导多元论,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相对主义态度张扬科学的怀疑精神,提倡多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强调社会生活中的相对主义、特殊主义和情境主义,要求人们尊重差异、学会宽容。55多元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反对机械论、实证论和普遍主义,不承认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普遍性理论,认为任何理论都只适用于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蔑视低级心理学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学研究,强调多学科和多方法的融通。反对还原论、简约论和拟兽论,提倡用历史文化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注重人的社会性和社会互动而不是个体的心灵或理性,提倡超个体主义研究而不是片面的自我实现、自我中心。56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57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人道主义原则58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综合研究59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method,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的研究。
不同被试、不同年龄、相同历史时间纵向研究:longitudinalmethod,追踪研究,在较长时间内对人的心理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相同被试、不同年龄、不同历史时间区组系列设计:cohort-sequentialdesign,横断与追踪相结合的研究。不同被试、不同年龄、不同历史时间6061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个案研究:casemethod,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研究,通常为追踪研究。成组研究:groupmethod,对一组被试进行研究。62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study,探索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研究。因果研究:causeandeffectstudy,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63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64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综合研究65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方法66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almethod,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67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通常可借助于单向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68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调查法:surveymethod,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研究者信息的方法。69访谈法:interviewmethod,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包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问卷法:questionnairemethod,通过被调查者在问卷上答题的形式进行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的方式包括直接发放、邮寄或通过互联网等;答题方式包括是非法、选择法、简答法等。70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测验法:testingmethod,使用特定的量表或其他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71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个案法:casestudy,收集有关个别被试的信息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72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experimentalmethod,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73实验室实验法:laboratoryexperiment,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fieldexperiment,也叫自然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747576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也叫实验变量,是实验者所控制的剌激条件或实验条件。因变量:dependentvariable,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无关变量:irrelevantvariable,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77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因果关系假设相关关系假设78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2.确定研究对象。人与动物样本(sample)与抽样(sampling)总体(population)79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刺激变量:stimulusvariable属性变量:attributevariable反应变量:responsevariable中介变量:interveningvariable80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4.选择研究方法。81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5.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统计方法统计工具:SPSS,SAS,LISREL82国际通用的心理学标识为Ψ1999年心理学被国家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发展。国内较有影响的心理学学术刊物主要有: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探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心理学的通俗刊物如:大众心理学、心理辅导,等视窗83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心理机能第二节脑的心理机能第三节脑保健与脑潜能开发84思考题第二章脑与心理概念: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简答:
1.简述脑与心理的关系。2.简述大脑功能开发的原理和途径。85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心理机能第二章脑与心理神经系统的结构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神经元与神经传导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86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心理机能第二章脑与心理神经系统的结构8788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脑:脑干、间脑、小脑、大脑脊髓躯体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根据功能还可把躯体神经分为感觉神经(传入)和运动神经(传出)89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心理机能第二章脑与心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成人的大脑重约1350克。大脑表面覆盖着由约14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大脑皮层。每个半球的大脑皮层被沟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四个区域,每个叶又包括几个回。