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铅蓄电池行业研究报告_第1页
2023年铅蓄电池行业研究报告_第2页
2023年铅蓄电池行业研究报告_第3页
2023年铅蓄电池行业研究报告_第4页
2023年铅蓄电池行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铅蓄电池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5月目录一、短期不可替代的二次电池 41、铅酸蓄电池主导二次电池市场 42、霸主地位短期难以撼动 5二、行业整治不改产能过剩格局 81、史上最严厉的铅蓄电池行业整治 82、产能过剩格局依旧 10(1)铅蓄电池企业数量大幅减少 11(2)产能快速恢复,过剩格局不改 123、大厂扩产积极,但市场集中度提升缓慢 14三、汽车起动电池:需求稳定增长,价格回落 161、维护市场发力,起动电池需求平稳增长 162、配套市场格局稳定,维护市场将向一线品牌集中 183、产能恢复促使价格回落,未来平稳概率较大 20四、通信电池:需求回暖,价格企稳回升 211、4G提振需求,拉动通信投资增长 212、行业整治导致供货能力下滑,短期竞争趋缓 24五、动力电池:需求平稳,价格战阴影挥之不去 261、配套需求放缓,替换市场发力 262、锂电虎视眈眈,短期不必过虑 273、价格战硝烟又起,旺季迎来短期提价 29六、投资策略:双维度选择细分行业,看好起动、通信电池龙头 311、需求增速、盈利能力双维度择股 312、重点公司 33(1)骆驼股份(601311) 33(2)南都电源(300068) 34(3)圣阳股份(002580) 36(4)风帆股份(600482) 37一、短期不可替代的二次电池1、铅酸蓄电池主导二次电池市场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按是否可以循环使用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其中二次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按电极材料和工作原理的不同,二次电池主要分为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其中镍镉电池因含有毒物质镉,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禁用,逐步退出市场,目前二次电池主流产品包括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三种。台湾工研院IEK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362亿美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约百亿美元,镍氢电池28亿美元,铅酸蓄电池产值在整个二次电池市场中占比7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工信部和中国电池协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国内铅酸蓄电池产值为649亿元,锂离子电池产值324亿元,镍镉、镍氢电池产值214亿元,铅酸蓄电池在国内二次电池中的市场占比54%左右,占据二次电池半壁江山。铅酸蓄电池适用范围很广,主要可用作汽车起动电池、电动车动力电池、后备电源以及储能电源等,下游应用行业包括交通运输、通讯、电力、铁路、矿山、国防等。汽车起动领域是铅酸蓄电池的第一大应用领域,约占铅酸蓄电池消费量的50%左右。2、霸主地位短期难以撼动铅酸蓄电池自1859年由Plante发明以来,有150多年的使用历史,技术十分成熟,安全性能好,应用范围很广,但体积比、能量/重量比更高的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型二次电池的出现,对铅酸蓄电池的霸主地位产生了一定威胁,市场普遍担心随着新型二次电池技术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将对铅酸蓄电池产生强烈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汽车起动领域短期不用担心被替代,备用及储能电池仅在中小容量市场存在替代可能,动力电池领域是最可能被锂离子电池替代的,其替代进程取决于锂离子电池成本的下降速度。比较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镍镉电池的性能特点,可以看到铅酸蓄电池具有容量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大电流放电性能好、自放电率低、安全性能好、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可循环使用的优点,但体积比、重量比能量偏低,单体电压较低。而市场前景最被看好的锂离子电池虽然体积比、重量比能量高、单体电压高,但存在电池容量不大、大电流放电性能弱、技术不够成熟、安全问题突出、成本高、无法循环利用等问题。二次电池的不同性能特点决定了各自的适用领域,铅酸电池适用于起动电池、后备电源、储能电源及低速电动车,而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因其轻便特点更适于用作便携式设备电池、高速电动车电动电池。起动电池领域,铅酸电池的地位最为牢固,难以被锂离子电池等其他电池替代:起动用电池对起动倍率和冷启动能力要求高,汽车起动电池的起动倍率一般不低于5-6倍,摩托车则不低于8-10倍,铅蓄电池内阻小,瞬间大电流放电性能好,而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内阻大,难以满足起动倍率要求。另外电池内阻受温度影响,温度下降会加大内阻降低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能力,铅蓄电池正常工作温度范围-40℃-60℃,优于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再考虑到铅酸蓄电池成本低廉,因此全球起动用电池基本都是铅酸蓄电池,未来除非电池材料方面有新的突破,降低锂离子电池或镍氢电池内阻,否则起动用铅酸蓄电池难以被其他类型电池替代。后备电源、储能电池领域,铅酸电池占优,锂电池仅能进入中小容量市场:后备电源、储能电池对电池容量、安全性以及对环境适应性要求高,铅酸电池容量3Ah-3000Ah,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安全性高,更为适合,而锂电池单体容量较小,多个串联存在一致性问题,因此目前通信、电力等领域的用后备电源以铅酸蓄电池为主,但锂电池开始在中小容量市场中试用。在储能领域,电池储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储能技术,2019年全球电池储能仅451MW,占比0.36%,其中钠硫电池储能350MW。受限于电池容量,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新能源储能,比较而言,铅蓄电池在容量、安全性以及对环境适应性更强,成本最低,已实现商业化应用,而锂电池更多是示范项目。动力电池领域,铅酸电池占据90%市场,但锂电池替代威胁相对较大:铅酸蓄电池比能量低、寿命较短的缺点使其面临锂电池的巨大威胁。