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3页,平均分。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棒、猴子图片、熊猫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聚会,仔细观察,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生:小熊猫、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师:说得真好!它们都带来了哪些食物?有多少呢?生: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ト、15个松果。师:说得真清楚!假如你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会怎么样?生:很开心!师(一脸疑惑):可是,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却盯着6个竹笋,它们在想什么呢?(评析:教师用短短的两句话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学数,符合教材编写意图,且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均分。师:大家看,这是熊猫哥哥,这是熊猫弟弟。(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的图片。)师:可以怎样分竹笋呢?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想出了好几种分法,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3、3)(2、4)(4、2)(1、5)(5、1)师:在这些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比较特殊,是哪一种?生:3和3师:为什么说它特殊?生:因为这样很公平,弟弟和哥哥吃到的一样多师: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生:就是两个一样多的就是平均分。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师: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3个。师:熊猫兄弟商量了一下,决定就用平均分的方法,它们各自抱着3个竹笋高高兴兴去吃了(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判断小猫和小猪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师:假如这3个西瓜同样大,你能帮小猪平均分吗?生:把第三个西瓜从中间切开,每只小猪分到一个加半个西瓜,每只小猪分到的西瓜就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同意吗?生:同意!(评析:借助问题”怎样分竹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交流不同分法的基础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分法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引出“平均分”之后,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时练习,及时强化;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2.平均分成几份师:小猴子最心急啦,它们要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能帮帮它们吗?生:好!师:12个桃子,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板书:平均分给3只小猴)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每只小猴分多少个?(板书: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师:谁来完整地读一读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分几个桃子?师:该怎么分呢?先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商量。)(出示温馨提示)师:快速数出12根小棒,在小猴卡片上分分看(学生动手分小棒。)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讲桌上放三个贴着小猴图片的杯子,让学生用小棒放到三个杯子里展示分的过程)生(展示):我先给第一只猴子4个,又给第二只猴子4个,剩下的4个给第三只猴子。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师:老师有问题想问问你:你怎么想到给每只猴子4个桃子的?生: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有12个桃子,要平均分给3只猴子,所以每只猴子就分到了4个桃子。师:你很棒,把我们刚学的乘法口诀用上了,一下子就算出了每只猴子平均分到4个桃子。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学生展示1个1个的分,两个两个的分,三个三个的分(课件整体出示4种分法。)师:刚才我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虽然分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生:3份。师:每份都是几?生:4师:分的结果怎么样?生:都一样师:每份都是平均分吗?生:是3、每几个分一份。一向文静的小兔子也着急了,它们又想怎么分呢课件: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师:有16个萝ト,每只小兔分4个,想想看,这次你能提出么同题生:可以分给多少只小免?(板书问题。)师:谁来完整地读一读?生:16个萝ト,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免?师:这次应该怎么分呢?想好之后,数出16根小棒、在桌子上分分看(学生动手分小棒。)师:谁来摆给大家看?(一名学生上台摆出4根小棒。)师:这4个分给谁?生:分给第一只小兔。师:为什么这4根小棒要分给一只小兔?生: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师:每只小兔分4个,所以有1个4就分给1只小免学生连续摆出4个4师:大家看这16根小棒,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几份?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4份。师:正好分给一一生:4只小兔。4.开放式练习:分松果。师:就剩下小松鼠了,他听说你们分的非常好,他也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如果每只松鼠分5个,分给几只能正好分完?」师:谁来读一读?(学生读出小松鼠的问题。)学生自己分,并汇报过程。5.小结。师:同学们看,(教师手指着黑板)像这样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分一份,每份都分得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师:平均分,你学会了吗?生:学会了师:我们来考考你。(评析:教师及时带领学生梳理知识,感悟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进入后续的练习。)三、现固练习。四、谈收获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在帮助小动物分食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生:我学会了平均分师:什么是平均分?生:就是两个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师:对,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在校学习经验,他们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生活学习方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因此,本节课我设计的重点在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及分一分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生发展水平,他们对实物操作更感兴趣,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交流中将零散知识系统化、规范化。效果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占主要部分,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各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聚会引入,帮助小动物分水果是本节课的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意在让学生真正的在操作中探索新知,通过小组合作,真正能够加强同伴间的学习和互动,使其真正达到结果的高效。活动中的小棒、猴子图片及熊猫图片的准备,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操作中去,小组两人合作交流,充分领会平均分的含义。本次教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根本,关注课堂高效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发展,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教材分析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决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教材编排分为两段:一是认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二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森林聚会”、“动物联欢”、“水中救援”、“猴子捞月”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2.合理编排知识结构。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生活中分东西的现象可以概括为:不平均分,平均分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在目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信息窗解读这幅情境图呈现的情境是: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正在聚会。2只熊猫、3只小猴、2只小松鼠、2只小白免,它们正准备将桌子上的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ト、15个松果分给大家。由熊猫提出的“怎样分竹笋呢”引入对平均分的学习。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测评练习2、分一分,填一填。3、课后反思《平均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我设计一个森林聚会的童话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物聚会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儿童喜欢动手操作,以形象感知为主的特点,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棒这一学具进行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探素规律,进一步认识“平均分”这概念。在课堂组织形式上,由教师单一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以及同桌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我的不足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再精简些,严谨些,教学机智再灵活些,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获取数学知识的乐园。课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内容,结合数学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