909192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心理机能第二章脑与心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大脑皮层各叶都有几个相对集中的中枢,分管一定的心理活动,这种现象称为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93感觉区:视觉区位于枕叶,听觉区位于颞叶,机体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感觉区的机能是接受和加工传入的刺激信息。94运动区:位于额叶中央沟前边,其机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躯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躯体各部分的运动。95言语区:多数人的言语区位于左半球,包括言语听觉区、言语视觉区、言语运动区、书写区等。其机能是接收和表达言语信息。96联合区: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脑区,与高级心理机能密切相关。动物进化水平超高,联合区面积越大,人类联合区约占大脑皮层的4/5。其中包括: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前额联合区等,分别与辨别、记忆、动作协调、行为计划、稳定的注意等有关。97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心理机能第二章脑与心理神经元与神经传导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式:
神经元间:化学递质
神经元内:电传导98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神经元(neuron)99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心理机能第二章脑与心理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反射(reflex,response):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所作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100101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102第二节脑的心理机能大脑半球单侧优势记忆、语言与情绪中枢脑与性别差异脑与人格第二章脑与心理103第二节脑的心理机能大脑半球单侧优势第二章脑与心理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图像、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104105双生子产前期在母腹中侧躺的方向是相反的,这也许能够解释,他们为什么比一般的兄弟姐妹更经常地具有左利手和右利手相反的现象。106第二节脑的心理机能记忆、语言与情绪中枢第二章脑与心理外显记忆:大脑皮层(主要是内侧颞叶)、海马等;内隐记忆:杏仁核、小脑等。107第二节脑的心理机能记忆、语言与情绪中枢第二章脑与心理语言:额叶布洛卡区(运动)、颞叶温尔尼克区(听觉)等。108第二节脑的心理机能记忆、语言与情绪中枢第二章脑与心理情绪:前额叶、海马、杏仁核、丘脑、下丘脑等。109第二节脑的心理机能脑与性别差异第二章脑与心理脑的发育时间差异:从妊娠到青春期。大脑一侧化的性别差异:女性一侧化程度轻低,在语言、形象记忆方面占优势;男性反之,在空间能力、抽象记忆方面占优势。110第二节脑的心理机能脑与人格第二章脑与心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甫洛夫):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111第二节脑的心理机能脑与人格第二章脑与心理极端人格的遗传性征脑损伤与人格变异112第三节脑保健与脑潜能开发经验 睡眠营养心态第二章脑与心理113第三节脑保健与脑潜能开发经验第二章脑与心理体育锻炼与积极休息智力发育与环境学习活动与“用进废退”原则多种爱好与全脑开发114第三节脑保健与脑潜能开发睡眠第二章脑与心理睡眠对创造的影响睡眠对记忆的影响睡眠对大脑的营养作用115第三节脑保健与脑潜能开发营养第二章脑与心理营养与脑发育营养与心理状态均衡营养与饮食习惯116第三节脑保健与脑潜能开发心态第二章脑与心理开放心态积极情绪积极暗示117心理学第三章行为动力第一节需要第二节动机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激发118本章学习目标掌握需要的概念和主要理论掌握动机的概念和主要理论了解动机干预的原理和主要策略第三章行为动力119思考题概念:1.需要2.动机3.生理性动机4.社会性动机5.习得性无助简答:
1.简述需要的种类。
2.简述耶基斯-多德逊定律。
3.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4.简述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5.简述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内容。论述:
1.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第三章行为动力120第一节需要需要的概念需要的种类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121第一节需要需要的概念第三章行为动力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122第一节需要需要的概念第三章行为动力需要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对象性:物质的或精神的。动力性: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社会性:范围、层次、满足需要的方式。123第一节需要需要的种类第三章行为动力起源生物需要:又称生理性需要、原发性需要,起源于人的生物性,是保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如饮食、运动、睡眠、排泄、性等方面的需要。社会需要:起源于人的社会性,是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如劳动、交往、求知、成就、奉献等方面的需要。124恒河猴实验20世纪60年代,哈洛(HenryF.Harlow)
125虎视眈眈凯文•卡特,1994,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126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
——马克思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5页127第一节需要需要的种类第三章行为动力物质需要:指向物质对象,是对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物质产品的需要。包括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品、劳动工具、文化用品、科研仪器等。精神需要:指向精神对象,是个体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包括交往、认识、审美、道德、创造等方面的需要。对象128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默瑞(H.A.Murray)的需要理论:把需要分为基本需要与次要需要。列举了20种需要:129贬抑需要成就需要交往需要攻击需要自主需要对抗需要防御需要恭敬需要支配需要表现需要躲避伤害需要躲避羞辱需要养育需要秩序需要游戏需要抵制需要感觉需要性需要求援需要了解需要130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奥德费(C.P.Alderfer)的ERG理论:生存(existence)需要关系(relatedness)需要成长(growth)需要131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赫茨伯格(F.Herzberg)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Motivation-hygienetheory):公司政策与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工作安定等属于保健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属于激励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132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勒温(K.Lewin)的需要理论:个体与环境间的不平衡产生行为的动力。133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麦克来兰(D.C.McClelland)的需要理论:在人的生理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出现三种心理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交往需要。