在国内,电动自行车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铅酸电池以其高性价比优势占据了电动自行车绝大部分市;而海外电动自行车高档占比较高,高档电动自行车都采用锂离子电池。二、行业整治不改产能过剩格局1、史上最严厉的铅蓄电池行业整治血铅事件诱发全国史上最严厉的铅蓄电池整治:2020年1-5月,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市血铅超标事件不断涌现,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环保部、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全面启动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整治。5月18日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全面严厉整治铅蓄电池、再生铅行业,并于同年7月30日前公布辖区内铅蓄电池企业信息,接受公众监督,自此史上最为严厉的铅蓄电池行业整治拉开序幕。截止2020年7月底,全国各地共排查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1930家,其中被取缔关闭583家、停产整治405家、停产610家、在建80家,仅有252家企业正常生产,占比仅13%。截止2020年11月底,全国排查铅蓄电池企业1961家,其中被取缔关闭752家、停产整治552家、停产262家、在建56家、在建停建7家,正常生产企业增加80家,达到332家,占比仅17%左右。铅蓄电池进入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名单:2020年12月26日工信部下达“十四五”期间工业领域19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与“十四五”相比,淘汰落后产能名单增加了铅蓄电池等7个行业。2021年工信部下发的铅蓄电池淘汰产能目标2000万kVAh,目前已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的铅蓄电池产能约1600万kVAh,约占2020年铅蓄电池产量的11%左右。《铅蓄电池准入条件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2021年3月工信部网站公布《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5月《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正式公布,并于7月1日实施。准入条件要求新建、改扩建铅蓄电池同一厂区产能不低于50万kVAh,现有铅蓄电池同一厂区产能不低于20万kVAh,现有商品极板同一厂区产能不低于100万kVAh,而且不允许极板、外购极板组装电池的改扩建,同时对生产工艺及设备提出明确要求,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消费税征收、合格企业名单公布将进一步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2021年11月底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会长王金良透露,税务总局、财政部拟对铅蓄电池征收5%的消费税,据调研了解,征税对象并非所有铅蓄电池,而是针对落后产能,主要大厂均不在征税范围内。2021年12月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印发《铅蓄电池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将组织相关协会和专家审核申请准入公告的铅蓄电池企业名单及资料,并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名单,届时未进入准入公告名单的企业将在绿色信贷、上市、融资、绿色出口等方面面临压力。2、产能过剩格局依旧铅蓄电池行业整治已历时1年半,目前来看整治已接近尾声。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铅蓄电池产量数据来看,铅蓄电池产量增速已恢复至整治前的水平,说明铅蓄电池产能已快速恢复,行业供给大幅增加。(1)铅蓄电池企业数量大幅减少根据环保部最新公布的各省铅蓄电池企业情况,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铅蓄电池企业1151家,其中在产企业414家,占比36.0%,在建企业67家,取缔关闭242家,停产整治207家,停产20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铅蓄电池企业数量减少810家,但在产企业增加82家;与2021年7月底相比,企业数量仅减少16家,在产企业增加25家。由此可见,行业整治已导致大量不合格的铅蓄电池企业关闭,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但到2021年底,大规模的整治已基本接近尾声,未来将进入对铅蓄电池企业的持续、动态管理期。根据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协会预测,到2015年,铅蓄电池企业数量可能减少至300-500家左右。(2)产能快速恢复,过剩格局不改在行业整治过程中,从总产能来看,全行业变化不大,极板和电池组装总产能分别维持在3亿kVAh和4亿kVAh左右,但在产产能变化较大。随着企业搬迁、整改的完成以及部分在建产能的释放,铅蓄电池在产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在产产能快速增长。截止2021年11月底,电池组装在产企业350家,在产产能2.61亿kVAh,同比增长74.40%;电池极板在产企业224家,在产产能2.22亿kVAh,同比增长82.06%。截止2021年11月底,全国铅蓄电池产量约1.58亿kVAh,预计2021年全年产量在1.72亿kVAh左右,以在产电池组装及极板产能测算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66.06%和77.50%,行业产能的快速恢复导致铅蓄电池产能过剩的市场格局依旧。从上海有色金属网跟踪的铅蓄电池行业开工率数据来看,2021年行业整体开工率持续下降,2021年12月维持在56%左右,动力型电池开工率甚至低于50%,反映整个行业仍处于供过于求格局。从在建产能来看,截止2021年11月底,极板在建产能仅2718万kVAh,电池组装在建产能约6169万kVAh,分别占现有在产产能的12.26%和23.71%,未来极板的新增产能投放压力相对较小,电池组装新增产能投放压力较大。从行业分布来看,超过1/3的在建产能都是动力电池,在建产能规模超过1000万kVAh,2022年动力电池的新产能投放压力很大。总体来看,经过1年多的行业整治,铅蓄电池行业淘汰了大量中小企业,但由于这些中小企业产能占比很低,因此铅蓄电池总体产能变化不大,而且随着企业的复产及大厂在建产能的释放,行业在产产能快速恢复,产能过剩格局重现,尤其以进入壁垒最低的动力电池市场为甚。