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论部分【课标要求】: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实践真理认识【必备知识复习整合】一、认识与实践1.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山东高考多次考过选择题:2022年第9题2023年第10题,结合逻辑与思维模块一起考查形成正确认识的过程)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感觉、
知觉和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水平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挫折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一、认识【必备知识复习整合】2021山东简答题考过2.实践及其特征(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补充理解)(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首先,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实践【关键能力重点突破】课下完成2021山东高考简答题
正确理解实践的特点P192方法技巧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践的基本形式(途径):生产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处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如:深化改革、国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科学实验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高考题<2021年山东卷>◆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是中国共产党追逐梦想、砥砺前行,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百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无不暗示着: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
从上海石库门出发,走过赣水闽山的蜿蜒小道,跨过万里长征的雪山草地,迈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渡过浩浩荡荡的长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忍饥挨饿、缺吃少穿,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栉风沐雨,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出了震憾世界的中国奇迹。今日之中国正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巍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方志敏的憧憬和遗愿正在祖国大地上生动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头的光明前景前所未有地展现在眼前。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民族复兴事业将揭开新篇章……
“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加以阐明。(6分)2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1中国梦必须通过奋斗才能从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1
3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1今天的盛世中国和幸福生活(回扣客观物质性),是无数先辈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接续奋斗的结果
2;
1③新一代青年人要在前人实践创造的既有成果基础上,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
“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是奋斗者笃行的足迹。”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加以阐明。(6分)答案展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②
③(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
强调“从无到有”.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的产物(来源ǂ途径)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和发展”;关键词:新问题、新要求;认识工具;认识能力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引向歧途认识与意识?认识目的与反作用?【必备知识复习整合】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min速记)原理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细节提醒①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不能讲重要、主要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表明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为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提供唯一的判别尺度。并不能理解为经历了实践检验就一定是真理。常出理解性选择题选项。易错易混点—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2)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3)实践活动受到意识的支配,属于主观活动。(
)(4)人类获取认识的来源是多样的。(
)(5)经过实践验证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6)真理具有直接现实性。(
)(7)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对已有真理的推翻。(
)(8)人类永远在接近真理的路上。(
)(9)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
)提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源自实践。提示: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是一种客观活动。提示:人类获取认识的途径是多样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是实践。提示:认识必须经过实践验证,但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认识并非都是正确的认识。提示: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特点。提示: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对已有真理的发展。提示:人类在实践中可以获取真理性认识。提示: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必备知识复习整合】2020全国2高考题一、真理是客观的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实践都是客观的)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注意:(1)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2)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对立)三、真理【必备知识复习整合】一、真理是客观的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实践都是客观的)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注意:(1)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2)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对立)三、真理2020全国2高考题选择题知识【区别】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属于认识论。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5.意识、认识、理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原理世界观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①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求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原理总结: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原因:①
认识主体?②认识客体?是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①
认识主体?②认识对象?③认识基础是什么: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明确观点:A、认识不是直线前进,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B真理不会停止前进,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C已经确定的真理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认识运动规律)(作为主观题考查)是什么: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关键能力重点突破】知识拓展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所示)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原理总结: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重点总结】1、如何获得正确的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①根据实践(社会)的需要选择;②借助日益完备的工具(现代科学技术)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用认识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4)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和勇气,正确认识和纠正谬误(5)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6)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正确认识和纠正谬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P44【重点总结】2、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1)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的实践活动使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2)认识受主体状况的制约:认识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3)认识受客体状况的制约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探究一:(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解决传统菌业生产中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1983年,林占熺团队引进某原产于北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经过不断改良,培育出耐旱抗寒、适应范围广的优质草种;1986年,该团队“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新技术的菌草研究取得突破,创造性地实现了菌与草的结合;1996年,林占熺正式将菌草的汉语拼音确定为菌草的英文名称。随着研究的深入,林占熺团队创立了“菌草学”这门新兴学科,拓展应用菌草技术于沙漠治理、饲料生产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菌草新兴生态产业逐渐成型。菌草技术作为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联合国“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被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脱贫致富中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国科技人员帮助下,菌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种植成功,当地民众将菌草称作“中国草”,该国一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成“菌草”。科研、扶贫几十年,林占熺拒绝高薪聘请,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在全国科技扶贫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多项荣誉,登上了“时代楷模”领奖台。(1)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我国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要求我们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3)为解决传统菌业生产中的实践难题,林占熺团队将北非植物改良以符合我国实践需要,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实现了菌与草的结合,创立了新兴学科并开拓了菌草技术应用领域,培育了新兴生态产业,推动我国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4分)[2018全国卷II40]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挖据水着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国和实验室,解决了杂文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稽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起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来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着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师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稽技术培调班50多期,培调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者,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原理表述】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
【材料分析】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原理表述】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分析】1.(2021·山东卷,1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心源”是说“心”为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美的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中国绘画美学纲领性命题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 A.认识要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C.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自身发展中产生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C强调的是意识的起源,且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说法不严谨且与主旨不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但物质不依赖意识,B说法错误不仅仅是说认识以客观事物为对象,更有人主观意识的作用2.(2021·山东卷,14)
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关键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同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材料表明()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②宇宙探索活动将不断地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③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详解】①:中国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标成分等探测活动,这表明人们首先要处理好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①符合题意。②: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世界本质,利用发展规律,但不能刷新改变世界本质和规律,不能改造规律,②说法错误。③:题干中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表明认识向前发展,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③符合题意。④:真理即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的认识不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B3.(2020·全国Ⅲ)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八上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 商都二中考试卷及答案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测验评讲教案
- 2025挖掘机设备租赁合同样本
- 电动机制造中的绿色制造与环保标准考核试卷
- 箱包品牌社区运营策略考核试卷
- 硫化锌纳米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考核试卷
- 2025金融科技合作合同范本
- sop考试试题及答案
- 糕点店产品质量监控与改进考核试卷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国开-参考资料
- 带您走进西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正式版)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
- 2022年2月兴业银行审计部招聘人员模拟试题3套(含答案解析)
- 工贸行业重点可燃性粉尘目录(2015版)
- 焊接质量检查表
- 形式发票模板
- 高一语文《赤壁赋》 完整版课件PPT
- DB32∕T 2880-2016 光纤传感式桥隧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施工及维护规范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二》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