134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弗洛姆(E.Fromm)的需要理论:除了人的生理需要外,人的基本需要还有5种:①关联需要②超越需要③寻根需要④认同需要⑤定向需要135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论:人类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每个人的需要有着个性特征,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136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论:主要内容:1.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的需要可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两大类即基本需要(basicneeds,缺失性需要)和成长需要(growthneeds)。137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指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如对食物、水、氧气、性、排泄和睡眠等方面的需要。安全需要(safetyneed):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典型的安全需要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职业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andloveneed):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例如需要朋友、爱人,希望归属于某一团体。尊重的需要(esteemneed):追求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他尊。138成长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needtoknow):即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和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审美的需要(aestheticneed):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指个人希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活动。139140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论:主要内容:1.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的需要可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两大类即基本需要(basicneeds,缺失性需要)和成长需要(growthneeds)。141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论:主要内容:2.各种需要在个体身上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出现。高层次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以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不同层次的需要随着个体的发育而产生和发展(年龄特征)。142143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论:主要内容:3.各层次的需要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是不同的。越是高级的需要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越小。绝大多数人的需要停留在中间某一层次。144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贡献:注重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建立了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145第一节需要需要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局限:首先,他把人类的各种需要看作类似本能的固有倾向,使他的理论带有生物决定论的色彩,也忽视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次,他强调个人价值、潜能的自我实现,而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把个人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具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146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可以把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地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147自我实现具有如下本质特征:自我实现是在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的高级需要,是人的真正的存在状态。自我实现的人是完全自由的,支配他们的行为的因素是来自主体内部的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人在其所非常喜爱的工作中显示其巨大的潜能。自我实现的人是摒弃了自私、狭隘观点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的创造性的最终实现。148自我实现者的良好人格特征:能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并与现实保持良好的关系。能接纳自然、他人和自我。自发、直率和自然。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独立和独处的需要。自主。有反复欣赏生活的能力,对周围事物有持续的新鲜感。有高峰体验。149高峰体验是一种超越一切的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有回归自然或天人合一的愉快情绪。马斯洛认为,所谓高峰体验,可以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或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凡是产生这种体验的人,“都声称在这类体验中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仿佛遮掩知识的帷幕一下了给拉开了。……像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到了尽善尽美”。高峰体验时的两种生理反应:激动和高度紧张感到放松、心如止水,甚至进入深度睡眠状态150自我实现者的良好人格特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入、良好的关系。民主的性格结构。能对方法和结果进行辨别,有明确的伦理道德标准。善意的、富有哲理的幽默感。富有创造性。很强的独立性。151自我实现者的缺点:他们常常有憨直、挥霍或轻率的行为习惯;他们易烦恼、激动、刚愎自用;在他们身上还残存着一些浅薄的虚荣、自夸,他们好炫耀自己的成果、家庭,偏袒自己的朋友、子女;他们有时也会表现出令人吃惊和难以想象的冷酷无情。152通向自我实现的途径: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深入地、全身心地体验生活,全力以赴地献身于某一件事或某一项活动而忘怀一切。(达到“无我”境界)自我实现不是一次性的,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做出卓越的成就,并不能说是达到了自我实现的目的,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的活动过程。人不是无生命的一块白板或一堆泥土,而是有生命、有思想的有机体,他们要生存,要发展,要在生存环境中显露出自我。(主动地适应环境)要忠诚,不搞欺骗,也不要隐瞒,遇到问题要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反躬自问自己的责任心。每次担负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的发展。153通向自我实现的途径: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志趣和爱好,看准的事,就要勇敢地去做,不要畏首畏尾,谨小慎微,坐失良机。自我实现不是一种静态意义上的阐释,而是在任何时刻、任何程序上实现一个人的潜能的过程。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够产生这种体验。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通过以上步骤,最后发现自己的生物学本性、自己的先天本性,认为那是不可逆转或很难改变的。自我实现就是这样的成长过程。