从本质上来看,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还是行业技术壁垒低、进入门槛不高而且退出成本很低,如果未来不能执行严厉的行业准入标准,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和退出成本,行业供求失衡的格局很难改变。3、大厂扩产积极,但市场集中度提升缓慢趁行业整治之机,铅蓄电池大厂都在积极扩产,尤其是以市场非常分散的动力电池和起动电池为甚。动力电池两大龙头天能和超威计划2021年底产能分别达到8000万只和7500万只,同比增长33.93%和23.08%,两大龙头合计产能占动力电池总产能的比例估计提升至50%左右,2022年两家公司产能还将分别进一步扩张至1亿只。在起动领域,骆驼、风帆、江森自控等大厂都有扩产计划。2021年底骆驼的产能已扩至1500万kVAh,同比增长50%,未来两年内还将扩产800万kVAh;风帆提前投建增发项目,2021年底产能达到1300万只,2022年将达到1500万只;江森自控则在重庆扩建600万只产能,最快明年投产,同时还在天津规划了600万只产能。相对于动力和起动电池市场,通信电池下游客户集中,市场进入壁垒较高,通信电池产能扩建相对较少。根据环保部公布的铅蓄电池企业数据,我们对各个细分市场龙头企业的在产产能进行统计,如表5所示,截止2021年11月底这15家细分市场龙头企业的在产极板和电池组装总产能分别为5468万kVAh和7961万kVAh,相比于去年同期,龙头企业总产能占行业在产产能的比例并没有明显上升,极板产能占比甚至略有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量企业复产导致在产产能大幅增加。三、汽车起动电池:需求稳定增长,价格回落1、维护市场发力,起动电池需求平稳增长汽车起动领域是铅酸蓄电池的第一大应用领域,约占整个铅酸蓄电池用量的一半,而且短期无法被其他电池所替代。铅酸蓄电池是汽车使用中的易耗品,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划分为配套市场和维护市场,配套市场主要是为汽车整车厂商的新车配套,维护市场则是用于存量车维修时更换起动电池,一般而言平均2年就需更换起动电池。2000-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保持较高增速,2020年即使增速减缓,但年产量仍超过1800万辆,汽车产量的较快增长保障了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的配套需求增长。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替换市场需求超越配套市场,截止202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年起动电池更换需求预计将超过5000万个。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平均2年更换一次,汽车使用10年即报废,我们估算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需求量已从2015年的3865万kVAh增长至2020年的8570万kVAh,年均复合增速17.3%,维护市场需求量占比基本维持70%以上。按照我们汽车行业研究员估计,未来5年汽车产量年均增速8%左右,据此测算,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的需求量年均增速将在10%以上,维护市场占比保持75%以上,是需求的主要来源。2、配套市场格局稳定,维护市场将向一线品牌集中配套市场主要是为整车厂的新车提供起动电池,整车厂对供应商有严格的认证机制,供应商必须经过长期的市场开拓和认证过程才能进入整车厂的供货体系。维护市场则主要满足存量汽车更换起动电池的需求,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市场参与者很多,价格差距大,竞争激烈。配套市场由于有严格的供货资质认证,目前有供货资格的仅11-12家,而风帆、骆驼、江森自控、天津杰士、汤浅这5家厂商基本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市场非常集中。配套市场由于面对下游强势的整车厂客户,供货商议价能力较低,配套市场电池价格及毛利率均低于维护市场,但考虑到配套市场的引导作用,各家大厂在市场开拓中都会优先满足配套厂商需求,以求实现后续维护市场的稳定增长。维护市场进入壁垒较低,参与者众多,市场较为分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也较大。五大知名品牌厂商由于提供整车原装电池,定价能力相对较强,价格和毛利率水平也较高。由于维护市场非常分散,虽然品牌厂商为整车配套可对消费者后续汽车维护产生引导作用,但维护市场的市场份额最主要取决于渠道建设情况,经销商的网络布局及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因此渠道是维护市场最核心的竞争要素。随着政府对铅蓄电池行业整治的进一步深入,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二三线小品牌的部分市场将逐渐空出;同时随着收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步改变,购买“便宜货”的心理也会逐渐转为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个两个因素将共同推动维护市场向一线品牌集中。3、产能恢复促使价格回落,未来平稳概率较大2020年下半年受行业整治影响,起动电池供不应求,价格出现5%-15%的上涨。2021年,铅蓄电池行业产能恢复较快,从环保部公布的数据看,到2021年11月底,主要起动电池大厂的在产极板和在产电池组装产能分别为1489万kVAh和2686万kVAh,同比增长22.35%和49.26%。产能的快速恢复导致起动电池价格出现回落,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骆驼、风帆等龙头企业均出现降价促销手段,目前价格也跌回2020年涨价前的水平。2022年骆驼、风帆、江森自控均有新产能投放,估计总量不超过1000万kVAh,预计新产能的投放会对供给造成一定冲击,但在铅价平稳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一线品牌价格进一步下滑的概率偏小,这主要因为:1、新车销量仍有8%左右的增长,维护市场增速高于配套市场,估计14%-15%,市场总量增长可消化部分新增产能;行业整治进一步深入,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二三线品牌将继续退出,部分市场将会空出;2、配套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价格低于维护市场,龙头风帆的配套毛利率仅10%以内,配套市场再降价概率非常低;3、维护市场毛利率相对较高,风帆估计15%-18%,但净利率仅不到2个点,风帆主动降价空间非常有限;而江森自控、天津杰士等外资品牌重视利润,价格战一向不是其擅长的;唯一有成本优势的骆驼,其毛利率在21%-24%左右,高于同业,但其产品结构偏高端,市场需求较旺,2021年新增50%的产能均得到有效消化,2022年仅增长25%左右,在需求增长和渠道挖潜的双重因素推动下,产能消化压力并不十分突出,降价促销迫切性并不大。