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中的词汇_第1页
浅析语言中的词汇_第2页
浅析语言中的词汇_第3页
浅析语言中的词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语言中的词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类词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由于汉语词汇的特殊性,在汉语词汇的性质、范围和定义上仍存在许多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对汉语词汇和新形式的理解。鉴于汉语类词缀的存在现状,本文在搜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试图从4个方面对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的界定标准进行详细阐述。一虚实兼施,缺乏严格形态变化所然汉语的词缀似乎都是词根虚化的产物,语义从实到虚的转化,是渐进的,很难干净利落。同源词根总存在着不能割断的意义关系。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把这种语义还未完全虚化的“词缀”叫“类前缀”或者“类后缀”。“类”,即相似、相若、相当,“类前缀”、“类后缀”也就是“相似于前缀”、“相似于后缀”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类词缀语义表征上的这种虚实兼备,正是这种语言缺乏严格形态变化所然。具体而言,类词缀语义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虚实兼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作为动词的词汇词缀同自由词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词汇地位已被弱化和虚化。如“热”本来是独立词汇地位的形容词,如“今天很热”。也可以转化为动词,如“把饭热一下”,还可以作为词根构成热情、火热等。这些“热”都有词汇意义,并且是实在的。而在“名词+热”、“动词+热”、“形容词+热”、“短语+热”组成的“足球热、气功热、旅游热、引进热、持股热、养花热”中,“热”原有的形容词和动词的词汇意义已经趋于虚化,在构词上产生了抽象的概括意义,用来指普遍流行的热潮。(二)户字结构的泛化泛化,就是指实词语义的抽象化、一般化和扩大化。它是以实词的部分具体义素的脱离和词义的适用范围扩大为前提的。词义的抽象泛化会引起词语结构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词缀类词缀的产生。如“~户”字结构中,以往是“住户、户头”的意义,现阶段“~户”组成的词语有“大户、中户、散户、关系户、个体户、钉子户、一孩户、集体户……”,其词义“户”已经泛化到指个人、单位、部门、团体了:如“他家是个体户”,指的是个人;而“这些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指的是单位、部门、团体了。二地位对类词缀的定位性张斌先生在其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中将词缀分为真词缀和类词缀,并对词根、类词缀、真词缀三者之间的界定标准作了一些论述,指出:“只要某个语素在语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同别的语素自由组合、换位,就应该认为他还是词根;如果某个语素在位置上趋于固定,语义上开始类化,就应该认为它已是类词缀了;一旦某个语素不但位置固定,而且语义虚化,语音弱化,就应该认为它转成真词缀了。”可见,张斌先生界定这三种成分的主要依据是定位性和意义虚化。和典型词缀一样,类词缀也具有定位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某个语素用于词缀义在构词时应该是定位的。作为类前缀则位置在前,作为类后缀则位置在后。在用类词缀义构词时位置不能可前可后,缺少固定性。位置固定是我们确定类词缀的一个重要的形式标准。汉语中绝大多数类词缀都是定位的。如:以上“多~”、“高~”、“软~”中的“多、高、软”在新的词缀化中位置必须在词根(短语)前,而“~风”、“~热”中的“风、热”等,位置也必须连接在词根(短语)的后面。如果位置变动,就失去了类词缀的作用。如“多频道”不同于“频道多”,“彩电热”不同于“热彩电”等。同样,类词缀中间也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新鲜感”、“失落感”不能说成“新鲜之感”、“失落之感”。由此可见,定位性正是词缀化的一个标志。反之,如果一个语素在组词时位置可前可后,不固定,那我们至少可以考虑这个语素可能是实义语素,还没有转化成类词缀或词缀,如“水”这个实义语素,它既可以作为首位语素构成诸如“水分、水平、水节、水雷、水手”等复合词,也可以作为末尾语素构成如“墨水、开水、香水、海水、汗水、咸水、淡水”等复合词;再如“心”这个实义语素,同样可以作为首位语素和末尾语素而分别构成“心情、心肠、心思”和“身心、专心、孝心、用心”等复合词。由此可见,定位性是类词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标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类词缀是定位的。但我们是否可以反过来说:凡是位置固定的都是类词缀呢?否也。在认识到类词缀定位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现代汉语中并非所有的定位语素都是词缀、类词缀。事实上,汉语中还存在大量的定位语素,因其意义实在,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视为词缀、类词缀。