154第二节动机动机的概念动机的种类动机冲突动机与行为效果第三章行为动力155第二节动机动机的概念第三章行为动力动机(motivation)是直接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来说,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156第二节动机动机的概念第三章行为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诱因激活的条件下,需要转化为动机。157诱因:是指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正诱因:能驱使个体趋向目标的刺激或情境,如食物、水、名誉、地位等。负诱因:能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的刺激或情境,如危险信号、灾难等。诱因与目标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有时诱因与目标是同一的,有时诱因只是达到目标的条件。158第二节动机动机的概念第三章行为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诱因激活的条件下,需要转化为动机。诱因期待或目标期待也能使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所谓期待,是个体对行为是否会导致某种目标的主观估计。159第二节动机动机的概念第三章行为动力动机具有三方面的功能:激活功能(始发功能)引导功能(指向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160第二节动机动机的种类第三章行为动力161分类标准类型起源(需要)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对象物质性动机精神性动机时间长远的动机(远景性动机)短暂的动机(近景性动机)意识程度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地位主导性动机辅助性动机起因内部动机外部动机162第二节动机动机的种类第三章行为动力生理性动机:也叫原发性动机、原始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是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引起的活动满足某种生物性需要,如饥、渴、呼吸、性、睡眠等需要引起的动机。社会性动机:也叫继发性动机、习得性动机、心理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例如,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交往动机。163第二节动机动机冲突第三章行为动力动机冲突(conflict),也叫动机斗争,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动机冲突通常有四种类型:164双趋冲突。一个人面临两个具有差不多同等吸引力的正效价对象,只能选择其一。双避冲突。指一个人面临两项都想逃避的对象时,必须选择其一,左右为难。趋避冲突。正效价和负效价是平衡的,如果向正效价一方移动时,那负效价的一方就会产生相等的排斥。勒温的行为动力理论研究以需要为动力的动机体系,认为冲突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生活中有更复杂情境,即一个人面临许多的选择目标,而每一个选择目标又有趋避的可能性,霍夫兰德称之为双重趋避式冲突,又叫双重接近—回避冲突。165KurtLewin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物。166CarlIverHovland1912-1961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167第二节动机动机冲突第三章行为动力双趋斗争(接近-接近型冲突):同时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吸引,而只能选择其一的动机斗争。双避斗争(回避-回避型冲突):同时力图回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只能回避其一的动机斗争。趋避斗争(接近-回避型冲突):对于同一目标既希望接近又希望回避时的动机斗争。多重趋避型斗争(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同时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对其中的多个目标又需要作出接近或回避的多重选择的动机斗争。168第二节动机动机与行为效果第三章行为动力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动机本身的强弱个体行为的质量169第二节动机动机与行为效果第三章行为动力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law):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会因课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当任务比较容易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任务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适度的动机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170171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172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联结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由强化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推动力量。173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反射的种类174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reflex)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直接的、不学而能的反射。引起特定的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无条件刺激物。由无条件反射构成的行为锁链叫本能行为。基本类型:食物性反射、防御性反射和性反射。特点: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反射弧固定;无需大脑皮层参与,通过皮层下中枢即可完成。意义:适应外界环境、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175眼睛遇到强光后会闭上或眨眼。食物放入口中会导致唾液分泌。判断176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反射。包括两种: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特点: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数量无限;反射弧易变,可以建立,也能消退;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意义:使人和动物扩大了机体的适应范围,有更大的灵活性,更精确和完善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177经典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1849~1936):由原先的中性刺激物(或无关刺激物)引发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中性刺激物转化为条件刺激物,取代了无条件刺激物的作用。不论反应是否发生,都予以强化。178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食物(无条件刺激)分泌唾液食物铃声(中立刺激)分泌唾液铃声(条件刺激)分泌唾液179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曾伴随着某个强化物的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无需特定的先行刺激。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机体意向行为中的新反应是通过偶联性强化而得到加强的,也就是“有反应则强化”。180斯金纳箱181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强化:reinforcement,任何事件、刺激、动作、反应或信息,当与先前的反应发生偶联(contingency)时,将有助于增加那个反应发生的相对频率或可能性。182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任何事件、刺激或行为,当它依随着一种反应而使用时,将增加该反应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任何事件、刺激或行为,当它依随着一种反应而被消除时,将增加该反应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183184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sprinciple):用高频行为作为低频行为的有效强化物。“要想B,除非A”。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D.