4、一线大厂投建的新产能均以高性能全密封免维护的高端绿色电池为主,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高端产品降价概率不高。四、通信电池:需求回暖,价格企稳回升1、4G提振需求,拉动通信投资增长通信电池主要用于通信交换局、基站供电的直流系统,其需求一方面来源于新建交换局、基站,另一方面则来自替换需求。通信电池投资额一般约占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3%,因此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决定了通信电池的需求状况。2001-2015年我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维持在2000亿元左右,2016-2017年由于3G网络推进,电信投资大幅增长,在3G网络建设高潮过去后,我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落,2019年出现15%左右的负增长,2020年有所反弹,维持在3000亿元左右的水平。4G建设高峰到来,拉动通信投资增长:202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发放4G牌照,按照这个时间的推移,预计2022年底或2014年上半年国内将发放4G业务牌照。根据中国移动的规划,2021年上半年完成“6+1”城市的试验,并扩大实验网,预计2021年底TD-LTE基站数量将达到2万个,覆盖13个城市,2022年基站数量将上升至20万个,基本实现热点区域的室外覆盖,2014年达到35万个。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对4G需求并不如中国移动强烈,因此预计在2022年还处于实验网阶段,2014年获得4G牌照后规模上量,LTE基站总量将达到中国移动的50%左右,2015年达到73%左右。随着4G建设时代的来临,三大运营商的LTE资本开支将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2021-2015年电信行业投资也将由负增长转为10%左右的正增长,电信行业投资稳定增长将保证未来3年通信电池的需求持续向好。国内通信用电池的下游客户主要是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集成商,这些客户均推行严格的供应商认证机制,需要对供应商的产品、技术、质量、供货能力、物流能力、环保能力等进行严格认证。铅蓄电池企业要获得供货资格,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开拓和认证过程,这对新进入者形成一定的壁垒,但目前具备供货资格的厂商已有20多家,竞争非常激烈。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集成商一般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电池,中标企业与之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约定供货价格。由于需求集中而供应分散,在2017-2019年铅价呈上行趋势的情况下,通信电池价格持续下降,大厂的通信电池毛利率水平最低跌至17%左右。即使在2020年的行业整治中,由于长期供货协议的存在,价格也并未因供求关系变化而上涨。2、行业整治导致供货能力下滑,短期竞争趋缓2020年的铅蓄电池行业整治导致大量产能被取缔、关停,截止2020年底,我们统计的主要通信电池供货商在产的电池组装和极板产能分别仅1652万kVAh和1030万kVAh,产能的减少导致2021年上半年通信电池供货较为紧张,诸如南都、圣阳等部分大厂趁机抢占关停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供货的紧张也导致竞争趋缓,对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信通信电池中标价格上涨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行业整治对产能的影响并不持久,截止2021年11月底,通信电池主要供货商的产能恢复很快,在产电池组装和极板产能分别达到2585万kVAh和3086万kVAh,同比分别增长56.46%和199.59%。产品质量问题促使行业洗牌,有利于长期竞争格局改善:近年来由于通信电池价格持续下降,行业盈利能力不断下滑,逼近行业生存线,通信电池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电池质量问题日益凸显。2021年中国移动启动了对通信后备电池的质量检测工作,许多企业送检电池不合格,在2021年底中国移动的招标中,具有预选资格的供货商数量从20多家降低至10家以内,市场参与者大幅减少,竞争格局明显改善。从长远来看,为保障产品质量,三大运营商将更倾向于选择少数优质供货商集中供货,有利于长期竞争格局的改善。中国电信提价带动行业涨价预期,价格企稳回升趋势基本确立:通信电池事故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电池供货商低价恶性竞争,产品质量难以保障,为提高产品质量,通信电池价格上涨预期较强。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信的通信电池价格上涨10%左右,带动了市场对行业的涨价预期,而中国移动供货商数量的减少,竞争格局改善也有利于价格提升。据了解在2021年底的中移动招标中,龙头企业报价也有5%-10%的提升。从长远来看,产品质量问题将促使运营商采购策略转变,产品质量、供货能力、技术创新及服务等非价格因素的分数占比将提高,我们认为通信电池价格基本确立了企稳回升的态势。五、动力电池:需求平稳,价格战阴影挥之不去1、配套需求放缓,替换市场发力自行车一直是我国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在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下,电动自行车则以其快速、省力、便捷、环保的特点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政府部门也鼓励消费者使用电动自行车,部分省市将电动自行车列入家电下乡补贴品种范围,促进电动自行车的推广使用。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22-2020年我国自行车产量从7452万辆增至至8345万辆,增幅约12%,而电动自行车产量则从不到400万辆增至3096万辆,增长了约6.7倍,自行车电动化率从5.36%提升至37.10%。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研究,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拐点已现,低增长将逐渐成为常态。截止2020年底,我国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1.4亿辆,2021年产量预计与2020年持平,假设未来每年增长5%,按照1辆电动自行车配套一组48V12Ah铅酸蓄电池,电池每2年更换一次,到2016年保守按10%的锂电池替代率,电动自行车铅蓄电池需求量约6433万kVAh;乐观按30%的锂电池替代率,则电动自行车铅蓄电池需求量约6013万kVAh。