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貌(单元解读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四章+地貌(单元解读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四章+地貌(单元解读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四章+地貌(单元解读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第四章+地貌(单元解读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一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貌

人教版必修一1.单元内容解读contents目录2.分

读3.

PART1单元内容解读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教材内容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喀斯特地貌2.河流地貌3.风沙地貌4.海岸地貌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地貌观察的顺序2.地貌观察的内容

主要概念

地貌指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特征,与“地形”通用。初中地理课程中有“五种地形”的内容,主要以外部形态为指标将地形划分为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这是地貌的一种分类方式。由于初中地理对这五种地形已经有了较深入的学习,所以高中地理会更多地用到另一种分类,即根据成因划分的“地表形态”,如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等。

“地貌”的概念与“地理2”“区域发展”中的“人口分布”“空间特征”“城乡景观”“区位因素”“内外力作用”等概念有联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景观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自然景观如土壤、植被、地貌等,人文景观如农田、矿山、道路、实用性建筑、纪念及艺术类雕塑或建筑物等。本模块主要涉及自然景观。

解读:关于上述的地貌两种分类,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同时出现,表现为不同层次。即使仍使用“五种地形”的概念,也会更深入地从成因的角度去讲授。例如,山地地貌,可以从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种不同成因的地貌类型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所用地貌类型的分类标准。掌握地貌的概念,包括地貌的含义、一些主要的地貌类型、次级地貌类型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日常阅读中遇到的景观描述和野外活动中所见的地貌景观,也有助于他们理解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本条要求突岀了对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要求。以学生的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的观察和初步理解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内容,要求学生会在野外对当地的地貌进行观察、识别、描述。具体达到的程度要依学校和学生的条件而定。若确实无法外岀,则可以考虑一些替代的方式,如观看视频、地貌模型和景观图等,但应尽量创造外岀条件。不论是室内教学还是户外教学,教师应尽量请学生自己先进行描述、分类,而后逐步引导,使学生最终学会辨识、描述地貌的基本方法。二、内容分析——常见地貌类型

通过“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四个标题,重点说明地貌类型的景观特点、地貌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识别主要地貌。这四种地貌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在我国分布和发育又较为典型、学生最为常见的地貌。二、内容分析——地貌的观察

从培养地理实践力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在综合分析课标的基础上,安排了“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地貌观察的内容”两个标题。本节安排了一个读图练习,引导学生回顾和练习初中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技能。教材最后以“观察家乡的地貌”为题安排了观察地貌的实践活动。该节是达成课标关于地貌观察内容要求的方法基础,是学生在野外识别地貌和描述主要地貌景观特点的方法指导。

地貌常见的地貌类型高度、坡度、坡向地貌的观察海岸地貌风沙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三、本章知识结构观察的顺序观察的内容PART2分节内容解读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2.简单分析地貌和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与他人合作,使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要素和相关地理现象进行初步的或者深入的观察,并设计实验,做出简要解释。【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描述地貌景观的特征。

难点:结合野外观察或实地景观图片,描述上述四类地貌景观特征。二、教学建议

本节第1课时完成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教学

首先利用教材所设计的情境提出核心问题;

其次,第一部分阐明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阐释喀斯特地貌的分类,指导学生描述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第二部分阐明河流上游地貌特征,初步了解河流上游两类地貌的成因;分析河流中下游地貌,渗透人地协调观。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形成知识框架。

【课时建议】共2课时二、教学建议

本节第2课时完成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教学

首先利用教材所设计的情境提出核心问题;

其次,第一部分紧扣风沙地貌与风的关系进行教学;以整体的视角分析风沙地貌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的差异;教师组织开展寻找海岸地貌活动

最后,师生共同归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形成知识框架。

【课时建议】共2课时二、教学建议

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关注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把握教学的尺度。2.本节内容点多面广,在教学中宜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3.本节教学中教师要有三个意识:

一是在感悟自然地貌之美的基础上形成遵地之规的意识

二是具体地貌的研究要落实在一定区域中

三是关注“人”的存在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建议第二节地貌的观察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地貌观察点并确定地貌观察顺序2.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能够在野外实地观察和描述3一4种地貌。【重点和难点】

重点:

地貌观察的方法

难点:观察坡度、坡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教学建议

教学总体上可以遵循“情境感知-原理说明一实践应用一共同建构”的思路展开。

首先利用教材设计的情境《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火车爬坡问题的故事》体现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趋利避害、适应自然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核心问题;

其次运用观察法说明坡度、坡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知识框架及核心问题的结论。

【课时建议】1课时二、教学建议

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本节内容实践性强,教学重在学生的实践和真实体验,以组织学生野外实地观察为佳。指导学生采取“自学教材一观察方案设计一资源准备一实地观察一地貌特征记录”的学习研究思路。2.地貌观察的另一种方式是借助地图工具进行观察,也可以引人等高线地形图组织学生观察地貌,描述总体地貌特征,研究海拔、相对高度及坡向等。3.在本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地貌观察的目的不仅是地理实践力提升的手段,也是更好地了解地貌,懂得地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形成因地制宜的思想。PART3教学策略一、实验法

地理实验教学是加强“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地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和焦点之一。

本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风沙地貌形成过程模拟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在我国何处风力作用较大,风沙地貌的特征与地表物质、风力、风向等有何关系,各种风沙地貌是否具有相关性等,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或提供实验装备和材料,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石灰岩溶蚀作用的主要因素(气温、二氧化碳含量等)”。一、实验法注意事项:1.无论哪一种实验,都必须和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注意各种方法的穿插和渗透。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手脑并用,需要教师对课题研究分析,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的目标,对实验的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作详细的说明和示范。二、实地考察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