普雷马克(D•Premack)提出的行为强化原理。他认为,自发性行为有些发生频率高,有些发生频率低,高频率行为可用来强化低频率行为。又被称为祖母原则(Grandma'sLaw),“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1851959年普雷克的实验:被试:儿童材料:弹球游戏机;糖果程序:第一步,儿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活动。第二步,实施强化。结果:更喜欢吃糖果的孩子,把糖果作为强化物,便可增加他们玩弹球游戏机的频率;更喜欢玩弹球游戏机的孩子,如果把玩弹球游戏机作为强化物,则可提高他们吃糖果的数量。186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外部强化:来源于外部的强化。内部强化:自我强化,来源于个体内部的强化。187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惩罚:punishment,伴随特定行为而施用某些令人厌恶的刺激。可能是呈现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禁闭、打骂、威胁等;也可能是撤除当事者渴求或喜欢的东西,如爱、金钱、机会等。188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正惩罚:positivepunishment,施加一个被极力避免的刺激,以降低行为频率。负惩罚:negativepunishment,撤销一个被欲求的刺激,以降低行为频率。189强化训练:一种行为矫正技术,即当目标行为出现时就给予强化(正强化,负强化),以增加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加强某一行为的动机。190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成就动机(achievementmotivation)是个体愿意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推动力量。191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1938年,默瑞(H.A.Murray)列举了20种需要,其中包括成就的需要,指完成一些困难任务;尽可能迅速而独立地控制、操纵或组织人、物体或思想;超越别人,突出自己。编制了评定的工具-主题统觉测验。192193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1953年,麦克来兰(D.C.McClelland)出版《成就动机》一书,提出社会成就动机理论,探索特定社会成员如何通过社会化塑造成就动机,形成对成就的态度和价值观。对高成就动机的人与低成就动机的人的人格特点作了比较。194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1963年,阿特金森(J.W.Atkinson)从微观角度探讨成就动机的实质,提出一个成就动机模型: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动机水平: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期望:个体对某一课题成功概率的主观估计。诱因: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195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由此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成功的动机: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196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阿特金森认为成就行为是由追求成功动机与避免失败动机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把人分为两种人格类型:力求成功者力避失败者197成就动机训练的步骤:第一步,意识化。第二步,体验化。第三步,概念化。第四步,练习。第五步,迁移。198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归因(attribution):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其原因的过程。199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海德(FritzHeider,1958)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从通俗心理学(Naïvepsychology)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海德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200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人的归因有两种类型:一是环境归因(situationalattribution),将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如他人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度等。一是个人归因(personalattribution),将行为归因于个体自身,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201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罗特(T.B.Rotter)根据控制点(locusofcontrol)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倾向于将成败归因于个人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外控型的人倾向于将成败归因于他人压力、运气等外部因素。202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1972年,韦纳(BernardWeiner)的在海德及罗特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成败的三维归因理论。203原因的三个维度:原因的部位(focusofcausality):
内部——外部原因的稳定性(stabilityofCausality):
稳定——不稳定原因的可控性(Controllabilityofcausality):
可控——不可控204—Weiner:attributiontheoryofmotivationandemotion,1986205成败原因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206成败原因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207不良归因的一种消极后果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指个体因频繁遭遇失败和挫折,以致于面临困难问题时出现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或行为。塞利格曼(M.E.P.Seligman,1955)等人通过实验提出的一个概念。208209安全区210211212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的表现:1、动机降低:消极被动2、认知出现障碍:失去控制的心理定势3、情绪失调:情绪冷淡、抑郁213归因训练程序:第一步,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第二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三步,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214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涉及知觉到的应对具体情境的能力,以及实现这种能力的可能性两个方面。215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Bandura,1977)认为,人的行为受两个因素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216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期待又分为两种:一是结果期待,即个体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一是效能期待,即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217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通过两种认知过程来实现:社会比较过程与提供信息的过程。二是个体的归因方式。例如,个体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不会增加自我效能感;而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程度,则可促进自我效能感。218第三节主要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三章行为动力自我效能信念的动机作用(Bandura,1989):影响目标的水平。影响目标的保持。影响人的情绪反应。影响进一步的目标设定。