由于新增投放量没有太大增长,配套需求将放缓,保有量基数扩大成为拉动需求的最大动力,预计2014-2015年替换需求达到高峰。2、锂电虎视眈眈,短期不必过虑锂电占比仍很低,价格主导市场需求走向:电动自行车用电池包括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比较三种电池,锂离子电池在重量、寿命方面占优,被业内公认为电动自行车的“终极”电池,而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具有提速快、爬坡有利,持久性好的优点,而且价格便宜很多。由于国产电动自行车95%以上是内销,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高,价格因素主导了市场需求走向,目前铅酸蓄电池在电动自行车市场仍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锂电池占比虽有所上升,但到2020年占比仅2.1%左右,锂电池对铅酸蓄电池的替代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快。新国标将放宽限制,铅蓄电池仍将是电动自行车动力主流:《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且整车质量不大于40kg。2020年3月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发文强化电动自行车管理,督促企业遵守GB17761-1999标准,不得生产、销售超过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对在用的“超标“电动自行车,要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限期淘汰。按照现有标准,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基本都属于”超标“品种,只有锂电电动自行车才符合标准。考虑到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趋势,国家正在修订该标准,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相关人士透露,新标准将放宽对电动自行车时速和车辆总重量的限制,今后电动自行车将为分为三类,分别是I智动型、II助动型、III电动型,这三类车统一限速提高至26km/h,车重将分别为不超过40kg、50kg和55kg不含电池,铅酸蓄电池并不会因为电动自行车标准问题而加速退出历史舞台。3、价格战硝烟又起,旺季迎来短期提价与通信及起动电池配套市场面对下游强势客户不同,电动自行车下游客户是分散的电动自行车厂家以及广大的普通百姓,国内电动自行车厂商有2000多家,产量最大的企业市场份额不到10%,市场极为分散,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广大的个人消费者则是价格接受者,议价能力更弱。相反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供货方市场集中度较高,天能、超威两大巨头市场份额已从行业整治前的30%提升至50%左右,卖方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但由于铅蓄动力电池进入壁垒低,小作坊生产的动力电池在需求紧张时也可大量销售,同时部分通信电池生产线也可生产动力电池,行业的供给能力可快速调整,卖方的定价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高而议价能力弱的特点决定了动力电池价格对供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而动力电池产能的弹性较大也决定了其价格难以维持高位。2020年的行业整治风暴导致下半年供给大幅减少,48V12Ah电动自行车电池价格最高涨至450-500元,天能、超威的毛利率水平在2020年下半年都超过30%。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同时也是为了争夺动力电池霸主地位,天能、超威均大规模扩张。按照两者的扩产计划,2021年底两家大厂的产能合计将突破1.5亿个,同比增长28%左右。2021年随着企业关停产能的恢复,行业供给快速增长,尤其是天能、超威两家龙头企业为消化新增产能、抢夺动力电池霸主地位开始主动降价,自2021年4月起,动力电池价格战硝烟又起。到2021年10月底,48V12Ah电池已降至300-360元,价格下跌幅度达到20%,天能的动力电池毛利率在2021年三季度降至21.9%的历史低点。随着2022年春节临近,电动自行车市场进入旺季,天能动力在2022年1月1日率先提价,超威也跟进提价,据了解,提价幅度仅3%-5%。我们认为此次提价属于正常旺季提价,目前还很难断言价格战已然结束,旺季过后价格恢复正常概率较大,未来可能还有一定降价空间,这主要因为:1、根据天能、超威的规划,2022年底两家公司产能均要扩至1亿个左右,两家合计产能2亿个,同比增长30%左右,动力电池新产能投放压力依然较大,这点也可从环保部统计的在建产能数据得到验证;2、电动自行车市场经过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已迎来拐点,未来进入平稳发展期,总体市场需求增速将大幅放缓;3、天能、超威两家寡头虽然市场份额合计提升至50%以上,但两家企业为争夺市场第一地位,均将市场份额均为工作重点,在终端需求放缓的情况下,降价保量是大概率事件;4、天能、超威目前的毛利率水平22%-25%,净利率水平8%-10%,仍可承受一定幅度的降价。六、投资策略:双维度选择细分行业,看好起动、通信电池龙头长期来看铅蓄电池行业需求增速在10%以内,而行业整治下产能过剩依旧,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和市场集中度提升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首次给予铅蓄电池行业“中性“评级。虽然行业不存在整体性机会,但仍有结构性机会,我们将从需求增速及盈利能力两个维度考虑选股。1、需求增速、盈利能力双维度择股铅蓄电池下游应用主要可细分为三大子行业:汽车起动电池、通信电池和动力电池,这三大细分行业具有不同的需求增速和盈利能力,我们将通过比较这2个因素来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子行业,并从优势子行业中选择投资标的。从需求增速来看,汽车起动电池需求最旺,预计未来3年复合增速在10%-12%;通信电池则受益于4G建设,未来3年可回到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动力电池则因电动自行车增长放缓而进入平稳发展期,增速在3%左右。因此,需求增速:汽车起动电池>通信电池>动力电池。盈利能力的高低与行业的竞争结构密切相关。对汽车起动市场而言,下游需求分为配套和维护,配套市场进入壁垒较高,5家大厂基本垄断市场,但由于电池厂商依赖于整车厂,因此下游整车厂议价能力较强,电池厂定价能力较弱;维护市场则十分分散,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但5家大厂具有品牌优势,有一定定价能力。