如:如果我们仅以定位性来判断其是否为词缀、类词缀,无疑会扩大词缀、类词缀的范围。既然定位标准难以独立运作,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必须把形式与意义结合起来,即在运行这一标准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意义标准,也就是说必须考虑意义是否虚化了,必须时刻注意把词缀、类词缀跟那些形式上同词缀而意义上并没有虚化的词根区别开来。例如,刚才我们说之所以“~瓜、渔~、羽~、~纸”等中的“瓜、渔、羽、纸”不是类词缀,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的词汇意义都没有虚化。如:“瓜”还是指“植物的果实”;“羽”指“鸟翅膀上的长毛”;“渔”指“捕鱼”;“纸”指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造。它们的词汇意义还是实在的,没有虚化,所以就算具有定位性,也不能和词缀、类词缀相提并论。三词汇的类化类化性是指一个词缀在构成新词时,有标志词性的作用。A·列佛尔马茨基说:“词缀是带语法意义的语素。在语言中,词缀不存在于词之外,它们伴随着词根,起构词和改变词性的作用。”以汉语来说,如古代汉语中出现的名词前缀“有”,动词前缀“言”、“于”、“薄”,形容词后缀“然”、“若”、“尔”等,它们分别只能放在名词前、动词前、形容词后。现代汉语中的典型词缀也是这样,如前缀“阿-、老-”,后缀“-子”构成的都是名词。由此可见,类化性是汉语词缀的一个特点,也应是类词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汉语中的类词缀一般都具有表明词性的功能。刘月华先生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曾说过:“汉语里的词类一般没有构词上的标志,但有一部分名词在构词上有独特的标志,可以帮助我们辨认名词。”在谈及后缀时,他认为,“这些类后缀对我们判别某一词是否是名词是有用的。”这些类后缀是:“员、长、士、家、师、生、工、匠、手、主义、学、论、机、器、仪、型、形、式、度、性、则、厂、场、站、法”等。的确,现阶段带词缀化的新词,词性的类化程度都比较高。如“多、热、户、族、感、软”等,一旦变成类词缀,凡带上它们的语言单位,不管原先是什么性质都转化为名词性。如:然而,在运用类化性标准判别类词缀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有不少实语素词根在组词时也具有标志词性功能。如:再如“杨树、柳树、松树、桑树”中的“树”是名词标志,“草鱼、鲫鱼、鲶鱼、带鱼”中的“鱼”也是名词标志。这一类复合式词语尽管形式与带新兴词缀的派生词相似,但是,这些词语中的“瓜、机、树、鱼”等意义都没有任何虚化,况且它们与所组成的词之间句法关系明确,属偏正或动宾式结构关系。(2)构词的类化性是大多数类词缀的主流和特点,但也存在词性分化的现象,也就是说某个类词缀往往可以构成两类甚至更多类词。新兴类词缀中有不少构词能力强,词族数量大的类词缀往往不只标示一种词性,如“高”族词数量日多,大多数属于非谓形容词一类(只能作定语或状语,或在“是……”结构里作谓语),这是主流,但是,却也有部分呈现出了名词性的趋势,如“高技术、高学历、高科技、高素质、高姿态”等。四汉语双音节词的应用现状关于能产性,吕叔湘先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说过:“关于语缀还有一点可以提一下的是能产和不能产的分别,说得通俗点就是活和死的分别。有些语缀是活的,能产生新词的,例如‘第’可以加在任何数词前边,‘者、们、性、化’等都可以随意用来造新词。相反,像‘初、老、子、然’等就是死的,不能产生新词……”具体而言,新时期汉语新兴类词缀的能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突破了汉语的双音节词的束缚。我们知道,汉语词缀一向以构成双音节的派生词为主,“单音节+词缀”(或“词缀+单音节”),是汉语双音化传统在这方面的体现。但是,现阶段“单音节+词缀”的双音化格式已成弱化趋势。代之而起的是“双音节+词缀”的势头,三音化成了带词缀新词的主流。如“热”是当前比较能产的一个新兴类词缀,涌现出了大量“股票热、三毛热、气功热、熊猫热、经商热、尼采热、偶像热、丛书热……”等三音节的词语。其次,新兴类词缀的更强结合能力还表现在它们能同各种词性相组合,从而形成某一组词性类化的词群。例如“热”可以与名词性、动词性的词及短语组合产生“电话热、翻译热、打工热、申办奥运热……”;“户”、“族”等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各类短语组合,如“关系户、拆迁户、清洁户、汽车族、上班族、休闲族、持卡族”等。另外,除了新兴类词缀与实语素组合这样的一般情况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新兴类词缀与字母组合的情况,如“G族、BoBo族、SOHO族、APEC热、MBA课程热、零TVOC、零VOC、后PC时代、后SarS时期”等等。可见,新兴类词缀不但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其构词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五意义的虚化本文讨论了界定类词缀的四条标准,即意义的虚化、构词时位置固定化、构词的类化性、能产性等。这些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确定类词缀时,要加以综合分析,缺一不可。其中第一条标准——意义的虚化是判别词缀与非词缀的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其它三条标准是判断类词缀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这是因为,通过上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