219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第三章行为动力220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概念第三章行为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一种社会性动机。221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第三章行为动力一设置合理目标成就目标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二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动机的强化理论三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任务卷入理论四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动机的强化理论五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目标结构理论六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成就动机理论;期望理论七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八进行归因训练归因理论222心理学第四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感觉第二节知觉第三节记忆第四节思维第五节注意223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关于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把握感知觉、记忆、思维的基本规律掌握记忆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基本原理第四章认知过程224思考题概念:1.认知过程2.感觉3.感觉阈限4.知觉5.记忆简答:1.简述感受性变化的基本规律。2.简述知觉的特性。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4.简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论述:1.论述如何提高记忆效率。第四章认知过程225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心理过程的总称。信息加工心理学把认知过程看作一个包括信息输入、加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226第一节感觉感觉的种类感觉的测量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四章认知过程227第一节感觉感觉的种类第四章认知过程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28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压觉
温度觉痛觉触觉压觉振动觉痒觉冷觉温觉热觉运动觉(动觉)平衡觉(静觉)机体觉(内脏感觉、“黑暗”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感觉第一节感觉感觉的种类第四章认知过程229230第一节感觉感觉的测量第四章认知过程感受性(sensitivity):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sensorythreshold):刚刚能引起感觉或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231第一节感觉感觉的测量第四章认知过程绝对感受性(absolutesensitivity):能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ablolutesensorythreshol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即:E=1/R232232部分感觉的绝对阈限233233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当刺激强度低于感觉阈限,我们感觉不到刺激存在,但它还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阈下说服技术受到关注。阈下广告:在其他媒体背景上呈现极微弱或极短暂的广告信息。234第一节感觉感觉的测量第四章认知过程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sensitivity):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sensorythreshold):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235第一节感觉感觉的测量第四章认知过程刺激的增加量与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即:K=ΔI/I,K:韦伯常数韦伯定律(Weber’sLaw)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236236不同感觉的最小韦伯分数237第一节感觉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四章认知过程感觉后效感觉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238第一节感觉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四章认知过程感觉后效感觉后效: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的现象。视觉的后效叫做后像,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前者是与刺激同色,后者是刺激的补色。视觉后像一般可以停留约1/10秒(100ms)。239239240第一节感觉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四章认知过程感觉适应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降低或提高)的现象。241第一节感觉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四章认知过程感觉适应各种感觉的适应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触觉具有高而快的适应性。视觉适应比较慢,但也有较高的适应性。明适应:从暗处到亮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听觉和冷觉比较难适应。痛觉则几乎没有适应。242第一节感觉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四章认知过程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内或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243第一节感觉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四章认知过程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内的相互作用: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相互作用。244感觉对比:两个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同时对比是指两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明度对比、颜色对比。先后对比是指两个刺激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以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不如平时吃起来甜。245亮度对比246颜色对比247第一节感觉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四章认知过程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某种感受器受到刺激会影响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一般而言,某一感受器受到微弱刺激时,可以提高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某一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时,则会降低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248听觉会影响视觉。强烈的噪音会使视觉感受性降低;轻微的声音(如轻柔的音乐)会提高视觉的感觉性。视觉也会影响听觉。微弱的光会提高人们对声音的感受性,一闪一灭的灯光变化会使人对一个强度保持不变的舒缓的音调产生时高时低的波动感。视觉还会影响味觉。食物的颜色会影响人的味觉。249联觉:一种感觉兼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视觉和温度觉(属肤觉)之间最容易产生联觉,如红、橙、黄等颜色感觉容易引起温觉,所以被称为暖色;蓝、青、紫等颜色感觉容易引起冷觉,所以被称为冷色。听觉和温度觉之间也会产生联觉。如有些噪音会使人产生冷觉。