对动力电池而言,需求也分为配套和维护,但由于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超威、天能占一半以上市场,电池厂的定价能力较强,但由于动力电池市场进入壁垒低,大厂的定价能力也受到一定制约。通信电池市场竞争结构最差,其下游客户是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通信设备集成商,下游市场集中度最高,而供应者却众多,因此电池厂议价能力最弱;但近期因电池质量问题,通信行业开始洗牌,通信电池价格也开始触底回升。从衡量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毛利率水平来看,汽车起动电池毛利率水平在15%-22%(综合配套和维护市场,不同企业毛利率有较大差别),未来大概率维持平稳;动力电池毛利率22%左右,近期旺季开始提价,毛利率会有所提升,但长期来看,由于动力电池进入壁垒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高,而且两家大厂新增产能较大,价格压力很大,毛利率水平估计维持在20%-22%左右;通信电池毛利率水平17%-19%,2021年通信电池有所提价,预计未来毛利率水平将在20%以上。综合来看,盈利能力:动力电池>汽车起动电池>通信电池。我们综合考虑市场增速及盈利能力,在行业选择上认为汽车起动电池>通信电池>动力电池。汽车起动电池不仅增速最高,而且毛利率水平也处于较高水平,是最优的细分子行业;通信电池需求未来将会受益于4G建设,享有接近两位数的增长,同时产品价格触底回升,盈利能力呈回升态势;而动力电池需求平稳,虽然市场集中度高使得电池厂具有一定定价能力,但由于其进入壁垒低,定价过高将快速吸引新进入者,而需求增速放缓也会对价格造成一定压力,其盈利水平将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快速变化,很难长期享受高额利润,未来价格压力较大。在公司选择上,我们看好汽车起动领域后来居上的龙头企业骆驼股份以及通信电池龙头南都电源。2、重点公司(1)骆驼股份(601311)公司是国内汽车起动铅蓄电池领军企业,IPO后加快扩张,并借行业整治之机迅速抢占市场,市场份额已逐步超越风帆股份,成为行业第一。公司在襄阳、广西、吉林布局新产能,辐射华中、华南及东北市场,2022-2014年产能将分别达到1900万kVAh和2300万kVAh,产能扩张速度及时间都领先于竞争对手,抢占了市场先机。为保证未来产能消化,公司加快海内外营销网络布局,开始“多品牌”运作。目前公司的配套合作整车厂已达111家,进入了大部分整车厂供货系统,2022年还将进入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高端客户供货体系,公司将凭价格优势进一步提升配套市场份额;公司的经销商数量400多家,超过风帆股份,扁平化的管理体系、渠道下沉到县以及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效提升销售效率,经销商平均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公司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费用控制良好,盈利能力优于同业。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1、公司生产的全是全密封免维护的高端绿色电池,价格和毛利率水平比传统免维护、开口电池高;2、成本控制能力强,公司引进先进生产工艺,降低单位耗铅量,提升毛利率2-3个百分点,同时公司实现生产设备的部分自制,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未来公司还将通过回收铅降低铅原料成本;3、公司可享受15%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而且在各地建厂的拿地成本远低于市场价格。(2)南都电源(300068)公司逐步形成“通信、动力、储能”三足鼎立的产品布局,获得新的发展空间。2021Q1-Q3公司收入22.67亿元,同比增长151.80%,其中动力电池贡献约10个亿,是增长的主要来源,剔除动力电池,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9.42%。我们认为公司未来2-3年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期:一方面国内通信投资将恢复增长,市场格局也在改善,通信业务将获得较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产品线的丰富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4G建设提振通信投资,通信电池价格企稳回升。中国移动从2022年起将大规模开展4G建设,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在2022年底或2014年上半年获得4G牌照后跟进,三大运营商的LTE资本开支将拉动通信投资由负转正,未来2-3年恢复至10%左右的正增长。2020年铅酸电池行业整治以及今年中国移动启动的电池质量检测导致通信电池供货商数量锐减,市场竞争格局在改善,同时通信电池质量问题迫使运营商改变低价中标原则,2021年中国电信招标价格已出现10%左右回升。据了解,在中国移动的招标中,龙头企业报价都有不同程度上涨,估计5%-10%左右。总体来看,通信电池价格基本确立企稳回升态势。动力电池从配套到组装,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动力电池业务以为超威、天能配套极板为主,不仅毛利率低,而且对大厂依赖性强。为增强对终端渠道的控制力并提高毛利水平,公司已开始铺设销售渠道,动力电池将逐步从配套为主转向产品组装为主,预计未来2年毛利率会有小幅提高。储能电池仍处示范期,放量还需时日。公司的储能电池以铅炭电池为主,已陆续在多个储能示范项目中标。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发电储能市场还未大规模启动,仍处于示范期,公司的储能业务放量还需时日,但公司在前期示范项目中积累的项目经验和运行业绩将成为未来最大的竞争优势。(3)圣阳股份(002580)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通信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从2020年收入来看,三大产品收入均超过2个亿,其中储能电池占比41%,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但总体来看公司三大产品基本平衡发展。公司在通信电池市场份额在5%左右,2020年的行业整治导致光宇等电池厂商产能关停,公司抢占了部分竞争对手空出的市场,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通信电池收入均实现高速增长(分别为34.2%和101.53%),预计市场份额也有所提升。目前来看通信行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开始行业洗牌,电池价格也开始触底回升,公司在行业洗牌中胜出可能促使通信电池业务迎来量价齐升。受累于行业价格战,公司的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继续下滑,2021年上半年动力电池毛利率仅10.64%,为历史最低。