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课_第1页
六年级上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课_第2页
六年级上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课_第3页
六年级上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课_第4页
六年级上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国画欣赏空冢郭乡中心小学赵婧敏中国山水画除了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更具有独一无二的意蕴和精神内涵,它涵盖着中国人敏感的心灵和微妙的哲学,令人回味无穷。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自魏晋开始发端,经历了数干年的发展,在宋元达到了高峰。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元代这一时期的作品的魅力。艺术是心灵的折射,中国的山水画尤其如此,它见证了中国人心灵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进行一次自然的心灵之旅,去感受元代山水浓浓的文人气息。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元代山水的意境。元代时期,得益于山水画家们对自然界真山水的感受,他们的创作从真山真水中取得大量题材,此时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到了较高阶段。这也使当时的画家们对自然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的山水画中无不体现着他们的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有的更是二者相结合。他们在绘画上,即师法造化,又学习传统技法,再加上师承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元代后期,以“元季四家”(黄公望、倪、王蒙、吴镇)为代表的山水画被后人视为文人山水画的最高代表。“元季四家’山水画上都有卓越的成就与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对近古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1、《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標(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内容约80%为桐庐境内富春江景色,20%为富阳景色。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皱,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皺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元画静谧萧散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2、《秋郊饮马图》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所作,此图仿唐人的工笔设色画法。清秋郊野,一唐装圄官在池畔牧马,红色衣袍在大青绿的草坪映衬下显得尤为夺目,有力地突出了主体人物。所率十匹骏马均骨肉停匀,活跃多姿,它们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俯首就饮,或引颈长鸣,意态生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在布局上富有特色,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右开式构图,把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造景方式有机地加以操合,灵活地处理景物,使画面开阔舒展,疏密有致。画法亦将唐人的青绿重彩法与宋以来的文人笔墨法加以融合,别具新意。如人物线描工细劲健,又类似篆瘤用笔,古朴中见隽秀;树石、坡陀行笔凝重,勾、皺、破、染并用,工谨中含清逸;青绿、大红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于浓丽中显清雅。总体风格行、利相兼,妙、逸并具,精逸技巧与文人雅韵结合,反映了赵孟晚年成熟的人马画面貌。赵孟頫擅长人马图,总体追求刻意写实,一笔不苟。具体画风有两类:一是宗唐人韩干之法,马尚丰肥,用色华丽,衬以山水树石背景,人、马、景合为一体;一是仿北宋李公麟之作,笔墨清淡,着力于线条,注重描法与形象、质感的统一,不施色彩,以墨代色加以轻染。人马画中的人物均著唐装,风格既具“复古”的唐画之韵,又带浓郁的文人气息,有一定的创新性。3、《洞庭渔隐图》是元代画家吴镇在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创作的中国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作采用“一河两岸”式的构图。近景画双松挺立,枯树横斜,隔岸则是迤逦的山坡,与水边荡桨的渔舟,十分忠实地呈现出江南水乡泽国的景象。虽然布局简略,但添加边角的签名,以及上方的题词之後,别具一番宁静典雅的情调。此画描绘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画中三株松柏,两株松树挺立昂扬,一株柏树则几乎仆地,缠满藤蔓,水面平静无波,一叶扁舟飘荡其间,远望是连绵的山坡,充分发挥水墨氤氲的特性,画出了江南水滨的静美幽澹,表达了宁静淡泊的心境,具有一种典雅的韵致。图上原题:“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诗意清新,坦言其志。露出“隐”的意思。画中一湖两岸,近树远山,双松挺立,枯树横斜,隔岸则是迤逦的山坡,渔父舟行其间,天空水阔,十分忠实地呈现出江南水乡泽国的景象。此图墨色苍润,不论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皺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气氛跃然纸上。在技法上笔墨干湿对比较大,层次分明.刚柔并济,人有空阔幽远的意境。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文人诗书画皆能,诗和书法也是抒情的手段,所以诗书画结合起来共同抒发作者的情感,形成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特色。元代绘画上题字有时可多达百字数十行,成为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同源,以书入画:以书法的笔意画画,更讲究笔服技巧,书法的线条和画中的线条交相辉映,形成了新的风格追求。只有在元代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的文人笔下才可能产生。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是更在于描画物象的线条和墨色本身。北宋和南宋的作品大多画在绢上,元代的画家则更喜欢深用宣纸。(展示绢和宣纸。)现场演示加视频演示:在绢上更容易通过精细的描绘达到写实效果。在生宣纸上则更容易产生浓淡干湿的笔墨度化。(投影:伴古琴声展示元代山水画图片集锦。)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元代山水画的风格,表现了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最高思想追求:那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纷繁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一种安静的力量来静观自己的内心,回望自己的生命。中国人对于山水画有种特殊的情感,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自然,不是一个让人畏惧、要征服的自然,而是一个令人向往、可以悠然栖居的自然。这是中国古代画家为我们营造的永恒的精神家园。今天尽管我们远离山林,身处闹市,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渴望。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给我们带来历久弥新的智慧启示和力量,让我们多多珍爱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吧!本课的内容有较强的知识性。讲得太深,学生不易理解;讲得太浅,学生又没有太大收获。如何深入浅出的将知识传达给大家是我想在本课教学中力求做到的。我将元代时期的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