听觉和视觉也有联觉现象。如人们欣赏音乐时会产生丰富的视觉形象。250第一节感觉感受性的变化规律第四章认知过程感受性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盲人可能会有高度发达的听觉和触觉;聋人可能会有高度发达的振动觉;织造工人能分辨出40多种深浅不同的黑色;茶叶师、品酒师、调味师有高度发达的味觉和嗅觉;调琴师有高度发达的听觉,等等。251251视窗盲人是怎样发现面前的障碍物的?1944年美国学者达伦巴施(K.M.Dallenbach,1944,康乃尔大学)等人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者用毛呢面罩和帽子盖住盲人的头部,只露出耳朵,他们能在自己碰到墙壁之前停止前进;然后实验者给盲人除去面罩和帽子,只把他们的耳朵用毛呢堵起来,结果盲人个个撞上了墙壁。另一个实验是这样做的:在一间隔音室里一个盲人戴着耳机,在另一个房间里让一个人随身携带传声器走向障碍物,耳机与传声器相连。根据耳机里微弱的声音盲人就能准确地说出那个人什么时候走近障碍物。可见盲人的耳朵已经有了“视觉”的功能。我们知道,蝙蝠是靠声音来避开障碍物的。蝙蝠在飞行的时候发出高频率的声音,这些声音遇到物体时会被反射回来,蝙蝠就靠对反射回来的声波的听觉来确定飞行方向。人也能利用这种声纳规律。252252盲人由于视觉丧失,在长期生活中比一般人更多地利用耳朵,使听觉器官的敏锐性和精确性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了视觉功能的缺陷。盲人用手杖有节奏地敲击地面,敲击发出的声响也是盲人通过听觉判断路面状况的线索;盲人还常常有节奏地重复同一个词,或吹口哨、唱歌,借助于回声来判断自己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有的盲人甚至还能靠声音的反射非常准确地分辨物体的质地,比如判断反射声音的物体是金属还是天鹅绒,是绒布还是棉布,精确度竟达86%以上。盲人的听觉可以补偿视觉功能的缺陷,而聋哑人的听觉缺陷也可以由视觉来补偿,他们的视觉功能比一般人更为敏锐。这种某种功能的缺陷由另一方面的功能来补偿的现象叫做“功能代偿”。253第二节知觉第四章认知过程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254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从反映内容上看,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的反映。从成分上看,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感觉和知觉常常被统称为感知。从产生的先后顺序上看,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感觉知觉内容不同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产生过程不同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的结果对不同感官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更多地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更多地依赖于主体知识经验和态度系统255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类型知觉的特性第四章认知过程256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类型第四章认知过程以主导感官活动为标准,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257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类型第四章认知过程以对象的时空特征为标准,分为:空间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知觉。包括形状、大小、方位、深度等知觉。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运动知觉:对物体的空间位移特征的知觉。258空间知觉:深度知觉:通过物体的深度和距离来知觉物体的位置。包括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259运动知觉:真动,实际的运动似动,如电影画面(间隔0.06秒时产生似动)诱导运动,如云与月的相互诱导自主运动,即游动错觉,暗室中长时间注视一个静止观点产生运动现象。260261262263264265266267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类型第四章认知过程以知觉对象的特征为标准,分为:对物的知觉对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268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类型第四章认知过程以知觉是否正确为标准,分为:正常知觉错觉:对客观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常见错觉有形状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269形状错觉变形的正方形270佐拉尔错觉271冯特错觉272273Poggendoff错觉274艾宾浩斯错觉大小错觉275垂直水平线错觉276谬勒-莱依尔错觉277视错觉实验:几何错觉278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特性第四章认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279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特性第四章认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个别属性和主要特征把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体现了人们试图精减知觉对象数量的智慧。280邻近性特征281相似性特征282封闭性特征283284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特性第四章认知过程知觉的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的知觉主动将事物区别为对象和背景,只集中知觉少数事物以便产生清晰知觉的倾向。体现了人们节省认知资源,提高认知效率的智慧。285双关图286双关图287M.C.Escher木刻画:《黎明与黄昏》288对象与背景289人与花瓶290人面与鲜花291几张脸?292几张脸?293知觉定势294知觉定势295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特性第四章认知过程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人们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作出解释的倾向。体现了人们整合新旧信息的智慧。296297298299第二节知觉知觉的特性第四章认知过程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们关于事物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倾向。体现了人们保证认识正确性的智慧。大小恒常性。如对熟人的高矮的知觉不受距离远近的影响。形状恒常性。如对立方体或方形的知觉不受透视效果的影响。明度和颜色恒常性。如不论在强光还是弱光下,煤块总是被知觉为黑的,粉笔总是被知觉为白的,国旗总是被知觉为红的。300形状恒常性301大小恒常性302方向恒常性303304304视窗主观轮廓现象全面体现了知觉的四种特性305305306306307307308309310310311第三节记忆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增进记忆的方法第四章认知过程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范文脚手架合同
- 施工分包合同范本
- 个人贷款还款协议文本
- 有关知识产权担保协议
- 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协议
- 房产赠与合同说明
- 商品转让协议书2024年版
- 旅行社与旅游策划公司合作合同
- 下岗协议书范本
- 简单楼房出租合同
- 电线装配制程cableassemblyprocessinstruction
-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偷吃了》课件1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重度残疾儿童小学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 科创板问题测试题库300题试题及答案
- 4.2特异性免疫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网络安全安全事件(事故)处置记录表
- 电气可编程控制原理与应用习题解答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4单元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 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案
- 零星维修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