公司的动力电池毛利率远低于龙头企业的重要原因是极板自给率低,未来随着募投产能投产,极板自给率将大幅提升,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有所提升。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公司走在国内企业前面,收入规模也是上市公司中最大的。目前国内的新能源发电储能市场还未大规模启动,仍处于示范期,但公司在“金太阳”示范工程中积累的供货经验将为公司带来显著的先发优势。(4)风帆股份(600482)公司是国内汽车起动电池的龙头企业,在整车配套市场份额超过30%,为国内大多数高端乘用车配套起动电池。但公司是传统老国企,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成本控制能力较弱,起动电池综合毛利水平一直维持在14%-15%左右,远低于竞争对手骆驼股份。2020年公司起动电池产能约1000万只,全是普通免维护电池。2021年拟增发投建500万只高性能全密封免维护电池,目前在母公司中船重工资金支持下,一期260万只已投建完成,二期240万只也将于今年达产,产能将扩至1500万只。历史上公司的配套市场和维护市场收入比例一般7:3左右,配套市场毛利率水平低于10%,严重拖累产品盈利能力。2021年公司开始调整收入结构,全年配套市场和维护市场收入结构预计6:4左右,未来还会进一步降低中低端车型的配套量,提高维护市场比例,估计配套维护比例进一步降至5:5,综合毛利率水平还有小幅提升空间。

2023年电子行业智能化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 3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 4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 5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 5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 5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 6(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 7(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 7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 8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 9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 10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 113、歌尔声学:声学龙头,小空间实现高音质 114、共达电声 12六、附录—可穿戴设备近期新闻汇总 121、屏幕有点小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要来了 122、Google智慧手錶具雙觸控板、能無線上網 133、三星ProjectJ计划曝光:智能手表不让苹果专美 14一、消费电子发展趋势:智能性和便携性消费电子沿着智能性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在过去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智能性维度,即设备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演变;直至最近,谷歌眼镜才引发了市场对便携性维度的关注。在便携性的维度,我们把电子产品分为四种类型:固定型、可携带型、可穿戴型和嵌入人体型。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品从可携带型向可穿戴型的演变刚刚开始,未来甚至会向可嵌入型演变,投资机会将非常丰富。JuniperResearch预计:至2023年,整个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将会超过150亿美元,比2021年将近翻一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销量至2022年预计将达到7000万台。正如应用的成长促进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兴盛,可穿戴技术领域也会出现类似的成长:做到应用生态系统与可穿戴设备同步增长,各种新功能的产品将层出不穷。谷歌、苹果、三星等大厂商均已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有所布局,期望能把握下一轮移动技术变革的行情。当前各大厂商关注度较高的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主要是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二、谷歌眼镜开创可穿戴设备先河谷歌眼镜给硬件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机遇,其对硬件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机互动友好性(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2)续航时间长;3)连接性;4)轻薄微型化。谷歌眼镜在硬件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输出和续航时间上,信息输出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微投和反射显示屏的图像输出方案以及骨传导耳机的声音输出方案,通常的微投具有功耗高的问题,谷歌的创新能够大大降低功耗,延长续航时间。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关于谷歌眼镜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我们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三、智能手表将续写可穿戴设备辉煌1、第一代智能手表缺乏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最早面市的智能手表是精工Ruputer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兼容Win95、售价达330美元的智能手表,其后陆续有其他公司推出智能手表,但均未引起普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认为,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期,消费者对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认知度低,创新跨度过大的智能手表不可能取得胜利。