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虚静说、参禅说)_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虚静说、参禅说)_第2页
第二章第一节(虚静说、参禅说)_第3页
第二章第一节(虚静说、参禅说)_第4页
第二章第一节(虚静说、参禅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人类创造活动的难解之迷三、虚静说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邵雍《善赏花吟》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老子》“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照。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人间世》“虚静”是一种摒弃私欲杂念的创作心境,亦是一种自由的心境。虚静不仅是创作的心理前提,而且是激发想象,生发艺术境界的心理条件。“虚静”是艺术创作中,作家通过收视返听、澄怀静虑所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是艺术构思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刘勰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文心·神思》)在创作活动中,虚静的重要意义在于使艺术家从实用态度和知性分析中解脱出来,宅心玄远,灵府自由,进入审美观照的境界,为艺术构思作心理准备。1、虚静的方法

艺术主体进入虚静状态的方法,就是《庄子》中说的“心斋”和“坐忘”。《庄子·人间世》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是要排除创作主体心中的功利物欲。有欲之人,心绪卑琐,目光屑小,自难对外物进行审美观照,所以艺术家要秉心养性,洗涤灵府,以期致虚守静,澡雪精神。关于“忘坐”,《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在理,此为坐忘。”“坐忘”是要约束创作活动中的知性分析活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非曲直,消息盈虚,要是频于知性分析活动,急于是非价值判断,让逻辑约束自由想象,让好奇心戕害审美情感,就会心灵躁馁,葬送清思,因此创作主体要坐忘去知,澄怀凝心,以使灵机畅通,天君和豫。

简言之,“以无生有”、“以静制动”、“以虚求实”即是虚静的方法。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宗炳在其画论名著《画山水序》中提出的“澄怀味象”的命题:“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六)“含道映物”与“澄怀味象”都是体验山水之美所必须的审美态度。

2、“虚静”的作用

a、虚心接纳万境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苏轼《送参寥师》

艺术想象是一种超古今、越时空的审美观照活动,这就要求艺术家的心灵要象太空一样高远,象大海一样深邃。司马相如:“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西京杂记》)陆机:“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赋》)。可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都难免“丧已于物,失性于俗”(《庄子·缮性》),结果在尘侵俗染之下,本来恢弘寥廓的心灵空间日益萎缩。故而,为文之要,首在治心,通过“释其竞心”、“求其放心”的虚静修养功夫,艺术家荡涤胸中尘俗之气、庸鄙之情、物欲之志,进而弥节安怀、虚中受外,铸成一个注而不满、酌而不竭的审美心理空间,这样就能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映照天地,容纳万境,凭尺幅之素绘出天地光辉,以平淡之音表现宇宙精神,用数行之诗写尽人间沧桑。b、凝神观照本质

朱熹:“不虚不静,故不明,不明,故不识,若虚静而明,便识好事物。”(《清邃阁论诗》)就是说,虚静能够培育凝神静虑、观照本质的认识能力。只有“素处以默”,方可“妙机其微”,所谓“水停以鉴,火静而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艺术家要是没有虚静的心境,清醒的头脑,就会被纷杂的物象所扰心,为竞萌的意念所劳神,导致构思不得要领,想象不能深入,最终意象也就失去了深刻的意蕴。

3、静气开发智慧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诗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装出人目前之景。然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所谓“万虑消沉”,也就是澄怀之心,虚静之心,也即郭熙自己所说的“林泉之心”。有了这种忘却世间一切的胞次,才能真正沉入作品的世界。

艺术作品是作家的“心智果实”(歌德语),而虚静正是开发作家心灵智慧的最佳心理状态,对此古代儒佛两家早有明确认识,分别提出了“静而能虑”和“定能生慧”的观点。现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通常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下,只运用了他大脑全部能力的5——10﹪,尚有90——95﹪的潜能有待我们去开发。作家心灵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过程中迸发的灵感、顿悟等,它们是把创造活动推向高峰的神奇的心理力量,是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心灵智慧。由于这种心理力量、心灵智慧是一种不思而来,恍惚而去的艺术闪光,所以必须用虚静的心态去培育、去静候。

3、“虚静”与“技巧”的关系

第一,虚静与技巧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艺术创造。艺术家的使命就是进行艺术创作,写出艺术作品,虚静而无技巧的人,充其量只能进行美的欣赏而不能进行美的创造。第二,艺术家只有进入虚静,才能使技巧艺术化。技巧是用来传达审美意象的,在虚静的状态中,艺术家有才而忘才,怀才而不用,表现出一种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艺术精神,使得“机应于心,不挫于气”(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结果平日的学识技巧升腾为创作时直觉感受,形成了一种结实的空灵境界。

四、参禅说参禅说:“妙悟”,又叫禅悟。它本是中国禅宗的一个重要范畴之一。其根本要义在于通过人们的参禅来“识心见性,自成佛道”。从而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清澈的精神境界。“妙悟”一词最初见于东汉僧肇的《长阿含经序》:“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妙悟此语一出,在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中被普遍使用。禅是如何“以心传心”的?1、禅是“融”2、禅是“空”3、禅是“无”“融”、“空”、“无”的禅境需要由“妙悟”得来。“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严羽《沧浪诗话》文学创作和佛学参禅自有其相通之处,它们都采用一种特殊的观照世界的方式,进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佛学把握世界的特殊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跳出三界外”的鸟瞰式的特征。(“三界”包含着人类初级阶段的欲望世界——欲界、充当社会角色所面对的客体世界——色界、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精神世界——无色界,这是一个不断升华的人生三重境界)。在“三界”之上的灵眼/慧眼/法眼超越时空、俯视世界,可以更透彻、更洞明地把握幻影背后的真实。文学创作的“悟”不可能都像佛学说得那样,表现为对人生的彻悟,它既有属于对写作主旨、人生境界的整体感悟,也有属于人物构造、结构布局、创作手法的局部体悟。但是,即使是局部的“悟”也离不开超越性思维对固有思路的“质”的转换,离不开混沌思维为顿悟所留出的广阔空间。所谓“妙悟”是指主体基于感性生命,又不滞于感性生命本身,从而释形以凝心,以身心合一的整体生命去体悟对象,获得感性的欣悦,并与对象达到神合、气合,以觉天尽性,参赞化育。悟的思维特征:一,以观物为逻辑起点。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宗炳《画山水序》二,必须以诗人丰富深厚的艺术经验为基础。诗固有定体,人各有悟性。夫有一字之悟,一篇之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