此外,第一代智能手表在外观设计和生态系统支持等方面都较为薄弱。2、第二代智能手表侧重运动和健康监测摩托罗拉在2020年发布了MotoActv智能手表,主打运动监测功能。产品内臵8GB空间,配有1.6寸彩色触控屏幕,采用强化玻璃,可以防汗、防雨及防刮;可与Android2.1系统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同步;采用了MotorolaAccuSense技术,也内臵了GPS系统,可以让用户在运动时可以准确追踪所在位臵及记录时间、距离、速度、心跳及热量消耗;内臵258mAh锂电池,不够非常理想,运动时可连续使用5至10小时。2022年面市的Pebble智能手表是第一款完全支持iOS功能的智能手表。产品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搭载iOS或Android2.3以上系统。配有分辨率为144x168的1.26寸黑白背光屏幕,采用e-paper电子纸技术,可以通过蓝牙2.1+EDR与其他设备连接;内臵震动马达和三轴加速度计,可安装位运动专门设计的程序。3、即将出现的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更强大第二代智能手表在功能上还无法与智能手机相媲美,但苹果、三星、谷歌等巨头的动向让我们坚信第三代智能手表功能将更为强大,有望与智能手机相当。(1)苹果iWatch有望年底亮相消息称,苹果已经建立了一支100的团队来研制智能手表iWatch,已经开始试产,富士康已经收到了苹果的订单,并有望在年底面市。苹果的iWatch智能手表具有步程计和健康指标传感器等第二代智能手表的功能,也能通过连接智能手机来显示电子邮件、IM和其他数据,此外,还能够实现手机的通话功能,并通过内臵地图实现导航。在硬件配臵方面,iWatch将采用1.5寸OLED屏幕(台湾铼宝科技RiTdisplay)和OGS触摸屏,内臵的电池仅可续航1-2天(苹果的目标是续航4天至5天)。(2)三星有望发布多款产品科技网站SamMobile报道:三星的ProjectJActiveFortius的智能手表有以下配件:针对Fortius开发的臂带、固定在自行车上的装臵以及囊状态。三星也设计了健康软件SHealth,预示着运动和健康监测将是三星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卖点。媒体也传出三星智能手表将命名为GALAXYAltius,屏幕分辨率为500x500。四、智能手表+眼镜解放双手,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功能手机通话和短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上网、安装应用程序、收发邮件等功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便携性较差的电脑,我们判断,便携性更强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眼镜将埋葬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三种设备各有优缺点:1.智能手机是最成熟产品,功能丰富,但屏幕较小,并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等场合的使用;2.智能眼镜输出画面大,视觉效果较好,但装在镜脚的触摸屏面积小,仅仅具有简单动作识别功能,信息输入不方便,不适合复杂的操作;3.智能手表具有合适输入的触摸屏,操作方便,可以完成复杂的信息输入,但屏幕太小,不适合人眼长时间观看。我们认为,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具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优势互补的特点,两者的结合将兼具各自优势,能够实现在手表上输入复杂内容,在眼镜上观看大的画面,从而实现较好的视觉体验。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具有智能手机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方面,眼镜和手表持续与人体接触,并可以通过传感器自然地获得人体信息,从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眼镜和手表都不需要手持操作,解放了双手,适合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应用,更胜于必须手持操作的智能手机,有望替代智能手机,从而带来消费电子的革命性变化。五、硬件变革大,投资机会多可穿戴设备的外在形态完全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在硬件方面的变革很大,其中,智能眼镜侧重于光学方面的创新,智能手表是智能手机的缩小版,并加入更多传感器以读取人体脉搏等信息,部分厂商也可能在腕带处采用柔性化硬件设计。此外,智能眼镜+手表的硬件组合也需要两个产品之间频繁的信号互联,势必增加对无线模组的需求。我们认为,水晶光电、环旭电子、歌尔声学等公司将显著受益于可穿戴设备的高速发展。1、水晶光电:光学龙头,智能眼镜最显著受易标的公司是手机镜头用红外截止滤光片和数码相机用光学低通滤波器的领先厂商。公司在产品升级和新产品拓展两个维度实现增长。光学低通滤波器的单价随着从卡片机升级为单反微单而增长10倍以上,随着摄像模组对像素和成像质量要求的提高,红外截至滤光片材质从普通光学玻璃升级为蓝玻璃,单价和市场空间有10倍的提高。公司不断拓展微投、Kinect产业链相关产品等新产品。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中讨论到,谷歌眼镜硬件的创新关键在于微投和反射显示屏,而微投的核心技术是光学加工、光引擎设计和镀膜。水晶光电在这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光学加工方面,水晶光电具有十来年的经验积累;在光引擎设计方面,水晶光电与芯片设计商奇景及LCOS专利持有人合作;镀膜更是水晶光电的核心优势,其光学镀膜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水晶光电当前已进入某海外客户的智能眼镜产业链,踏上了智能眼镜技术创新的第一波浪潮。2、环旭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纽带,微小化贴片工艺先锋环旭电子是苹果无线模组的两大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MacBook、iPhone和iPad上。如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讨论,智能眼镜的重量是一般智能手机的1/3,轻薄化要求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手机,智能手表的面积和体积也大约是智能手机的1/6至1/8,但功能上却相差不大,这就对元器件和组装工艺的微小化提出较高要求,公司必将凭借微小化贴片工艺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可穿戴设备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